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垃圾分类如火如荼,循环经济成新"风口"。环保高压下,塑料的正确处理及再利用迎来严峻挑战。上海、杭州、深圳等多个城市全面推进垃圾分类。欧盟、瑞典、加拿大、秘鲁等国家及地区,相继提出计划禁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中国的"禁废令"进一步升级,在继2017年底禁止进口生活源废塑料后,工业来源废塑料于2018年底全面禁止;印度、泰国、马来西亚等宣布开始或即将禁止进口固体塑料废物。为此,加强重复使用和循环,提前规划产品使用结束后的循环利用途径,以及通过生物降解塑料替代传统塑料等环  相似文献   

2.
废塑料已经成为生活垃圾中占比仅次于厨余垃圾的组成部分,其回收利用具有节约资源、低碳环保的重大意义。通过对广州市低值废塑料在生活垃圾中占比和组成调查,分析当前低值废塑料回收利用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包装废弃物特别是塑料包装废弃物进一步增长,"白色污染"问题日趋加重.论述了"白色污染"产生的原因、生活垃圾中废塑料的含量以及对"可降解塑料"作用的认识,指出建立有效的垃圾收集系统才是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梳理了上海市在一次性塑料饭盒管理工作中回收处置系统难以正常运转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立全国一盘棋的格局,将其他塑料废弃物纳入回收处置的管理范畴,并建立对废塑料回收处置的奖励或补贴政策,从而继续控制视觉污染,促进生活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  相似文献   

5.
相对于填埋、焚烧等传统的处理方法,废塑料热解技术不仅可以降低塑料处理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可以将废塑料还原成燃料和化学品,从而有效地回收废物资源。但是废塑料热解反应通常需要很高的温度,使得热解法回收废塑料过程变得复杂。分析比较了热解回收废塑料相对于其他方法的优势,并系统地阐述了塑料热降解的机理。在综合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两种低温热解废塑料的方法:加催化热解和共热解。并利用塑料降解的自由基理论,分析了催化热解和共热解法降低塑料降解温度的机理。  相似文献   

6.
当前海洋塑料垃圾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已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作为全球海洋治理的一份子,有必要针对污染问题的成因进行妥善分析,探析有效的治理对策和科学系统的治理体系,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贡献一己之力。从海洋命运共同体的角度阐释了我国进行海洋塑料垃圾污染治理的现实意义,从各责任主体、法律、国际层面分析现有阶段治理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当前情况与国际形势,提出海洋塑料垃圾治理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7.
家电中塑料的使用量较大,随着家电废弃量的爆发性增长,塑料的处理处置问题也成为现今研究及关注的热点。目前,塑料的循环利用是缓解资源短缺、解决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以废旧家电中塑料的预处理、再生利用等工序过程为重点,介绍了废塑料的分选技术、清洗技术、破碎技术、造粒技术、改性技术、资源化利用技术等,为废塑料高效高值化利用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正>按照《废塑料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废矿物油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规范条件》《轮胎翻新行业准入条件》《废轮胎综合利用行业准入条件》及相关公告管理办法的要求,经企业自愿申报、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审核、专家评审等程序,现将符合废塑料、废矿物油、建筑垃圾、废旧轮胎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予以公示。  相似文献   

9.
进口废塑料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一、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限制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目录》中"塑料废碎料及下脚料"类进口废塑料的环境保护管理.特定种类进口废塑料有专门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的,还应符合专门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的要求. 二、加工利用企业类型 以下类型之一的企业可以申请进口废塑料加工利用: (一)以PET为原料的化纤类生产企业; (二)塑料制品类生产企业(包括使用废塑料为原料的其他制品类企业);  相似文献   

10.
1 依法推动废塑料再生利用   日本根据包装容器废物在城市生活垃圾中占体积的60%和重量的50%的特点,为了促进垃圾减量,于1995年学习德国“垃圾减量法”的经验正式颁布了“包装容器再生法”,要求制造厂对报废后的包装容器废物负有回收和再生利用的义务,所需费用可计入价格转嫁给用户负担,并规定从2000年4月正式实施。从此,使原来再生利用率在同类废物中处于最低的废塑料(见表1)成为实施该法的重点而受到社会重视。  相似文献   

11.
按照《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废塑料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及相关公告管理办法的要求,经企业自愿申报、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审核、专家评审等程序,现将符合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废塑料综合利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予以公示。  相似文献   

12.
1 废塑料不如废金属作为原料再生利用好的原因 金属报废后作为原料再生利用已广泛在汽车、饮料容器等方面作到广泛应用,而和金属同样做为原材料的塑料报废后作原料再生利用的却很少.如在日本1995年废塑料的再生利用率达 36%时,作为原料再生的仅12%,而且大部是塑料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包装容器等报废的极少;而同期废金属罐壳作金属原料再生利用的却达70%左右,差距太大.初步分析有以下原因:  相似文献   

13.
<正>广东省在全国废塑料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2009年再生塑料利用总量相当于1.6个吉林油田一年的产量。据统计,2009年,广东省再生塑料利用产业的产值约300亿元。从减少原油消耗角度来看,相当于节约了960万t原油的使用;从减排二氧化碳来分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  相似文献   

14.
合成塑料的生物降解性及其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世崇  赵延斌 《化工环保》1991,11(3):162-165
本文介绍了合成塑料的生物降解性、降解取决因素、微生物所起分解作用的形式、降解机理以及国内外多种常用的和改良的检测其生物降解性的方法,并指出对可生物降解性合成塑料的开发是解决废塑料物品在环境中累积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国内外近期生活垃圾资源化技术的处理模式和存在的缺点,指出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对垃圾的预处理,提出了基于垃圾预处理的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综合处理系统,介绍了废塑料制作建筑板材的工艺和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对进口废塑料清洁程度的合格评定,长期以来一直采取感官检验的定性方法,引起了较多争议.以<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废塑料>(GB16487.12)为依据,分析了GB16487.12对进口废塑料清洁程度进行规定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对进口废塑料清洁程度采取定量化的合格评定原理,提出参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和<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对进口废塑料清洁程度制定定量化限量要求,并建议尽快修订现行国家标准<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废塑料>.  相似文献   

17.
掌握垃圾各组分含量及特性,是制订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方案的前提。研究对比分析了北京城区和农村地区生活垃圾的物理组成、含水率和热值。结果表明,北京市农村生活垃圾的物理组分向城区垃圾组分变化,灰土含量明显降低,厨余垃圾、塑料和纸类含量明显增加,农村地区的厨余垃圾和灰土含量略高于城区,而塑料和纸类含量低于城区。从垃圾的湿基低位热值来看,城区生活垃圾热值普遍高于5 000 kJ/kg,适合直接进行焚烧处理,农村地区生活垃圾需要脱水预处理后才适合进行焚烧处理。城区生活垃圾中塑料与厨余垃圾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热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农村地区生活垃圾中的厨余垃圾与湿基低位热值极显著负相关,与灰土显著负相关,生活垃圾中塑料与热值呈极显著相关。该研究结果为北京市城区和农村地区生活垃圾的管理和设施规划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据“日经产业新闻”报道:日本塑料年生产约1500万t以上,报废后有1/2左右被焚烧减量和填埋处理,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且造成填埋场地紧张。为此,1995年和1998年分别颁布的“包装容器再生法”和“家电再生法”要求对废塑料尽可能再生利用。由于塑料品种繁多,除塑料瓶类容易回收外,对回收的混合废塑料进行分类是能否合理利用的关键,成为各方关注和开发的焦点。物质工学研究所开发成功的分类鉴定仪,利用近红外线对塑料照射产生不同强度光的特点,用电脑分类贮存,在对废塑料检查时和电脑对照便可区别分类,可对流通的50余种有效。 使用时使废塑料和仪器的前端接触,按钮后便产生波长2μm的红外光,然后将反射光的种类和电脑对照后在画面上表示而得以区别。现已在汽车、家电再生单位应用50台,每台现价200万日元,将来还可降低。下一步应用人工神经网络软件技术后,更可识别更多的复合塑料。 (郭廷杰译编)  相似文献   

19.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日益受到关注,已有研究表明,微塑料会对土壤生产力和质量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影响土壤生物群,通过食物链威胁人类健康,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对土壤中微塑料的调查、研究和监测,对土壤微塑料污染进行防控。主要综述了土壤中微塑料的分离提取和检测方法,构建了一套分析检测土壤中微塑料的标准化方法流程,对土壤中微塑料的样品采集、分离提取、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的标准化提出建议,为制定土壤中微塑料的检测方法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当今的垃圾治理问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垃圾治理不善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的问题。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可追溯、点对点等特性。通过区块链技术构建垃圾回收治理平台,可以在垃圾回收治理的各个环节提高垃圾回收治理的效率,实现居民及企业与垃圾治理商之间的供需对接,提高垃圾回收率,进而减少资源浪费,提高产品残值,促进垃圾回收治理全产业链效率,优化及资源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