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速公路路域景观绿化美化设计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认识的不断提高和公路建设投入的不断加大 ,对高等级公路的景观再造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文中从公路的景观与环境的协调方面探讨了进行公路路域景观绿化美化设计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
外来植物物种的引进对路域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龙 《交通环保》2003,24(2):20-22,48
根据植被恢复的规律和公路建设的特点,分析外来植物物种在路域内的应用现状。目前本地原有的植物物种,不能满足公路路域植被迅速恢复的要求,所以在绿化施工过程中大量采用外来植物物种,但在引进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了外来物种对路域生态环境及其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3.
生物多样性在路域植被养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珍 《交通环保》2004,25(2):36-38
公路路域植被进入养护期以后,管护的经费开始减少,而植物演化刚刚开始,如还是按照原来的管护方式,势必造成植物群落的逆向演替,使其有可能再次回到裸露状态。因此,需要从生态学的原理出发,利用生物多样性对现有的群落进行改造,使其形成一个结构合理、稳定、防护效果突出的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4.
长永高速公路建建工程的美化与绿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的绿化、美化设计是公路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永高速公路在改建过程中,充分利用沿线的水文、地形、气候、地理等特点,从环境学、园林植物学、园林美学及建筑学的角度,阐述了沿线绿化、美化的设计思想及设计方案。该方案的实施,将实现长永高速公路沿线绿化、美化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5.
西宁盐碱地区高速公路植被恢复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龙  高航  孙建斌 《交通环保》2004,25(1):22-25
西宁至马场垣高速公路穿越的地区属于生态脆弱带。与其他生态脆弱区不同的是,其土壤中盐分的含量非常高,土壤碱性强,它不仅导致植物的生理干旱,还对植物细胞产生毒害作用,不良的植被恢复措施也加重其危害程度。为减轻盐碱的危害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筛选适宜植物、农业灌溉、化学及其它措施,可以减轻危害恢复植被。  相似文献   

6.
浅谈宁夏古王高速公路绿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湧  张淑娥  兰剑 《交通环保》2003,24(3):15-17
在阐述了宁夏古王高速公路路域自然地理,高速公路绿化的功能和作用,以及高速公路绿化原则的基础上,具体论述了古王高速公路绿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宝山吴淞地区(位于宝山县的东南部)是上海市主要工业基地之一,三废污染严重,一九七八年上海市环保办公室组织各方面的力量,调查三废对该地区周围环境污染范围和程度,了解污染物对植物、土壤、人体健康的影响,以便有目的地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以提高环境质量,保障人们身体健康。我们参加了污染物对植物影响的调查,主要任务是调查该地区大气中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氟化物、氮氧化物)影响树木在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和体内积累等方面的变化,并从中筛选出敏感的、抗性强的和净化能力大的园林树木,为城市工业区绿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生物多样性在路域植被恢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从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出发 ,根据公路路域的特点以及近年来公路绿化成功与失败的经验 ,探讨植物多样性在公路植被恢复中的应用。自然界中植物通过多种多样的组合体而存在 ,多样性是自然形成 ;利用植物多样性原理可以提高路域植被的恢复水平和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9.
公路要建设,环境要保护,生态要恢复,针对公路建设的环境和生态问题,提出了保护环境、恢复生态、增加景观的三种路域景观生态模式,这就是公路路域的风景绿化景观观赏段、生态农业景观段、公路森林生态景观段,总结了公路建设中的公路边坡、弯道、中央隔离带、隧道口、服务区、收费站和公路节点7种原生态景观恢复与重建方案。按介绍的3种模式、7种方案可以很好的实现公路建设中路域景观原生态的恢复重建。  相似文献   

10.
太旧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绿化树种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太旧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边坡等绿化的实际绿化建设及管理工作状况。针对太旧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及边坡的立地条件特点,阐述了树种选择的原则、程序和所使用的主要树种及各类花卉、草坪品种,并对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绿化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南京外秦淮河河岸带原生植被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京外秦淮河河岸带原生植被进行了初步调查.外秦淮河河岸带原生植被共有28科、50属、53种,其中漂浮植物4种,占7.55%,沉水植物1种,占1.89%,挺水和湿生植物13种,占24.53%,陆生草本和藤本植物24种,占45.28%,乔木和灌木11种,占20.75%.在概括外秦淮河自然环境和分析原生植被主要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在进行河岸带植被群落重建时应注重闸下段河岸带植被群落的重建,增加沉水植物、浮叶植物和观赏性植物的种植.另外,植被群落可按河道垂向的常水位以下区域、变化水位区域和洪水位以上区域来构建.  相似文献   

12.
1:1000000中国草地资源图的编制与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编制1:1000000中国草地资源图(以下简称《草地图》)是"1978~1985年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的一项重点研究课题。首先在全国约800万km2草地分布区的2000多个县内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和产草量测定,辅以航、卫片校核,编绘县级1:5万或1:10万草地类型图、草地等级图、草地利用现状图。然后采用系列制图方法,遵照全国统一的编制规范和制图综合原则,用上述县级草地图逐级缩编成国家级1:100万草地资源图。该图在不同的制图区域──牧区、半农半牧区、农区有不同的地理要素选择标准;不同的图斑表现级;不同的最小图斑面积。《草地图》除传统地表现草地植被类型外,还表现草地利用性状,按制图单元进行草地等级评价。用变距等高距选取了少量对划分草地类型界线、重要牧草分布界线、季节草地界线有重要指示意义的等高线。  相似文献   

13.
在北方农牧交错带植被重建中适宜乔、灌、草种生态区划的基础上,以该区域黄土高原区作为研究区,结合该区1989和1999两年的土地利用分类图,通过计算区域缺水指数及对其分级,探讨了缺水指数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分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该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在时间和空间上与缺水指数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水分亏缺风险指数(RiskIndexofWaterDeficit),从研究区整体和各生态分区两个尺度上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RIWD时空分异。得出如下结论:①1989~2000年,研究区缺水指数均在中度以上,其变化幅度有逐年减少的趋势;②对比1989年和1999年两年的缺水指数,区域整体缺水状况有所缓解,但各生态分区内的缓解程度在空间上仍存在差异;③从研究区整体而言,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水分亏缺风险指数逐渐减少,依次为林地、耕地、草地;④因各生态分区内的地理特征包括水分状况存在变化,故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水分亏缺风险程度排列顺序与区域整体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自民国迄今,一些政治家、思想家及学者分别从自然科学角度和社会历史角度对民国初年灾荒史予以诠释,依时间而言主要集中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依内容而言又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态势。其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诸如积累了一些资料、研究内容多样化等,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5.
自民国迄今,一些政治家、思想家及学者分别从自然科学角度和社会历史角度对民国初年灾荒史予以诠释,依时间而言主要集中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依内容而言又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态势.其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诸如积累了一些资料、研究内容多样化等,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三角洲贝壳海岛与植物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97-1999年调查,查清了黄河三角洲贝壳岛资源状况,研究了其高等植物物种多样性、植被类型、植物区系组成特点,分析了近年来因乱采滥挖贝壳资源对贝壳海岛和植物多样性破坏现状,提出了保护贝壳海岛和和植物多样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的一些地区,行业的伤亡事故正遏而不止,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恶果,而我们根据已知的伤亡事故,建立了事故预测数学模型,将安全管理的重点放在了事故预测预防上,通过6年来的辛勤努力,使通化这个煤炭,钢铁工业生产基地的伤亡事故得到了大幅度下降,基本遏制住了重特大事故,安全生产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推导出适合试验研究的纯酶和微生物的抑制动力学模式。并就硫酸盐、亚硫酸盐和硫代硫酸盐对甲烷菌的抑制动力学模式进行了实验研究,分别得出它们的抑制动力学方程,求出了硫酸盐、亚硫酸盐、硫代硫酸盐对甲烷菌的临界抑制浓度。  相似文献   

19.
近50 a气候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冰川和湖泊变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李治国 《自然资源学报》2012,27(8):1431-1443
论文综述了近年来青藏高原冰川和湖泊变化研究取得的成果,并特别着重于冰川和湖泊变化的相互关系论述。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近几十年青藏高原冰川以退缩为主,湖泊水量以增加为主。论文一方面对青藏高原冰川末端退缩、冰川面积和冰川储量变化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分析,探讨了冰川变化的时空特征;另一方面从湖泊面积和水位与水量变化探讨了湖泊变化的时空规律。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冰川退缩的幅度总体上呈从青藏高原外缘向内陆呈减小的变化态势,受冰川融水补给比较大的湖泊近期面积扩张、水位上升明显。最后指出了青藏高原冰川、湖泊变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为更全面、精确地评价环境空气质量,对基础数据进行考察,提出了采用统计学指标反映时域内污染物浓度的方法。通过相关物理意义的分析,采用均值、方差、标准差、峰度和偏度为参考指标,建立了污染物浓度统计总体的评价体系,并依据标准限值做统一无量纲化处理。以2008年温州市黎明路空气站监测数据为例,研究发现:统计学指标结果可较好地反映时域内的污染状况,并在污染因子间与污染因子内部的对比分析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