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态工业园区产品体系规划的模糊综合评判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叶红  王海燕 《四川环境》2005,24(6):102-104
生态工业园区是循环经济在工业上的表现形式,在构建生态工业园区时必须要对产品体系进行规划。本文从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讨论了生态工业园区产品体系规划的原则,引入了模糊重心综合评价理论,通过定量的方法对生态工业园区的多个产品体系进行综合评价,选择最优的产品体系,为生态工业园区产品体系规划决策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生态工业园区为研究背景,对生态工业园区的水资源管理模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借用计算机构件理论和生态工业学理论重点分析了生态工业园区水资源管理模式的设计思路,从而实现了水资源管理模式生态意义上的水链及水网的建设。其核心成果是要建立一个面向循环经济的生态工业园区水资源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生态工业园区政策法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立健全生态工业园区政策法规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论生态工业园区的法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工业园区是循环经济理论应用的重要层面,但部分工业区仍处在无序的“量”的扩张上,呈现重、轻工业交叉污染的现象。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和建设需健全的政策法制保障,依赖正确的法律法规贯彻执行,以促进和保障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前,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成为共识,生态工业园区、低碳经济已成为各类开发区演变发展的潮流与标志。苏州新区、无锡新区等已经建成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昆山、张家港、南京、扬州开发区正在开展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创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在长三角地区和全国呈现百舸争流的态势。4月8日,安徽省首个获批建设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合肥高新区创建动员大会召开。安徽省环保厅厅长缪学刚、总工程师张之源,合肥市副市长李红出席动员大会。  相似文献   

6.
协调的可持续工业化发展模式--生态工业与生态工业园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生态工业与生态工业园区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并提出我国发展生态工业和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工业生态园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方  卓问  刘余 《四川环境》2007,26(1):55-58,76
工业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为实现人类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工业生态学孕育而生,工业生态学的重要实践是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生态工业园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编写求解模型的程序,并应用该模型对成都市高新工业区进行了综合能力评价,对高新区持续发展为生态工业园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重庆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生态工业园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呼声日益高涨,由此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工业组织形态--生态工业园区,它通过一个区域内的物流和能源的正确设计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形成企业间共生网络,达到减少废物,实现园区污染"零排放"的目标,从而成为各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目前重庆地区已经规划建立了40多个特色工业园区,但没有一个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工业园区,因此结合相关构建理论,在重庆建立生态工业园区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9.
生态工业园通过将循环经济与工业生态学理论相结合,有效实现能流物复。针对目前河北省未获得批准建设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现状,首先分析了生态工业园的内涵与特征,进而介绍了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现状,并对河北省如何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自2003年以来,国家环保总局在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综合类园区中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相继有天津、烟台、大连、苏州等国家重点开发区开展了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工作。这些开发区通过引入生态工业理念对其进行生态化改造,极大地提升了开发区的水平和档次。生态工业园区作为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是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大势所趋。本刊加大生态工业园区宣传,提高群众对循环经济的认识程度,增强群众对环境科普知识的普及,为全民环境教育事业补充新鲜血液,为环保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经济和环境双赢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经济和环境双赢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经济和环境双赢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我国生态工业园区政策可持续性的动力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有效地推动工业园区的生态转型,相关的政策支持需要考虑时间的连续性及阶段性。本文以我国生态工业园区政策为例,运用事件序列分析方法,重构了政策长时期演化过程,剖析其序列规律,以此揭示促进我国生态工业园区政策可持续性的动力机制。结果表明:我国生态工业园区政策的演化路径经历了从单一机构到多部门合作治理的转变,从政策学习与实验型实施到实验型与行政规范化相结合的实施方式的转变。这些转变提升了政策实施初期的适应性与政策实施中后期的稳定性,从而提升了政策的生命力,促进了政策的可持续性与积极政策结果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生态工业园内的水资源循环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娜  张建强 《四川环境》2006,25(5):37-40
目前,工业生态学在我国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它已成为环境管理和规划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简要介绍生态工业园的概念和理论后,重点阐述了生态工业园区内水资源循环模型的构建,并以青白江工业集中发展区为例,建立工业园区内的水资源循环再生模型,以期对我国的生态工业园区的水资源规划和循环再生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吴兵 《环境教育》2013,(1):65-66
开发区提出,要在“十二五”期间加快创建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步伐,以此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坚定不移地走经济发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我国生态工业园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工业园区作为经济开发区和高新开发区全面进行生态化改造、实现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最佳裁体,是依据清洁生产要求、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本文介绍了我国生态产业示范园发展现状,对工业园区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应在当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寻找定量评价生态工业园区的有效方式,以此实现在政府和社会的推动下,各个园区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确定节能减排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8.
生态工业园是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后的第三代工业园区,是实施循环经济的三个领域之一。本文介绍了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向生态工业园区转变模式与实施步骤,并总结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9.
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国际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际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为我国工业园区碳中和转型提供了大量的实践经验。本文在总结卡伦堡、蔚山、川崎等国外典型生态工业园区绿色化和低碳化发展模式和路径的基础上,分析了上述工业共生体系的碳减排措施,并总结国外生态工业园区的低碳发展经验和启示。结果显示:①国外生态工业园区低碳化具有显著的三阶段特征,即历经节能增效降碳、减污降碳协同、自发式降碳等阶段,最终进入碳中和导向阶段;②政府引领成为园区绿色发展和低碳化的重要特征,且政府主动介入时间与《京都议定书》的签署时间高度吻合;③合理使用政策手段是推动绿色发展和低碳化的主要手段;④推进系统性变革是绿色发展和低碳化的战略重点。最后,本文面向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给出了推进我国工业园区碳中和的4点建议:加速制定工业园区碳中和路线图、强化低碳指标、推进示范试点,以及建立碳中和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20.
要创建和谐生态工业园区应做到:坚持“环保优先”,强化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根本目标;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大力度促进企业发展;大力加强环保宣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