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重庆市主城区大气环境质量变化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重庆市主城区大气污染因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近年来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大气环境质量变化的影响及原因进行了研讨,提出了综合控制及治理的对策和措施,以期对重庆市经济大力发展和造就良好的人居环境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张平卿 《干旱环境监测》1999,13(1):19-20,30
针对宁夏固原地区地处半干旱带,水资源贫乏,地表水环境容量极小,煤炭,建材资源较丰富,人口基数大,经济贫困落后的特点,通过资源优势分析,认为在国民经济中应大力发展水利及农业基础,加强农业科研力量,同时尽快发展建材、电子、服装及农产品深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杜绝化工等对水资源污染企业的建设,加强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重庆城区不同粒径颗粒物元素组分研究及来源识别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研究重庆市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特征及其来源,于2010年3—10月在主城区分别采集PM1.0、PM2.5和PM103种粒径的颗粒物样品,利用XRF分析其中的26种元素浓度。结果表明,重庆市主城区S元素在各粒径中含量都较高,细粒子中K的含量较高,粗粒子中Si、Ca和Fe的浓度较大。富集因子分析表明,主城区Cd、S、Se等污染元素的富集系数较大,且粒径越小,富集现象越明显。利用因子分析得出土壤风沙、扬尘、燃煤的燃烧、机动车燃油产生的尾气排放、生物质燃烧排放是重庆市颗粒物污染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内环货车错时限行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货车实施错时限行后内环车流量时段分布变化基础上,通过对PM_(2.5)、NO_2等指标的ADMS模型模拟和实际监测数据对比分析,探讨了内环货车错时限行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货车错时限行后主城区环境空气中PM_(2.5)、NO_2小时平均质量浓度分别降低了9.4%和6.0%,峰值浓度明显降低,晚上出现峰值时间往后推移了2~3 h。经ADMS模型模拟计算,内环高峰时段机动车排放对主城区NO_2、PM、VOCs的浓度贡献分别降低了54.1%、56.3%、17.5%,CO浓度贡献不大。内环货车错时限行措施对重庆市主城区空气质量的改善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长春市地表水环境状况分析与治理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长春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量不断增加,由于经济,技术等各方面原因,废水达标排放率和污水集中处理率均较低,造成了水环境的严重污染。为了改善长春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本文在进行了系统诊断的基础上,对水质现状进行了评价与分析,并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主城区PM 10 与能见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2000年以来重庆市主城区能见度变化趋势及2006年PM10的污染现状,能见度和PM10质量浓度负相关,尤其采样期间的相关系数为-0.76。根据PM10源解析和PM10成分与能见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提出应重点控制燃煤和机动车尾气污染。  相似文献   

7.
工程性缺水是造成民丰县春、秋旱灾频发的原因,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通过分析民丰县水资源的基本特点及利用现状,以1956—2010年55年各水文要素的统计分析,运用地理信息分析处理软件技术等新技术、新方法,采用三要素等值线法分析、计算确定了区域地表水资源总量为8.182×10~8m~3,分区水量按照乡镇一级行政分区和流域分区分别进行计算,在考虑不可以被利用地表水量及不可能被利用地表水量的情况下,计算出区域地表水资源总的可利用量为5.031×10~8m~3;地表水资源来自于山区,主要消耗于山前平原戈壁沙漠及绿洲区域。通过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限度和潜力,以及各项成果计算到乡镇级,更具有实用性,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科学利用水资源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重庆市大气PM_(2.5)中二次有机气溶胶污染特征,于2013年1—12月运用URG-3000ABC型中流量颗粒物采样仪连续同步采集重庆市主城区大气PM_(2.5)样品,选取OC/EC比值对PM_(2.5)中的SOC污染进行估算,结果表明,该市主城区PM_(2.5)中SOC年平均质量浓度为12.5μg/m3,占OC质量浓度的50.0%,占PM_(2.5)质量浓度的10.1%,SOC质量浓度为冬季秋季夏季春季。机动车排放是SOC前体物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9.
于2018—2021年对南京市及国考断面七桥瓮进行水质调查,分析其溶解氧变化特征,采用水质水量联合评价及皮尔逊相关分析法,并结合水文气象等相关信息,对南京市地表水溶解氧分布特征及国考七桥瓮断面低氧成因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市地表水溶解氧浓度夏季最低,中心主城区及附近区域溶解氧浓度均相对较低。七桥瓮断面溶解氧浓度在2.25~11.07 mg/L,其中5—9月溶解氧易出现超标波动。溶解氧浓度昼间高于夜间,与pH值呈正相关关系,与水温、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均呈负相关关系。水温和上游来水带入的耗氧污染物是七桥瓮断面溶解氧偏低的主要成因,其中,溶解氧浓度与水温相关性最为显著。研究结论可为七桥瓮断面稳定达标提供基础支撑,为秦淮河流域精准治污提供技术依据,为南京市水环境多源同治提供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道路交通噪声分布规律及控制措施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监测重庆市主城区道路旁居民住宅不同楼层昼间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并分析其垂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随测点与地面高差的增加,噪声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隔声效果监测结果表明,隔声屏在重庆典型山城的地理环境下隔声效果较差,隔声窗具有较好的隔声效果,且测点距离越近隔声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1.
根据重庆市城市组团式建设特点,采用径迹法对重庆市主城建成区开展室内氡浓度调查。结果表明,各区县室内氡浓度整体水平较低,重庆市主城区室内氡浓度平均值为64.5 Bq/m3,168个采样点均小于国家标准200 Bq/m3;吸入氡及子体对人员产生的年均有效剂量均低于《住房内氡浓度控制标准》和《地下建筑氡及其子体控制标准规定》中规定的室内氡浓度行动水平。  相似文献   

12.
杭州市主城区浅层地下水水质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调查了杭州市主城区浅层地下水水质现状。结果表明,杭州市主城区浅层地下水污染较重,"三氮"超标现象普遍,而主要污染项目为NH3-N、NO2--N、IMn和总大肠菌群及细菌总数。指出,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是造成杭州市主城区浅层地下水氮污染的主要原因。提出分析了地下水水质污染的成因。指出应加强地下水保护以及地下水资源的质量管理。进行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实现地下水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杭州市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长株潭城市群是湖南省的核心增长极,是"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但伴随高速的工业化发展和城市化进程,长株潭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文章从土地利用格局、经济社会发展、环境质量状况、主要污染物排放和资源能源利用等方面入手,综合分析了长株潭城市群的环境压力,主要体现在长株潭城市群城市化与土地需求的矛盾凸显,"摊大饼"的扩张模式带来生态风险;重工业和污染排放集聚,累积性污染突出;环境空气质量和地表水环境质量形势不容乐观;资源能源利用方式粗放等。结合城市群区域规划,提出了长株潭城市群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应采取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菜地土壤和蔬菜中Hg、Pb的污染特征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重庆市菜地土壤和蔬菜 Hg、Pb的含量分析 ,发现土壤 Hg含量远远大于背景值 ,并且土壤 Hg的含量与菜地周围的环境密切相关 ;土壤 Pb的含量同背景值相差不大。Hg、Pb在土壤和蔬菜中的污染特征表现为主城区 >近郊区 >远郊区 ;并且不同蔬菜品种中 Hg、Pb的含量差异较大 ,在不同蔬菜种类表现为叶菜类 >果菜类 >根菜类。相关性分析表明同一菜地土壤和蔬菜中 Hg、Pb含量无相关性 ;不同菜地土壤和蔬菜 Hg、Pb含量不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关于建立区域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定期优化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是水环境风险监控体系的重要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改变,河流的水文情况、纳污状况及水功能区划发生了很大变化,现有的监控断面很难满足管理的需求。以河北省为例,提出了区域性地表水环境监测网络存在覆盖面严重不足、监测资源浪费、调整不系统、信息不完整等问题,阐述了定期优化全流域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是保证监测网络代表性,提高网络综合利用率等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通过1998年中国西部扶贫世界银行贷款农业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对甘肃省陇南山地贫困区的贫困成因及人口和生态环境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实现该地区脱贫致富和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应用小波分析和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大气污染物浓度预测模型。首先,利用静态小波分解将原始的大气污染物浓度序列分解为不同频段的小波系数序列;其次,将重要的气象因子和各尺度上的小波系数序列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最后,对输出的各序列预测值重构,得到最终的预测结果。使用该模型对重庆市主城区某国控监测站点的PM_(10)浓度预测,结果表明,与传统的BP神经网络模型相比,该预测模型的推广能力强、预测精密度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2006年4月于重庆市主城区9个采样点和1个城郊对照点同步采集了大气PM10样品,利用热分解示差热导法元素分析仪测定了PM10中的有机碳(OC)、元素碳(EC)的质量浓度,对OC和EC的污染水平、空间分布、OC和EC的浓度关系以及二次有机碳(SOC)等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区域采样点的OC、EC浓度存在较明显差异,主城区大气环境中OC、EC平均浓度分别为52.5、8.6μg/m3,是对照点OC(16.8μg/m3)、EC(2.9μg/m3)浓度的3.1和3.0倍;主城区总碳气溶胶(TCA)占PM10总浓度的比例均值为33.3%;无论是高污染城区点还是一般城区点,OC和EC浓度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各样点OC/EC值均超过2,表明存在二次有机碳的贡献;初步估算主城区PM10中的二次有机碳浓度均值为39.6μg/m3,占PM10总浓度的16.1%左右。  相似文献   

19.
结合对我国的规划体系及其发展方向的分析,指出了目前环境保护规划忽视对国土空间进行谋划的问题,并对其转型方向提出了建议。主要结论:环境保护规划应当在继续履行好争取财政资金等社会资源功能的同时,增强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这一重要自然资源的配置功能,转变为横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国土空间开发管制两大领域的综合性规划;要加强环境保护空间管制的基础性研究,建立一套约束性环境保护规划指标体系,增强其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充分发挥规划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区域地表水监测断面优化调整的技术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布设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简要回顾了中国地表水监测断面设置及优化的研究进展,论述了区域地表水点位优化的目的和原则,提出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次的对区域地表水监测断面进行调整的步骤和方法,并阐述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监测断面优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