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氧化塘法治理啤酒工业废水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氧化塘法治理啤酒工业废水的工艺技术、在企业加强内部用水管理、减少排污的基础上。利用氧化塘污水处理技术治理啤酒工业废水,废水出格栅去除较大飘浮物及其它机械性杂质,进入兼酸氧化池进行酸化水解,使固体及大分子物质降解。进入氧化塘内经过稀释沉淀、微生物降解和藻类的光合作用而获净化,最后在蓄水地问澄清并上除细胞后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2.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污水稳定塘,测量和分析了其污泥的淤积情况和降解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污泥在稳定塘中的纵深分布随污泥深度的增加,总固体逐渐增加,而挥发性固体逐渐减少;稳定塘中的污泥降解符合由室内静态模拟得出的污泥降解规律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3.
首先通过小试试验对好氧工艺、厌氧工艺处理酰胺废水进行研究,然后进行水解酸化-缺氧-好氧工艺中试试验,发现水解酸化工艺将好氧反应器对COD去除效率从67%提高到85%,降低了酰胺物对好氧污泥的毒性。水质波动对水解酸化反应器的影响比对缺氧好氧反应器的影响大,增加搅拌时间有助于提高水解酸化反应器对进水水质的抗冲击能力。同时对活性污泥处理酰胺废水过程中容易引发泡沫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水解酸化工艺可以降解部分表面活性物质,降低了泡沫产生量。  相似文献   

4.
采用厌氧水解酸化池一氧化塘工艺对城市污水处理做了试验研究。取得COD去除率达86.7%,SS去除率98.2%以上效果;并对厌氧水解池不同水力停留时间的COD降解效果做了比较研究,得出停留时间在12-13小时之间,COD去除率维持在17.6%以上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华北稳定塘氧平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溶解氧(DO)是氧化塘内有机物降解的主要动力,本文介绍了华北稳定塘中的妤氧塘和强化塘进行污水妤氧处理所需氧的来源主要是浮游藻类光合放氧。在春季和秋季藻类产的氧可占水体溶解氧总来源的80%左右,氧的消耗是以“水呼吸”耗氧为主,“泥呼吸”耗氧为次。从氧平衡的角度阐述了各塘有机物降解与藻类产氧、生物耗氧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焦化废水处理的新工艺:——缺氧—好氧—接触氧化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传统焦化废水处理中去除氨氮和难降解有机物效果差的问题,提出了缺氧-好氧-接触氧化新工艺。并以实际工程设计为例证明了这种工艺是治理焦废水的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生态塘1—人工湿地—生态塘2污水生态处理系统,研究生态塘中狐尾藻、水白菜对受污染河水中氮磷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狐尾藻在高浓度污水中的生长量要远远高于低浓度污水,水白菜在高浓度污水中的生长量则要低于低浓度污水。生态塘中狐尾藻与水白菜样本中N、P的质量分数总体上随着污水浓度的降低而降低。生态塘1和生态塘2中水生植物对TN、TP的去除量均较为接近,去除效果稳定,但不同生态塘水生植物对TN、TP的去除量占相应生态塘总去除量的比例差异较大,其中生态塘1和生态塘2水生植物对TN的去除量分别占系统总去除量的4.98%和8.88%,生态塘1和生态塘2水生植物对TP的去除量分别占系统总去除量的2.70%和7.40%。  相似文献   

8.
染料在厌氧塘内净化的可行性与转移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静态模拟厌氧生物塘,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研究了三种偶氮染料在厌氧塘中的去除净化效率,迁移转化过程及环境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偶氮类染料去除率为73%-98%,其净化顺序为甲基橙>对氨基偶氮苯>对硝基苯胺,并得出了去除率与停留时间,温度,pH和营养条件等的相关性方程式,根据物料衡算,提出了偶氮类染料在厌氧塘内的转移平衡规律,分析了转移过程与机理。  相似文献   

9.
强化塘-人工湿地复合生态塘系统中氮和磷的去除规律   总被引:48,自引:2,他引:46  
在大量分组试验(中试)数据的基础上,剖析了强化厌氧塘、兼性人工湿地、强化好氧塘和水生植物根系塘的最佳工艺参数以及整体系统的组合性能,探讨了氮和磷元素在各单元塘以及系统中的迁移、降解规律。实验表明,在该组合形式的系统中,各级单元塘之间具有较强的互助和互补性,前面单元为后续单元提供了较好的前处理,使得后续单元能够较充分地发挥处理功效,同时由于结合了在厌氧、兼氧以及好氧状态下微生物、高等绿色植物根系、土壤(砂层)的同化、分解、截流、吸收、吸附和过滤等处理机制,使得该系统较传统稳定塘工艺具有更高的氮和磷的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10.
废水中聚丙烯酰胺的生物降解试验研究初探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聚合物驱在油田三次采油中的广泛应用使得聚合物驱采油废水中含有越来越多的聚丙烯酰胺(PAM),由于PAM本身具有很高的稳定性,现有的油田废水处理工艺无法有效去除,给油田采出水的处理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对实验室配制废水中PAM的生物降解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初次在试验系统中引入了硫酸盐还原菌,结果表明硫酸盐还原菌对PAM有着某种特殊的降解作用,水解工艺可以获得35%~45%的去除效率,为进一步的生物降解去除PAM的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采用超滤膜法对废水处理系统中有机物的分子量分布及其变化进行研究,分析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特性及不同分子量分布区间有机物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厌氧、缺氧、好氧反应池出水中,小于1K分子量区间上的有机物所占比例最高。该分子量区间有机物TOC分别占总TOC的60.9%、58.5%、65.2%,UV254分别占总UV254的69.9%、67.9%、82.1%。传统工艺对小分子量有机物去除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天然橡胶加工废水处理工艺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然橡胶加工废水浓度高 ,且间歇排放 ,但具有很好的可生化性。经好氧和厌氧试验 ,并据土地的可得性 ,提出了稳定塘系统及稳定塘与生物滤池相结合的处理工艺 ,并给出一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13.
过热蒸汽法再生活性炭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难降解有机物的冷凝废水,为去除冷凝废水中难降解COD,提高可生化性,采用紫外/臭氧活化过硫酸盐(UV/O3-Na2S2O8)氧化体系对活性炭再生冷凝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O3投加量、初始pH和Na2S2O8投加量等因素对有机物处理效能的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三维荧光等表征手段探究了冷凝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变化机理。结果表明:当O3投加量为30 mg/L,pH值为9.0,Na2S2O8投加量为0.4 g/L时,在120 min内对冷凝废水的COD去除率达到82.1%,色度(CN)去除率达到86.3%。冷凝废水可生化性得到提高,BOD5/COD值由0.17提升至0.46。由冷凝废水溶解性有机物(DOM)的表征可知,DOM中的腐殖质和发色基团被持续氧化,芳构化程度降低,色氨酸类有机物得到有效去除。结论表明,UV/O3-Na2S2O8氧化体系可有效去除冷凝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  相似文献   

14.
焦化废水中有机物在A1-A2-O系统各段的降解与转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厌氧酸化-缺氧-好氧(A1-A2-O)生物膜系统小试装置中处理焦化废水,以探讨有机物在各阶段的降解与转化情况。通过UV吸收光谱及GC/MS分析发现,上海焦化厂废水中的有机组分主要为:甲酚、苯酚、二甲酚等酚类化合物,及以喹啉、吲哚为代表的含氮杂环化合物,约占有机物总量的90%。经A1-A2-O生物膜系统处理后,大部分有毒有害难降解有机物得到了降解和转化。厌氧段中原有物质浓度的增加和新物质的生成,是厌氧酸化使部分有机物降解产生中间产物而造成;缺氧段使大部分有机物被完全降解或转化,还产生一些新的简单有机物,如卤代烃、酯类、醛类等;经好氧段反应后,有机物进一步降解和转化,部分被完全去除,在降解转化过程中又产生了一些中间产物和衍生物,如苯酚、羟基喹啉等。  相似文献   

15.
制药废水经稳定塘处理用于农灌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以厌氧塘为主体,以预沉池、二级厌氧塘、兼性塘组成的工艺,探讨了制药废水经过稳定塘处理后用于农灌的途径。在停留时间为7—11d时,COD去除率冬季为47%,夏季达到76.6%,夏季厌氧塘削减COD负荷达150g/m~3·d.其出水水质指标基本满足灌溉要求.还对气温、有机负荷、pH等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实现高浓度制药废水的处理,采用微波强化Fenton氧化体系对污水进行预处理,考察了微波功率、微波辐照时间、催化剂用量和氧化剂用量对高浓度有机废水中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来水COD 39 760 mg/L,B/C为0.254,控制微波功率为200 W、微波辐照时间11 min,加入0.6 mol/L的Fe(NO_3)_3催化剂、30%H_2O_2 4 mL/L氧化剂,COD去除率可达62.41%,B/C由0.254升至0.619。实现有机物去除,提高污水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17.
许晓鸣  王凯军 《环境科学》1991,12(4):35-39,40
为提高污水稳定塘在冬季的处理效果,用水解池作为预处理措施,以降低有机负荷并改善污水的可生物降解性,因而提高了低温条件下的降解速率.通过对系统的热量平衡分析和技术经济分析,研究采用塑料大棚减慢稳定塘热量散失的措施.结合研究其它一些强化措施,提出了能适合北方地区冬季气候特点的稳定塘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8.
庄桂嘉  刘立凡  黄潇  高静思  朱佳 《环境工程》2022,40(12):128-133
为提高电镀废水的污染物去除效率,探讨厌氧-缺氧-好氧(AAO)-生物膜耦合工艺的有机物去除和脱氮除磷效能。结果表明:AAO-生物膜工艺处理电镀难降解有机废水运行效果良好,COD去除率稳定在89%左右;脱氮主要途径是好氧硝化,缺氧反硝化,60 d运行中系统脱氮率达到70%~80%;难降解有机物影响NH4+-N和COD的去除效率,且存在时间差距,在其影响下,NH4+-N的变化稍滞后于COD。AAO-生物膜工艺的除磷效果经50 d运行后趋于稳定,出水TP浓度低于1 mg/L,去除率>65%,除磷主要依靠厌氧释磷和好氧吸磷过程。  相似文献   

19.
工程旨在探讨生态复合塘作为污水处理工艺,以实现城乡污水处理的多元化与可持续性目标。文章以蓟县毛家峪长寿度假村为例,结合混凝沉淀池、污泥浓缩池、快速渗滤湿地、潜流湿地和表面流湿地等技术,从工艺设计及其关键设计参数出发,在防治系统堵塞、冰冻、油渍及渗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将人工湿地同绿化带相结合,解决了生态塘占地面积大的问题。工程的预期结果:该技术工艺设计可使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8978-2002)一类A级水平、农田灌溉和城乡杂用水的用水标准,各类污染物去除率分别为SS(mg/L)87.5%~96.7%,BOD5(mg/L)93.3%,COD(mg/L)61.5%~84.8%,TP(mg/L)50%~91.7%,NH3-N(mg/L)最高达87.5%。该设计实现了污水处理与绿化、节地的有机统一,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住宅小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单威  王燕  郑凯凯  李激 《环境工程》2020,38(7):32-37,24
废水中含有浓度高、成分复杂的溶解性难降解有机物,是目前许多进水中工业废水占比较高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在新一轮提标改造中遇到的难题。以太湖流域4座进水含高比例难降解工业废水的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分析水解酸化及多种污水深度处理技术对于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水解酸化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且添加填料能够起到促进效果;混凝沉淀、膜过滤两种深度处理技术对于可溶解性难降解COD的去除率仅为30%~35%;臭氧氧化技术对于部分溶解性难降解有机物的矿化能力较差,因此其受进水中有机物种类的影响较大;活性炭对有机物的吸附具有普遍性,去除效果较好,在空床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为10 min的情况下,活性炭吸附废水中溶解性难降解有机物后,发现出水COD稳定低于20 mg/L,但该工艺运行成本较高,且需考虑活性炭的再生及处置问题。因此COD深度处理工艺的选择应基于进水水质情况,在小试及中试规模试验可行的前提下进行充分的技术论证,并综合考虑建设、运行、占地、高程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提标改造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