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试着在带着孩子出去玩、在睡觉前、在送他礼物的时候,跟他讲讲这些方面的知识: 意外伤害自救 交通安全:步行、骑车、乘车、撞车、沉船、坠机等.  相似文献   

2.
沉着是金     
意外事件对人造成的伤害性死亡,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伤害导致即刻死亡,但更多的人只是处在伤势危及生命的状态,而无自救或他救条件而最终遭致死亡;或者是尚未遭受伤害,由于再次遭受严重伤害而致死亡.  相似文献   

3.
工业外伤自救、互救,是指生产中发生意外伤害后进行的自我救护和互相救护活动。 在以往工业事故和灾害中对人的救护实践结果表明,约有80%的伤害是经自救、互救后保持生命,再送医院救治的。这项活动对于挽救伤员生命,减少残废和死亡,起到了关键作用。作者对五千人次的工业意外伤害结果进行的分析中得到这样的数据:未经自救、互救或现场救护失当而造成感染或残废、死亡的占70%左右;在伤者多、作业范围广、现场没有或很少有医护人员的情况下,这一问题更为突出,因此,大力开展并正确指导群众性自救互救活动,是劳动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业…  相似文献   

4.
周夏  王金娥  周登岳 《安全》2014,(1):50-52
正1994年,有关部门首次正式提出安全生产"三不伤害"原则:在生产现场、生产过程中,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这是从在一起作业的人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出发提出的安全管理原则。除了人员可能会导致人员伤害外,还有机具、方法、建构筑物、物料、环境、时间、空间、信息沟通等因素。为了让人人能够时时、处处、事事安全,确实保障我、你、他不受伤害,提出系统化"五不伤害"的安全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5.
<正>自救:被倒塌建筑物压埋的人,只要神志清醒,身体没有重大创伤,都应该坚定获救的信心,妥善保护好自己,积极实行自救。1.要尽量用湿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也可以避免建筑物进一步倒塌造成伤害。2.尽量活动手、脚,清除脸上的土和压在身体上方的物件。3.用周围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避免进一步塌落;扩  相似文献   

6.
有限空间气体危害典型事故由于一般人对各种气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可能造成危害认识不清楚,近年来,无论在生活还是在生产中,常有一些特殊的、用途各异的有限空间因易燃易爆、有毒或窒息性气体的自然生成和聚集,使处在其中或在附近的人员受到伤害,其伤害形式以窒息、中毒为多,也有因这些气体意外着火被灼伤或因爆炸受到物理伤害的。例如:  相似文献   

7.
<正>学急救就像学游泳,一旦学会受用一生浙江省人大代表、省国土资源厅厅长陈铁雄认为,应该进一步普及公众应急避险知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在灾难来临的时候,如果每个人都掌握了一定的应急避险知识或者互救自救能力,或许可以大大降低灾难带来的伤害。"事实上,群众性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的普及率还是衡量国家社会文明程度的指标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很多发达国家已达到80%以上,但在中国普及率并不高。陈  相似文献   

8.
歌手林依轮在谈到不久前发生的几起空难时说:空难对那些平时不珍惜生活的人来说,触动会更大,他们会重新审视人生,重新考虑怎么面对今后的生活。他还说:生活中潜伏着很多危险。有时候这种危险和你擦肩而过,有时候危险可能会和你迎面相撞。事情发生以后,有些人怨天尤人,更多的人会觉得无奈。这位歌手主张,在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也不被别人伤害的前提之下享受生活。由此可以诠释“快乐是一种感觉,向快乐出发是一种态度。”  相似文献   

9.
特快专递     
我国中小学生每年发生伤害人数约 42 5 0万记者日前从国务院有关部门获悉 :近几年来我国中小学生每年发生伤害人数约 4 2 50万 ,医药费用 32 6亿元 ,缺课 2 38亿天 ,相当于 80万学生休学 1学年。据调查 ,伤害最多的是跌伤 ,其次是锐器伤、碰撞伤、交通伤和烫伤 ,常见的还有动物咬伤、骨卡伤、触电、意外中毒、溺水和爆炸伤害等。除烫伤外 ,各类伤害发生率男生均高于女生 ,少年儿童意外中毒和爆炸伤害高于青年 ,其余伤害青年则高于少年。受伤主要发生在运动、玩耍、走路、骑自行车和劳动时。多发性伤害 ( 1年发生 3次以上伤害 )与父母的文化…  相似文献   

10.
火灾致人伤亡的两个主要方面:一是浓烟毒气窒息,二是火焰的烧伤和强大的热辐射。只要能避开或降低这两种危害,就可以保护自身安全,减轻伤害。因此,多掌握一些火场自救的要诀,困境中也许就能获得第二次生命。  相似文献   

11.
<正>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矿工会面临诸多危险,因此,必须为他们配备防护装备,而自救器即是其中重要的防护装备之一。目前在我国,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仍然是重要的自救装备,但在提高触媒强度和携带寿命方面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一、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这是一种便携式的作用时间较短的个人防护装备,主要用于矿内发生火灾、沼气煤尘爆炸、煤(岩)与瓦斯突出等事故时,供矿工佩戴脱险,免于中毒或窒息,是最基本的矿工逃生自救用的个体防护用具。目前在我国普遍使  相似文献   

12.
火灾致人伤亡的两个主要方面:一是浓烟毒气窒息,二是火焰的烧伤和强大的热辐射.只要能避开或降低这两种危害,就可以保护自身安全,减轻伤害.因此,多掌握一些火场自救的要诀,困境中也许就能获得第二次生命.  相似文献   

13.
据不完全统计,我矿1965~1991年间,井下爆破事故造成的工伤人数共63人,其中炮烟中毒造成的工伤人数48人,占爆破事故总工伤人数的76.2%。炮烟中毒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通风网络混乱或未按规定时间放炮,致使炮烟进入其他工作面;未开风机或风机损坏无法运转;抢救炮烟中毒者时抢救者自我防范措施不当。因炮烟中毒致伤的48人中,由于炮烟进入其他工作面造成伤害的37人,占炮烟中毒总人数的77.1%;未开风机造成伤害的8人,占16.7%;在抢救人员时自我防范不当造成的3人,占6.2%。根据以上分析,针对我矿的具体情况,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规定放炮时间集中放炮。我们从80年代开始规定放炮时间(每班的班中、班末各一次,每次一小时),要求爆破作业人员严格按规定时间放炮,其他作业人员必须  相似文献   

14.
微型新闻     
邯郸矿务局康城煤矿三坑给采煤工作面的每个职工配备了自救器。在发生瓦斯、火灾等事故时,戴上自救器可预防一氧化碳中毒,保证工人的安全。四川染料厂把87名女工调离接触硝基苯等有害物质的作业岗位。江苏省溧阳县上黄公社整顿采石场,加强了安全管理。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组坚决关停,对符合要求的矿组发给准于开采的证明。微型新闻  相似文献   

15.
9月14日傍晚,华侨大学厦门校区综合教学楼C4的一部电梯内,再现电梯“吃人”事故,一名男生在乘坐电梯时,被夹卡在轿厢中不幸身亡。此消息一出便引起了市民及网友的广泛关注,电梯的安全问题再次被推倒风口浪尖。如何正确使用乘坐电梯?如何在电梯事故中自救?使市民提高安全搭乘意识,预防和减少电梯意外伤害和事故成了当下最重要的环节。在此,秀洲消防部门为大家提供乘坐电梯六大安全须知,避免悲剧重演。  相似文献   

16.
自救的含意是自己救自己。要做到自救,必须首先了解周围的危险因素;其次要懂得中毒先兆症状;一上岗就要有防事故的意识和精神行动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17.
三硝基甲苯中毒 三硝基甲苯俗称黄色炸药,能耐受撞击和摩擦,在制造和贮藏过程中比较安全,但遇突然加热,则会引起爆炸。它对人体的危害,一方面是意外爆炸对人的伤害,应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另一方面是加工时产生的粉尘和蒸气通过皮肤吸收或口吸入引起中毒;若把它与具有吸湿性的硝酸铵混合使用,更容易被皮肤吸收。 三硝基甲苯的毒性作用与其它硝基化合物相似。人们慢性中毒的主要症状是“三硝基甲苯面容”,即面色苍白,口唇和耳壳呈青紫色,手、臂和脸部皮肤出现桔黄色斑。早期还有气急、头痛、疲倦、无味、早晨呕吐等现象。进一步发展会引起消…  相似文献   

18.
过滤式自救器是用于煤矿井下发生火灾或瓦斯爆炸时,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的呼吸系统保护装置。当外界气体中氧气浓度高于18%、一氧化碳浓度低于1.5%时,它的有效防护时间为60min。这种自救器主要由上外壳、下外壳、前封口袋、后封口袋、带及过滤器等部件组成。过滤器为主要部件,装有干燥剂和催化剂,可吸收空气中的水汽,并将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氧化为无毒的二氧化碳。1过滤式自救器的工作原理当人吸气时,由于肺吸气形成的负压,使吸气阀关闭。外界环境中含有一氧化碳的空气,首先经过过滤器中的滤尘层,清除粉尘及烟粒,再经过过滤器中的干燥层,去除水汽…  相似文献   

19.
<正>旅途中,一旦有意外发生,带来的可能是一辈子的伤害。自救,需要常识和智慧,也有一定的方法可循。紧急情况1:交通事故火车发生意外,往往都是因讯号系统发生问题所致,故大多在火车进出站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死亡原因的排行榜上,突发性的灾难死亡,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冲刺。 突发性灾难的第一个特点是时间的短促性。剧场大火,三五分钟内就可以使几百人窒息而死。汽车事故也多发生在一二秒钟里。球场搔乱时,一二分钟内人就已无路可走。第二个特点是伤害的严重性。几秒钟前还是个情绪欢快的人,立即就会发现自己的胸部已经变形,手臂已经压断。在各种突发伤害发生的时候,一切都是混乱不堪的,身边也没有任何自救工具。在灾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