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委员会近日分别向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等沿太湖地区的市政府下达了太湖流域为期5年的水污染物总量削减任务。要求沿湖各地通过控制增量、结构调整、集中控污、提高标准、严格执法和工程建设6项硬措施,重点抓好太湖上、下游主要河流以及行政交界河流入河排污口的排污总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简讯     
江苏下达太湖水污染减排任务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委员会近日分别向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等沿太湖地区的市政府下达了太湖流域为期5年的水污染物总量削减任务。要求沿湖各地通过控制增量、结构调整、集中控污、提高标准、严格执法和工程建设6项硬措施,重点抓好太湖上、下游主要河流以及行政交界河流入河排污口的排污总量控制。江苏省确立了为期5年的太湖污染减排总体目标:到2010年,COD排放量控制在25.4万t,削减率为15.1%;氨氮排放量控制在1.9万t,削减率17.4%;太湖湖体、太湖上游主要河流、主要出湖河流、行政交界河流、城镇集中式饮用水…  相似文献   

3.
入河排污口在总量控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河排污口在污染源与水环境间起桥梁作用,入河排污口的入河量是对水环境影响大小的最直接贡献值,作好入河排污口的监测工作,既可对污染源的排污起监督作用,也可得到某区域相对最为可靠的排污总量和河流纳污量,因此,入河排污口是目前总量管理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尾矿库渗滤液中污染物会对区域地下水产生不利影响。根据拟建工程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和气象资料,建立三维数值预测模型并分析非正常工况下两种典型污染情景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预测结果显示:特征污染物As的质量浓度随时间推移逐渐变大;防渗层破损和无防渗情况下污染晕沿地下水流方向最远运移距离在第100 d、1 000 d、7 884 d时分别为72 m、225 m、262 m和78 m、335 m、391 m。由于下游河流及周边泉点为区内地下水排泄主要途径,污染物经排泄进入下游河流将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故提出相应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5.
典型陆源入海排污对邻近海域富营养化及生物毒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主要采用等标污染负荷、营养状态指数、生物综合毒性指标和GIS手段,通过对秦皇岛海域3个陆源入海排污口及邻近海域水质因子调查,考察典型陆源入海排污对邻近海域富营养化及生物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蒲河、人造河和洋河入海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比分别为36.9%、61.1%和2.0%,其中大蒲河和人造河对该海域污染负荷比的贡献达98%,为主要污染源;邻近海域主要超标污染物为PO3-4和DIN,PO3-4浓度与NQI相关分析(r=0.76,P=0.004 6)和GIS空间对比表明,PO3-4可能是造成该海域富营养化的主要因子。NQI和发光细菌发光抑制率的空间分布特征表明,该海域受陆源排污的影响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6.
太湖主要入湖河流排污控制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2006—2008年的监测数据对太湖主要入湖河流的水环境状况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研究区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城镇生活污水排污的分布以及入河情况的调查,对各种污染源的入河量进行了计算,根据确定的水质目标,分别计算出主要入湖河流以及区域水系的水环境容量和排污控制量。结果表明:15条主要入湖河流超标现象显著,近3a来污染程度有所波动,N、P污染最为严重。研究区内污染物入河量较大,未接管的生活源污染物入河量所占比重最大,各类污染物均在50%~60%之间;张家港市的污染物入河量最大,各类污染物所占比重达总入河量的18%~20%。研究区内河网密布,水环境容量分布不均匀,望虞河、直湖港、武进港等7条河流水环境容量较大,张家港市区域水环境容量较大。为保证水质达标,研究区内近期共须削减CODCr66554.38t/a、NH4-N8105.71t/a、TP1324.42t/a;远期共须削减CODCr96719.08t/a、NH4-N11541.45t/a、TP1788.71t/a。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盘龙河流域的污染状况,提出了盘龙河主要一级支流保守污染物水环境容量的计算原则、设计水文条件和水质保护目标。利用零维稳态水流水质数学模型计算了盘龙河流域保守污染物水环境容量。结果表明:①从整个流域来看,目前盘龙河流域保守污染物的排放量小于计算得到的流域最大允许纳污量,保守污染物尚未形成流域污染;②由于盘龙河干流设计流量相对较大,盘龙河砚山-文山开发利用区和盘龙河文山-麻栗坡保留区保守污染物的水环境容量被虚置,水功能区水质保护目标可作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8.
某化工园区潜水中氟化物超标,为控制受污染地下水扩散,沿下游河堤修建防渗帷幕。通过分析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应用FEFLOW 7.0建立地下水数值模型,预测防渗帷幕修建前后受污染地下水迁移情况,并评估防渗帷幕污染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化工园区受污染地下水在以粉砂、粉细砂等岩性为主的潜水含水层中迁移速度快,第200天时污染物对源强附近及下游大片范围地下水造成污染;在污染源下游沿堤修建防渗帷幕短期虽可有效阻断污染物持续迁移,但会导致污染物在帷幕前端聚集,一段时间后地下水污染羽会绕过防渗帷幕发生渗流污染,须配合其他治理措施综合控制地下水污染。  相似文献   

9.
在郑州市交通密集区、工业区、居民文化区等不同功能区设置监测点位,分春、夏、秋、冬4季对大气环境中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状况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半挥发性有机物检出数量的变化趋势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不同功能区SVOC检出数量变化趋势为:交通密集区工业区混合区文化区对照区。  相似文献   

10.
对上海市12个陆源入海排污口污染状况进行了研究。在常规项目监测的基础上,采用GC-MS定性分析了样品中的有毒有机物。同时还对5个排污口进行了遗传毒性的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某些排污口常规污染指标均符合排放标准但同时又分析鉴定出大量有毒有机物存在的现象。文章对监测结果加以细致分析和评价研究,提出在排污口监测中应当引入有毒有机污染物和遗传毒性的监测。  相似文献   

11.
东北地区大气BTEX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东北地区7个典型城市中25个监测点进行了观测,时间分别为2008年4月、7月、10月和2009年1月,使用吸附剂采样管采集并通过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苯系物样品,系统研究了东北地区大气苯系物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苯和甲苯年均浓度值最高,分别为(4.19±2.31)μg/m3和(3.22±1.14)μg/m3,共占苯系物浓度近70%;各功能区按苯系物浓度大小顺序排列为混合区工业区交通区居民区文教区对照区;受排放源和气象条件的影响,采暖期苯系物浓度高于非采暖期苯系物浓度;风向频率影响苯系物浓度分布,沿下风向浓度逐渐降低;苯/甲苯比值分析表明,东北地区苯系物的主要来源是煤燃烧。  相似文献   

12.
在实施排放许可证制度中,污染物浓度和废水排放量是测算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两项必不可少的监测指标.目前,无论是监测部门,还是排污单位,对于废水排放量的测试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有的排污口不具备测流条件,有的缺少适用的方法.还有的不根据具体情况任意选用而导致精度不够,有不少地方至今还在用企业用水量来估计排水量.  相似文献   

13.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对地面水COD本底量低,流量大、稀释能力强的河流进行评价时,测定过程较小的误差都将影响到评价报告的质量。 某厂环境影响评价通过污染源分析和掌握的资料,对污染源受纳主体沅江5公里水域进行了三天(其中第二天连续24小时)连续采样。共设置了对照、污染和消减共五个断面,选定了以COD为主的评价方法。建立了污染物沿水流方向的平衡方程式:  相似文献   

14.
郑州市环境空气中多环芳烃污染状况及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郑州市2004年环境空气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状况及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郑州市环境空气中15种优控PAHs的浓度范围为未检出-698ng/m3,强致癌性物质苯并(a)芘的检出率为100%,其浓度范围为1.56~136ng/m3.PAHs类物质在不同季节的变化趋势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在不同功能区变化趋势为工业区>混合区>交通密集区>文化区>对照区.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区域排污规模与污染治理的协调性,构建了排污规模与污染治理协调度模型,并以2006、2013年的数据对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制约排污规模和污染治理协调性的主要矛盾是污染治理能力的落后,全国70%以上地区污染治理能力均滞后于污染物产生规模;国内治理能力在研究期间不断提高,区域差异在不断缩小,治理能力过度滞后的省份由14个减少到2个;除江苏外2013年其余各地区均有1项或多项污染物的治理能力滞后,其中生活废水治理能力滞后的区域最多;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协调性的重要因素,2013年协调度与地区人均GDP基本呈线性关系。模型实证计算结果与主观判断也较为吻合,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我国潮汐河流流经的沿海地区,包括十个省市,有三亿多人口,在现代化建设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近年来,由于沿海城市污水排放的增加,海上石油的大规模开发以及船舶运输的频繁排污,都在直接地影响着潮汐河流及近海水域的水环境质量。部分海域出现赤潮,近海水质和底质遭受污染,渔场外移,滩涂荒废。同时使一些沿海城市水源遭破坏,工业乃至民用用水困难,并危及人群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7.
水质监测通常要考虑随时空变化,本文对河道水质监测中如何合理布设观测点,以正确反应水质空间变化规律问题进行探讨.1 河流污染的纵向模式1.1 水体中污染物的行为水体中污染物的行为因物而异,无机物在水体中无明显变化,而多数有机污染指标,如BOD等,在水中有自然降解过程,其降解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地下水污染高风险区环境管控目标,快速识别优先控制污染物,于2022年以典型产业集聚区为研究对象,利用污染源产排污状况和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结果,将污染评价和环境风险相结合,优选污染源超标率、地下水环境污染等级、生物毒性参数和环境迁移转化参数作为筛选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计算各污染指标综合得分,建立筛选地下水优先控制污染物的方法体系。筛选结果显示,该产业集聚区的优先控制污染物相关指标包括:硝酸盐、耗氧量、石油类、总硬度、亚硝酸盐、镍、锌、硫酸盐、甲苯、氨氮等。筛选结果与园区主导行业产排污特征和地下水质量现状相符,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可为科学、精准管控高风险区地下水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ENVI-met为数值模拟平台,采用人行道和墙面污染物浓度为评价指标,在保持街谷建筑平均高度不变(建筑面积不变)的前提下,设置27个情景开展街谷建筑高度非均匀性对空气污染影响的对比模拟研究。结果发现:在不同风速条件下街谷建筑高度的非均匀性对街谷污染均具有较大的减轻作用。非均匀程度越大,污染强度减轻作用越大;错列式非均匀方式对污染的减轻作用大于行列式;非均匀性对街谷墙面污染的减轻作用大于人行道污染减轻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选取大河和巴关河流域2018—2022年水质监测数据,运用单因子评价法、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流域水质状况、变化趋势及主要污染物特征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2018—2022年,大河流域水质未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流域整体综合污染指数超过了1,为重污染,下游污染程度较重;营养指标和有机污染物指标存在显著正相关。巴关河流域水质达到了地表水Ⅲ类标准;流域整体综合污染指数未超过1,为中污染,上游污染程度较重;营养指标、有机污染物指标和重金属指标等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巴关河流域水质总体优于大河流域。TP、NH3-N、CODMn、CODCr和BOD5是影响大河流域和巴关河流域水质的主要因子,均属于有机型及富营养化污染指标,主要来自生活源和农业源。建议选择适宜的评价方法开展系统性小流域污染溯源,分河段有针对性地开展小流域水环境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