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喷雾法增湿的基本原理、设备的结构设计及附件的选型,讨论了对实际生产中可能发生的操作故障的防止与消除措施。实践证明,这种新型喷雾增湿塔能较好地应用于水泥生产。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喷雾法增湿的基本原理、设备的结构设计及附件的选型,讨论了对实际生产中可能发生的操作故障的防止与消除措施。实践证明,这种新型喷雾增湿塔能较好地应用于水泥生产。  相似文献   

3.
液氨泄漏事故树分析及风险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液氨泄漏的原因进行了系统的归类,依此绘制了液氨泄漏事故树。分析得出,管理问题的基本事件结构重要度均要大于设备故障的基本事件,对各基本事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最后以甘肃某化肥厂液氨储罐为例,对事故树中管道破裂致液氨泄漏产生的危害范围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一些污水处理入口处仍然采用人工打捞法或格栅机械仪表控制法而产生的各种故障及作业效率低等原因 ,设计了以MCS 5 1单片机为核心的电控系统设计方案 ,研究建立了相应的算法模式 ,并对其设计误差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保证设备安全和对事故隐患进行摆脱的方法 ,使用结果表明 ,完全可实现打捞过程自动控制及作业工况远程监控 ,提高了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及作业效率。该电控系统在同类设备技术中尚未见公开报道。  相似文献   

5.
针对DASIBI 1000系列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中常出现的一些故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的方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一些污水处理入口处仍然采用人工打捞法或格栅机械仪表控制法而产生的各种故障及作业效率低等原因,设计了以MCS-51单片机为核心的电控系统设计方案,研究建立了相应的算法模式,并对其设计误差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保证设备安全和对事故隐患进行摆脱的方法,使用结果表明,安全可实现打捞过程自动控制及作业工况远程监控,提高了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及作业效率。该电控系统在同类设备技术中尚未见人开报道。  相似文献   

7.
LY型单机除尘器在工业除尘上的应用已为广大用户所欢迎。目前,在另一个领域—塑料制造行业上的应用也日益显示出其明显的优势。 杭州塑料厂在生产工艺中须采用3L—10/8型空气压缩机喷吹,以往不但设备常因污物造成故障,还影响产品质量。今年二月,该厂选用LY—15型单机与空气压缩机配套使用,上述情况大大改善,产品质量与经济效益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8.
维修英国SP—500型分光光度计(Unicam公司),一般来讲,是将仪器灵敏度控制旋钮调在最大。在仪器暗电流光闸关闭的情况下,可按图示所注各点工作电压进行测量,以确定故障部位。例如当图中B_3(干电池)电压过高,或电流放大管(V_2)衰老或损坏后,会出现T_3点工作电压不对,暗电流控制旋钮,不能使微安表的指针从极左位置移向中间位置。断开  相似文献   

9.
生物滴滤器净化低浓度甲苯废气的非稳态工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法处理大气污染物时,经常会遇到条件波动或污染物间歇排放等非稳态工况。在不同非稳态条件下,考察了甲苯废气间歇排放对生物滴滤器净化性能的影响。实验方案分3种情况:无甲苯废气排放、无循环液供应或同时没有甲苯废气和循环液的供应。间歇排放时间从2~47 d不等。结果表明,不管何种形式的停运或故障,甲苯净化能力4 d以内基本不下降;停运时间超过5 d,则甲苯去除能力严重下降,仅为原来的1/3~1/2;停运时间在10 d以内,24 h内即可恢复,47 d的长期停运,3 d内也可恢复净化能力。  相似文献   

10.
A~2/O工艺重新启动试验的污泥活性恢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处理实际城市污水的小试规模A2/O工艺为研究对象,在处理工艺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关停装置60 d,进行了"饥饿"期内不同关停模式下系统重新启动后污泥活性恢复的研究.结果表明,循环模式、厌氧模式和微曝模式3种不同关停模式下,系统重启第4天,污泥硝化性能及反硝化性能基本恢复甚至超过关停前水平,而脱碳性能和除磷性能的恢复速度则较缓慢,重新启动后系统呈现较好的反硝化除磷能力;重启第12天后3种关停模式出水水质良好,基本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不同关停模式下,系统污泥活性恢复速率及出水水质对比显示,污水处理厂故障检修期间将搅拌、曝气等动力设备完全关闭的厌氧模式下系统污泥活性恢复较快,而且能耗最低.  相似文献   

11.
针对某燃煤热电厂袋式除尘器滤袋破损和多次换袋检修失效现象,采用气固两相流数值模拟方法,对清灰气流含尘浓度过高导致滤袋破损失效的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现场调研和破损滤袋检测结果,明确了产生此类故障的原因。结果表明:喷吹总气量的22%为诱导气流,袋口上方的诱导气流速度接近7 m·s−1,上箱体内悬浮颗粒甚至袋口周边沉积的粉尘将在清灰气流的诱导作用下进入滤袋,并逐渐积累;袋内灰柱表面的粉尘受清灰气流扰动在沉积层上方反复磨损滤袋内侧净气面,磨损位置与积灰高度相关,均位于积灰表面上方50 mm范围内。模拟分析结果与检测结果一致,上箱体花板和滤袋内部长期积灰是导致滤袋破损失效的根本原因。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维修方案并经现场实施后,袋式除尘器运行2年时间内再未发生滤袋破损失效现象,且烟气净化系统出口颗粒物排放浓度低于当地环保排放限值10 mg·m−3。本研究结果可为判断滤袋健康状况及导致滤袋破损失效的直接原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车载排放测试(PEMS)和加载减速法(Lugdown)测试对一辆采用废气再循环(EGR)结合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催化氧化器(DOC)+颗粒捕集器(DPF)技术路线的国六在用柴油车进行部件劣化模拟排放研究。结果表明:EGR或SCR劣化后氮氧化物(NOx)排放均明显恶化,DPF劣化后粒子数量(PN)排放明显升高,任一部件的劣化都无法达到国六排放水平。PEMS对劣化后排放最敏感,总通过率仅为28.6%,Lugdown测试的总通过率高达100.0%,而车载诊断系统(OBD)检查只有在载体泄露时未能有效识别并报出故障,总通过率为42.9%。可见,Lugdown测试已难以对重型国六在用柴油车进行有效的排放监督。  相似文献   

13.
生物法处理大气污染物时,经常会遇到条件波动或污染物间歇排放等非稳态工况。在不同非稳态条件下,考察了甲苯废气间歇排放对生物滴滤器净化性能的影响。实验方案分3种情况:无甲苯废气排放、无循环液供应或同时没有甲苯废气和循环液的供应。间歇排放时间从2-47d不等。结果表明,不管何种形式的停运或故障,甲苯净化能力4d以内基本不下降;停运时间超过5d,则甲苯去除能力严重下降,仅为原来的1/3-1/2;停运时间在10d以内,24h内即可恢复,47d的长期停运,3d内也可恢复净化能力。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粉煤灰烧制陶粒过程中烟气二氧化硫的释放规律,同时对烧结前后粉煤灰与陶粒中不同形态硫含量和硫平衡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烟气中二氧化硫的来源和转化机理.结果表明,烟气中约55%的二氧化硫来源于硫酸盐的还原,其余主要来自有机硫燃烧和亚硫酸盐的分解.烧制每千克陶粒所产生的二氧化硫量约为7.8g.高温烧结过程中粉煤灰球内形成的还原性气氛导致了粉煤灰中硫酸盐向二氧化硫的还原转化.  相似文献   

15.
堆肥过程中腐殖酸的生成演化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腐殖酸是堆肥过程中生成的最具代表性的次生产物,对堆肥的稳定性、腐熟度等性质有重要影响。介绍了堆肥过程中腐殖酸的生成及动态变化,分析了堆肥腐殖酸的结构特性,归纳了堆肥过程中腐殖酸生成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影响堆肥腐殖酸生成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总结了堆肥腐殖酸作为堆肥腐熟度指标、表面活性物质、吸附剂等的应用情况,最后提出了当前堆肥腐殖酸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土壤中Pb、Cd的稳定化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众多重金属修复技术当中,稳定化技术具有花费少、环境损失小等诸多优势。综述了国内外土壤中Pb、Cd稳定化修复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稳定剂的作用机制、土壤中Pb、Cd的赋存形态;探讨了土壤中Pb、Cd稳定化修复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还提出了稳定化修复技术在土壤中Pb、Cd污染治理应用中尚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简述了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概念,分析了公众参与的必然性及其发展历程,同时也指出了目前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利用填埋层内生物代谢控制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目前国内卫生填埋场运行中存在的渗滤液问题 ,分析了不同填埋结构中生物代谢环境和主要污染物的代谢途径 ,探讨了不同填埋结构中利用渗滤液回灌来控制渗滤液污染的“生物反应器型”填埋技术。  相似文献   

19.
陈楠  王文勇 《环境工程学报》2011,5(8):1837-1840
为更准确地预测狭长交叉山谷中大气污染物浓度,利用高斯山谷扩散模式和美国Earth Technology Incorporat-ed公司研究的中尺度空气质量扩散模型CALPUFF对某山谷工业园区所在的狭长山谷中大气污染物浓度进行了计算。计算中,CALPUFF模型考虑了山谷中地表地形的变化,融入了诊断风场模块CALMET。...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凤眼莲净化水质的机理和及其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重点对凤眼莲从水生生态系统中收集后的后处理工艺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提出了一种在治污过程中取得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