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硅藻土为吸附剂,静态处理含铜废水,探讨了硅藻土用量、吸附时间、初始p H值、反应温度和污染物初始浓度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污染物浓度为60mg/L,硅藻土用量为5 g/L、吸附时间为30 min、p H值为5、温度为25~35℃时,铜离子去除率可达62%。在30℃及p H等于5时,最大吸附量为13.831 mg/g,符合Langmuir方程。  相似文献   

2.
从某垃圾处理厂的垃圾渗滤液中分离出1株能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菌株YB-2。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以及16S r 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YB-2为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 sp.)。对菌株YB-2的生长及其对DBP的降解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株生长的适宜p H和温度条件分别为7.0~8.0和25~35℃,能够耐受的最高DBP浓度为1 600 mg/L。在p H为7.0、温度为30℃、菌种投加量为10%的条件下,初始浓度为400 mg/L的DBP经5 d降解后,去除率可达58.5%。YB-2具有较宽的降解谱,对DMP、DEP、DEHP和DNOP的降解效率分别达82.0%、79.7%、50.2%和42.6%。该菌株在对含邻苯二甲酸酯废水处理和邻苯二甲酸酯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基于响应面法优化活性炭处理含镉废水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河池市某工厂含镉废水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活性炭吸附法处理含镉废水的研究。在单因素实验结果基础上,选取活性炭用量、温度和时间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中心组合设计实验和响应面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去除废水中镉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当废水中镉的初始浓度为25.1 mg/L时,活性炭用量为1.58 g/100m L,温度为28.09℃,时间为1.53 h,在此条件下镉的去除率可达到97.55%。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碳包纳米铁对酸性橙Ⅱ的吸附。研究结果表明,在酸性橙Ⅱ初始浓度40 mg/L,碳包铁浓度1.5 g/L,转速240 r/min,p H为6.2,温度30℃的优化条件下,吸附120 min后,酸性橙Ⅱ的去除率达到90.0%,吸附量达到了24.2 mg/g;吸附前后碳包纳米铁的XRD谱图未发生明显的变化,吸附后溶液中酸性Ⅱ的UV-vis特征吸收峰几乎消失了;碳包纳米铁对酸性橙Ⅱ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5.
对比不同的改性方法,研究改性钢渣对镉离子去除的效果,并对改性前后钢渣吸附性能进行比较。通过考察粒径、投加量、处理时间、镉溶液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拟合吸附等温曲线。实验结果表明,高温活化改性钢渣效果最佳,当改性1.5 h,温度为800℃时镉离子去除率达到最高为94%。在室温条件下,在100 m L含镉溶液(镉离子初始浓度10 mg/L)中,投加1 g粒径为0.15~0.9mm的钢渣,振荡30 min后吸附达到最佳。高温改性钢渣对镉离子的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方程,相关系数为0.998 4。  相似文献   

6.
以四钛酸钾晶须作为处理材料去除废水中的铀,考察了四钛酸钾晶须投加量、溶液pH值、铀初始质量浓度、反应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5℃、pH=8.0、反应时间为120 min的条件下,四钛酸钾晶须对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含铀废水中铀去除率达97.4%。在此基础上开展零价铁和四钛酸钾晶须联合处理含铀废水研究,二者在实验所设的8种投加量情况下均可将初始铀浓度为100 mg/L的废水降至GB 23727—2009《铀矿冶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规定》规定值0.05 mg/L以下。在增加投加量的基础上,二者联合处理,可使铀浓度约为50 mg/L的实际铀矿山废水中铀含量降至0.1 mg/L左右,去除率达99.8%。  相似文献   

7.
芽孢杆菌生物吸附处理含铜废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芽孢杆菌干菌体生物吸附去除废水中的铜离子,试验了pH、接触时间、初始铜离子浓度对该芽孢杆菌生物吸附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5℃、pH值5.0、初始铜离子浓度200mg/L、吸附时间不超过30min有最大吸附量16.27mg/g;此时去除率为16.27%,且25℃吸附平衡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与Freundlich等温模型;因此用芽孢杆菌生物吸附处理低浓度含铜废水可行、经济。  相似文献   

8.
通过盆栽、模拟箱和氧化塘中凤眼莲净化含酚污水的试验表明:放养凤眼莲能使除酚过程加快,在0.6—10mg/L酚浓度范围内,植物净化速率为一般自然净化速率的2—3倍。在温度17—37℃范围内,凤眼莲均能明显加速酚水的净化。光照强度对凤眼莲净化酚水速率无显著影响。平衡地提高水中矿质营养元素的浓度,能加速除酚的过程。 水中含酚量小于1mg/L不造成植株中酚的残留;6mg/L以下酚含量增加亦不明显;10mg/L以上则随酚浓度的提高,植株中酚含量成倍增加。  相似文献   

9.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1):77-84
文章从鳗鲡肠道中筛选出一株具备高效降解亚硝酸盐与硝酸盐和安全的优良芽孢杆菌B1,经过16S rRNA序列分析与生理生化检测,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Baclicus lincheniformis)。该菌株在葡萄糖10 g/L、28℃好氧条件下培养24 h,亚硝酸盐由85.61 mg/L降低至0.47 mg/L,降解率99.45%;硝酸盐由96.12 mg/L降低至1.04 mg/L,降解率98.92%;氨氮由52.74 mg/L降至18.71 mg/L,降解率64.52%。在模拟处理养殖水体,接种终浓度为10~6CFU/mL菌株B1后,3 d亚硝酸盐浓度由5.15 mg/L降低至0.41 mg/L,降解率达92.04%,5 d降低至0.09 mg/L,达到养殖水体标准;鳗鲡在含菌株B1终浓度为10~8CFU/mL水体中,15 d无明显病理变化。试验结果说明:鳗鲡肠道原籍菌株B1具有高效的硝化与好氧反硝化能力,对水产养殖动物安全、无副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菌株B1有助于水产养殖水体的生物脱氮或含高浓度氮的废水处理,具有良好的微生态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针对难降解的偶氮染料废水,在以磺化酞菁钴CoPcS为催化剂的情况下,实验研究了催化剂浓度、光照强度、温度、甲基橙初始浓度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催化剂CoPcS浓度0.2 g/L,光照强度250 W,温度40℃,pH=1,甲基橙10 mg/L时,在30 min内,甲基橙的降解率高达98.06%。最佳试验条件:pH值为1,催化剂浓度0.2 g/L,甲基橙初始浓度15 mg/L,温度40℃。影响因素主次为:pH值〉甲基橙初始浓度〉温度〉催化剂浓度,该反应符合零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1.
从污水处理厂废水中分离筛选出一株以BTEX为唯一碳源的阴沟肠杆菌,命名为btex-4,菌种鉴定为Enterobactergergoviaes train:NBRC 105706。btex-4菌在温度为30℃,底物浓度为100 mg/L,p H=7.0,150 r/min条件下对BTEX的降解率依次为90.04%、90.13%、92.68%、95.83%。菌株在p H=6~8的范围内,可以正常生长并在72 h内将底物全部降解。同时btex-4可以降解25~200 mg/L的BTEX,当底物浓度低于25 mg/L时,菌株生长缓慢,当底物浓度高于100 mg/L时,会对乙苯的降解产生抑制,乙苯的降解速率降低。另外,该菌株可以适应10~30℃的温度变化,且随着温度的升高,降解率和降解速率随之升高。  相似文献   

12.
以Mn~(2+)浓度为10 mg/L的配水来模拟锰矿区受污染水体,研究KMn O4预氧化与混凝组合工艺对Mn~(2+)的去除效果。考察了KMn O4投加量、预氧化时间、混凝剂种类、混凝剂投加量以及水力条件等因素对Mn~(2+)去除的影响,并得出最佳反应条件。在最佳反应条件下,Mn~(2+)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9.9%。当Mn~(2+)浓度为10 mg/L时,KMnO_4的投加量为15 mg/L,该投加量仅为理论投加量的78.3%,这是因为生成的MnO_2对Mn~(2+)有吸附作用。对于初始Mn~(2+)浓度在4~14 mg/L范围内的水体,按照78.3%的当量投加,处理后的Mn~(2+)出水浓度均低于0.1 mg/L。当溶液p H在6~8.5之间变化时,溶液p H对Mn~(2+)的去除和浊度几乎没有影响。当配水浊度在0~50 NTU之间变化时,出水浊度均低于1.5 NTU。实验证明该方法对于实际受锰污染的水体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13.
亚硝酸盐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一株能以亚硝酸盐为唯一氮源生长的异养硝化细菌53,根据其形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分析结果,将其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研究了亚硝酸盐的初始浓度、pH、温度、接种量4个影响因素对菌株53降解亚硝酸盐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适降解条件。结果表明,该菌株在亚硝酸盐浓度10 mg/L、培养温度30℃、pH为8.0、接种量5%条件下,接种24 h后对亚硝酸盐的降解率达到94.8%以上。在亚硝酸盐质量浓度为5mg/L的10L污染水体模拟实验中,按1%的接种量接入53发酵菌液(A600nm≈0.4),在30℃的水温条件下经4 d,53菌株对亚硝酸的降解率可达96.52%,处理后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能达到养殖水体标准。表明该菌株对污染水体中的亚硝酸盐具有较强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利用羧甲基壳聚糖为絮凝剂,分别对蛋白核小球藻、水华微囊藻、斜生栅藻进行絮凝实验。结果表明:羧甲基壳聚糖对小球藻最佳絮凝条件为:p H=6,藻浓度为9.0×106个/m L,静置时间为15min,转速为30rpm/min,羧甲基壳聚糖用量为100mg/L;对水华微囊藻最佳絮凝条件为:p H<4,藻浓度为5.1×105个/m L,静置时间为15min,转速为180rpm/min,羧甲基壳聚糖用量为125mg/L;对斜生栅藻最佳絮凝条件为:p H=6,藻浓度为12.4×106个/m L,静置时间为15min,转速为80rpm/min,羧甲基壳聚糖用量为100mg/L。  相似文献   

15.
凤眼莲加速水溶液中马拉硫磷降解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凤眼莲对水溶液中马拉硫磷降解作用的效果及凤眼莲修复马拉硫磷污染水体的主要机理.结果表明,10~11g凤眼莲可将250mL的10mg/L马拉硫磷的降解速度提高160%.其修复机理主要是凤眼莲吸收马拉硫磷后在体内进一步降解,贡献率可达56%,微生物降解的贡献率占9%.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采用聚合氯化铝铁(PAFC)、氯化铁(FeCl3)及聚合硫酸铁(PFS)对含镉废水的处理研究表明,三种混凝剂对含镉水体均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同等条件下,三种混凝剂对含镉水体去除率分别为98.22%、92.19%和93.63%。研究了PAFC对含镉水体的混凝沉淀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碱性条件有利于镉离子的沉淀,当pH为9~11时,去除率可达98.00%左右;对于初始浓度为4.000 0 mg.L-1的含镉废水,经处理后,水体浓度可降至0.184 0 mg.L-1,对于初始浓度为0.400 0 mg.L-1的含镉废水,经处理后水体浓度降至0.007 2 mg.L-1;废水中投加一定量的石灰乳对PAFC除镉起一定的作用,投加量达30.00 mg.L-1时,其去除率达99.91%;通过对PAFC除镉动力学拟合,符合一级线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7.
在生物流化床中接入微囊化菌株ycsd01,形成微囊化生物流化床。分别考察装液量、水力停留时间(HRT)、微胶囊接种量、对氯甲苯初始浓度、降解温度和降解pH值对流化床降解对氯甲苯的影响,用响应面法进一步获得了微囊化生物流化床处理对氯甲苯的最佳工艺条件。含菌微胶囊降解对氯甲苯的适宜条件为:装液量为10 L,HRT为72 h,微胶囊接种量为10%~15%,对氯甲苯初始浓度为120 mg/L,降解温度为30~35℃,降解pH值为7.0。响应面优化所得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7.1,对氯甲苯初始浓度120.36 mg/L和微胶囊接种量11.24%,预测对氯甲苯的降解率达85.32%。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Fe_3O_4@GO@TiO_2三元复合光-芬顿催化剂,应用于刚果红的降解。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X射线衍射仪(XRD)对催化剂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单因素实验考查了刚果红溶液初始p H、底物初始质量浓度、H_2O_2添加量、降解温度对刚果红降解效果的影响,建立了理想的催化降解条件;通过多次循环使用评价了催化剂的使用稳定性。结果表明,Fe_3O_4@GO@TiO_2三元复合光-芬顿催化剂为近球形颗粒,直径约为2μm;XRD图谱证明催化剂为三元结构;当催化剂用量为500 mg/L时,催化降解刚果红的理想条件为溶液初始p H=3.0~5.0,底物初始质量浓度30 mg/L,H_2O_2添加量为1.5%,降解温度50℃;催化反应200 min时脱色率达到90%以上;循环使用5次后,铁离子溶出量低于0.17 mg/L,磁性Fe_3O_4回收率高,脱色率始终在90%以上,催化前后X射线衍射图谱几乎没有变化,说明催化剂具有良好的使用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获得桉树基磁性活性炭吸附废水中Cr(VI)的最佳吸附条件,以Cr(VI)的去除率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p H、桉树基磁性活性炭投加量、Cr(VI)的初始浓度和温度4个因素进行优化并得到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经实验修正后的最佳吸附条件为:p H=2、初始Cr(VI)浓度为290 mg/L、桉树基磁性活性炭投加量为0.15 g,温度为45℃。最优条件下,Cr(VI)去除率为99.84%。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研究了碳纳米管-铁氧化物磁性复合材料(磁性碳纳米管)在吸附处理甲基橙方面的应用。分别研究了甲基橙初始浓度、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时间、溶液温度和p H值等工艺条件对甲基橙吸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甲基橙初始浓度为2 mg/L,吸附剂投加量4 g/L,吸附时间30min,p H值为3的条件下,吸附率达到了63.99%。磁性碳纳米管吸附甲基橙的吸附率随着吸附剂的用量增大而增大;在20 min以前,甲基橙的吸附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到达30 min后吸附率基本保持不变;甲基橙的吸附率随着起始甲基橙的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另外,酸性溶液有利于磁性碳纳米管吸附甲基橙,随着p H的增大吸附率逐渐减小,当溶液呈碱性时,p H对吸附率的影响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