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模拟生活污水培养驯化污泥的小试规模腐殖土SBR工艺为研究对象,考察P/C比对腐殖土SBR工艺(HS-SBR)运行效果影响。结果表明,P/C比对COD去除几乎没有影响,整体去除率90%以上,出水浓度30 mg/L以下。NH_4~+-N几乎全部去除,TN去除效果差别也不大,整体出水10~12 mg/L之间。随着P/C比的增加,厌氧释磷量和好氧吸磷量逐渐增加。好氧吸磷量/厌氧释磷量的比值分别为1.14、1.10和1.07。P/C比1.25/100下磷的去除主要是通过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结果还表明,污泥含磷量随P/C增加而增加,分别为3%、6%和8%左右;污泥含糖量逐渐减少。通过分析得出活性污泥浓度限制了高P/C比下除磷效果。不同P/C下,SVI处于60~100 mg/L,这主要是腐殖土填料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综合作用,改善了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在SRT为15 d,MLSS为2 800 mg/L条件下,腐殖土SBR工艺优于传统活性污泥工艺同样P/C比下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填埋龄对垃圾腐殖土内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以我国江苏省某生活垃圾填埋场中腐殖土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填埋年限分别为1~3、3~6、6~10 a的腐殖土及填埋场周边土壤中的细菌群落组成。结果表明:腐殖土中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随填埋年限呈增加趋势,但均低于填埋场周边土壤。非度量多维尺度(NMDS)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填埋年限的腐殖土中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性较大,但填埋场周边土壤中细菌群落与填埋年限为6~10 a的腐殖土相似度较高,可能是周边土壤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垃圾渗滤液的污染。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绿弯菌门和拟杆菌门均为各阶段腐殖土中的优势菌门,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随填埋年限增加先增加后减少,绿弯菌门则先减少后增加,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在填埋后期出现下降,而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在整个过程中无明显变化。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腐殖土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与总氮(TN)、重金属(Cd、Zn)及pH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SBR工艺运行条件对好氧污泥颗粒化和除磷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5,自引:9,他引:45  
采用模拟配制生活污水,研究循序间歇反应器(SBR)工艺在不同运行条件下对好氧污泥颗粒化和生物除磷效果的影响.试验分别对进水中不同COD/TN比(11.79,18.85,20.72,24.66)、COD/TP比(27.85,44.53,48.93、58.25)、TN/TP比(4.00,2.36,1.54)、温度(22℃,15℃,8℃)和污泥龄(16d,10d,5d)作比较,发现进水中较高的COD/TN比(24.66)、COD/TP比(58.25)、温度(22℃)和较低的污泥龄(10d)对生物除磷和颗粒的形成有利;适当的TN/TP比(2.36)、接种污泥的选择是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具有污泥转移功能的SBR工艺是利用SBR工艺的间歇运行特性,通过污泥回流的方式在并联运行的SBR间实现活性污泥的转移,使各SBR反应器中反应阶段污泥量增加,沉淀撇水阶段减少,从而提高系统除污效能和处理能力。以某低浓度城市污水为水源,进行了中试研究。分析了在不同污泥转移量下系统中污泥的沉降界面、污泥指数等关系,考察了污泥转移对SBR处理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污泥转移可改善污泥沉降性能,30%的污泥回流比下反应器中污泥的SVI值由无污泥转移时的140降低为93左右;采用30%的污泥回流比进行污泥转移可将传统SBR工艺处理能力提高近1/2。  相似文献   

5.
SBR工艺运行控制战略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SBR工艺是近二十年来国内外竟相研究和开发的热门废水生物处理工艺,但至今还没有一套公认的运行控制战略。本文从 SBR工艺的启动,曝气方式、充水时间的选择,充水反应时间比及反应时间的确定,模糊控制,目标控制操作等几方面对SBR 工艺的运行控制战略做了评述,最后还对其今后的 研究方向做了科学的预测。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宝鸡市污水处理厂SBR工艺投产运行以来,进水水质受地理环境、季节性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变化特点,实践摸索出一套适合该厂SBR工艺特点较高水准的运行管理经验,使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对于优化和完善SBR工艺运行管理,提高污水处理质量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SBR法运行控制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BR法是一种具有独特的优点的废水生物处理工艺,但至今还没有一套公认的运行控制工艺,本文从SBR法的启动,充水时间及反应时间的确定,模糊控制,目标控制操作等几方面对SBR工艺的运行控制做了评述,并对其今后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SBR工艺是近二十年来国内外竟相研究和开发的热门废水生物处理工艺 ,但至今还没有一套公认的运行控制战略。本文从SBR工艺的启动 ,曝气方式、充水时间的选择 ,充水反应时间比及反应时间的确定 ,模糊控制 ,目标控制操作等几方面对SBR工艺的运行控制战略做了评述 ,最后还对其今后的研究方向做了科学的预测。  相似文献   

9.
以唐山西郊污水处理厂污泥堆肥工程为例,讲述了SACT-B污泥快速堆肥工艺的特点以及在冬季运行的效果:整个工艺过程依靠污泥处理专用设备(主要包括链条式翻堆机、固体曝气系统等非标设备)和采用定时定量曝气的方式来运行,并对污泥堆肥的效果进行评判,评判方法参考腐熟度评价系统指标中的物理性质(含水率、温度、颜色、气味等)、化学指标(挥发性固体、C/N比等)及生物指标(种子发芽率),最终评判结果证明冬季SACT-B工艺处理污泥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新型SBR工艺是由SBR反应器和生物选择器构成,显著特点是通过污泥转移实现除磷优势菌种的筛选,强化除磷效果。以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转移量、温度、pH以及DO对吸磷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比吸磷速率与污泥转移量关系为y=e(1.49+4.95x-7.3x2),中值误差为1.93%,系统在34%的转移量下其最大比吸磷速率可达10.27 mg/(g·h);进水温度分别为5~15℃、15~25℃、25~35℃工况培养的污泥在(24±2)℃时的比吸磷速率为11.86,10.39,9.35 mg/(g·h);pH=6.5、7、7.5、8条件下比吸磷速率分别为8.8、9.9、10.39、10.58 mg/(g·h);DO分别为1~2,2~3,3~4,4~5 mg/L时比吸磷速率分别为8.8,9.96,10.39,10.44 mg/(g·h)。确定该工艺的最佳吸磷条件为污泥转移量为34%,进水温度为5~15℃,pH=7.5~8,ρ(DO)为3~4 mg/L。  相似文献   

11.
采用3套膜生物反应器(MBR)研究不同污泥龄下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对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污泥龄的延长,上清液中SMP的质量浓度逐渐降低,SMP中多糖和蛋白质含量与总SMP的变化趋势相同,也逐渐降低。高分子组分及疏水性有机组分占总SMP比例逐渐升高。而膜污染层中SMP的变化与上清液中SMP存在差异性。通过对上清液及膜污染层中SMP与膜污染速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上清液中SMP含量及性质与膜污染速率相关性不显著,而膜污染层中SMP质量浓度、多糖、高分子组分以及疏水性酸性组分对膜污染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分析污泥龄(SRT)对富磷污水除磷的LSP&PNR污泥减量新工艺运行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延长污泥龄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厌氧释磷能力,但不影响其总的除磷率,同时磷的回收比例增大,当SRT=50 d时,磷回收率取得最大值70.4%;LSP&PNR系统污泥龄增加,还有利于污泥产率的降低。试验还发现,排富磷污水除磷的长污泥龄LSP&PNR系统的除磷效率与污泥产率之间不存在制约关系,即系统可以同时获得优异的污泥减量与生物除磷效果,当SRT=50 d时,每降解1 kg COD仅产生0.143 kg污泥,而除磷率达最高值92.8%;LSP&PNR系统中SRT、DO与SVI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供氧充足(DO=0.8-1.5 mg/L)条件下,SRT增加,SVI越高,但对于SRT为50 d的LSP&PNR系统,稳定运行时没有污泥膨胀之虞。  相似文献   

13.
超声对SBR工艺中剩余污泥的减量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采用超声处理已稳定运行的SBR系统产生的剩余污泥,通过改变声能密度和作用时间对污泥进行处理,并回流至反应器,研究在不影响出水水质的前提下实现污泥减量化的条件。实验表明:在不同的声能密度和作用时间下系统出水仍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排放标准,且系统污泥量稳定。在声能密度1W/mL、作用时间15min,系统运行时间为6h时,可将进水COD487mg/L降至57mg/L,MLSS维持在约3000mg/L,污泥SVI为79。  相似文献   

14.
在不同温度下,研究了流化填料分格式SBR工艺(简称MESBR工艺)与传统的SBR工艺的COD去除率,有机物降解速率,脱氮效果和污泥沉降性能。结果表明:MESBR系统温度下降到5℃时,COD的去除率基本稳定在90%以上,比传统SBR系统高出15%左右;MESBR系统与传统SBR系统的温度系数θ分别为1.021和1.045。温度由20℃下降至5℃时,传统SBR系统的TN和NH3-N去除率分别降低26.5%和20%,而MESBR系统分别降低18.6%和11%。传统SBR系统SVI值随温度变化较大,当温度下降到5℃时SVI值达到234.8 mL/g,而MESBR系统的SVI值没有明显的变化,基本维持在120~130 mL/g。  相似文献   

15.
以制革污泥为对象,利用上批淋滤结束后的生物酸化污泥既含大量微生物又具有较强酸度的特点,用其回流以达到使原始污泥预酸化和接种微生物的双重效果,建立用生物淋滤技术序批式处理制革污泥的工艺.用硫酸调节原始污泥pH至5.5左右,接入质量分数为20%的菌种和0.4%的能源物质进行污泥中重金属的生物淋滤处理,取淋滤过程不同阶段中pH3.5、3.0、2.5、1.95的生物酸化污泥作菌种,同时用硫酸对待处理污泥预酸化进行下批生物淋滤处理.此外,采用刚淋滤结束的pH1.95的生物酸化污泥代替硫酸进行污泥的预酸化和接种.结果表明,用淋滤过程中pH3.5~1.95的生物酸化污泥作菌种,污泥的pH值都能够下降到2.0以下,而且不同pH值的生物酸化污泥作菌种的淋滤效果差异并不显著,说明淋滤过程中pH在3.5以下的污泥都可以作为菌种,接入到下一批次待处理的污泥中进行生物淋滤.连续6批次的污泥淋滤试验表明,用刚淋滤结束的pH<2的生物酸化污泥回流既能完全代替浓硫酸对原始污泥进行预酸化,并又兼有接种作用.每批处理4d均能稳定完成淋滤过程.因此,工程应用中只需在待处理污泥中添加上批淋滤结束的酸化污泥便可,使生物淋滤持续批式运行,大大简化了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实现含盐废水SBR工艺的快速启动,研究采用逐步提高盐度负荷的方法对活性污泥进行驯化。结果表明,盐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5、5.0、7.5和10 g/L时,经过280 d的驯化,活性污泥可以有效地降解含盐废水,COD去除率均高于82.92%,氨氮去除率高于90%,形成了以耐盐细菌为优势菌种的微生物群体,实现了SBR工艺处理含盐废水的快速启动。  相似文献   

17.
COD浓度对污泥转移SBR工艺除污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污泥转移SBR工艺采用污泥回流的方式,将间歇运行的SBR反应器内处于沉淀期的污泥回流至厌氧生物选择器中,使得SBR沉淀撇水界面降低,增加了系统的充水比和参与反应的活性污泥总量,进而提高了除污能力。以生活污水为原水,研究新工艺下COD浓度对除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回流比为30%,泥龄为10 d,C/P为74~124,C/N为6~20时,系统除污能力较强且稳定,出水P和TN浓度分别小于0.4,15 mg/L,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结合碳源在系统中的合理分配可知,50%~70%、35.60%、18.86%的COD分别在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被消耗,该新工艺实现了对碳源的优化利用,提高了系统的除污能力。  相似文献   

18.
污泥龄对A2/O工艺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污泥龄(SRT)作为活性污泥法设计与运行的参数已显示出比其它参数更加重要。试验以实际生活污水为对象,研究SRT分别为5、10、15、20、25、30d时,系统CODCr、NH4+-N、TN、PO43-P的去除率以及污泥特性的变化,试验期间其它运行参数保持不变。试验结果表明:SRT=15d时系统总体脱氮除磷效果最好,此时CODCr、NH4+-N、TN、PO43-P去除率分别为:93%、98%、81%、82%,并对SRT=15d时系统中氮磷的浓度变化曲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不同运行方式下低溶解氧污泥微膨胀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污泥微膨胀是一种利用低溶解氧(DO)引发丝状菌繁殖来实现污水节能处理的新方法.为分析该方法的可行性,采用4个间歇式反应器(SBR)模拟不同的工艺,考察了低DO下(DO=0.5 mg/L)各反应器的污泥沉降性、絮体结构、污染物去除特性及曝气能耗.结果表明,全程好氧运行方式易引发恶性膨胀;而前置缺氧运行方式下进水时间在60...  相似文献   

20.
对AB工艺城市污水处理厂A段不同溶解氧工况下的实际运行效果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表明:A段按设计参数兼氧运行对BOD5、COD、SS的去除率最高,平均分别达到59.4%、77.2%、73.2%;总氮的去除率随A段溶解氧含量影响不大,平均为46.8%;总磷的去除率随溶解氧含量的增大而升高,最高可达8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