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利用2016-2021年杭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国控监测站点及杭州光化学网站点监测数据,分析杭州夏季臭氧浓度变化特征,并结合气象资料分析一次臭氧典型污染过程。研究表明,杭州市夏季臭氧污染严重,6月超标天数要高于7月和8月,夏季臭氧浓度日变化呈现“单峰型”,8月平均臭氧日变化的峰值要略高于6月和7月。2021年6月5-9日杭州市出现的一次中度污染的臭氧污染过程,主要是在不利气象条件以及较高浓度前体物影响下的本地生成,而6月7日在本地生成之外,还受到东北方向城市区域的污染传输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许昌市的臭氧(O3)污染情况及时空分布特征,对2014年-2016年许昌市3个国家环境空气监测点位的监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14年-2016年,许昌市O3污染状况整体呈加重趋势,2016年污染最为严重;O3浓度和超标天数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春末和夏季的O3污染最为严重;不同季节的O3、NO2、NO和NOx浓度日变化也不尽相同,同时O3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呈单峰型分布,峰值出现在14:00~15:00;并且O3与NO2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臭氧253.65 nm波长处的吸收截面系数通过朗伯-比尔定律被普遍用于紫外吸收原理臭氧测量,是直接影响臭氧监测数据的基础参数.国际计量局重新测定并于2019年修订了臭氧253.65 nm处的吸收截面系数,拟从1.147×10-17 cm2/mol降至1.132 9×10-17 cm2/mol,将导致臭氧监测浓度系统性升高1.24%.为研究臭氧吸收截面系数变化对中国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的影响,使用2018年中国国家环境空气监测网臭氧监测数据模拟了特征吸收截面变化后中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臭氧监测数据,并统计了特征吸收截面变化对全国以及重点城市群臭氧超标城市数量、臭氧污染天数和优良天数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吸收截面系数的变化将导致全国臭氧超标城市增加7个;全国以及"2+26"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汾渭平原城市群中各城市臭氧超标天数分别增加1.4、3.5、2.4、1.7和2.1 d,优良天数比例分别降低0.3%、0.9%、0.6%、0.4%和0.6%.研究显示,臭氧吸收截面系数变化将系统性影响全国以及重点地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工作,应予以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4.
随着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同时,臭氧污染对人类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逐渐显现.运用眉山市东坡区"十三五"期间国家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监测数据,对眉山市东坡区臭氧污染过程的变化特征进行简要分析.近5年来,臭氧污染天数逐年增多,臭氧污染已然成为制约眉山市东坡区环境空气优良率提升的重要因素.结合臭氧浓度变化规律、氮氧化物浓度变化...  相似文献   

5.
利用2015-2016年四川省21市(州)大气质量监测数据,探讨了四川省臭氧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四川省臭氧季节特征明显,全省夏季浓度最高,冬季浓度最低,春季秋季,攀西高原和川西高原为夏季春季冬季秋季,盆地西部O_3浓度最高,川西高原最低,全省最高值出现在成都;O_3小时浓度日变化规律均呈"单峰型"特征,7:00-8:00处于一天中的最低值,15:00左右臭氧浓度达到峰值;O_3为首要污染物的比例仅次于PM_(2.5),盆地西部臭氧污染最为严重;污染主要发生在4-10月,4-10月的臭氧超标天数占全年臭氧超标总天数90%以上。  相似文献   

6.
2016~2022年张家界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不断增加,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从2016年的314天提高到2020年的359天;空气质量优良率逐年上升,空气质量优良率从2016年的85.8%提高到2020年的98.1%;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逐年下降,从2016年的4.03下降至2020年的2.55,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不断好转。6项空气污染物当中,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一氧化碳浓度呈现逐年显著下降趋势,臭氧、二氧化氮浓度下降不明显。文章在深入分析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深刻阐述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原因,旨在为该市继续巩固环境空气质量提供科学方案,也为同类型城市的大气污染防治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空气质量指数法对2014年重庆市渝北区的主要空气污染物(SO2、PM10、NO2、O3、CO、PM2.5)的现状监测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对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014年城区内SO2、NO2均符合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PM10、PM2.5测定值均超标。污染物浓度时空分布不均匀,冬春季浓度较夏秋季高,出现明显的季节特征;空间分布上,两路空气质量优于空港。2014年渝北区环境空气中大部分污染物浓度均低于2013年和主城平均浓度,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污染指数呈现下降趋势。2014年渝北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55天,高于2013年和主城优良天数,影响渝北区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为PM2.5,其次为PM10、O3-8h、NO2。渝北区的环境空气污染主要受城市建设、产业结构、气象条件、交通尾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臭氧污染特征与气象因子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和国家基准地面气候站数据,研究了2017年河南省臭氧(O_3)污染时空特征及其与颗粒物、前体物和气象因子关系.结果表明,河南省2017年O_3日最大8 h滑动平均值(MDA8)呈现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的特征,年均值为108μg·m~(-3);各地市均有不同程度O_3超标情况,其中,安阳超标天数高达88 d,信阳最少为17 d;春末夏初(5月和6月) O_3污染最为严重,O_3 MDA8月均浓度在140μg·m~(-3)以上,并在6月达到峰值;定性和定量分析显示O_3 MDA8月均浓度与颗粒物,O_3小时浓度与CO、NO_2呈负相关;不同季节、不同城市O_3MDA8与气象因子(日照时长、气温、降雨、能见度、相对湿度及风速)的相关性具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城市环保力度加大和公众环保意识增强,廊坊市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文章对廊坊地区大气污染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综合防治对策.结果表明,2015-2019年廊坊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逐年降低,达标天数逐年增加,重污染天数逐年减少.采取措施包括:调整产业结构、强化臭氧污染协同控制、优化运输结构、调整能...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5~2017年O_3浓度监测数据,采用克里金插值、空间自相关分析、热点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研究了中国城市O_3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2015~2017年中国城市O_3污染逐年加重,年评价指标超标城市由74个增加到121个,平均超标天数比例由5. 2%上升到8. 1%.②O_3污染主要发生在4~9月,超标天数占全年总超标天数的87. 5%~95. 3%. 5~7月O_3浓度上升最快、污染最严重,超标天数比例由2015年的10. 6%上升到2017年的20. 5%,2017年83. 0%的中度污染和91. 0%的重度污染发生在5~7月.③华北平原O_3浓度的持续上升,已将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O_3高污染区连成一片,形成了包括环渤海地区、中原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山西、关中地区和内蒙古中部集中连片的O_3高污染区,是我国O_3污染最严重的区域.珠三角、成渝城市群和华东地区南部O_3浓度上升也较快,成渝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已初步形成我国新的O_3污染中心.④O_3浓度空间集聚性逐年增强,年度热点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冷点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南及华南地区.⑤地理探测器分析表明,气象、工业化、城市化因素和O_3前体物排放量因子对O_3浓度分布均有显著驱动作用,但不同地区O_3浓度的驱动因素存在差别,同一因子在不同季节的驱动作用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5~2017年O3浓度监测数据,采用克里金插值、空间自相关分析、热点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研究了中国城市O3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15~2017年中国城市O3污染逐年加重,年评价指标超标城市由74个增加到121个,平均超标天数比例由5.2%上升到8.1%。(2)O3污染主要发生在4~9月,超标天数占全年总超标天数的87.5%~95.3%。5~7月O3浓度上升最快、污染最严重,超标天数比例由2015年的10.6%上升到2017年的20.5%,2017年83.0%的中度污染和91.0%的重度污染发生在5~7月。(3)华北平原O3浓度的持续上升,已将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O3高污染区连成一片,形成了包括环渤海地区、中原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山西、关中地区和内蒙古中部集中连片的O3高污染区,是我国O3污染最严重的区域。珠三角、成渝城市群和华东地区南部O3浓度上升也较快,成渝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已初步形成我国新的O3污染中心。(4)O3浓度空间集聚性逐年增强,年度热点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冷点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南及华南地区。(5)地理探测器分析表明,气象、工业化、城市化因素和O3前体物排放量因子对O3浓度分布均有显著驱动作用,但不同地区O3浓度的驱动因素存在差别,同一因子在不同季节的驱动作用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粤港澳大湾区臭氧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夜间臭氧浓度呈增长趋势.目前,大部分研究主要关注于白天臭氧的生成过程,而对夜间臭氧浓度不降反升现象的认识明显不足.本研究利用2014—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广州的污染物观测数据,统计了夜间臭氧出现增加(NOE:nocturnal ozone enhancement,定义为夜间20:00—6:00臭氧相邻时刻增加量大于5×10-9 (Part per billion,下同))的频率、出现时间、峰值浓度,结合ERA5再分析数据和常规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NOE事件的潜在成因及垂直和水平输送的相对贡献大小.结果表明,广州暖季(4—11月)夜间出现NOE事件的年平均天数为(59±11) d,主要发生于23:00—3:00.NOE事件造成的夜间峰值浓度可达到(33±10)×10-9,明显高于不出现夜间臭氧增加(NNOE:non-enhanced nocturnal ozone,定义为夜间20:00—6:00臭氧相邻时刻增加量均小于1×10-9)时的浓度((16±12)×10  相似文献   

13.
钱悦  许彬  夏玲君  陈燕玲  邓力琛  王欢  张根 《环境科学》2021,42(5):2190-2201
利用2016~2019年生态环境部环境监测总站提供的江西省11个设区市的监测数据及同期的国家气象观测站常规观测资料,研究江西省臭氧污染特征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江西省近几年臭氧污染日益严重,2016年全省臭氧(日最大8 h滑动平均值)平均浓度为80.1 μg·m-3,到2019年上升至98.2 μg·m-3,平均年增长率为6 μg·m-3.2019年江西省11个设区市O3超标总天数为475 d,占总超标天数的72.6%.2016~2018年O3月平均浓度具有典型的季节变化特征:夏季 > 春季 > 秋季 > 冬季,2019年秋季由于降水量显著减少、日照时数增多和气温升高等气象条件导致秋季近地面臭氧浓度异常升高,其平均浓度高于其它季节.臭氧浓度总体与气温、日照时数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当气温高于30℃、相对湿度在20%~40%区间、风速在2~3 m·s-1区间时易出现高浓度臭氧污染.江西省臭氧浓度呈现一定的空间分布特征:赣东北地区低于其他地区,南部城市高于北部城市.其中,赣州市臭氧污染较为严重,其2019年平均浓度居全省最高,为104.2 μg·m-3.基于后向轨迹HYSPLIT模型和潜在源解析PSCF对赣州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赣州市臭氧污染的主要潜在贡献源区存在一定的季节差异:春季臭氧污染的外来输送源主要来自广东中部和江西北部地区,夏季主要来自江西北部地区,而秋季则主要来自广东北部和安徽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2015~2017年中国大陆338个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站臭氧(O_3)浓度数据,综合利用空间插值法、全局自相关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探讨了O_3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2015~2017年中国大陆338个城市的O_3日最大8小时浓度为2~300μg/m~3,其中超标天数比例为5. 9%,323个城市达标率在85%以上; O_3月均值变化曲线基本呈"单峰状",5月达到峰值,12月最低; O_3浓度季节变化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 O_3日变化特征为夜间到清晨O_3浓度很低,上午8∶00左右开始升高,下午16∶00达到峰值;中国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和华中地区O_3污染严重,华南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整体污染较低。O_3浓度在全国尺度上的集聚性呈上升趋势,GWR表明,人口密度、人均私家车保有量与O_3浓度显著正相关,第一产业占比与O_3浓度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对2019年昆明市官渡区环境空气中臭氧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昆明市官渡区的臭氧(O3)污染情况、分布特征以及与影响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该地区臭氧从3月份开始逐步升高,7—10月维持高位,其中8月达到峰值。O3浓度和超标天数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春季和夏季的O3污染最为严重。对臭氧浓度与影响因子(气压、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降水量、NO2、NO、PM10、CO、PM2. 5)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臭氧浓度与气温的相关性呈现中等程度正相关,与相对湿度、风速的相关性呈现较强的负相关性,NO2、PM10等会影响近地面臭氧浓度,但相关性较低。影响因子对臭氧浓度的作用不受海拔高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高原山地城市大气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文章利用2018年云南省国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对O3和PM2.5污染按照区域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8年云南省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保持良好,总体污染形势呈南高北低型。O3和PM2.5区域性、季节性污染特征明显,春、夏季节是污染天气高发期;O3浓度峰值主要出现在2-5月及8月,全年呈现出“大小双峰”的特征,主要出现区域为滇南的红河、德宏、普洱;PM2.5浓度峰值主要出现时段为2-4月,主要出现区域为滇西南的德宏;云南省各地理区域浓度变化具有较好一致性;研究时段内,滇西南、滇东南以及滇中区域以O3和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复合型、区域性污染特征初现。区域性污染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5月是区域性污染主要出现时间范围,滇南的红河、普洱、德宏等地区是区域性污染的主要地区。  相似文献   

17.
大连市近地面环境空气中臭氧浓度的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大连市10个国控子站2013年全年臭氧自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总结臭氧浓度的月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大连市区环境空气中臭氧主要来自于光化学反应,其浓度变化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其月浓度值在5月份达到峰值;此外,大气对流、近地面环境及污染源排放等因素也会对大连市区近地面大气中的臭氧浓度造成影响,导致大连特殊地区的臭氧浓度值在不同月份达到年内的峰值。  相似文献   

18.
2017年春夏期间南京地区臭氧污染输送影响及潜在源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南京市空气质量数据与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利用后向轨迹模式计算了2017年春夏(4~10月)到达南京城区逐时的24 h近地面气团后向轨迹,并将后向轨迹数据与臭氧质量浓度数据结合,进行轨迹聚类与潜在源区分析.结果表明,2017年南京市臭氧日最大8 h滑动平均浓度在12~261 μg·m-3,超标共58 d,主要集中在春夏季.臭氧月变化呈现单峰状,其中6月臭氧浓度与超标天数最高,臭氧日变化总体呈单峰状,峰值浓度出现在14:00左右;模拟获得5136条轨迹,其中超标轨迹约占10%,超标轨迹月度分布差异较为明显,5、6两月合计占比约60%,经聚类分析得到气团输送路径共有6条,分别来自东北偏北、西北、西南、东南偏南、东南及东北方向,其中东南与东南偏南方向两类气团出现频率最高,分别为23.33%和20.76%,且对应的臭氧浓度较高,对南京臭氧污染贡献较大;潜在源区分析WPSCF与WCWT的高值区一致性较好,均揭示臭氧污染潜在源区主要分布在常州、无锡、苏州与湖州等环太湖城市,同时周边城市泰州、马鞍山、芜湖、滁州、南通与连云港等地是次要的潜在源区.臭氧污染区域输送贡献明显,需要强化长三角区域联防联控.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玉溪市主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特征,选取玉溪市2021年三个国控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数据,对玉溪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21年玉溪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较好,各项污染物年均浓度均达到二级要求,优良天数比例达99.2%,未出现中度及以上污染;主要污染物为O3,占74%,其次是PM10和PM2.5。1—4月及12月是环境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月份,冬春季污染明显高于夏秋季。在东南亚国家春季生物质燃烧、生产、生活和气象因素综合影响下,以臭氧为主、颗粒物为辅的复合型污染态势初显。  相似文献   

20.
臭氧污染主要是由前体物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的过量排放引起的,通过NOx/?SO2的比值可得知西安地区已经受到了光化学烟雾型污染的影响,大气中臭氧含量与NOx的含量相关性较高;西安13个站点的8小时平均浓度分布变化大体可分为单峰变化和持续递减类型,浓度主要集中在0?—?90 μg???m?3,不同站点臭氧含量相差较大;2013?—?2016年,高新西区臭氧超标天数最多,为146天,是超标天数最少的兴庆小区的2倍多。高浓度臭氧主要出现在高温度、低湿度、实时风向为东南风或南风的天气。此外,治理臭氧污染必须限制机动车尾气排放,同时研究表明来自秦岭的植物VOC对于西安臭氧浓度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