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一些淡水水体如河流、水库等暴发了以小环藻为优势种的硅藻水华,对水生态系统健康产生了不利影响.为探究不同营养盐水平下营养盐结构对小环藻生长的影响作用,研究了不同N/P(N与P质量浓度之比,下同)、Si/P、Si/N下小环藻培养物的藻细胞密度、叶绿素a浓度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试验所设定的营养盐浓度范围内,随着N/P、Si/N的升高,小环藻的藻细胞密度和叶绿素a浓度显著增加,在N/P为30、Si/N为5.0的环境中有较好的生长潜力.小环藻在磷浓度低于0.10 mg/L的水体中,生长潜能与Si/P呈正相关,最适Si/P为100;在磷浓度为0.30 mg/L条件下,最适Si/P为50.综合对比分析,水体Si/P对小环藻生长的影响最为显著.在保持水体营养盐比例不变的条件下,营养盐浓度的变化对小环藻生长亦有明显的影响.当水体氮浓度高于6.0 mg/L、磷浓度高于0.10 mg/L时,硅是小环藻的主要限制元素,其最适浓度为15 mg/L.此外,在初始磷浓度为0.03 mg/L,氮浓度低于0.6 mg/L、硅浓度低于1.5 mg/L时,小环藻生长较为缓慢,光合活性低,因此,若实际水体营养盐浓度低于此水平,将能有效控制硅藻水华的暴发.研究显示,小环藻生长最适N/P为30、Si/N为5.0;最适Si/P与初始磷浓度有关,在磷浓度低于0.10 mg/L时,最适Si/P为100;磷浓度为0.30 mg/L时,最适Si/P为50.总体而言,小环藻生长受Si/P的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3.
尿素对中国近海3种典型赤潮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实验室一次性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尿素对中国近海3种赤潮藻---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trochoidea)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这3种赤潮藻均能利用有机氮源尿素生长,且表现出明显的浓度效应:当尿素浓度介于0~8.82μmol.L-1(以N计,下同)时,3种赤潮藻的比生长速率均较低,细胞密度也较低,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当尿素浓度大于8.82μmol.L-1时,这3种赤潮藻表现出明显的生长效应.然而,3种赤潮藻适宜生长的尿素浓度并不一致,当尿素浓度分别为882、8820和8820μmol.L-1时,球形棕囊藻、锥状斯氏藻和中肋骨条藻分别达到最大比生长率0.76、0.54和0.66d-1.将3种赤潮藻在不同尿素浓度下的最大比生长速率用Monod方程拟合,得出球形棕囊藻、锥状斯氏藻和中肋骨条藻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条件下的最大比生长速率和半饱和常数分别为0.73、0.47、0.63d-1和12.36、21.83和20.34μmo.lL-1.由此可见,这3种藻能够利用有机氮源尿素,无疑扩展了其氮营养来源,在无机氮源缺乏时,具有竞争优势.相比较而言,球形棕囊藻对尿素的亲和力最高,在低浓度尿素条件下,球形棕囊藻具有较高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七种苯的一取代物在小球藻中的积累及其对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对藻生长的影响,不仅能对化学品安全评价提供信息,而且对水质富营养化的理论研究和实际治理都有重要意义。Korte教授曾提出把藻对化学品的积累多寡作为评价化学品安全与否的指标之一。西德联邦环境署也推荐了把藻作为水毒理学试验生物之一,并被很多实验室采用了。在上述以藻作为试验生物的实验中,作者们或者是仅仅做积累试验,或者是仅仅做毒性试验,而使用同一化合物进行上述两个试验并比较其结果,以便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至今尚未见报道。本文正是基于此想法,试验了一组苯的取代物对小球藻(Chlorella fusca)生长的影响(促进增殖或抑制增殖)以及藻对化合物的积累。 相似文献
5.
以3种常见海洋微藻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杜氏盐藻(Dunaliella salina)和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为实验材料,采用室内单种培养和混合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氮源对3种微藻生长和种间竞争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种培养时,三角褐指藻在尿素组中的最终细胞数量最大,且尿素组中的平均比生长速率达到0.63/d,是所有处理组中最高的;盐藻和米氏凯伦藻都是在Na NO3组和尿素组中的最终细胞数量较大,两个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且这两个处理组的平均比生长速率都显著高于NH4Cl组。混合培养时,三角褐指藻在Na NO3组和尿素组中的最终细胞数量较大,分别占总细胞数量的62%和65%,在这两个处理组中的平均比生长速率都显著高于NH4Cl组;盐藻在NH4Cl组中的最终细胞数量最大,占总细胞数量的58%,且在此处理组中的平均比生长速率显著高于Na NO3组和尿素组;米氏凯伦藻在3种氮源条件下的生长都受到抑制,NH4Cl组中的最终细胞数量最低,占总细胞数量的1%,而平均比生长速率只有0.058/d,在所有处理组中最低。 相似文献
6.
3种酚酸对中肋骨条藻生长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外源添加方式,通过监测藻细胞数量变化,分析了香草酸、对羟基苯甲酸和焦性没食子酸对中肋骨条藻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32~256mg/L浓度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增大,3种酚酸对中肋骨条藻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当浓度为192mg/L时,3种酚酸对中肋骨条藻的生长抑制率超过50%。香草酸、对羟基苯甲酸和焦性没食子酸对中肋骨条藻的半抑制浓度分别为153mg/L、145mg/L和108.0mg/L。进一步,研究发现3种酚酸的半抑制浓度作用下,藻细胞内叶绿素、蛋白质和多糖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胞外蛋白质和胞外多糖含量没有明显差异,但二者比值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增大趋势。3种酚酸显著降低了藻细胞SOD和POD比活力,尤其是显著降低了POD比活力,使其比活力降低为对照组的18%~39%。香草酸、对羟基苯甲酸和焦性没食子酸均致使藻细胞MDA含量明显升高,其数值增大为对照组的1.6、2.2和2.4倍。上述研究表明,3种酚酸通过影响某些主要生化成分的合成及其活性的影响,从而实现对中肋骨条藻生长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5,(Z2)
研究了不同浓度(0、1、2、3、4、6、8 mg/L)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isobutyl phthalate,DIBP)对2种海洋微藻杜氏盐藻(Dunaliella salina)和湛江等鞭金藻(Dicrateria zhanjiangensis Hu.Var.sp)生长、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DIBP对2种藻类的生长均表现出抑制作用,不同浓度条件下金藻和盐藻的细胞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随着浓度的升高其抑制作用逐渐增强;除4mg/L处理组外,其余各组盐藻中T-GSH的含量较对照组都显著升高(p0.05),2 mg/L和3 mg/L浓度处理组金藻中T-GSH的含量显著高于与对照组(p0.05);各浓度处理组中,金藻和盐藻的CAT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盐藻中,2 mg/L和3 mg/L浓度处理组S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金藻中,3 mg/L浓度处理组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4 mg/L和6 mg/L浓度处理组S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8.
利用不同浓度培养液培养小球藻。对小球藻生长规律进行监测和分析,提出最适合小球藻生长的培养液浓度。结果表明,小球藻的干重与光密度OD680的相关性显著,5倍BG-11培养基浓度下,比增长率最大,培养2 d后比增长率达0.245;增长量最多,光密度值OD680在第9天达到了7.44;叶绿素a浓度在第8天达到最大值72 282.9 mg/L。其次,10倍BG-11培养基浓度下,光密度值OD680在第9天达到了6.5,叶绿素a浓度在第8天达到最大,为44 777.1 mg/L。相比于其他各浓度培养液,5倍浓度培养液最适合小球藻生长。 相似文献
9.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和盐度对条纹环沟藻(Gyrodinium instriatum)生长的影响。在28个温度(15~30℃)和盐度(0~35)组合中,条纹环沟藻在20℃和盐度25下生长最好。适宜生长温度为20~25℃,盐度为20~25。在适宜的盐度下,藻细胞对高/低温度的忍耐能力增强,同样适宜温度也可促进藻细胞对高/低盐度的抵抗能力。条纹环沟藻不能在无盐环境生长,但在适温下(20~25℃),能在盐度为10的条件下生长。研究结果说明条纹环沟藻是一种广盐生物,能适应较低的盐度,这也是其赤潮多在低盐的河口海域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细菌对城市污水中小球藻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城市污水培养微藻,可在实现污水无害化处理的同时,培养微藻回收生物质能源.污水为微藻的培养提供氮、磷等营养组分和所需水源,同时污水中的细菌可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产生CO_2,为微藻提供生长所需碳源.菌藻混合培养既可以收获藻类,又可以净化污水,由于城市污水含有大量的原生菌类,且微藻与细菌之间存在着互生、拮抗等复杂的相互关系,因此,需要筛选出既能够适应于城市污水又能促进微藻生长和油脂积累的优势菌种.本文从不同来源的13种细菌中筛选出2种能够显著促进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生长和油脂积累细菌,并分析了微藻培养结束后城市污水的菌群结构.结果表明:污水中光合细菌初始吸光度D600为0.01,W4菌初始吸光度D_(600)为0.02时,对小球藻的干重和油脂产量促进作用最显著,油脂产量分别可达0.114 g·L~(-1)、0.113 g·L~(-1),油脂产量比空白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2.58%、21.50%.通过对生成的脂肪酸甲酯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结果显示光合细菌和W4菌的添加并未改变小球藻脂肪酸成分,但提升了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有利于提升所得生物柴油的品位.培养结束后污水的菌群结构分析显示投加细菌会降低污水中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初步判断是投加的菌在藻液中能够成为优势菌群,且实验组中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s)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的丰度大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7,(10)
薄荷中含有不同的化感物质,其化感作用可能抑制或促进微藻生长,达到对水华微藻或商业微藻的调控作用。该研究以铜绿微囊藻、蛋白核小球藻和栅藻为受试藻种,探究了薄荷提取物对铜绿微囊藻、蛋白核小球藻和栅藻生长特性的影响。发现薄荷提取物对铜绿微囊藻(蓝藻)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率最大可达97%,而对蛋白核小球藻和栅藻(均为绿藻)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最大促进率可分别达552%和176%,两株受试绿藻的干重最大增加0.60 g/L和0.62 g/L。可见,薄荷提取物对不同藻种的生长特性影响不同,通过添加薄荷提取物控制微藻生长,达到对不同藻种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2.
氮磷比对蛋白核小球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种间竞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独培养和共同培养的方法,以Na NO3和KH2PO3为氮源和磷源,研究了氮磷比(4、6、9、10、13、16、22、36和91)对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和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生长和种间竞争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单独培养模式下,蛋白核小球藻在N/P为4~22时生长适宜,N/P22时生长受抑制,而塔玛亚历山大藻在N/P为4和6时生长适宜,N/P6时生长受抑制;在共同培养模式下,蛋白核小球藻具有竞争优势,而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生长受抑制,且N/P为13和16时蛋白核小球藻种群竞争优势最明显;蛋白核小球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的培养滤液对彼此生长均未产生抑制作用,由此推测,两种微藻的种间竞争主要以资源利用性竞争为主.结果可为开发利用饵料藻进行赤潮生物防控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光照对东海赤潮高发区春季赤潮藻种生长和演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5月底至6月中旬在东海赤潮高发区通过现场培养实验探讨了光照对赤潮藻优势种竞争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期间,SZM站的优势种为米氏凯伦藻、东海原甲藻和中肋骨条藻,RB12站的优势种为硅藻中的中肋骨条藻、角毛藻和拟菱形藻.米氏凯伦藻和东海原甲藻的最适生长光照为5.0 MJ/m2·d,中肋骨条藻和角毛藻的最适生长光照均为23 MJ/m2·d.浮游植物优势种发生了明显的演替现象.SZM站,各光照条件下优势种的演替规律相似,由实验初期的米氏凯伦藻演替为中肋骨条藻和东海原甲藻共存,中肋骨条藻的相对含量随着光照增强而逐渐增大,培养末期东海原甲藻居绝对优势地位.RB12站,光照低于4.4 MJ/m2·d时,绿藻的竞争力较硅藻强,光照10.4 MJ/m2·d时,由角毛藻最终演替为拟菱形藻,光照继续增强,浮游植物在角毛藻、拟菱形藻和中肋骨条藻等硅藻之间演替.在富营养化条件下,光照是影响优势种生长和演替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为研究对象,实验室条件下对比研究了磺胺间二甲氧嘧啶钠(SMS)和盐酸四环素(TC)暴露下4种赤潮藻的细胞增长、光合色素组成以及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等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4种赤潮藻在SMS和TC(7.5~240 mg/L)暴露组细胞密度均未出现半抑制效应,SMS对4种赤潮藻细胞密度的最大抑制效应范围为5.47%~36.26%,略高于TC的最大抑制效应0~35.21%(球形棕囊藻无抑制效应);藻细胞叶绿素含量在抗生素暴露下均显著下降,但作为抗氧化剂和捕光色素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则显著增加;低浓度(<50 mg/L)TC暴露下,4种赤潮藻Fv/Fm均显著下降;TC(<30 mg/L)暴露下,4种赤潮藻细胞密度最大促进作用范围为11.30%~38.89%,球形棕囊藻细胞密度增加比例最高;赤潮藻对抗生素的响应存在显著的种间差别,两种抗生素暴露对球形棕囊藻生长的抑制效应明显低于其他3种赤潮藻,高浓度抗生素残留对浮游植物群落演替存在较强的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论文以中国南海筛选的一株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 C101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两种抗生素,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Amp)和新霉素(neomycin,Nm)对A.tamarense C101细胞生长、形态以及毒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和空白对照组相比,经1 500μg/mL Nm... 相似文献
16.
以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andica)和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 Hansen)为试验材料,在实验室生态条件下研究了多环芳烃蒽对不同初始数量比的两种海洋微藻种间关系的影响,以期为探讨海洋微藻间的相互作用对赤潮生消的影响研究提供实验依据。结果如下:(1)两株藻种群生长和繁殖受种群初始接种密度的影响。(2)共培养体系中米氏凯伦藻对青岛大扁藻表现为抑制作用,青岛大扁藻对米氏凯伦藻表现为促进作用。(3)蒽对两株藻皆表现为胁迫作用,米氏凯伦藻更为敏感,青岛大扁藻耐受力更强。蒽的胁迫改变了两株藻的种间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17.
将产油小球藻培养与沼液污水处理结合,为小球藻生长提供营养和水源,同时实现了沼液污水的无害化处理.本研究利用4种产油小球藻,在沼液污水与绿藻培养基体积比为1∶9、1∶3、1∶1、3∶1形成的培养基中培养,以产油率为指标,选育出获得最高产油率时的沼液污水-绿藻培养基配比和小球藻藻种.结果表明,产油率最高的培养基体积比为1∶3,小球藻藻种为BJ05,该工况下产油率达到9.20 mg·(L·d)-1,高于纯绿藻培养基中的8.66 mg·(L·d)-1.在1/4污水比例培养基基础上,考查添加绿藻培养基中不同营养组分对BJ05产油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同时不添加碳酸钠和柠檬酸的情况下,BJ05的产油率为9.36 mg·(L·d)-1,COD、TN(总氮)、TP(总磷)、NH+4-N去除率分别达到59%、75%、61%、100%.而其他营养成分缺失则显著降低了BJ05的生物量,进而降低了产油率,所以进一步优化培养基为绿藻培养基中不添加碳酸钠和柠檬酸的体积比为1∶3的沼液污水-绿藻培养基. 相似文献
18.
基于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海洋环境污染物诺氟沙星对盐生杜氏藻、新月菱形藻和小球藻的生态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实验浓度范围内,3种微藻生物量都随时间增加而增大,符合Logistic生长模型;诺氟沙星对3种微藻毒性效应差别较大,对新月菱形藻的毒性效应最低,EC20(concentration for 20% of maximal effect)和EC05(concentration for 5% of maximal effect)分别为25.36 mg/L和1.76 mg/L;对盐生杜氏藻的毒性效应较低,EC20和EC05分别为10.54 mg/L和1.25 mg/L;对小球藻的毒性效应最高,EC20和EC05分别为5.33 mg/L和0.01 mg/L;诺氟沙星对三种海洋微藻的抑制率增幅均随浓度增加趋缓。另外,在1 mg/L的浓度下,新月菱形藻的Bf值略高于对照组,这可能与毒性兴奋效应有关;小球藻的指数增长期随着诺氟沙星浓度的增大有着明显缩短的趋势。基于物种敏感性分布,得到诺氟沙星污染物对海洋生态系统的预测非效应浓度(predicted no effect concentration,PNEC)为0.096 mg/L。 相似文献
19.
20.
氮磷对微囊藻和栅藻生长及竞争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为了揭示不同营养条件下,藻类优势种的形成规律,选取了3种具有代表性水体的营养盐浓度,对于蓝藻水华的常见种铜绿微囊藻和绿藻水华的常见种四尾栅藻进行了竞争实验.通过竞争抑制参数对相互间的竞争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贫营养水平下,栅藻的存在能够刺激微囊藻的生长,N/P值越小,刺激作用越明显,微囊藻也能刺激栅藻的生长;富营养水平下,竞争抑制作用与N/P有关;超富营养水平下,栅藻对微囊藻的抑制能力约为微囊藻对栅藻的抑制能力的3倍,N/P值的变化对竞争抑制作用的影响不明显.在较低氮磷浓度的水体中,微囊藻容易成为优势种,而在较高的氮磷浓度的水体中,四尾栅藻更容易成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