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通过对某农村饮用水中化学污染物的健康风险评价,初步探讨了目前农村居民饮用水水质状况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选取2010~2014年饮用水源地水质检测数据,运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饮水途径所引起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主要水质指标的暴露风险均低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通过饮水途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饮用水中化学致癌物所致健康风险度大小顺序为:Cr6+AsCd,非致癌性污染物所致风险度大小顺序为NH3-NPbHgCN-挥发酚。该村饮用水中化学致癌物有一定的风险度,应加以优先检测与控制。  相似文献   

2.
太湖饮用水源地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介绍了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并根据太湖饮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对4个饮用水源地通过饮水途径引起的水环境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5~2009年,4个饮用水源地水环境健康个人年风险多数超过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标准,主要风险因子为化学致癌物六价铬和砷;化学致癌物对人体健康危害个人年风险度远高于非化学致癌物;化学致癌物所致健康危害的个人年风险呈波动降低变化,非化学致癌物所致健康危害的个人年风险基本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3.
化工企业拆迁场地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逐步搬迁出主城区,遗留下的场地将会用作商业或居住用地,对这些拆迁场地如不加强环境管理,可能会对公众健康造成危害。以化工企业拆迁场地为例,按照危害识别、暴露评估、毒性评估、风险表征4个步骤,介绍了健康风险评价的一般方法,着重介绍了"危害识别"步骤中对于化工企业拆迁场地环境调查方面的方法与注意事项。最后指出了我国在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方面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sp.)是寄生于人和其他多种动物胃肠道的一类致病性原生动物,可经介水性途径传播造成人群感染,给公共卫生安全带来隐患,而娱乐性用水近年来已成为隐孢子虫介水性传播的主要媒介。定量微生物风险评价(QMRA)是评价和控制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健康风险的有效方法之一,也可应用于隐孢子虫等寄生虫的健康风险评价。按照QMRA框架,就娱乐性用水隐孢子虫健康风险评价中危害识别、暴露评估、剂量-效应评估和风险表征等方面的研究概况作综述,旨在为国内开展水源性隐孢子虫健康风险评价与管理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将三角模糊数和超标风险度引入加拿大水质指数(CCME-WQI),建立了能够反映超标风险的改进型CCMEWQI。改进后的CCME-WQI通过计算水质指标的超标隶属度与超标风险,可实现对水质不确定性与超标风险的综合考量。在此基础上,评价了重庆市某水库2016—2019年水质状况。结果显示:改进后的CCME-WQI的评价结果较仅反映最差指标类别的单因子评价法的评价结果更为全面、客观。基于超标风险改进的CCME-WQI考虑了即将超标但尚未超标的水质因子存在的风险,在结果显示上比改进前的CCME-WQI更为全面、严格,更适用于评价一段时间内的水体污染程度和超标状态。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国内外危险废物分级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健康风险的评估步骤,提出了基于全过程危险废物污染物释放情景的精细化-动态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充分考虑处理利用工艺、企业管理水平等因素对于危险废物中污染物释放概率和能力的影响,并基于污染物向环境介质的迁移转化,定量评估危险废物的健康风险。基于危险废物污染特性数据库和事故情景数据库,结合全过程信息采集技术,构建危险废物分级分类管理平台,进行涉废企业的风险级别划分,实施差异化管理,形成更加科学有效的危险废物全过程精细化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7.
黄河流域环境安全评价包括对水环境质量、水环境健康、水环境风险的综合评估和对环境治理有效性的评价,是监测河流环境安全和支撑环境管理决策的重要技术手段。当前,我国尚未形成全面、有效的黄河流域环境安全评价体系。为此,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了一套具有法治特色的黄河流域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黄河流域河南段2019年和2020年环境治理工作为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同时,提出探索赋予河流合法权利,完善以《黄河保护法》为核心的黄河流域环境风险防控法律体系,将适应性治理融入联合执法,建立和完善“河长-警长-检察长”联动机制,建立黄河流域环境风险治理体系和突发环境事件监控预警体系等法治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评估阿特拉津(ATR)对人体的健康风险,通过文献检索及追溯方式,收集了93篇文献中关于我国环境介质中ATR的检测数据,基于美国环保署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并运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评价了我国成年男性和女性ATR的健康风险,分析了各参数的敏感性和相关性。结果显示,我国成年男性和女性的非致癌健康风险熵值分别为4.53×10~(-2)和4.30×10~(-2),分别有89.8%的成年男性和89.9%的成年女性风险熵值低于0.10;饮用水中ATR的浓度对其健康风险的贡献(即敏感性)分别为男性88.0%和女性83.3%,与健康风险的关联性(R)分别为男性0.907和女性0.895。我国ATR的非致癌健康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饮用水中ATR对其健康风险的贡献最大。该方法可为有毒有害物质的健康风险预警和精准控制提供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河流水环境健康风险监测与评价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河流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的研究进展上,探讨了河流水环境健康风险监测与评价系统的设计.对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剖析,进行了模型设计,对河流水环境健康风险预测预警进行分析和设计,并采用3S技术、通讯技术和软件开发技术结合进行该系统的集成和应用,以达到监测、评价、预测和预警的基本功能,一旦污染发生或进入预警状态时及时在界面上以图形网络或警戒色报警,并向有关责任人发送信息,并以可视化的交互模式传递给决策管理层,以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为评估抗生素在珠三角地表水中的生态及健康风险,在石岐河布设20个监测点位,分别采集丰水期和枯水期样品,用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对4大类共49种抗生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丰水期和枯水期样品中共检出抗生素30种,检出种类和抗生素总浓度都呈现出枯水期明显大于丰水期的现象。从总量上看,喹诺酮类是影响石岐河生态环境安全的主要抗生素类别。石岐河抗生素浓度在枯水期主要受污水处理设施出水的影响,在丰水期主要受沿岸养殖业排水的影响。采用风险熵法对生态风险进行评估,发现枯水期生态风险高于丰水期,头孢匹啉、克林霉素、诺氟沙星3种抗生素处于高生态风险级别,罗红霉素、磺胺二甲异恶唑和奥索利酸3种抗生素处于中等生态风险级别,另有4种抗生素处于低生态风险级别,应引起重视。采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人群健康风险进行评价,发现石岐河抗生素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皆处于可接受的健康风险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监测是开展履行《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成效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介绍了履约成效评估POPs监测的要求,综述了我国POPs监测能力建设和履约成效评估全球POPs监测进展。我国自2007年起开展了环境空气、水体和母乳中POPs的监测,所获得的监测数据可为评估我国POPs污染水平和环境与健康风险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还介绍了国外POPs监测动态,提出借鉴国外经验、建立环境和人体中POPs长效监测机制并开展持续性监测不仅是履约的需求,也可为保护我国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交通干道沿线土壤重金属监测与评估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路运营所带来的铅、镉、锌等重金属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安全存在着潜在和长期的影响。近年来,开展交通干道沿线重金属污染监测与评估工作已经成为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内容。从监测技术、评估方法、可能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及成果进行了综述。采样段面的选取、点位的布设与样品的收集应该同时遵循全面性和代表性的原则。在同一交通干道内,均匀布置采样段面的同时可以尽量包含高车流量、中车流量与低车流量3种类型。考虑到重金属在横向距离上的分布规律,可以在0~100 m处设置密集采样点位,在100~300 m处设置适量采样点位。评估方法一般同时采用Kriging空间插值分析、污染指数分析、多元统计分析,生态风险评价与健康风险评价等多种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3.
健康风险评价的不确定性及癌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健康风险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以及癌风险评价的特点与非致癌物风险评价的区别,癌风险评价中的质量控制与结果判定等。  相似文献   

14.
采用现场采样与室内测试方法测定了会泽某铅锌矿周边农田土壤中Cd、As、Pb、Cr、Cu、Zn、Ni的含量,利用地积累指数法、潜在生态指数法对其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并应用US 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法对重金属的健康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7种重金属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富集或污染。多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属于中等及以上的风险状态,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排序为CdPbAsCuNiZnCr。7种重金属在3种暴露途径下对儿童的非致癌健康风险均大于成人,但对成人、儿童均不存在显著的非致癌健康影响、非致癌健康总风险。As、Ni、Cr、Cd重金属的致癌风险值与4种元素总致癌风险值均未超出10-6~10-4的范围,尚不具备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15.
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介绍生态风险评价意义的基础上,简要回顾了国外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的发展历程,着重论述了现阶段国内生态风险评价的重点研究领域,包括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与评价标准确定的探讨、水环境化学生态风险评价、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流域生态风险评价,以及"3S"技术在生态风险评价中的应用。归纳了生态风险评价的方法学和评价模型的选择等重要技术手段,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6.
对青岛市某饮用水源地饮用水的钼、铍、硼、锑、钡、钒、钛、铊、砷、镉、铅、汞、镍、铜、锌共15种重金属元素进行了分析,并应用美国环保局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其所引起的健康风险作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通过饮水途径所致健康风险中,由致癌物砷所致的健康风险为8.15E-6 a-1,低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5.0×10-5a-1;由非致癌物所致的健康风险中砷最大,铜和硼次之,二者的风险水平为10-9a-1和10-10a-1,均低于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7.
耦合集成大气污染暴露剂量评估模型和暴露风险评价指数,利用C#、Java语言设计和实现了一套大气污染暴露风险防控预警服务平台。该平台采用GIS与J2EE Web等技术,可在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B/S)架构下实现高分辨率暴露风险时空区划、精准个体大气污染暴露监测、实时公众暴露风险播报、健康出行路径规划等功能,有助于提升公众和政府的大气污染精细防控决策与风险规避能力,将有力推动我国大气污染防控预警管理从以污染物浓度为重心向以暴露风险为重心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环境监测是水生态健康监测与评估的重要环节,基于物理、化学监测的传统水质监测通常仅能提供独立的数据信息,不能全面、直观地反映水环境状况。基于生物等生命体导向的水生态监测通过生物对环境的响应,能够直接反应复杂水体状况,在水环境健康监测与评估中占据重要地位。基于病原微生物、指示生物介绍了生物监测中的常规生物指标,总结了包括藻类、无脊椎动物和鱼类在内的常见指示生物在不同类型污染水体中的环境指示作用。从生物毒性效应出发介绍了常用的毒性效应测试方法、分析了污染物在不同生物学水平的响应,从而指明生物毒性效应在水环境健康评估中的发展优势。再从生态完整性角度阐述了生态完整性评价的一般方法和新兴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水生态健康评估中的应用。重点指出环境毒理学和分子生物学在水环境监测的优势,以期为更加科学精确地进行水生态健康监测预警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9.
室内空气有机污染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主要讨论了室内空气中有机物污染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室内空气中多环芳烃 (PAHs)、挥发性有机物(VOCs)、醛类化合物等的污染状况及来源。简要叙述了室内空气污染的影响因素及对人体的健康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20.
水泥厂大气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价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大气污染物的环境行为,沿着污染物排放-迁移转化-人体吸收这条途径,提出了以致残调整生命年为最终评价指标的大气污染物人体健康风险定量评价方法.对广东某水泥厂实例分析说明,水泥生产过程排放的各种大气污染物中,NOx的人体健康风险最大,占水泥生产过程所有大气污染物健康风险的43.9%,SO2的人体健康风险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