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历史资料和观测数据对异龙湖近20年来的营养盐和水生生态系统变化进行了分析。近20年来异龙湖营养盐含量始终处于较高的水平,营养盐含量波动较大并可明显分为三个时期,导致异龙湖营养盐波动的主要原因是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变化。异龙湖的水生生态系统呈现明显的退化趋势,自1950年代以来,藻类的优势种由硅藻转变为蓝藻,浮游动物种类由近170种减少为4种,底栖动物由13种减少为2种,水生植物由种类繁多转变为基本消失殆尽。 相似文献
2.
异龙湖位于石屏县境内,属珠江水系,其水量多靠降水补给,为雨源性湖泊。湖泊水位变化基本与降雨量大小相应,最大湖面积39.07km~2,水面积35.67km~2,近十年蓄水量为0.15~1.07亿立方米,最大水深3.7m,集水面积326km~2。湖泊被誉为滇南高原一颗“明珠”多少年来,它养育着湖区十多万人。它集调节气候、工农业用水、防洪抗旱、水产养殖、提供海肥、风景旅游等多种功 相似文献
3.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6,(9)
根据现状调查和历史资料收集,对异龙湖湿地大型水生植物进行了特征分析。结果显示:20世纪50年代以来,异龙湖水生植物群落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大型水生植物之前为广泛分布的芦苇群落、薏苡群落、水葱群落,以及种类繁多的沉水植物群落。目前,湖泊中沉水植物已消失殆尽,异龙湖由草型湖泊转变为藻型湖泊;湖滨湿地大型水生植物群落类型相对较单调,为挺水植物类型,主要以荷花群落和香蒲群落为主,建议在湖滨湿地恢复工程中选择植物物种时可优先考虑此2种植物。另外,近期调查显示异龙湖湖滨已有少量眼子菜科植物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其沉积物种子库中仍存在具有活力的沉水植物繁殖体,对于水质改善后恢复水体中的沉水植被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石屏县依照《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异龙湖管理条例》,取缔慢龙湖网箱养鱼,围栏建筑,强化环境管理使异龙湖水质逐步好转。表明健全管理机制,依法强化管理是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一项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我国环境生态系统演变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对气候变化与环境生态系统现状进行了广泛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学者的研究,对近五年我国生环境生态系统的演变趋势作了系统的回顾,并提出了保护我国生态系统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8.
9.
近25年洞庭湖水质演变趋势及下降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91~2015年水质数据研究了洞庭湖水质演变特征,识别了主要驱动因子,并探讨了水质下降对其生态风险影响.结果表明,1991~2015年间,洞庭湖水质总体呈下降趋势,TN和TP是影响水质变化的主要指标,其浓度年均值分别介于1.060~2.072mg/L和0.026~0.146mg/L;其中,1991~2002年间,TN和TP浓度均显著上升,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水位和泥沙淤积是导致洞庭湖TN和TP浓度升高的主要因素;2003~2015年间,TN浓度进一步明显上升,而TP浓度维持高位,波动变化,氮、磷负荷输入量和水位是影响TN和TP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洞庭湖生态风险等级则由轻微风险转变为中等风险,TP是影响生态风险的主要水质指标;受洪水、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化等影响,洞庭湖磷风险时空差异较大,1991~2008年间,各湖区磷风险均有所升高,其中西洞庭湖磷风险增长幅度最大;2009~2015年,各湖区磷风险均有所降低,其中西洞庭湖下降幅度最大,而东洞庭湖下降幅度较小.因此,进一步控制入湖氮磷负荷、优化水位及重点关注磷风险是保护洞庭湖水生态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水生生态系统中的氮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Nancy N.Rabalais 《Ambio-人类环境杂志》2002,31(2):102-112
从淡水到河口、沿海和海水系统的连续统一体中,水生生态系统对营养富集和营养比变化的反应各不相同.尽管在淡水系统里,人们认为磷是浮游植物生产的限制性营养元素,但大气中氮的影响和它对淡水酸化所起的作用却可以是有害的.从河口到海岸带的连续统一体中,随着盐的梯度和季节不同,在氮、磷、硅之间出现多元的营养限制,但是,一般认为氮是浮游植物生物量积累的主要限制性营养元素.在氮和磷通量、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及渔业产量之间有确切的、非线性的正相关关系.流向河口.海岸和海洋系统的营养负载超过了营养富集后生产活动的同化能力,以及水质发生恶化时,存在着各种阈值.其影响包括有害和有毒藻类的滋生、混浊度增加,随后是沉水植物消失、缺氧、生态系统功能瓦解、栖息地丧失、生物多样性丧失、食物网变换,以及捕捞渔业的损失. 相似文献
11.
生态环境评价,过去多为定性的文字评述,近年来,逐渐向半定量和定量的方向发展。一些学者还根据不同的评价要求,提出了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但对评价标准涉及不多,至于在具体的区域生态环境评价中的应用更是少见。本次评价试图对所选的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应用于具体的区域生态环境评价之中。 1 评价的目的、范围和方法异龙湖区域陆地生态环境评价采用单因 相似文献
12.
13.
根据2011年~2015年水质逐月监测数据,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和综合指数评价法对嘉陵江南充段干流的水质进行评价,并分析水质演变规律的主要影响因子;探讨嘉陵江南充段地表水最适评价方法以及水质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BP神经网络与综合指数评价法的评价对比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具有评价客观、应用方便的优点。(2)2011~2015年间,南充市重点河流的水温、p H、TN及Chl-a具有夏季较高,冬季较低的季节变化趋势;BOD_5、NH_4^+-N和TP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2012年后,超标的监测指标有所下降且变化趋势平稳。(3)相关性分析表明,NH_4^+-N是影响水质的主要因子,而水温、DO、BOD_5、COD_(Mn)、TN、TP具有较强的相关性。(4)空间聚类分析表明,沿下游方向河流水质污染加重。水质评价指标中NH_4^+-N、Chl-a、COD_(Mn)、BOD_5与沿岸的城镇宅基地和工业用地、农村宅基地和鱼塘的面积呈显著正相关,且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最后提出污染减排、生态修复的水体污染的防治策略,为嘉陵江及我国的水污染防治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选取2003—2016年16项水质参数,采用WQI水质指数法,研究了近14年鄱阳湖水质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水质WQI均值为(37.61±7.71),处于"良好"水平,但氮磷污染较严重.②水质WQI值变化可分为两阶段,其中2003—2010年间年际变化较大,WQI(TP)由70.7下降至65.20,而WQI(TN)由59.44增加至67.43,相比而言TP污染程度较TN严重;2011—2016年总体稳定,年际变化较小,而WQI(TP)和WQI(TN)值却显著增加,这一阶段TN污染程度超过TP.③鄱阳湖水质2003—2010年TN浓度增加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染负荷增加相关,而TP浓度下降则与流域磷污染控制加强有关;2011—2016年,TN和TP浓度增加与生活及旅游污染负荷快速增加密切相关;水质空间变化与"五河"入湖氮磷负荷有关,表现为北部湖区水质较好,西南湖区TP超标严重,而东南湖区TN污染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16.
17.
异龙湖流域生态功能区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改善异龙湖的生态环境,延缓其老化和消亡过程,实现其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以生态学与系统工程学原理为基础,分析异龙湖湖泊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依据其生态功能分区的原则,将异龙湖流域生态系统划分为4个子系统,分别根据各自的生态功能和主要环境问题,制订有效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19.
异龙湖退田还湖应按因地制宜、分期分类实施、适度退耕还湖、恢复湖滨带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提高湖泊调蓄能力的方针,从生态建设、移民安置、资金筹措等方面作好规划,并在流域的法规政策和具体管理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