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螯合剂和泥炭对苎麻吸收土壤镉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生物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螯合剂(EDTA、柠檬酸)与泥炭对强化苎麻修复重金属镉污染土壤的作用.结果表明,施加泥炭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加苎麻的生物产量,泥炭单施、螯合剂(EDTA、柠檬酸)和泥炭的组合措施的相对产量分别为1.23、1.13和1.41,因此泥炭和柠檬酸配施处理更有利于植物生长.就植物吸收镉能力来说,螯合剂(EDTA、柠檬酸)和泥炭的配施处理能更好地促进苎麻对镉的吸收,其土壤交换态镉所占镉形态质量分数为61.6%和58.3%,具有强化植物修复的效果.螯合剂(EDTA、柠檬酸)和泥炭2种组合方式的地上部富集系数分别为1.33和1.32,大于单施(EDTA、柠檬酸和泥炭)处理1.11、1.11和1.05,具有较好的富集效应,同时螯合剂(EDTA、柠檬酸)和泥炭的组合处理对土壤镉的净化率分别达到了1.13%和1.22%,而柠檬酸和泥炭配施具有较大的生物量,使植株总镉量略高于EDTA与泥炭的组合处理,因而更有利于镉污染土壤的修复.因此,利用螯合剂和泥炭的组合修复措施对强化苎麻修复镉污染土壤能取得更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花卉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既能有效降低土壤重金属污染,又可美化环境,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为探讨不同品种天竺葵(Pelargonium hortorum)对重金属的耐性,通过温室盆栽方式,研究了在土壤Cd污染和添加活化剂EDTA下,不同品种天竺葵对Cd耐性和富集特征。结果表明:(1)在Cd重金属胁迫下,除"迪娃玫粉渐变"外,其余8个品种天竺葵生长均受抑制,土壤添加活化剂EDTA后,对"地平线苹果红色"品种生长抑制最明显,但植株依然能保持生长;(2)9种天竺葵地上部分Cd含量和地下部分Cd含量分别为0.21~1.04 mg/kg和1.12~4.08 mg/kg,其中"迪娃树莓脉纹"和"地平线淡蓝色"地上部和根部Cd含量最高,"地平线淡蓝色"在添加活化剂后,地上部Cd含量相比较污染土上Cd含量增长了0.60 mg/kg;(3)"地平线绯红色"和"地平线玫瑰"地上部对Cd的富集系数达到最大值0.221,"地平线淡蓝色"根部对Cd的富集系数达到最大值1.700,添加活化剂后,"地平线淡蓝色"地上部与根部Cd的富集系数分别达到0.395和1.875;(4)"地平线玫瑰"和"地平线淡蓝色"在2种处理下,地上部Cd累积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855μg/株和0.781μg/株,"迪娃玫粉渐变"在2种处理下根部Cd累积量达到最大,分别为3.632μg/株和3.262μg/株;(5)不同品种天竺葵植株内氮、磷、钾含量存在显著差异,Cd污染土壤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天竺葵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其中"地平线绯红色"属于吸收氮磷钾较多的品种。综合生物量、Cd富集系数、营养元素分析,"迪娃玫粉渐变"、"地平线杂色"、"地平线玫瑰"和"地平线淡蓝色"4个品种对Cd都具有较好的吸收,不论是污染土壤还是污染土壤+EDTA上,在所筛选的品种中都有很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磷肥对砷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效率的影响:田间实例研究   总被引:71,自引:8,他引:6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施用磷肥对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PterisvittataL.)生长和砷污染土壤修复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施用磷肥促进蜈蚣草的生长,显著提高其生物量,但过量施用磷肥对植物产量无贡献.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增加,蜈蚣草地上部砷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理论上在施磷量为340kg·hm-2时,砷含量可达最高(1622mg·kg-1).磷的含量与施磷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施磷量为200kg·hm-2的砷累积量最高,是不施磷处理砷累积量的2 4倍及600kg·hm-2施磷量砷累积量的1 2倍.种植蜈蚣草7个月后,土壤总砷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施磷量为200kg·hm-2的土壤中砷含量下降5 0mg·kg-1,土壤修复效率最高(7 84%).对照和600kg·hm-2施磷量处理的土壤修复效率分别为2 31%和6 63%.理论上达到最大土壤修复效率所需施磷量为369kg·hm-2.施用磷肥可以维持土壤有效态砷含量在蜈蚣草种植前后变化不大,保证蜈蚣草下个生育期对砷的吸收.这些结果说明施用磷肥是蜈蚣草等砷超富集植物在现场修复中的必要手段,优化施磷技术可大大提高砷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  相似文献   

4.
盆栽试验条件下,通过向污染土壤施加组配改良剂(TH-SM01)、种植景观植物,研究植物对盐、Zn和Mn的耐受能力,及TH-SM01对土壤全盐量、Zn、Mn有效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鹤望兰(Strelitzia reginae Aiton)具有较强的耐盐和耐Zn、Mn能力,在重度盐、Zn和Mn复合污染土壤上可优先使用;红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R.Br.)Oliver var.rubrum Yieh)、含笑花(Michelia figo(Lour.)Spreng.)、桂花(Osmanthus fragrans(Thunb.)Loureiro)、叶子花(Bougainvillea spectabilis Willd.)对盐的耐受能力亚于鹤望兰,但仍可在TH-SM01的施用下生长,且含笑花、叶子花具有超富集Mn的能力;向土壤中施加TH-SM01可降低土壤全盐量,且种植3个月后TH-SM01仍可以继续发挥脱盐作用;TH-SM01可提高土壤pH,但随着施用时间延长,提高幅度在缩小,且TH-SM01可以降低土壤DTPA-Zn、DTPA-Mn含量,尤其是DTPA-Mn,种植3个月降低率达到94.45%~96.21%。因此,在修复重度盐、Zn和Mn复合污染土壤时,可通过施加TH-SM01和种植耐盐及耐Zn、Mn植物,以降低土壤全盐量和DTPA-Zn、DTPA-Mn含量。  相似文献   

5.
通过盆栽实验,采用镉(Cd)低积累油菜单作和低积累油菜-超富集植物孔雀草间作两种种植模式,设置施用巯基坡缕石和硫酸钾以及叶面喷施硫酸锰的调控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单作和间作模式下植物生长与Cd累积以及土壤Cd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巯基坡缕石可显著降低油菜和孔雀草地上部Cd含量、油菜Cd累积量、Cd提取率以及土壤有效态Cd含量.施用0.4g/kg的硫酸钾显著增加孔雀草Cd累积量,降低间作油菜地上部Cd含量,使间作油菜根际土壤可交换态Cd比例减少,残渣态Cd比例增加.喷施0.6g/L的硫酸锰使单作油菜地上部Cd含量、Cd累积量以及Cd提取率显著降低.从降低油菜地上部Cd含量保障安全生产,同时不影响Cd植物提取修复角度综合考虑,在间作模式下,施用0.4g/kg的硫酸钾处理调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EDTA对4种花卉富集Cd、Pb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植物提取修复技术(Phytoremediation)是一种环境友好的重金属污染土壤原位修复技术,但是修复植物的提取效率经常受到目标金属的低植物有效性所限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EDTA)对4种花卉富集Cd、Pb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EDTA溶液(3mmol/kg)7d后,矮牵牛、万寿菊、彩叶草叶部Cd含量显著增加(P<0.05);所选4种花卉叶部Pb的含量均极显著增高(p<0.01)。施加EDTA后万寿菊对Cd和孔雀草对Pb的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均达到了1以上,这表明这两种植物可用于螯合辅助植物提取方式的污染土壤修复。  相似文献   

7.
造纸干粉和糠醛渣对盐碱地小麦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在江苏省东台市黄海原种场布置田间试验,研究施用造纸干粉和糠醛渣对滨海盐碱地土壤的调理改良作用及对小麦生长的影响。与对照相比,施加造纸干粉和糠醛渣处理土壤pH均显著降低(P<0.05),而土壤全N含量也显著提高(P<0.05),其中施加造纸干粉处理土壤全K含量显著提高(P<0.05),而施加糠醛渣处理土壤全P含量显著提高(P<0.05)。施加造纸干粉处理小麦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分别提高了49%和93%,平均产量由117 g/m2提高到158 g/m2;而施加糠醛渣处理小麦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则分别显著提高了169%和176%(P<0.05),平均产量亦显著提高至361 g/m2(P<0.05)。此外,对照处理小麦籽粒过高的全P含量(5.5 g/kg)与过低的全K含量(3.2 g/kg)在施加造纸干粉和糠醛渣后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结果表明,施加造纸干粉和糠醛渣均可缓解盐碱胁迫对小麦生长及籽粒品质的影响,其中糠醛渣的调理效果优于造纸干粉。  相似文献   

8.
螯合剂GLDA对象草修复镉污染农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螯合剂谷氨酸二乙酸四钠(GLDA)对象草修复镉(Cd)污染农田的影响,通过田间小区试验,于60 d内以不同方式(总施加量585、 1 170和2 340 kg·hm~(-2)分别等分为1~4次施加,分2~4次施加的时间间隔分别为30、 20和15 d)向已种植60 d象草的Cd污染农田(总Cd:0.62 mg·kg~(-1))施加GLDA,分析了象草地上部生物量、Cd含量和Cd提取量以及土壤pH和可溶性有机碳(DOC)质量浓度等指标.结果表明,少量且分多次施加GLDA能显著提高象草地上部生物量和Cd含量,其中分施次数和总施加量分别是生物量和Cd含量的关键影响因子; Cd提取量在总施加量585 kg·hm~(-2)分4次施加时最高,为16.78 g·hm~(-2),较CK(不施加GLDA)显著提高275.39%;土壤pH、DOC质量浓度和DTPA-Cd含量与总施加量和分施次数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DOC质量浓度是影响DTPA-Cd含量的主要因素;土壤总Cd含量在总施加量585 kg·hm~(-2)分4次施加时可较种植象草前土壤降低3.23%.因此,在利用象草修复Cd污染农田时,施加GLDA具有重要意义,且需合理选择施加方式.  相似文献   

9.
添加外源活化剂调控和间作是提高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有效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外源添加乙二胺四乙酸(EDTA)、聚天冬氨酸(PASP)和乙二胺四乙酸+聚天冬氨酸(EDTA+PASP)对少花龙葵、翅果菊修复Pb、Zn和Cd复合污染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活化剂提高了土壤p H值和土壤有机质含量。EDTA+PASP对土壤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影响不大,但EDTA与PASP对土壤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分别表现为活化和钝化作用。土壤中添加PASP使单作翅果菊株高增加5.98%,使单作少花龙葵鲜重增加36.82%,使间作少花龙葵地下部的干重增加52.93%。虽然EDTA对植物生物量影响不大,但EDTA能够活化土壤中的重金属,单作和间作条件下均能够促进翅果菊和少花龙葵对Pb和Zn吸收,分别使翅果菊地下部Pb和Zn提取量提高187.63%和21.21%,使翅果菊地上部Zn浓度提高62.29%。土壤添加PASP使单作翅果菊和间作翅果菊地上部Cd含量分别降低38.88%和58.86%。植物对Pb、Zn和Cd总提取量主要表现为间作>少花龙葵>翅果菊。少花龙葵和翅果菊在EDTA处理下Pb、Zn和Cd富集...  相似文献   

10.
NTA与EDTA联合施用对茼蒿富集土壤重金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非生物螯合剂EDTA与生物螯合剂NTA协同施用对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效果,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不同配比螯合物EDTA和NTA施用下,茼蒿对土壤重金属(Pb、Cu和Cd)富集的程度;同时评估了螯合物对茼蒿叶绿素、维生素C含量以及土壤营养元素流失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EDTA/NTA=2∶1)时,茼蒿根部重金属Pb、Cd含量均最高。处理(EDTA/NTA=1∶1)时,显著促进茼蒿植株对重金属Cu吸收和地上部转运,螯合剂用量最少,协同作用最好。不同配比的螯合剂处理均对茼蒿产生抑制作用,同时降低茼蒿生理指标叶绿素、维生素C含量。在处理(EDTA=1),叶绿素SPAD、维生素C含量分别达到最低值36 mg/100 g和38 mg/100 g。对于淋滤液中营养元素TN而言,处理(NTA=1、EDTA/NTA=1∶2)中TN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少,第十天均显著低于第一天淋滤液中浓度(p<0.05);第十五天TN流失量在处理(NTA=1)下降最多,达到51.6%,活化效果显著下降。淋滤液中营养元素TP,螯合剂活化效果高低依次为:处理(EDTA/NTA=1∶1)>处理(EDTA=1)>处理(EDTA/NTA=2∶1)>处理(EDTA/NTA=1∶2)>处理(NTA=1)。结合茼蒿生理指标、重金属提取效果以及氮磷流失量,推荐最佳的螯合剂施用配比为处理(EDTA/NTA=2∶1)。  相似文献   

1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质量摩尔浓度EDTA(b(EDTA))调控下灯心草和龙须草对铅锌尾矿污染土壤的修复潜力.结果表明:当b(EDTA)为0.125~2.000 mmol/kg时能显著促进生长在铅锌尾矿污染土壤中灯心草和龙须草地上部生物量的增产,分别在0.500和1.000 mmol/kg时达到最大值.EDTA对2种草地上部生物量的影响大于地下部,分别通过影响株高和分蘖数实现,且对灯心草的影响程度大于龙须草.添加EDTA可以显著提高2种草对各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尤其以Pb, Cu最为明显.同时发现,EDTA对植物积累重金属能力的促进作用存在植物种类和重金属元素种类之间的差异.灯心草和龙须草分别在重金属积累、转运和生物量上存在优势,在EDTA调控下将2种植物合理搭配种植在铅锌尾矿污染土壤中能取得良好的重金属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土壤氮营养状况对镉(Cd)污染土壤中超富集植物鬼针草叶片光合效率的影响,文章通过控制变量法添加相同质量分数的Cd溶液与不同浓度的氮素溶液进行温室土培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施加氮肥后鬼针草叶片的胞间CO2浓度显著降低(P<0.05);叶绿素含量及气孔限制值显著升高(P<0.05);对水汽的气孔导度、对水汽的总导度及对CO2的总导度在氮素含量施加80 mg/kg时显著升高(P<0.05);这些使鬼针草叶片的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和光能利用效率显著增强(P<0.05),最终鬼针草叶片的光合效率提升(生物量的积累量增加),植物提取的Cd含量增加(P<0.05)。其中,当土壤中施加氮素含量为20 mg/kg时,鬼针草对土壤中Cd的提取量最高,为对照组的2.01倍。因此,土壤中添加氮素能通过提升超富集植物的光合效率,增强其对土壤中重金属的提取量。  相似文献   

13.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4):140-148
该文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在外源铅(1 500 mg/kg)污染土壤下,4种可降解螯合剂(NTA、STPP、GLDA和PASP)与EDTA以不同的复配比例(1∶1,2∶1)联合施用对铺地竹(Sasa argenteostriata E.G.Camus)铅富集及土壤环境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1)复合螯合剂2∶1处理与1∶1处理相比能显著降低土壤水溶性铅含量(为1∶1处理的63.76%~87.36%),从而降低铅的淋滤风险,但在诱导铺地竹各器官吸收铅的效果方面仅为1∶1处理的17.06%~101.31%。(2)使用螯合剂显著增加土壤中弱酸提取态铅的占比,SE1是土壤弱酸提取态铅含量占比最高的复合螯合剂处理(为EDTA处理的72.59%),该处理下铺地竹根、鞭、秆的铅含量分别达到EDTA处理下的85.44%(575.11 mg/kg)、106.51%(160.32 mg/kg)、171.79%(359.53 mg/kg),显著高于其他复合螯合剂处理;铺地竹叶片铅含量最高的复合螯合剂处理是NE1(65.58 mg/kg,为EDTA处理的74.15%)。(3)NE处理下土壤水溶性铅含量在20~25 d显著下降,第25天土壤水溶铅含量只有EDTA处理的45.96%~55.41%,同时NE处理下的土壤酶活性高于其他复合螯合剂处理,其中脲酶活性与EDTA处理的无显著差异,脱氢酶活性为EDTA处理的455.26%~681.35%。(4)可降解螯合剂NTA与EDTA以1∶1联合施用,与其他复合螯合剂处理相比,既能最大化地降低施加螯合剂造成的土壤环境风险,又能有效促进土壤铅向铺地竹地上部分的转移,在诱导铺地竹修复铅污染土壤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EDTA强化黑麦草对铅污染土壤的诱导修复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采用盆栽土培的方法,研究螯合剂EDTA强化黑麦草对土壤中铅的富集效应、富集规律及其对土壤铅的溶解效应和残留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黑麦草对不同浓度的铅污染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富集规律为根茎叶;土壤铅浓度为1 000 mg/kg,EDTA施入量为6 mmol/kg土时,土壤中水溶性铅的含量为对照的近500倍,黑麦草地上部铅提取量为对照的3.84倍。表明EDTA可以提高土壤水溶性铅的含量,促进铅从根部向地上部转运,增加黑麦草地上部铅的含量和提取量。但EDTA在土壤中难以降解,在施用后第38天,土壤中水溶性铅含量仍无明显下降,因此在使用中应注意其残留效应及其对环境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2种组配改良剂对稻田土壤重金属有效性的效果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2种组配改良剂LS(碳酸钙+海泡石)和HZ(羟基磷灰石+沸石)对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以及水稻吸收累积重金属的影响,在湘南某矿区附近污染稻田中施用了不同添加量(0,2,4,8g/kg)的两种组配改良剂,并进行了水稻种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2~8g/kg组配改良剂LS和HZ均能使土壤pH值和CEC含量显著增加,有机质含量变化不明显,LS比HZ更能提高土壤pH值和CEC含量.施用2~8g/kg组配改良剂LS能使土壤中Pb、Cd、Cu和Zn的TCLP提取态含量分别降低25.7%~52.2%、12.7%~25.7%、6.4%~17.2%和8.6%~23.4%,施用2~8g/kg HZ使土壤中Pb、Cd、Cu和Zn的TCLP提取态含量分别降低57.6%~80.1%、7.0%~40.9%、2.3%~22.7%和4.5%~33.2%.两种组配改良剂能显著降低土壤中Pb、Cd、Cu和Zn的生物有效性,抑制水稻植株对Pb和Cd的吸收,土壤Pb、Cd和Cu的TCLP提取态含量与水稻根系和糙米中Pb、Cd和Cu的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TCLP提取态含量能较好的表示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2种组配改良剂对稻田土壤重金属有效性的效果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研究2种组配改良剂LS(碳酸钙+海泡石)和HZ(羟基磷灰石+沸石)对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以及水稻吸收累积重金属的影响,在湘南某矿区附近污染稻田中施用了不同添加量(0,2,4,8g/kg)的两种组配改良剂,并进行了水稻种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2~8g/kg组配改良剂LS和HZ均能使土壤pH值和CEC含量显著增加,有机质含量变化不明显,LS比HZ更能提高土壤pH值和CEC含量.施用2~8g/kg组配改良剂LS能使土壤中Pb、Cd、Cu和Zn的TCLP提取态含量分别降低25.7%~52.2%、12.7%~25.7%、6.4%~17.2%和8.6%~23.4%,施用2~8g/kg HZ使土壤中Pb、Cd、Cu和Zn的TCLP提取态含量分别降低57.6%~80.1%、7.0%~40.9%、2.3%~22.7%和4.5%~33.2%.两种组配改良剂能显著降低土壤中Pb、Cd、Cu和Zn的生物有效性,抑制水稻植株对Pb和Cd的吸收,土壤Pb、Cd和Cu的TCLP提取态含量与水稻根系和糙米中Pb、Cd和Cu的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TCLP提取态含量能较好的表示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重金属镉(Cd)污染耕地,选择适宜的经济作物并配套低生态风险辅助技术边生产边修复,对保持耕地种植属性和区域经济水平意义重大.为研究酒石酸和农艺刈割辅助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 Schum)植物修复Cd重度污染的效果,在湖南东部地区某Cd污染农田开展象草的田间种植试验,分析酒石酸施用(单次施用0、1.25和2.5 mmol/kg)和农艺刈割(0、1和2次)单一或联合处理对土壤基本理化性质、象草Cd含量、象草生物量、象草Cd提取量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实验田背景值相比,象草种植、酒石酸和刈割处理能够使土壤pH降低0.07~0.47个单位、土壤总Cd含量降低0.62%~39.72%,同时土壤有效态Cd含量增加1.25%~27.25%.(2)酒石酸施用有利于象草总生物量的增加,刈割则相反,但二者都增加了象草茎Cd含量,尤其是刈割处理,均是最后一茬收获的象草茎Cd含量较前茬更大,最高达8.94 mg/kg.(3)酒石酸施用量为1.25 mmol/kg且未刈割时,象草地上部位生物量最大,单位面积生物量最高达99.67 t/hm2(单株达3.80 k...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农作物对低汞污染农田土壤的修复效率,同时保障可食部分的安全,在低汞污染农田土壤中投加富里酸(0,0. 075,0. 15,0. 225 kg/m~2),结合叶面硒肥,研究了油菜植株对土壤汞的富集情况及油菜籽中汞的含量,并分析试验结束后植物生物量和组织内汞含量及土壤总汞、有效汞含量。结果表明:叶面硒肥、富里酸对油菜植株的生物量及油菜籽的产量影响不大;富里酸能提高植株中总汞的含量,促进植物根部汞向地上部分转运,同时促进土壤总汞及有效汞的降低,低投加量下促进效果最好;当富里酸投加量为0. 075 kg/m~2时,修复后土壤总汞含量由0. 45 mg/kg降低为0. 35 mg/kg,土壤有效汞含量由1. 45μg/kg降低为1. 02μg/kg;投加富里酸也可增加油菜籽中汞的含量。喷施叶面硒肥,并未影响油菜植株对汞的富集,但可以降低油菜籽中汞的含量,喷施叶面硒肥的小区,油菜籽中汞均未检出。"油菜+富里酸+叶面硒肥"可作为低汞污染农田土壤边生产边修复的一种潜在模式,既能提高植株对汞的吸收,也能抑制油菜籽中汞的富集。  相似文献   

19.
钙镁磷肥对石灰、海泡石组配修复镉污染稻田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8  
改良剂组配(例如羟基磷灰石和沸石)可有效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抑制水稻对重金属的积累,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水平.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钙镁磷肥施用对石灰、海泡石组配降低稻田土壤有效态Cd含量、水稻各部分中C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钙镁磷肥可显著促进石灰、海泡石组配的钝化修复效果.与石灰、海泡石组配处理相比,施用钙镁磷肥,土壤中有效态Cd含量和糙米中Cd含量显著降低,在施用2 250 kg·hm~(-2)钙镁磷肥的条件下,土壤中Cd~(2+)发生沉淀或络合反应生成难溶性磷酸镉而降低土壤酸可提取态、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Cd的占比,土壤中有效态Cd含量显著(P0.05)降低46.97%,糙米中Cd含量降低至0.04 mg·kg~(-1),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62-2017)中糙米镉限量(0.2 mg·kg~(-1))标准,且糙米产量增加28.34%.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水稻根、茎叶和糙米中Cd含量与土壤中有效态Cd含量,水稻糙米中Cd含量与根和茎叶中Cd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土壤有效态Cd含量是影响水稻糙米中Cd含量的关键性因素,钙镁磷肥可提高石灰与海泡石对土壤中有效态Cd降低效果来减少水稻根和茎叶对Cd的吸收,进而降低糙米中Cd含量.上述结果表明,施用钙镁磷肥提高了石灰、海泡石组配降低糙米中Cd含量的效果,可实现Cd污染稻田水稻安全生产和增产.  相似文献   

20.
施加碳酸钙对酸性土壤微生物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是闭合氮循环的重要步骤,阐明在酸性土壤施用碳酸钙(CaCO_3)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氮循环的影响,可为农田质量稳定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以湖南省湘潭市酸性土壤为研究对象,设计了4个CaCO_3施加量,分别为0、2.25、4.5和7.5 t·hm~(-2),在种植一季水稻后,分析了不同CaCO_3施加量对土壤理化性质、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CaCO_3的施加,显著提高了土壤溶解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762.10~868.58mg·kg~(-1),促进土壤硝化作用[0.59~0.82μg·(g·h)~(-1),以NO_2~--N/土计],但当CaCO_3施加量达7.5 t·hm~(-2)时对硝化作用产生抑制,土壤反硝化作用对CaCO_3的响应较为复杂.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硝化作用与土壤DOC显著正相关,和NH_4~+-N含量显著负相关,反硝化作用与NO_3~--N含量、土壤DOC显著正相关,和含水量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