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淀粉接枝改性是将淀粉与某种特殊性能的单体聚合在一起,提高淀粉使用价值的一种方法。实验以丙烯酰胺为聚合单体,对豌豆淀粉进行改性,以过硫酸钾和亚硫酸钠组成的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尿素为抗交联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为抗阻聚剂,以水溶液聚合法制备淀粉接枝丙烯酰胺聚合物絮凝剂,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实验,分析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原料配比对产物絮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60℃、引发剂为5.00mL和原料配比为2.25时絮凝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阳离子PAM的合成及絮凝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叙述了通过利用曼尼兹反应条件的控制,对聚丙烯酰胺进行了阳离子改性,合成胺甲基聚丙烯酰胺。探讨了原料配比、甲醛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二甲胺滴加时间等对胺化率的影响,并对其絮凝性能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3.
采用实验室合成的絮凝剂和助凝剂,对聚合物驱采油污水进行了聚丙烯酰胺絮凝实验。通过絮凝效果的比较,筛选出两种絮凝效果较好的絮凝剂XN-Ⅲ和XN-Ⅳ。实验确定了絮凝剂的最佳加入量、沉降时间、pH值和温度条件。在此基础上,对采油污水中聚丙烯酰胺的不同去除方法进行了比较,得到最优去除方法,为现场采油污水中聚丙烯酰胺的脱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昭通页岩气示范区的A、B两种类型压裂返排液为研究对象,研究和优选了适用于压裂返排液的混凝剂和促凝剂,并考察了温度、沉降时间、pH值及表面活性剂对SS(固体悬浮物)去除效果的影响,为工程应用提供了较好的指导。结果表明:聚合氯化铝与聚丙烯酰胺1 600对两种类型压裂返排液均有良好的絮凝效果,对A型压裂返排液:聚合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1 600浓度分别为400 mg/L和4 mg/L、温度为25℃、pH值为6~8、沉降30 min,SS去除率为98%;对B型压裂返排液:聚合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1 600浓度分别为480 mg/L和12 mg/L、温度为25℃、pH值为6.5~8、沉降30 min,SS去除率为97%。细菌含量对压裂返排液SS去除率无显著影响。4种类型表面活性剂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大小排序为:阴离子非离子两性≈阳离子。  相似文献   

5.
研究絮凝剂硫酸铝Al2(SO4)3与助凝剂聚丙烯酰胺(PAM)联合处理生活污水的效果。研究表明:Al2(SO4)3与PAM联用比单独用Al2(SO4)3处理生活污水效果更好;Al2(SO4)3 PAM对生活污水CODCr和浊度具有良好的去除能力;当投加1:1的50mg/L的Al2(SO4)3 0.5mg/L的PAM,调节水体pH=7时,处理效果最理想,CODCr去除率可达95.8%,浊度去除率可达97.5%。为复合絮凝剂Al2(SO4)3 PAM处理生活污水的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阳离子淀粉-双氰胺-甲醛絮凝剂的合成及其絮凝性能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曾小君  汪学英  徐肖邢  徐刚 《四川环境》2004,23(4):12-14,23
以阳离子淀粉、双氰胺、甲醛为主要原料,以硫酸铝为催化剂,并引入添加剂合成了阳离子淀粉 双氰胺 甲醛脱色絮凝剂。探讨了阳离子淀粉用量、甲醛用量、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添加剂对阳离子淀粉 双氰胺 甲醛树脂混凝脱色性能的影响,并对印染废水进行了混凝脱色试验。实验结果发现,当双氰胺23 5g、阳离子淀粉5 6g、甲醛57 8g、硫酸铝4 8g、添加剂12 5g、反应温度(70±1)℃、反应时间为1 5小时。试验表明产品的混凝脱色性能良好,CODCr去除率≥91%,脱色率≥99%。并对制得的产品进行了絮凝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产品具有良好的絮凝性能。  相似文献   

7.
利用废弃聚酯制季铵盐表面活性剂(QAS-PET)进行印染废水的处理,探讨了pH值和投放量对废水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的影响,并将其与复配聚合氯化铝、木质素改性絮凝剂、聚丙烯酰胺和传统BWD-01季铵盐型絮凝剂的去除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废QAS-PET的絮凝效果明显优于上述絮凝剂,在p H值为7、QAS-PET浓度为20mg/L时,其废水COD去除率达81.96%,并且其对中性及碱性印染废水具有较好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8.
以甲基丙烯酸(MAA)和丙烯酸乙酯(EA)为原料,通过乳液聚合制备了聚丙烯酸酯类反相破乳剂P(EA-MAA)。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各因素对产物分子量、乳液粒径中值、聚合物凝胶残渣以及产物除油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单体总质量分数为10%、单体配比(EA﹕MAA)为1:1,单体加入顺序为先EA后MAA,反应温度70℃,引发剂用量为1‰(占单体总质量分数),反应时间为6h的条件下,制备的P(EA-MAA)分子量大,粒径中值小,聚合物凝胶残渣少,除油率达到94.7%。  相似文献   

9.
利用絮凝剂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和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对有机颜料废水进行混凝处理,考察了单独使用CPAM、PAC及两者联合使用的处理效果,探讨了初始pH值、混凝剂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CPAM与PAC复配处理该废水时效果较好,水样pH值为7.0;CPAM与PAC的投药量分别为10mg/L和150mg/L时,浊度去除率可达97.56%.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石油大连石化公司的生产废水不仅具有炼化废水的复杂性,而且其中含有大量的氯离子,给絮凝药剂的筛选带来一定的困难。通过对715、728两种絮凝药剂的现场应用实验,找出了不同水质情况下的最佳投药量。实验结果表明,当污水中含油量大于100mg/L时,715药剂加入量控制在150~180mg/L,728的加入量为4mg/L,此时油、SS、COD、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92%、41%、41%和82%。当污水含油量在30mg/L以下时,715药剂加入量为90~120mg/L,728加入量为2.7~3.3mg/L,此时油、SS、COD、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74%、71%、38%和89%。经实验筛选出的这两种药剂可以利用现有的加药系统设备加入污水,加药处理后能提高出水的水质。  相似文献   

11.
对二级化学混凝、Fenton氧化与微孔膜过滤耦合技术工艺处理钻井污水进行了实验研究。首先通过对不同混凝剂的对比实验,确定了最佳混凝剂及试剂最佳投加量,探讨了耦合条件对处理出水COD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采用PAC和PFS的二级混凝、Fenton氧化与微孔膜过滤耦合技术工艺可使钻井污水COD去除率达到95%,其余各项指标亦达标。  相似文献   

12.
针对石油化工企业含苯胺的消防污水,利用基于过氧化氢和氯化铁为氧化剂的深度氧化技术,通过氧化、絮凝、过滤和吸附对消防污水进行处理。实验确定氧化剂的投加量为理论投加量,氧化时间1.0h,消防污水pH值为6.86时,絮凝剂最佳使用浓度约为2%,消防污水中苯胺和COD去除率达到99.5%以上,达到了消防污水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3.
聚丙烯酰胺类絮凝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絮凝效果与絮凝剂分子结构的关系,实验中制备了聚丙烯酰胺(PAM)、阳离子化聚丙烯酰胺(CPAM)和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PHP),将其分别与FeCl3复配后处理钻井废水。实验探讨了絮凝剂的分子量、PHP的水解度及阳离子度对絮凝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AM、CPAM、PHP与无机混凝剂复配使用处理钻井废水时,最佳分子量是500万,处理效果依次为PHP>PAM>CPAM。  相似文献   

14.
岳峻  刘敏  陈滢  杨斌中  徐鹏 《四川环境》2012,31(3):32-36
随着制药废水排放标准的提高,对制药废水进行深度处理是实现其达标排放的有效途径之一。试验比较了絮凝、高级氧化、吸附、超滤等方法对生化处理后的高浓度制药废水深度处理效果,结果表明:4种方法中,只有活性炭吸附对废水COD、浊度、色度、氨氮等都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COD去除率最高能达到62%,可实现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5.
石化企业污水深度处理与回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典型石化企业大庆石化公司为例,讨论了污水深度处理回用工程的合理性、必要性及可行性,并以化肥、热电两厂排水和兴化生活污水为回用原水进行了污水深度处理和回用的中型试验。试验工艺选用生物接触氧化、絮凝沉淀、过滤、消毒杀菌工艺。通过试验,确定了混凝剂、助凝剂及杀菌剂的类型、浓度及过滤压力等参数。结果表明:深度处理工艺对源污水中COD、BOD、总磷、氨氮、悬浮物、浊度、OIL、总铁等均有很好的去除效果。用作循环冷却水补水时,经过静态阻垢和旋转挂片试验及动态模拟试验,腐蚀速度达到中石化好级水平,粘附速度和污垢热阻达到中石化允许级水平。  相似文献   

16.
采用化学混凝法对江汉油田钻井污水进行了室内处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污水处理时所选絮凝剂的种类、加入量、加入顺序、温度和加入后的沉降时间等都会影响处理效果。采用单一无机化学药剂,沉降速度较慢,故考虑将无机和有机药剂复配使用,即利用先加无机药剂后再加入有机药剂的顺序处理该油田钻井废水。该实验结果为油田钻井污水无害化处理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7.
The application of potassium ferrate for sewage treatment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The comparative performance of potassium ferrate(VI), ferric sulphate and aluminium sulphate for the removal of turbidity,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colour (as Vis400-abs) and bacteria in sewage treatment was evaluated. For coagulation and disinfection of sewage, potassium ferrate(VI) can remove more organic contaminants, COD and bacteria in comparison with the other two coagulants for the same doses used. Also, potassium ferrate(VI) produces less sludge volume and removes more contaminants, which should make subsequent sludge treatment easier.  相似文献   

18.
黄方  张洁华  钟靖  胡婧 《四川环境》2006,25(4):25-28
本研究采用絮凝法对再生造纸废水中含细小纤维、无机填料的悬浮物进行处理试验,比较了硫酸亚铁与聚丙烯酰胺复合絮凝剂和聚硅酸氯化铁盐两种絮凝剂的絮凝效果,研究了制备聚硅酸氯化铁盐的铁硅比、pH值、碱化度以及投加量与废水除浊率之间的相互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絮凝效果优异,除浊率达到98%,上清液无色透明。  相似文献   

19.
黄刚  罗天志 《四川环境》2014,33(5):50-55
为了使酿酒废水中总磷有效去除并达标排放,通过对酿酒废水总磷的排放情况调查,有针对性的选用高压电化学絮凝技术,对酿酒废水中总磷的去除效果进行实验研究。从实验结果看,调节进水pH值为2.3、停留时间45分钟时总磷去除率可达到99%以上,在该条件下COD的去除率也能达到50%左右,废水总磷排放浓度能够达到1.0mg/L的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