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假如地球上没有人类据《新科学家》报道,毋庸置疑,人类是地球有史以来最具统治力的生物。仅仅数千年的时间,城市、农田和牧场就侵占了地球陆地超过1/3的面积。据估计,人类现在霸占了地球40%的生产力。人类的连番冲击让地球变得满目疮痍:草原变为耕地,森林夷为平地,地下蓄水层干枯;而核能废料、化学污染、入侵物种、生物灭绝及气候变暖都是人类活动造成的直接恶果。如果可能的话,与人类分享地球的其它生物会毫不犹豫地把我们“踢出”地球。现在,假设它们如愿以偿,地球上65亿人明天一夜之间从地球上消失,被送到遥远的星系接受再教育,那么,地球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六月上旬华盛顿大学的生态学家在研究报告中提出:树木之间是能进行“交谈”的。他们指出当柳树受到结网毛虫和触须毛虫侵害时,它会散发出一种化学气味。当气味传到邻近的树木时,就会提醒它们采取防犯措施。生物学家认为,树木用增加其树叶中酚的含量以抵御害虫的侵扰。调整了树叶组成成分后的叶子对昆虫的吸引力相对小  相似文献   

3.
当代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背后是环境污染.环境污染这把明亮的利剑,不但“刺杀”现有人群,而且威胁着人类赖以繁衍的生殖机能.早在1991年秋,联合国组织召开的“环境对生殖的影响国际研讨会”上,科学家们就敲响了警钟:破坏环境,人类无疑是自取灭亡,化学物质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生物繁殖困难之间,存在着一种必然的困果关系.这种关系也完全能够对人类的繁衍构成严重的危害.最新科研结果向世界敲响警钟:如果任生态污染特别是化学污染加剧,人类精子数量、质量将不断下降,那么人类的末日就要来临.环保部门指出,化学污染物会干扰生物最基本的生殖功能,某种情况下也会影响孕妇生育、胎儿及婴幼儿的发育.化学物质干扰了人类荷尔蒙的分子,造成人类的生长和遗传方面的不良后果.例如,男性出现精子量减少,患睾丸癌等,女性出现子宫疾病,习惯性流产等.生殖系统癌症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巴巴拉·沃德和雷内·杜博斯为1972年6月联合国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写了一本背景材料,题为《只有一个地球》。他们在该书中,把人类的形势总结为:“人类在两个世界里生活:一个是由动植物、土壤,空气和水组成的自然世界,这个世界要比人类早出现几十亿年,人类就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另一个是人类为自己建立的、由社会机构和人造物品组成的世界,人类利用工具和机器、科学及想象力所建立的满足人类目的和意志的环境。”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人们一直强调,没有对环境的保护,发展就得不到保证;没有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 一九七二年六月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十周年了。联合国环境理事会通过决议隆重纪念这一会议,并号召世界各国开展纪念活动。十年,在人类历史上是短暂一瞬,但是就人类对环境的认识和态度而言,这十年却是一个新的里程碑。 (二) 十年来,在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从认识和管理的角度看,我以为下述三点是重要的。第一,对环境整体性的认识。“环境”一词,对多数人来说本是陌生的,现在竟成了一个常用语,但这个词的含义却是在不断充实和变化的。在一个很长时间里,环境问题主要是指工  相似文献   

6.
假设某个行星上的生物学者们到地球来研究生物。几百年前,他们在宇宙线上俯瞰的地球,是一个除海洋外,大部分陆地被绿色所覆盖的绿色星球。可是,如果最近他们到地球来,首先映入他们眼帘的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一条条四通八达的公路,以及在上面奔跑的被称为汽车的怪物。看到发生如此巨变的地球,他们会惊诧不已。假如他们知道所有这一切都是灵长类一族人类所为,那么他们会再次感到惊讶。  相似文献   

7.
可曾想象没有鸟儿的天空将会多么死寂空旷,没有鱼儿的海水又会何等孤独凄凉,没有绿树鲜花的地球那是怎样的灰暗苍苍,看不见人之外的任何生灵影踪,听不到乌兽虫鸣……其实无需想象物种全部消失的那一天,因为只要其中的一部分灭亡,就足以上我们人类够呛!拍摄《海洋》的纪录片大师雅克·贝汉曾说过:"如果地球上只剩下人类,那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 爱因斯坦曾预言:"如果蜜蜂从世界上消失了,人类也将仅仅剩下4年的光阴!"因为,在人类所利用的1330种作物中,有1000多种需要蜜蜂受粉.如果蜜蜂少了,那人将告别多少粮棉、油料、瓜果?没想到一只小小的蜜蜂竟是生态系统多米诺骨牌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牌.比如在我国,如果没有蜜蜂,高寒山区植物的授粉就会受到影响,由植物种类众多的杂木林向植物单调的松杉林转化.而植物多样性的减少,也将直接导致以植物为生存条件的昆虫种类的减少,进而使鸟类减少……  相似文献   

8.
《沿海环境》2001,(3):25-25
早在20世纪40年代,当人们发现滴滴涕可 以杀灭苍蝇等昆虫时,兴奋得认为人类最后解决害虫的时期已经到来,一些昆虫学家也满世界乱跑忙着采集标本,惟恐将来昆虫灭绝而采不到手。但一年一年过去了,药物一代比一代毒,被防治的各类害虫不仅没有灭绝,反而个体数量迅速反弹,成灾频率和成灾程度大有增加趋势。在一系列的挫折之后,人们反思对昆虫的策略是否应当调整。昆虫是一类非常弱小的无脊椎动物,却又是世界上最庞大最繁茂的家族,它对人类的危害罄竹难书。历史上蝗虫被河南人民列入“水旱蝗汤”四大害之一。 1992年棉铃虫给华…  相似文献   

9.
<正> 据科学家们预测,在今后30年里可能将会有近100万种动植物从地球上绝迹.本来,按照“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规律,某些生物因不能适应自然环境的变迁而绝迹,这是正常的现象.可是现在的情况却不是这样,最近几十年来,世界人口过速的增长和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对生物界带来越来越严重的威胁.人类为了生活,就要吃饭穿衣、住房,还要兴建道路、学校、工厂和娱乐设施.这就要向大自然索取,要把原来动植物栖息、生长和繁殖的地方变成城市和居民点.科学家早已提出警告:别看高楼大厦如林、高速公路如网,长久下去,我们居  相似文献   

10.
很久以来,人们一提起生物之间的关系,就想到“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句俗语。仿佛在生物世界除了相互残杀之外,就不存在别的关系了。这是不符合实际的,有些生物也能和睦相处,甚至于友好合作。这就是生态学家们常说的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11.
各种环境因素的协同作用已经导致保护运动在解释保护运动的基本信念时尤其缺乏信心。“反对派”行动主义者以为他们的论据是得到证实的,而“制度派”战术主义者倾向于采取他们并不赞同的功利主义的或经济的观点。根据现有的证据,在几百年以后,这个星球上主要的自然区域将基本消失,人类的生活质量将会受到极大的威胁。一种更可靠的观点认为:自然界是人类体验自由(这也是一种精神环境)的能力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一观点将改变我们对待自然环境的方式,也关乎今后生物多样性长期生存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墨杨 《环境》1995,(12)
人有生老病死,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在“死”这个谁也无可逃避的自然课题面前,人类必须郑重地去赢得最后离世的尊严。——题记  相似文献   

13.
昆虫情亦深     
蔡光 《环境》2002,(3):34
母爱是天性,人类有母爱,昆虫也有母爱;人类有亲情与父爱,在一些昆虫中同样存在。负子蝽:模范丈夫你看图上的这只蝽象,在它宽阔的背部负载着那么多一个个像小馒头似的球体,且很有规律地紧密排列着。你一定想知道这是些什么呢?而看似“龟驮碑”的这只“龟虫”又叫什么?它其实就是在蝽象家族中,最让你过目不忘的负子蝽了,而它背负的“小馒头”正是它  相似文献   

14.
人们常说:“鱼儿离不开水。”其实,一切生物都离不开水,生活在陆地上,自命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也不例外。人在出世之前,必须在羊水中度过10个月的妊娠期;一出世就会本能地吸吮母亲的乳汁;以后,每天都必须从食物中获得水分或者直接饮水。人生病了,如果暂时不能吃不能喝不要紧,但必须吊葡萄糖或生理盐水;就连衰老到生命的最后时刻,还要依靠“葡萄糖注射液”将生命一秒一秒地延长。水,不但主宰人类的生死,也是人体的主要成分:人体组织中约有三分之二为水,其中肌肉中水约占80%,血液中水占93%……完  相似文献   

15.
自古以来,人类与月亮结下了不解之缘。“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明月如霜,清景无限”。然而,随着每29天12小时44分3秒出现一次月圆,月亮对人的健康,情绪及行为也有影响。影响健康美国医学协会的一份研究资料表明,有心脏病的人在满月和新月时比较痛苦,且容易发作;而由肺结核引起的出血性死亡,也大多数发生在满月前后的几天内。左右情绪近年来,国外学者发现,月球也在左右人的情绪。在满月和新月期间,普通人中有一部分有紧张感、忧虑感或易发怒;而  相似文献   

16.
当今美国为了保护生态环境 ,减轻环境污染 ,正在各州发展新型农场“生物农场”。这类“生物农场”的最大的特色 :就是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 ,从播种到收获 ,绝不使用任何一种杀虫剂。他们认为 ,大自然给农业安排了和谐的生态环境 ,田园内生长着多样性的植物 ,由于昆虫爱好不同 ,就会吸引着那些“亲密和谐”的昆虫 ,以完成各自的使命和任务 ,使大自然生态得以平衡。而使用杀虫剂 ,虽然可使某些病虫、草害得以消灭掉 ,但某些益虫也会惨遭厄运 ,破坏生物的平衡 ,还大大污染了生态环境。美国的这种“生物农场”在生产上有两个特点 :一是采取科学的…  相似文献   

17.
让全球恐慌的猪流感(后改称为“甲型H1N1流感”)不仅再次让人类知晓了自身的渺小和生命的脆弱,也给自视甚高的人类上了一堂环保课:没有动物的健康就没有人类的健康,没有环境的安全也没有人类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世界环境》2011,(1):94-94
2010年是地球狠狠“反击”人类的一年:地震、热浪、洪水、火山爆发、超级台风、暴风雪、泥石流、干旱造成至少25万人丧生。这也是十多年来,由自然灾难造成人类死亡最为惨重的一年,是过去几十年情况最为恶劣的一次,2010年的死亡人数甚至高于过去40年死于恐怖袭击的人数总和。  相似文献   

19.
《沿海环境》2002,(6):45-45
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的研究报告表明:人类消 耗的是两个星球的资源。 西方工业国家所消耗的自然资源,远远高于我们的星球可以长期提供的。假如今天在地球上生活的每一个人所食用的,或者所消耗的能源,都像美国人、德国人或者法国人平均消费的数量的话,那么,人类将需要第二个地球。这是国际环保组织“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的结论。该基金会主席路玻斯先生介绍这一报告时说道:“虽然目前的世界经济繁荣,但与此同时,人们的环保意识却很不足。” 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这份题为“2000年生存星球报告”的资…  相似文献   

20.
李清治 《环境》1996,(1):6-7
无论是保护环境,还是发展经济,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使人们过上身心健康的生活。《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宣言》指出:“人类处于普受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他们应享有与自然相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的权利。”联台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制订的《21世纪议程》明确地指出:“没有健康的人,也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发展;如果缺少发展,人的健康也会受到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