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勇  陈卓  漆亮  董娴 《地球与环境》2016,44(1):119-123
大气颗粒物样品采集量较少,一般只有5~10mg左右,其中铂族元素含量很低并且受到Cu、Ni、Cd、Zr、Hf等元素的严重干扰,直接测定误差很大,必须要进行分离富集。因此,同时测定其中的微量元素及铂族元素非常困难。本文利用HF和HNO3在封闭溶样装置中对大气颗粒物样品进行消解,样品完全消解后,分取约1/4的样品溶液,以Ir作为内标元素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微量元素,然后将剩余样品通过Dowex,50W X8阳离子树脂和P507萃淋树脂混合交换柱,分离基体元素及干扰元素,以Ir为内标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Pt、Pd、Rh三个铂族元素以及Re和Au。实现了一次溶样同时测定大气颗粒物中的微量元素、稀有分散元素及铂族元素。国际标样结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2.
<正> 在火成岩系统的岩石成因研究中,需要精密而准确地测定稀土元素。电感耦合氩等离子体光学发射光谱法(ICAP/OES)可测定全部稀土元素和钇。发表的检出限表明,这种方法可以满足岩石成因研究中分析地质样品所需要的理论灵敏度。但迄今用 ICAP/OES 所做的研究,不是对岩石成因研究中分析稀土元素所要求的检出限不能充分满足,就是不能包括全部稀土元素。  相似文献   

3.
为改进化探样品中Ba、Be、Co、Cu、La、Mo、Ni、Pb、Sn、Sr、Y、V、Zn等十三种微量元素光谱定量分析的测定精度和检出限,设计了一种套筒式电极,配合适当的缓冲剂和内标元素,达到了预期效果,上述元素测定值的变异系数在5—15%之间,检出限也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正> 在文献中,有很多用各种岩石化学图表对已失去原生结构和构造的变质岩进行原岩恢复的事例。在恢复原岩的过程中,通常要先对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资料进行讨论。在对麻粒岩变质相的岩石进行原岩恢复时,岩石化学作图和对比的意义是受到限制的,因为很多元素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具有活动性。此外,同一资料,在不同图表上又有不同的解释结果。曾用岩石化学图表对阿纳巴尔地盾南部变质岩进行原岩恢复,并认为ACFM图解比较合适。这种图解是用变质作用中活动性最小的  相似文献   

5.
有机质和粘土矿物在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地球化学是以地球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元素和化合物在环境中迁移转化和富集规律的科学。有机质、粘土矿物与元素、化合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是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环境污染危害生物和人体健康的实质,就是有害元素和化合物在环境中不断迁移、积累,破坏了某些生态平衡的结果。土壤和河流、湖泊、海洋的水体和沉积物中广泛地存在着粘土矿物和有机质。这些物质首先来自岩石的风化和火山的爆发。粘土矿物是风化产物和火山热液、热气产物。风化作用是岩石在地球表面受水、空气和有机物的影响而起的变化。岩石除含有大量的常量元素以外,还含有极少量对生物和人体有益或有害的微量元素。岩石在风化的迁移中,粘土矿物、有机质和微量元素总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降雨条件下岩溶地下水微量元素变化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对降雨期间青木关岩溶地下河水的化学特征进行连续监测,获取了Ba、Sr、Fe、Mn、Al这5种微量元素及其他常量元素质量浓度的高分辨率数据.运用相关性分析和浓度变化曲线分析微量元素来源及其迁移路径,并结合流域地质背景探讨地下河微量元素变化特征的形成过程.研究发现,Ba和Sr元素为碳酸盐岩溶解的产物,储存于岩石裂隙、孔隙等介质中,经扩散作用进入地下河,质量浓度变化较小;而Fe、Mn、Al均来源于土壤,其中Fe、Al元素主要通过落水洞直接进入地下河,而Mn则通过土壤-岩石多孔介质补给地下河,三者浓度变化很大,对降雨响应强烈.结果表明,5种微量元素质量浓度均低于1 mg·L-1,Fe、Mn、Al元素最高质量浓度均超过饮用水限值.地下河Al、Fe元素质量浓度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指示着水土流失和水质变化状况,因此有必要加强落水洞附近的环境保护和治理,从源头控制污染源.  相似文献   

7.
<正> 引言本文的目的是对 ICP-AES 技术作为地质参考试样中主量,少量和微量元素的同时多元素测定的一种分析方法进行评价。为此,从美联邦地质调查局(USGS)、加拿大地质调查局(CCRMP)、美国国家标准局(NBS)、南非国家冶金研究所(NIM-SARM)、英国化学服务部(BCS)和法国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中心(CRPG)和技术研究全国协会(ANRT)得到了多组参考物质。这些参考物质包含地质特点各异的样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中子活化分析方法详细测定了吉尔盖铀成矿带区域各地层岩石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分析了各微量元素在矿石、矿化岩石及各地层(岩石)单元不同岩类中的地球化学行为及其变化规律,进而探讨了成矿元素的可能来源。  相似文献   

9.
沿蓝岭省分布的弗里斯韧性变形带中有三个相距较远的地区,那儿的糜棱岩富集有大量的微量元素和少量元素(TiO_2、P_2O_5、Zr、Y和V),但Rb和Sr相对于原岩而言却表现出亏损。这种富集可以两种截然不同的假说来解释:一种假说认为,所有的元素都是活动的,因而可配分到渗入的流体中,也可以从中析出;第二种假说认为,高场强阳离子大多不活动,它们的富集可归因于縻棱岩体积的大量亏损。模拟计算表明,在流体/岩石之比高迭10~4时,Ti是不活动的,岩石学和模拟计算数据都为体积亏损机制提供了佐证。体积亏损是由于在长石分解过程中SiO_2和碱性元素的丢失造成的。据计算,要导致所观测到的SiO_2的丢失量(假定Ti具有活动性)所需要的流体/岩石体积比为70到600。由于在流体渗入时,P、Zr、Y和V具有选择性活动性,所以它们的富集程度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0.
<正> 近三十年来,对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研究有了显著的进展,不仅对地球岩石,而且对陨石、月岩等地球外物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微量元素中,Cr、Ni、Co、V 等过渡元素与同它们的离子结晶化学性质相近的 Mg、Fe 等主元素的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着重介绍在火成岩中的 V、Ni、Co  相似文献   

11.
绪言变形岩石中元素的分布状态受构造控制的现象,是大家所熟知的。确实,许多矿床的开发,首先涉及到构造地质学家的工作,因为人们感兴趣的微量元素一般是依照构造配置而集聚起来的。主元素的分布亦常受构  相似文献   

12.
<正> “痕量元素”(trace element)这一术语是一个时代产物,那时分析工作者只能用“痕量”来报道许多元素的测定结果。尽管早在1904年F.W.Clarke为了计算地壳岩石的平均组成,曾给“痕量”以0.01%值,但现在它的定量定义已不总是一致的了。待测元素赋存的对象不同,该元素的含量定义也在变化。例如,铝在水中是一种痕量元素,但它在大多数岩石中却是一种主要组分。  相似文献   

13.
<正> 黑云母是很多侵入岩和变质岩的造岩矿物。黑云母中杂质元素分布参数的差异可作为岩石成因专属性和岩石含矿性的表征。矿物载体中元素的平均含量可作为原始岩浆中这些元素含量的上限。因此,在积累足够多的实际资料的基础上,精确地测定造岩矿物中杂质元素的分布参数,对解决很多岩石学和地球化学问题,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地球化学研究在解释侵入体含矿性方面,具有特殊的意义。在一些著作中阐述了含矿和不含矿侵入杂岩体的造岩浓集矿物中含金量的差异。在这些矿物中,最主要的是黑云母。但是,对各类岩石的黑云母中金的分布特点还研究得很不够。由于黑云母在各种成因的岩石中广泛分布,因此  相似文献   

14.
<正> 引言在火成岩体内微量元素变化的研究中,一个重要的但经常被忽略的问题是这些元素在所观察的矿物组合中的实际分配。这种分配是在矿物和熔体间分配的一种反映,也是结晶顺序的一种反映。因此,测量这些分配提供了在结晶作用及有关分异过程中微量元素行为的直接信息。这种信息对于解释有关岩套的各成员之  相似文献   

15.
湘西湘中新元古界—古生界是金锑砷等金属矿床的重要产出层位。岩石地层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对于认识矿源层以及矿床成因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单一地球化学过程产生的地质体中元素含量趋向于正态分布的认识 ,对于湘西湘中的新元古界—古生界中的微量元素进行了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 :新元古界的板溪群和震旦系是Au、Sb、As的重要含矿建造 ;Pb在奥陶系、志留系中显著富集 ;Hg在寒武系和奥陶系中明显富集。古生代各地层中Sb、As、Hg、Au等成矿元素均不同程度地受到后期成矿作用的影响 ,泥盆系和石炭系中Sb、As的高平均含量是由成矿叠加作用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详细讨论了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岛弧火山岩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区内务类火山岩普遍具高铝的特点,且有着相似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岩石富集Sr、Rb、Ba、K、Th等高度不相容元素,而极度亏损Ni、Cr、等过渡元素。Nd、Sr、Pb、O同位素特征显示岩石的幔源性质。主元素、微量元素混合模拟计算表明:本区高铝玄武岩可由上地幔中等程度(20—25%)部分熔融形成的橄榄拉斑质原始岩浆经一定程度的橄榄石(12%)和单斜辉石(28%)的分离结晶而成。以斜长石和辉石为主的分离结晶作用控制了本区岩石的演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引用大量的资料,论述了元素(包括主要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在两相(不混溶的两熔体相、熔体/溶液相、矿物/熔体相和矿物/溶液相)之间的分配行为;探讨了影响元素在两相间分配的因素——两相的成分、性质,平衡时的物理化学条件(温度、压力,氧逸度)以及元素本身的性质(价态、半径)等;指出了进行元素分配实验研究的意义——元素在两相间的分配行为,有助于地质学家定量模拟岩石的形成、演化过程,准确了解岩石、矿床形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以及元素的富集、成矿机理等;提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 在人类生存的环境里,既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有机体;也包括空气、阳光、水、土壤、地貌、岩石、微量元素等类的无机体和无机元素。它们之间往往通过复杂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规律,构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9.
<正> 引言近十年来,为了对在不同构造环境下喷发的岩浆进行分类和判别,人们曾利用主要元素、次要元素和微量元素作过多次尝试。尽管在确定岩浆系列上获得了成功,但在判别板块构造环境方面仍然有问题。1.不同环境火山岩的判别图,通常包括了拉斑玄武岩类和碱性玄武岩类岩石。但对于洋岛和大陆环境来说,人们发现,使用上述两种玄武岩类会导致在某些图上出现双峰分布,这两种玄武岩会落在图中那些构造岩浆环境边界模糊的不同区中。  相似文献   

20.
<正> 我们将微量元素的原位显微分析定义为“光片中单个矿物相的微量元素浓度(<1000ppm)的测量”,这类似于电子探针对主量元素的分析。我们认为,这样的测量是重要的,它能对岩石学和地球化学提供一种新的尺度。本文既是对原先所作工作的回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