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预测工业废渣综合利用量的GIM(1)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向跃霖 《环境科技》1995,8(2):26-29
利用灰色GIM(1)模型,预测了某地1995-2004个间工业废渣综合利用的发展变化趋势。实例表明,GIM(1)和GM(1,1)更能反映原始资料提供的信息,精度优良,结论可靠,可以作为一种研究环境系统客观规律的新的认识方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研究和提出了带有残差修正的GIM(1)模型,并给出了估计这种模型参数的简捷方法.实例表明,运用该方法得到的模型具有优良的预测精度,从而扩大了灰色预测方法在环境系统中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灰色生长曲线与万元产值废水量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GIM(1)灰色线性幂函数曲线,研究开发出GPM(1)这一新的灰色生长曲线,并建立了GPM(1)简捷的参数辨别方法。研究表明,GPM(1)概念明确,结论可信,精度令人满意,比传统的皮尔生长曲线在应用上有着更大的优越性。为具有生长规律的非线性灰色环境系统的分析、预测和决策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结合某水域地面水BOD5的预测实践,研究提出了稳健GIM(1)预测模型。该模型的参数估计运用最小残差绝对和算法,并探讨了其较常规最小二乘法在处理含异常值的系统的优点。实例表明,稳健GIM(1)模型比常规GIM(1)模型的预测更可行。  相似文献   

5.
基于灰色GM(1,1)模型,研究和提出了带有时间限制项的灰色非线性模型-NLGTM(1,1^s),初步应用表明,灰色NLGTM(1,1^s)模型具有较高精度,进一步拓宽了GM(1,1)模型在环境系统中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环保投资的GSM(1)预测模型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灰色GM(1,1)模型,本文研究和提出了环保投资的GSM(1)预测模型.初步应用表明,该模型误差小、精度高,可以满足环保投资预测要求.  相似文献   

7.
煤矸石综合利用趋势灰色预测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GPM(1)曲线,研究并提出了由幂函数与线性函数组成GPIM(1)预测模型。煤矸石综合利用趋势灰色预测的初步应用表明,该模型无论是序列仿真度,还是系统同态性,均大大优于常规GM(1,1)模型,是研究煤矸石综合利用客观规律的一种新的认识方法。  相似文献   

8.
提供了带有残差修正的GIM(1)模型参数的辨识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简便易行,预测精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城市生活用水总量灰色预测新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GM(1,1,t),提出了一种新的灰色幂级数模型(简称GPPSM(1)),并通过参数优化,设计制造出的系统同态性好,经实例表明,该方法后验差比值C〈0.35,小误差概率P=1,预测精度为一级,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非等间隔GIM(1)灰色预测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向跃霖 《上海环境科学》1997,16(7):24-25,41
初步探讨了NEGIM(1)应用于环境系统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并建立了该模型一元线性回归优化建模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估计已往时序值和预测未来时序值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利用 GIM( 1 )的非时序直接建模法来预测研究建筑施工的环境振动 ,并将 GIM( 1 )模型与 GM( 1 ,1 )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GIM( 1 )模型的拟合精度优良 ,对原始资料中白化信息的利用更加丰富 ,拓宽了 GIM( 1 )模型在环境科学领域中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从矿业城市环境—经济系统脆弱性产生的原因、表征和措施三方面构建了耦合度评价的指标体系,以三维空间建立耦合度评价模型,采用灰色斜率相似关联度模型评价耦合度约束主因子.结果表明,2002~2009年铜陵市环境—经济系统经历弱耦合度—较弱耦合度—较高耦合度的变化,耦合度呈递增趋势;铜陵市环境—经济系统耦合发展的主要贡献因子是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主要限制因子是资源供给、环境保护投资和工业固废排放等.  相似文献   

13.
北京城市塑料垃圾年产量的模拟预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揭示城市塑料垃圾年产量及影响因素、预测其发展趋势对于城市生活垃圾收集系统的优化、处理技术的合理选择和降低环境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1989年以来北京塑料垃圾占比、城市生活垃圾产量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利用赤池信息量准则(AIC)和灰关联度法研究了北京城市塑料垃圾占比的年变化趋势和城市塑料垃圾年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MLR)、灰色系统模型GM(1,1)和BP神经网络模型对北京城市塑料垃圾年产量进行了模拟预测.结果表明,北京城市塑料垃圾占比由1989年的1.88%,增加到2012年的14.87%.基于AIC准则预测2013—2050年北京城市塑料垃圾占比增长趋势较平缓、稳定在14%~19%之间.2000—2012年北京市城市塑料垃圾年产量由40.2×104 t增加到121.1×104 t,年增长15.5%.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北京城市塑料垃圾年产量的最大社会经济因素,而常住人口的影响较低.BP神经网络是模拟预测北京城市塑料垃圾产量的最佳模型,其模拟预测结果表明:2013年后北京市塑料垃圾年产量随时间呈不规则的非线性增长趋势,到2025、2035、2050年北京城市塑料垃圾产量将分别达到335、488和859×104 t,将对北京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与防控管理带来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动态评价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客观评价和预测我国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发展趋势,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论文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框架,构建了我国农村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2000—2015年我国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的动态变化。基于GM(1,1)模型,预测了“十三五”期间我国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的发展态势。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5年我国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得分从0.669下降到0.387,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呈现恶化趋势,农村生态环境承受的污染排放压力越来越大,环境治理投入较少,尚未形成对农村生态环境恶化情形的逆转。如果继续延续过去农业经济发展模式,2020年我国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将会持续恶化,与“十三五”绿色发展的良好愿景目标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15.
王龙  徐刚  刘敏 《环境科学学报》2016,36(6):2262-2271
城市生态系统是典型的"自然-社会-经济系统",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依托于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不断协调与完善.新一轮"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生态系统将面临生态用地减少、环境衰退等诸多挑战,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可能日益突出.因此,把握城市生态系统的演化方向,对于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本研究以"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市为研究对象,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和"信息熵"分析模型,构建包括支持型输入熵、压力型输出熵、氧化型代谢熵、还原型代谢熵4方面的"上海市城市生态系统演化指标体系",以统计资料和政府公报为数据来源,对上海市2003—2013年的城市生态系统演化进行了熵变分析;基于集成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EVM)"综合赋权"的"综合发展度"和"协调发展度"模型对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采用"相关分析法"对城市生态系统熵变与可持续发展协同演化过程进行量化分析;并引入GM(1,1)灰色预测模型对上海市城市生态系统(2014—2020)年的演化趋势和方向做出了预测.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2003—2013年,上海市城市生态系统"熵流、熵产生和总熵变",均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上海市城市生态系统有序度不断提高,总体朝健康态势发展.22003—2013年,上海市城市生态系统总体可持续发展态势良好,不断向健康可持续方向演进;环境与经济整体效益不断提高,但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能力近年来有所下降.3上海市城市生态系统(2014—2020)期间的演化趋势预测:城市生态系统整体继续向健康、有序方向演进.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整体保持协调发展态势,但未来发展协调度可能从"初级协调"衰退为"勉强协调".最后,基于指标"熵权"和熵变时序提出了上海市城市生态系统的针对性优化措施:积极扶持城市生态农业发展,扩大进出口贸易规模,促进娱乐教育文化服务产业增长;进一步提高居民生态环保意识,提倡低碳生活;加强工业"三废"的达标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巩固城市绿化率,加大环保投资规模.本研究旨在为上海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可持续发展和优化调控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2004年-2014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和广西年鉴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广西环保投资水平、规模、结构、增长速度等特征,并剖析广西环保投资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2004年-2014年广西环保投资规模呈增加趋势,占GDP的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环保投资不足、增速与GDP速度不匹配、投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建议应完善环保投资机制,调整环保投资核算体系,优化环保投资结构以及建立多元机制提高环保投资效率,确保环保投资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相似文献   

17.
将生态效率作为综合衡量环保投资效益的指标,利用中国2003~2015年30个省(区、市)的数据,研究生态效率与环保投资的双向影响关系,并估算环保投资占比的最优区间.结果表明:(1)2003~2015年,全国平均生态效率整体呈略微下降趋势,由0.79下降至0.69.(2)环保投资占比对生态效率构成倒"N"型影响,经历"降低-提升-抑制"3个阶段.根据所获数据进行计算和推测,当环保投资占比处于0~1.50%时,环保投资不能有效防止生态效率下降;占比处于1.50%~3.30%时,环保投资能显著提升生态效率,至3.30%时达到最大值;占比大于3.30%时,过多的环保投资投入反而使生态效率下降.(3)省际生态效率具有空间溢出效应,省级政府环保投资策略具有协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