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解各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基础状况,从客观条件、人员机构、经费与设施3个方面,选取范围与功能区划、保护区内人口密度、保护区拥有使用权属证的土地面积、管理机构类型、管理机构级别、人员编制、事业经费、生态保护资金和基础设施9个代表性指标,构建自然保护区管理基础定量评价模型,并将其应用于浙江省所有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基础状况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浙江省自然保护区平均得分为64.82,表明该省自然保护区管理基础状况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国家级和大部分省级自然保护区得分较高,而县级自然保护区得分极低,表明其管理基础较为薄弱.该模型可有效地定量评价自然保护区管理基础状况,有助于保护区管理部门找出其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2.
《农村生态环境》1998,14(2):1-4,8
自然保护区除了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功能,还具有开展科学研究,资源持续利用示范,开展宣传教育等多方面的功能效应。本文针对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目标,阐述了该保护区为实现管理目标而进行的功能区划分,进而揭示了该保护区在现有功能区划分的基础上所发展出的综合功能效应,可为全国同类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自然保护区除了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功能,还具有开展科学研究、资源持续利用示范、开展宣传教育等多方面的功能效应。本文针对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目标,阐述了该保护区为实现管理目标而进行的功能区划分,进而揭示了该保护区在现有功能区划分的基础上所发挥出的综合功能效应,可为全国同类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为两栖类野生保护动物,在淡水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和功能,但目前探讨其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的研究较少。以张家界大鲵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地理环境、人类活动和大鲵分布等因素,融合最小费用距离、空间统计学方法的Ripley′s K函数、核密度分析和Iso聚类等多种方法,对张家界市域内水域的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大鲵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分区。结果表明:(1)聚类结果所处位置和河段符合大鲵生境要求,并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加以验证;(2)保护区总面积为13 101 hm~2,其中核心区面积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5. 46%,缓冲区面积占35. 73%,实验区面积占28. 81%。功能分区结果考虑了大鲵水陆两栖特性,且符合生态和经济发展双重需要,对两栖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自然保护区社区居民分布现状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为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随着我国保护力度的加强,社区发展与资源保护的矛盾日益凸显,如何协调好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已成为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基于自然保护区基础调查项目,并结合历年研究资料,综合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区内社区居民分布状况及其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结果表明,截至2014年底,全国1 657个已界定范围边界的自然保护区内共分布有居民1 256万人,平均人口密度约为0.1人·hm-2;社区居民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主要涉及土地资源、野生动植物及环境质量等。该研究系统地厘清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社区居民的分布状况及其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方式,这对于制定相关保护管理政策以及促进自然保护区与社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鸭绿江口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现状与分布特点,分析了该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价值与意义,并根据保护区的实际情况,就功能区的划分,资源保护与管理,科学研究,资源的适度开发利用等具体方面,对保护区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海洋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模式及分类管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斟海洋自然保护区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过程中,保护区已有的功能分区模式已不能满足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需要。本文通过对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分区的分析探讨,提出不同类型的保护区应采用不同的功能分区模式进行管理。另外,以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为例,在分析其功能分区和种群分布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不设核心区模式。最后,提出在保护区高速发展的同时,应加强海洋自然保护区本身的研究,应加强保护区的分类及功能分区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鸭绿江口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现状与分布特点,分析了该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价值与意义,并根据保护区的实际情况,就功能区的划分、资源保护与管理、科学研究、资源的适度开发利用等具体方面,对保护区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1 458个自然保护区的实地考察资料、总体规划和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通过建立自然植被就地保护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我国自然植被的就地保护现状,查明了保护空缺。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将我国自然植被就地保护水平划分为有效保护、较好保护、一般保护、较少保护、保护状况不明、未受保护和不予评价7个等级。评价结果显示,全国583种自然植被类型中,不予评价的有4种。受评的579种中,522种已经受到不同程度保护。有效保护的自然植被有58种,占全国自然植被类型总数的9.9%;较好保护、一般保护和较少保护的自然植被分别有154、110和200种,分别占全国自然植被类型总数的26.4%、18.9%和34.3%。另外,我国自然植被的保护空缺包括保护状况不明和未受保护的植被类型,分别有38和19种,两者合计占全国自然植被类型总数的9.8%。总体来说,我国绝大部分自然植被已得到就地保护,但保护力度有待加强;对于存在保护空缺的植被类型,亟须加强调查研究以确定其位置、范围和保护价值等,并通过进一步完善保护区网络将其纳入自然保护体系内。  相似文献   

10.
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调整与生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拟建济晋高速公路工程对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负面生态影响,提出了保护区功能区调整方案,进而分析了功能区调整对保护区的正面生态影响,并就生态保护与补偿措施问题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世界各地自然保护区迅速发展,如何有效持续地管理这些自然保护区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文章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现有管理模式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简要介绍了伦敦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模式现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应采用强制式和完全参与合作式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并提出了几点管理模式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存在问题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2006年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基本情况调查和2008年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专项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立足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涉及的宏观决策管理,保护区管理机构,保护区与社区、旅游经营者、游客、生态环境的关系6个方面,系统地分析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中国自然保护区经费政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资料调研和问卷调查 ,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投资和创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认为保护区的投资远不能满足保护区的需要 ,而保护区的创收极其有限 ,因此增加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投资是解决保护区经费短缺矛盾的根本措施。国家财政应设立经常性科目用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同时应积极拓展自然保护区建设的资金渠道 ,发展保护区产业 ,完善和实施生态环境补偿费政策 ,制定有利的税收政策 ,实行优惠扶贫政策 ,并加强自然保护区经费的监督与管理  相似文献   

14.
Indigenous Reserves and Nature Conservation in Amazonian Forest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5.
Adaptive Decision Rules for the Acquisition of Nature Reserve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bstract:  Although reserve-design algorithms have shown promise for increasing the efficiency of conservation planning, recent work casts doubt on the usefulness of some of these approaches in practice. Using three data sets that vary widely in size and complexity, we compared various decision rules for acquiring reserve networks over multiyear periods. We explored three factors that are often important in real-world conservation efforts: uncertain availability of sites for acquisition, degradation of sites, and overall budget constraints. We evaluated the relativ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existing optimal and heuristic decision rules and developed a new set of adaptive decision rules that combine the strengths of existing optimal and heuristic approaches. All three of the new adaptive rules performed better than the existing rules we tested under virtually all scenarios of site availability, site degradation, and budget constraints. Moreover, the adaptive rules required no additional data beyond what was readily available and were relatively easy to compute.  相似文献   

16.
我国自然保护区内国家重点保护物种保护成效评价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对我国473个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就地保护状况的分析和评价表明,这些自然保护区不同程度地保护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共386种,占其总数的84.84%;保护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264种,占其总数的86.27%。指出了我国自然保护区应重点关注的物种,并提出相关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7.
概括了自然保护区与社区的统一性和矛盾 ,分析了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协调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协调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总结了一些保护区与社区协调发展的有效模式 ,包括政区合署模式、协调机构模式、保护与扶贫相结合模式、经济上双赢模式和公众参与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区评价标准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基于景观大尺度的评价和基于保护区域小尺度的评价2个层次,综述了国内外研究者在生物多样性重点区域评价方面开展的工作.尝试构建一般标准和鉴定标准的双重中国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区评价标准.其中,一般标准是作为重点保护区的基本条件,必须全部满足,而鉴定标准是依据相应指标进行判断,凡具有任意1项或多项指标的区域可被确认为重点保护区.并就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的具体内涵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充分利用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优势开展生态旅游 ,目前已得到国内外的共识 ,但旅游开发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问题同样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在分析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 ,针对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就如何正确处理自然保护和旅游开发的矛盾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战略和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在大量野外工作的基础上 ,分析了徐州市的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 ,提出了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