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物化学需氧量(BOD_5)作为水质评价和水质监测中物质变量的一个重要参数指标,自1870年产生并广泛应用以来,无论在生产上还是在科学研究上都曾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分析误差大,分析时间长,在生产应用中显得不足。为此,国内外许多科学工作者为缩短分析时间,作了大量工作。  相似文献   

2.
BOD5与COD相关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在水污染监测与控制系统中,国内外都广泛应用生化需氧量(BOD5)和化学需氧量(COD)作为表征有机物污染的重要水质指标。  相似文献   

3.
用碘量法一次测定BOD5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_5是一个重要水质指标,普遍采用“标准方法”进行测定。当被测水样中含有无机或有机还原性物质时,则于测定过程中发生溶解氧对这些物质的化学氧化作用,产生化学氧化耗氧。这部分化学耗氧迭加在五日培养过程中的生物化学耗  相似文献   

4.
生化需氧量(BOD5)测定方法的改进和数据的图解法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图解法的原理,实验条件,实验方法,并采用图解法和标准法,通过对国家标准样品和有代表性的实际水样进行BOD5测定和比较,所有试验样品的测定值均在标准样品的已知值范围内。图解法与标准法相比,两者误差不超过±5%,证明了图解法的准确性,合理性和实用性。图解法是标准法的改进,它简化了实验操作,减少了误差,使测定计算更准确。  相似文献   

5.
BOD5和COD的理论相关原理及其应用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国内外一些技术文献通常是用实际运转试验的资料和数据使用数学回归方法获得BOD_5和COD的关系式。在实际工作中,用这类方法建立BOD_5和COD的关系式已起着有益的作用。但是,应当注意到这些BOD_5和COD回归方程式,由于其推导过程纯粹是数学的,缺乏理论依据,因此如果生硬地赋予方程式中的参数以某种定义,反而会导致一些错误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杨汉 《环境科学》1991,12(2):60-62
本文提出用快速法测定出COD_(Cr)值后,按稀释倍数通式c_n=COD_(Cr)/6.5×2~(n-1))(n=1,2,3)计算出三个适当的稀释倍数.与其他方法相比,本方法简便、可靠,普遍适用,可保证样品BOD_5分析一次成功.在BOD_5分析监测中具有实际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稠油乳化段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有机聚合物和石油类污染物,BOD5/COD值极低,可生化性差,通过厌氧处理可使污染物发生水解反应,BOD5/COD值由0.08升为0.15(288h),与其它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厌处理结果不同,在BOD5增加的同时,COD亦大幅度增加,而在全部厌氧反应过程中,TOC一直呈下降趋势,表明水样中的污染物在生物作用下不断得到消减;在COD达到最高时,石油类污染物中胶质的浓度大幅度降低,烷烃的浓度升高,说明以胶质为代表的大分子污染物因子解反应,由K2Cr2O7不能氧化状态变为可氧化状态,导致COD测量值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汽车尾气中NOx对城市空气污染日趋严重,寻找消除NOx的有效方法已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化学工作者对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利用尾气中CO还原NO的反应一直受到注意,并成为多相催化领域中一个活跃的研究课题。人们不仅细致地考察了CO和NO在各种催化剂上的吸附状  相似文献   

9.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系列V2O5/CeO2催化剂,用于低温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NO.同时,考察了催化剂中V2O5负载量和煅烧温度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并运用SEM,BET和XRD物理化学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V2O5/CeO2催化剂对模拟烟气中的NO转化呈现出较高的活性,但是V2O5负载量和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并不呈线性递增的关系.当V2O5负载量超过10%时,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开始下降.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由于钒酸铈的生成,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下降.400℃为最佳煅烧温度.  相似文献   

10.
黄曲霉毒素是口服致癌性最强的化合物之一,世界各地均受其污染,目前尚无有效的杜绝方法,建立快速和灵敏的黄曲霉毒素的测定方法是分析工作多年来关心的问题。 黄曲霉毒素的测定报导很多,有薄层分析,微柱分析,这些方法各有长处,但都  相似文献   

11.
Co/Al2O3催化剂上CH4的CO2重整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不同Co负载量的Co/Al2O3催化剂对CH4的CO2重整剂合成气活性的影响,发现Co负载量为13%(Wt)的Co/Al2O3活性最好,考察了反应温度,空速,还原温度等对催化剂活性和产物中CO/H2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升高,CH4的CO2的转化率均增加,但随空速的增加而降低,还原温度在400℃时催化剂显示出活性最好,产物中CO/H2的比例,随反应条件不同而略有增减。  相似文献   

12.
Eggerster等、Gordon等和Cavanaugh等前后都报导了用各种不同的色谱柱分离测定大气中的烃类,他们的工作各有所长,但都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不能用一根色谱柱分离各组分,分析手续过繁等,1972年美国化学协会等组成的会际委员会推荐用17%ODPN涂于活性氧化铝(Al_2O_3)的色谱柱测定大气中低沸点烃,但Rasmussen等人认为这个方法有个缺点,即气样经浓缩后乙  相似文献   

13.
运用XRD、BET、DTA等测试技术,研究并考察了掺杂ZrO2,TiO2,r-Al2O3对Pt-Pd.Al2O3燃烧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rO2对Al2O3晶相的γ型转为α型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TiO2的添入则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WO3/TiO2复合半导体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57,自引:1,他引:57  
采用Sol-Gel法制备WO3/TiO2纳米粉末,以高压汞灯为光源,亚甲基蓝溶液的光催降为模型反应,结果表明,掺入WO3摩尔比为2%时,WO3/TiO2的光活性最高;随着热处理温升高,WO3/TiO光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15.
制备含少量贵金属Pt、Pd的不同Cu和Ce摩尔含量比(0:10,1:9,2:8)的催化剂,实验条件十加入CuO可以提高Pt催化剂的二效活性;加入Cu:Ce=2:8的CuO降低了Pd催化剂的顾效性能,然而Cu:Ce=1:9时可以改善Pd催化剂的三效催化性能。通过结构分析,认为CuO的存在可以提高d催化剂的比表面积,PdO的分散度。  相似文献   

16.
北京PM2.5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PM10、TSP的关系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连续2年进行累积1周同步采样的基础上,对北京市城区和居住区2个采样点环境空气中PM2.5的浓度及其时间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PM2.5周平均浓度的变化范围为37~346靏/m3,年均浓度接近或超过PM10的二级年均标准.PM2.5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即冬季最高,夏季最低.2个采样点PM2.5浓度的周变化与季节变化均相似.PM2.5与PM10、TSP的比值均在冬季最高,春季最低,反映采暖燃烧源对细颗粒物的贡献较大,而沙尘天气对粗颗粒物的贡献较大;其年均值分别为55%和29%.  相似文献   

17.
Ru/Al2O3催化剂对CO2加氢转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给出了在Ru/Al2O3催化剂上采用不同的反应条件对CO2转化率及CH4生成率的影响。反应温度低于350℃时,CO2的转化率大于95%,CH4的生成率约为45-79%。空速的改变对CO2的转化率及水的生成率无显著影响,即空速在5000-1000h^-1内波动不大。但对CH4的生成率影响明显,在7000-9000h^-1间有一波谷;CO的生成量在5000-9000h^-4变化不大,在1000h^-1  相似文献   

18.
SO2、NO2、O3及其复合物对水稻体内乙烯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烯是植物体内的一种内源激素,当植物受到环境污染时,体内乙烯的释放量将发生变化。本文主要报道了水稻受SO2,NO2,O3单一及其复合物熏气对体内乙烯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受SO2,NO2,O39单一及其复合物熏气后,体内乙烯释放量增加,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出环境污染的程度,当O3浓度不变时,水稻体内乙烯释放量与SO2,NO2熏气浓度成正比,其中,O3+SO2对水稻体内乙烯释放量的影响程度大于O3+  相似文献   

19.
高纬度和北极地区空气中SO2、NO2和NH3浓度的观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0.
采用改进的Sol-gel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单分散椭球形微孔结构的纳米GeO2/TiO2复合光催化剂,并用TG-DTA、XRD、XPS、UV-vis、FT-IR、TEM、BET等手段进行了表征.以难生化降解的染料罗丹明B为目标降解物,采用HPLC测定不同光照时间下催化剂对染料降解的情况,考察了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改进的Sol-gel法制得的复合光催化剂具有明显的孔结构,而且比表面积大、粒径小、粒径分布窄、分散性好;与适量GeO2复合后能够有效提高TiO2纳米粒子的光催化活性;复合光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GeO2摩尔含量为0.1%,煅烧温度为400℃,所制得的GeO2/TiO2光催化活性比纯TiO2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