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含锌废水的微生物处理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失活生物体和活性生物体两个角度出发,介绍了目前应用微生物法去除废水中重金属锌的研究现状,详细阐述了生物絮凝、生物吸附和硫酸盐还原菌(SRB)的代谢产物(硫化氢)去除锌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处理含Cr废水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从Cr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出的高效还原Cr(Ⅵ)的土著微生物Pannonibacter phragmitetus,通过摇瓶单因素实验对所筛选的土著微生物处理含Cr废水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最优的处理条件为废水Cr(Ⅵ)质量浓度为301.4mg/L,细菌接种量为20%,反应温度为30℃,废水pH为10.0,震荡速率为100r/min。模拟连续化工废水处理实验表明,在最佳优化条件下,处理后废水的色度、悬浮物以及细菌浓度分别为48倍、65mg/L和60个/L,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3.
含铬电镀废水中Cr(Ⅵ)的萃取分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用体积分数为40%的磷酸三丁酯-煤油溶液为萃取剂,采用溶液萃取法处理含铬[Cr(Ⅵ)]电镀废水。预先调节废水中Cr(Ⅵ)的质量浓度约为100mg/L,溶液酸度为1.3-1.5mol/L,相比为1∶2,振荡时间为35min,于室温下进行二级萃取处理,Cr(Ⅵ)的萃取率可达到99%以上。萃余液中Cr(Ⅵ)的残余质量浓度降至0.5mg/L以下,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对负载有机相用质量分数为10%的Na2SO3溶液进行反萃,即可得到再生,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4.
改性木屑吸附处理含Cr(Ⅵ)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晖  廖祥  陈金文  周丽花  李婳 《化工环保》2011,31(5):402-405
对改性木屑处理含Cr(Ⅵ)废水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溶液Cr(Ⅵ)初始质量浓度、溶液pH、木屑加入量、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溶液初始Cr(Ⅵ)质量浓度15 mg / L 、溶液pH 2.0、木屑加入量7.5 g / L、吸附时间60 min 的优化实验条件下,硝酸改性木屑比磷酸改性木屑吸附效果好,硝酸改...  相似文献   

5.
以三辛胺为载体,煤油为膜溶剂,NaOH为反萃剂,采用大块液膜法处理模拟含Cr(Ⅵ)废水.考察了Cr(Ⅵ)迁移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料液相进水Cr(Ⅵ)质量浓度为1043.6 mg/L、料液相进水pH为1.1、反萃相中NaOH质量分数为20%、液膜相体积为100 mL、液膜相中三辛胺体积分数为15%、反应时间为50 min的条件下,料液相出水Cr(Ⅵ)质量浓度为0.5 mg/L;萃取36批废水后Cr(Ⅵ)浓缩比可达94.2%.  相似文献   

6.
7.
泡沫分离法处理含Cr^6+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矫彩山  丁岩 《化工环保》2008,28(1):20-23
采用间歇式泡沫分离法处理含Cr^6+废水,考察了各因素对Cr^6+去除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分析确定的废水处理最佳工艺条件:废水pH4.00,气体流量0.90L/min,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加入量300mg/L。进水Cr^6+质量浓度为10mg/L时,间歇运行的Cr^6+去除率为97.80%,连续运行的Cr^6+去除率为95.89%,出水均可达标排放。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泡沫分离法去除Cr^6+的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的特征。对泡沫分离柱放大后的废水连续流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泡沫分离Cr^6+的效果比较稳定,但分离设备对废水处理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用钡渣处理含铬(Ⅵ)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建础 《化工环保》2005,25(3):225-227
探索了用钡渣处理含铬(Ⅵ)废水的最佳实验条件,在废水pH小于6、钡渣与铬(Ⅵ)质量比为60~80、钡渣粒度为180~200目、反应时间为90min的条件下,废水中铬(Ⅵ)的去除率较高,钡渣对含铬(Ⅵ)废水的去除行为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钡渣处理含铬(Ⅵ)废水的工业化应用试验表明,其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  相似文献   

9.
考察了单组分和混合组分条件下温度和pH对活性炭吸附废水中Cr(Ⅵ)、As(Ⅲ)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单组分条件时,活性炭对Cr(Ⅵ)的最佳吸附温度和pH为35℃和2.00,对As(Ⅲ)的最佳吸附温度和pH为30℃和6.00;在混合组分条件时,溶液中的As(Ⅲ)对Cr(Ⅵ)的吸附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As(Ⅲ)质量浓度的增加,对Cr(Ⅵ)吸附的抑制作用增大;溶液中有Cr(Ⅵ)时,As(Ⅲ)的吸附量增大,但随着Cr(Ⅵ)质量浓度的增加As(Ⅲ)的吸附量减小。pH和温度对溶液中Cr(Ⅵ)或As(Ⅲ)的吸附量变化趋势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11.
铁氧体法处理含铬废水工艺条件探讨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魏振枢 《化工环保》1998,18(1):33-36
对铁氧体法处理含铬废水工艺中的主要技术参数进行了探讨,为选择最佳工艺条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用二氧化硫处理含铬废水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汤清家 《化工环保》1998,18(6):347-351
采用二氧化作还原剂,处理高浓度大流量含铬废水,除铬效果良好,进水中产价铬含量为90.0-430.8mg/L时,经还原,沉淀处理后,出水中六价铬含量均可达到排放标准,该工艺基本上实现了二氧化硫的闭路循环,排放尾气中二氧化硫含量〈15mg/L。  相似文献   

13.
稻草黄原酸酯法处理含铬废水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钟长庚  柏军 《化工环保》1998,18(5):281-284
以稻草为原料,用金属铬工业生产中氢氧化铬反应工序排出的废液作碱源制成稻黄原酸酯,并用其处理模拟含铬废水和实际含铬废水。考察了废水,PH,处理剂用量及反应时间对铬脱除率的影响。对铬的脱除机理进行了探讨。含铬废水经处理后,Cr(Ⅵ)的残留浓度可降至0.05mg/L以下。  相似文献   

14.
樟脑和龙脑等萜类化合物废水处理工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隔油-混凝-气浮-厌氧-好氧组合工艺处理某化工厂樟脑、龙脑等萜类化合物废水,对处理装置运行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运行难点提出了解决途径。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含高浓度硫酸根的萜类化合物生产废水的处理效果很好,出水COD在86mg/L以内,低于广州污水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5.
液膜法处理含硝基酚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栾金义  李昕  王宜军 《化工环保》2003,23(4):195-199
采用液膜法对含硝基酚废水进行了处理试验研究。对低浓度废水选取了适宜的工艺条件:油相中表面活性剂的质量分数为2%;内水相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2%;乳液中油相与内水相的质量比为2:1;外水相:pH为2;乳液与外水相的体积比为1:3。在进水总酚质量浓度分别为1050、6700mg/L的条件下,出水总硝基酚的去除率均高达99.9%以上,同时废水中的硝基苯和COD也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6.
高效菌处理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剑辉  李萍 《化工环保》2004,24(5):328-331
总结了高效菌在造纸、印染、化丁、农药、制药等工业有机废水处理中的研究现状;认为大力开展和加强高效菌的选育和应用工艺研究,是生物强化技术领域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用改性赤泥吸附废水中的六价铬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韩毅  王京刚  唐明述 《化工环保》2005,25(2):132-136
用国内烧结法产生的赤泥作主要原料,以氯化铁为改性剂制得改性赤泥,用其吸附含铬废水中的重铬酸根阴离子。当废水中六价铬的质量浓度为80mg/L时,在环境温度为30℃、改性赤泥投加量为10g/L、pH为2左右的酸性环境中,2h达到吸附平衡,去除率可达96.18%。并且利用Langmuir等温式和Freundlich等温式对其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氯化铁改性赤泥对重铬酸根阴离子的吸附是通过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协同作用来进行的。  相似文献   

18.
光合细菌及其在化工有机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志文  郭本华  曹军 《化工环保》2003,23(4):209-213
光合细菌作为一类古老的细菌类群,已经在众多领域得到应用。利用光合细菌处理有机废水具有处理有机负荷高、占地面积小、便于管理、能耗低、投资费用少、菌体可以回收利用等优点,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对光合细菌在处理化工有机废水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综述,指出光合细菌处理法的优缺点和发展趋势,认为光合细菌在有机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9.
工程菌处理印染废水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由于工程菌LEY5-LEY4组成的厌氧-好氧生化系统处理印染废水的影响因素和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菌体家度为2.0g/L,停留时间为10h,pH为8.0,通气量为1.85L/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系统对印废水的COD去除率为77.8%,脱色率为7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