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的流域保护方法(WP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美国许多州正在实施的流域保护方法,并就流域保护方法的作用、流域保护规划以及流域保护的计算机支持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曹德扬 《污染防治技术》2007,20(6):73-74,77
从出境水水质目标出发,提出出境水水质目标管理的两个阶段、实施及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江西省抚河流域的概况、水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包括淤泥的堆积、水土的流失、水污染、沿岸防洪圩堤标准偏低等问题,并提出了流域水生态环境恢复的目标,以及针对恢复目标提出了水权分配、水土保持治理、水工程治理、水质治理等方面的初步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流域水环境污染成因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部分流域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并存在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污染物超标排放、河道淤积、河滩占用等生态破坏行为,造成流域水环境质量日趋恶化.提出了完善农村非点源污染控制工程建设、完善城区面源污染控制设施建设、完善工业废水处理系统建设和实施河道用水优化改造工程等综合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通过采取治、退、拆、清、修、整、建、养、植等生态修复综合措施、建立古黄河生态保护圈,加强古黄河泗阳段周边环境的生态保护,进一步净化水体环境,增加古黄河泗阳段蓄水量,提高水质的稳定性,使得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达到最佳统一,实现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同时改善古黄河地区的空气环境,实现古黄河泗阳地区的蓝天碧水。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潭江流域水污染源的分析 ,提出了保护水源地水质安全的对策 :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 ;调整产业结构 ;加快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提高生活污水的处理率 ;加强禽畜养殖管理 ,严格控制养殖规模  相似文献   

7.
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呼伦湖流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干涉雷达技术任务(SRTM)数据处理,运用土壤与水评价工具(SWAT)模型对呼伦湖整个流域的数字高程模型(DEM)进行水文特征提取,分析流域地形分布情况。呼伦湖全流域面积约为25.6万km2,蒙古国部分约为16.3万km2,约占总面积的63.7%。坡度为0~2.0°的地形主要分布在中国境内的呼伦湖南岸和东岸以及贝尔湖周边的平坦草原上,降雨主要被植被截留和土壤吸收,产汇流条件差;而呼伦湖的主要水源、产汇流条件较好的克鲁伦河和乌尔逊河,其产流区大部分位于蒙古国。2国应加强流域综合管理,合理配置水资源,以保证下游入湖的水量来防止呼伦湖的持续萎缩。  相似文献   

8.
中国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体系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与流域水环境保护相关的规划很多,但是由于各地区、各部门协调不足,规划间没有明确的关系,缺乏接口和控制,规划内容不统一,致使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没有形成体系。基于流域水环境保护相关规划存在的问题和当前的政府管理体制,提出了由国家流域水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小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城市水环境保护规划和大点源水污染物减排规划构成的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体系。明确了该体系内,上级规划通过审批和评估实现对下级规划的指导与控制,规划之间的衔接关系体现为指标的联结。同时,提出了制定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法规、制定规划编制规范和指南、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青浦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流域分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遥感技术得到的土地利用类型、河网、道路、圩区等信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建立了在多种空间因素影响下确定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的流域分配方法。在此基础上,以上海市青浦区为例,得到了该区各河段中的污染负荷量.从而为寻求流域内合理的土地利用模式和农业非点源污染排放总量的控制方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巢湖流域水质现状及保护对策的调研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巢湖的基本情况、历史演变以及存在的问题,回顾了“九五”期间采取的治理措施和取得的成果,提出了“十五”期间的治理计划与预期目标,通过调研,有助于江苏省今后开展湖泊治理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汾河流域是山西省重要的水资源供给区,是促进山西省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区域,汾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汾河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利用DPSIR-TOPSIS模型对汾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2—2021年汾河流域的水资源承载力水平实现了阶段性增长,高质量经济发展水平和高水平水资源保护的协同推进促成了水资源承载力的整体平稳上升。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空间分析法的生态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轻、中、高敏感区占汾河流域的79.51%,极敏感区占区域的14.45%,植被覆盖度是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的重要考量。本研究对汾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和生态敏感性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综合评估,为汾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路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作为生态补偿试点之一,九洲江流域禁养、限制生猪养殖取得了一定的环境效益,但同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1.49亿元。以满足水环境容量的养殖规模125.00万头为基准,设定维持现有养殖模式、转变养殖模式2种情景,计算限制生猪养殖的机会成本与环境效益。结果表明,与畜牧业发展规划的养殖规模260.00万头相比,机会成本约7.36亿~7.74亿元。转变养殖模式的环境效益优于维持现有养殖模式,污染物减排量分别为COD 26 995.54t、氨氮2 411.92t、TP 2 107.80t、TN 5 300.71t,节水1 251.39万m~3;在优选情景方案下,要求200头以上养殖户100%转变为高架网床养殖模式,机会成本约7.36亿元。  相似文献   

13.
为分析评价鄱阳湖流域重金属积累污染情况,采集流域内沉积物及土壤样品,测定其Cu、Pb、Zn、Cr、Cd、As、Hg含量以及pH、氧化还原电位(Eh)、有机质(SOM)以及黏粒含量等理化参数,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流域内沉积物及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水平,利用相关性分析法及主成分分析法解析重金属污染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标准方法,测定了白洋淀北岸部分农田土壤的粒度组成、pH和有机碳含量等指标,对该地区土壤的特性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的平均粒度分布大于20μm的占52.73%,主要属于砂壤土。与10年前相比,pH值变化不大;而有机碳含量是10年前的1.26倍。pH随土壤的垂直深度而略有增加,而有机碳含量则随土壤的垂直深度而减少。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及实施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水环境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的迫切需求,河南省实施了水环境生态补偿政策.为更好地促进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分析总结了河南省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的发展历程,并运用对比分析法和实地调研法客观地对生态补偿政策实施取得的成效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最后提出了进一步促进和完善河南省水环境生态补偿政策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流域生态现状,指出了流域生态危机的严重性和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迫切性,叙述了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即生态资本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和外部效应理论),在对中国现有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和法律规定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中国现有流域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存在的缺陷,从流域生态补偿金、补偿对象、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妫水河流域景观生态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GIS的空间分析平台,以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建模,分析了北京市妫水河流域的景观格局特征,并与妫水河平原的景观格局特征进行了比较,发现在妫水河平原范围内,由于人为干扰程度的加剧,整体生态格局的异质性下降、碎裂化增加,景观生态格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比之妫水河流域有所下降.分析了妫水河流域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而提出妫水河流域生态恢复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天目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天目湖是溧阳市饮用水源地,近年的水质下降,与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和旅游产业发展不无关系。因此,通过对农田、林地、居民居住地地表径流污染以及畜禽、水产养殖、农村生活及旅游等氮、磷污染物排放量的估算,提出农业化肥减施、种植业结构调整、农田基础设施生态改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美国在过去3 0年中已在水质改善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据统计,全国仍有3 9%的江河、5 1%的河口水域和45 %的湖泊、水库(不包括大湖流域)不能达到水质标准。刚过去的2 0年,国家污染物减量排放系统( NPDES)计划实施的地区已从5万个增加至5 0万个,但由于事实上各个流域情况大相径庭,影响了水质目标的实现。最近提出以流域为基本前提的NPDES系统即流域许可证制度,将是控制不同流域水质的有效途径。流域许可证将控制该流域范围内的点源排放。据此,NPDES许可证管理部门可以考虑流域的水质目标,各种污染源的贡献,包括点源和非点源的分别贡献。…  相似文献   

20.
浏阳河土地利用变化对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壤丘陵区典型流域——浏阳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1986、2000、2005年3个时段的土地利用数据,分析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并结合土壤普查图和降雨数据,在RS和GIS的支持下,利用长期水文影响评价(L-THIA)模型,评估区域长期水文响应,采用相似流域的营养盐输出系数估算非点源污染负荷。结果表明,从1986~2005年期间,林地和草地有向城镇、农村居民点用地和农业用地转化的趋势,其中农业用地由13.75%增加到20%左右,城镇用地和农村居民用地分别由原来的1.34%和0.10%变为2.56%和0.80%,期间非点源污染敏感区面积不断扩大,污染负荷不断增加,TN由1986年的675.56 t增加到2005年的1 001.02 t,TP从15.52 t增加到了23.41 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