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对电混凝处理废乳化液的操作条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是极板间距 8mm、电流密度 5mA/cm2 、时间2 5min为最佳操作条件。处理后出水COD为 86 0mg/L、油为 10 .36mg/L、pH为 8.8、NO-2 为 2 10mg/L ,外观清澈透明。用此水配制乳化液并分析测定了新配制乳化液的性能 ,符合GB6 14 4 85的标准 ,完全可以循环使用电混凝出水配制乳化液。因为电混凝后出水 pH较高 ,含一定量的NaNO2 ,重新配制乳化液时 ,就可以节省NaNO2 。  相似文献   

2.
对乳化废液进行了不完全的化学混凝处理,优化出的混凝剂为.PAC PAM,最佳条件为:PAC,1.0~2.0g/L;PAM,20mg/L;pH,6.5~8.5;混凝后的出水COD在500~5600mg/L之间,可以用来重新配制乳化液,性能指标达到国家规定要求;混凝产生的絮渣采用浓硫酸处理,每升乳化废液混凝产生的絮渣用4.5mL浓硫酸,处理后回收油品15mL/L,混合液可循环使用处理乳化废液;将出水回用于配制新乳化液,实现了废水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对乳化废液进行了不完全的化学混凝处理 ,优化出的混凝剂为PAC +PAM ,最佳条件为 :PAC ,1 0~ 2 0g/L ;PAM ,2 0mg/L ;pH ,6 5~ 8 5 ;混凝后的出水COD在 5 0 0~ 5 6 0 0mg/L之间 ,可以用来重新配制乳化液 ,性能指标达到国家规定要求 ;混凝产生的絮渣采用浓硫酸处理 ,每升乳化废液混凝产生的絮渣用 4 5mL浓硫酸 ,处理后回收油品 15mL/L ,混合液可循环使用处理乳化废液 ;将出水回用于配制新乳化液 ,实现了废水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加热酸化-Fenton氧化处理乳化液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加热酸化-Fenton氧化处理乳化液废水,在加酸量为1.0mL98%H2SO4/100mL乳化液、加热温度95℃、加热时间1h条件下,初始COD〉20万mg/L,浊度〉8000NTU的乳化液COD降低到46592mg/L,浊度降低到20NTU,加热和酸化的联合过程达到了良好的破乳效果;破乳后的出水在ρ(Fe2+)/ρ(H2O2)=1:30、ρ(H2O2)和(COD)=1.4、pH=4的条件下进行Fenton氧化,处理后的出水COD可降到18600mg/L,去除率达61.4%,其B/C可由破乳后的0.11提高到0.43,废水的可生化性大大提高,为后续处理创造了可能。  相似文献   

5.
混凝法处理废乳化液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聚合硫酸铁(PFS)和聚合氯化铝(PAC)处理废乳化液,适宜的pH范围为pH≤8,在废乳化液CODcr为7000-35000mg/L时,PFS较佳投加量为0.46-0.56g/L,PAC较佳投加量为1.5-3.5g/L,CODcr去除率均可达94%以上。出水经分析表明,PFS和PAC混凝对废乳化液中的脂类和羧酸盐均有较好的效果,并且B/C由0.12分别提高到0.58和0.55,大大改善废乳化液的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内蒙古农村地区高腐殖酸地下水的处理问题,分别对(pH调节)-PAC强化混凝、高锰酸钾预氧化/混凝、活性炭吸附/混凝、Fenton氧化等技术处理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同时利用三维荧光和高效体积排阻色谱分析处理前后水中有机物的组成变化特征。有机分析结果显示,水中的有机物为腐殖酸类物质,分子量分别为1600和3500,腐殖酸类物质为水中色度的主要贡献者。原水PAC强化混凝、高锰酸钾预氧化/PAC混凝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不佳,处理前后水样DOC浓度无明显变化,而pH调节.PAC强化混凝、微米活性炭吸附和Fenton氧化均能有效去除有机物。将原水pH调节至6.5,经300mg/LPAC混凝后出水DOC降至5.99mg/L。活性炭投加量为0.6g/L时,DOC降至7.6mg/L,然后采用60mg/LPAC混凝出去高度分散而不易沉降的小颗粒活性炭。此外,当反应初始pH值为3,过氧化氢投加量为0.5%(v/v),亚铁和双氧水摩尔比为0.05时,出水DOC降至5.6mg/L,氧化后有小分子有机物生成。  相似文献   

7.
DO和pH值在短程硝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SBR反应器中对DO和pH值在短程硝化和半亚硝化过程中的作用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控制低DO和适宜的pH值在短程硝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试验条件下。当DO为0.5~1.0mg/L、pH值为7.5—8.0时。在SBR反应器中很容易实现短程硝化;当DO〉0.3mg/L时,DO越低,出水NO2^-N积累率越高;当pH值〉6.8时,不会影响系统NO2^-N积累的稳定性。另外,研究结果还表明,通过控制DO和pH值可以实现半亚硝化。本试验条件下,当进水氨氮浓度为120mg/L时,控制DO为0.3—0.4mg/L可实现出水半亚硝化;当进水氨氮浓度为200mg/L时,控制DO为0.5—0.6mg/L或pH值为6.8也可以实现出水半亚硝化。  相似文献   

8.
对nano-SiO2与PAC复配使用强化混凝处理城市污水进行了实验研究。探讨了nano-SiO2在水中的分散效果、nano-SiO2强化混凝的工艺条件及强化效果。实验表明,与常规PAC强化混凝相比,nano-SiO2强化混凝能有效提高城市污水的除污效果、改善矾花沉降性能、缩短沉淀时间、提高城市污水化学絮凝强化一级处理工艺的抗冲击能力。同时投加nano-SiO2(25mg/L)与PAC(75mg/L)后,先快速搅拌(250r/min)2min,然后慢速搅拌(60r/mln)8min,再沉淀3min,出水COD、TP及浊度去除率分别为50.47%、79.84%和90.93%,较单独投加PAC(75mg/L)分别提高28.43%、39.94%和62.18%。  相似文献   

9.
张衍  郑炜  刘锐  李伟  李荧  陈吕军 《环境工程学报》2012,6(12):4355-4360
对化学合成橡胶碱洗废水进行了有机组分和可生化性分析,废水主要含有氯甲烷、六甲苯、异丁醇、甲醇等污染物质,生化降解实验中废水TOC可在6d内从60.9mg/L下降至0.0mg/L,可生化降解性好,适于生化处理。选择混凝.生物接触氧化组合工艺对废水进行处理,采用优化条件(pH=8、PAC=40mg/L、PAM=8mg/L)进行混凝,碱洗废水COD去除率为9.95%~72.94%(平均31.51%);混凝后的碱洗废水与冲洗废水1:5混合进行接触氧化处理,在HRT为36h的情况下,COD去除率为65.6%-72.6%(平均70.4%),出水COD为134~331mg/L,满足企业废水排放市政管网的要求;同时,实验发现COD去除率与COD容积负荷存在指数函数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0.
根据密云水库供水现状,针对突发性无机金属污染事件,采用聚合氯化铝辅助化学沉淀法进行应急处理。选用Cu2+、Fe2+、Zn2+和Cd2+ 4种金属离子为目标污染物,首先通过小试实验确立了最佳混凝处理条件。结果表明,调节pH值为8.0左右,可使初始浓度为5mg/L和10mg/L的Cu2+浓度降至0.96mg/L和0.67mg/L;初始浓度为1.5mg/L和3mg/L的Fe2+浓度降至0.27mg/L和0.24mg/L;初始浓度为0.05mg/L和0.1mg/L的Cd2+浓度降为0.0089mg/L和0.0078mg/L;调节pH值为9.0时,可使初始浓度为5mg/L和10mg/L的Zn2+浓度降至0.57mg/L和0.48mg/L。4种污染物出水浓度均低于国家饮用水标准。在小试基础上,在北京第九水厂开展无机金属污染处理的中试实验,结果表明所选用的聚合氯化铝辅助化学沉淀法简便易行,可实现污染物快速、有效去除。  相似文献   

11.
天然色素生产废水是一种色度大、难处理的高浓度有机废水,为了寻找该废水的有效处理方法,本文作者采用由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生物接触氧化、混凝吸附组成的废水处理工艺,对该废水进行了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对稀释4倍的原水,当进水COD为14900mg/L左右时,UASB经过36h的水力停留时间,COD的去除率为58.2%~60.2%、出水色度为180~270倍,SS为119~126mg/L,pH值为6.5~6.8;UASB出水经过24h好氧生物接触氧化反应,COD的去除率超过90%,SS〈70mg/L;最终经过Ca(CIO)2氧化和煤渣吸附深度处理,脱色可至无色,出水COD为200mg/L以下。UASB-生物接触氧化-氧化吸附组合处理工艺处理该类天然色素生产废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采用混凝沉淀-厌氧折流板反应池-两极好氧生化工艺处理毛毯废水。在废水pH为4.63-6.95、CODcr为966-1990mg/L、BOD5243-497mg/L、SS焚344-436mg/L、色度400倍时,处理出水达到一级排放标准。该处理技术先进、可靠。  相似文献   

13.
生活污水二级生物处理后的铁盐混凝除磷试验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以生活污水二级生物处理后的出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铁盐对浓度在2-4mg/L范围内的总磷的混凝去除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铁盐除磷的最佳pH为7.5-8;铁盐投加量较低时,适当提高GT值可使总磷去除率增加15%-20%;在适当的混凝搅拌条件下,三阶铁盐和聚合硫酸铁对总磷的去除率均在70%以上,混凝后过滤可使出水中总磷降至0.5mg/L以下。  相似文献   

14.
UV/Fenton法预处理橡胶促进剂生产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UV/Fenton法对橡胶促进剂废水进行预处理。当原水COD约为3000mg/L时,COD去除率可达65%以上,并得到最佳操作条件为:H2O2投加量为8mL/L,Fe^2+投加量为0.8g/L,反应时间为30rain,pH=5;同时得到Fenton试剂处理该废水的最佳条件为:H2O2投加量为10mL/L,Fe^2+投加量为0.966g/L,反应时间为30min,pH=5;单独UV作用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为20min,pH=5;并就3种处理方法进行了比较,发现UV对Fenton试剂处理橡胶促进剂废水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反应前后的紫外光谱说明,经UV/Fenton或Fenton反应后原水中的苯胺、硝基苯等物质已得到了彻底的氧化分解。  相似文献   

15.
制浆造纸废水生化出水的混凝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硫酸铝和三氯化铁对制浆造纸废水生化出水的处理效果.研究发现,不调节原水pH值,硫酸铝投加量为600 mg/L或三氯化铁投加量为300mg/L时,混凝后废水的COD<150 mg/L,色度<50倍,出水均符合现阶段排放标准.混凝剂比较发现,在最佳反应条件下,2种混凝剂的处理效果相当,但硫酸铝混凝的成本低于三氯化铁....  相似文献   

16.
针对有机氯农药废水可生化性差的特点,研究了采用厌氧膨胀床颗粒活性炭反应器对其预处理以提高可生化性的效果。未经处理的有机氯农药废水及经混凝、Fenton氧化处理后的有机氯农药废水分别进入厌氧反应器,在进水pH为6.8~7.2,水力停留时间为48h,有机物容积负荷为1.41~3.19kgCOD/m^2.d时,3种废水的出水B/C值分别为0.35、0.41和0.42;出水COD分别为1280、1050和659mg/L;出水色度分别为50倍(灰白)、20倍(灰白)和20倍(灰白)。从运行稳定、经济的角度,选择混凝一厌氧组合作为该农药废水的预处理工艺。研究提出采用单位表面面积生物膜底物降解速率LW作为厌氧膨胀床反应器的设计指标,并根据试验数据得出厌氧膨胀床颗粒活性炭反应器的动力学模型,为工程设计及运行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铬(Ⅵ)是突发性水污染常见污染物之一。研究表明,我国给水厂常规工艺出水铬(VI)超标风险较高,当污染强度为0.20m∥L时,投加混凝剂(PAFC)100mg/L,出水铬(VI)浓度为0.10mg/L,无法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0.05mg/L的要求。活性炭吸附法不是理想的铬(Ⅵ)应急处理方法,当污染强度为0.114~0.794mg/L时,在未调节原水pH(7~8)的条件下,增加活性炭投加量,去除效果无明显改善,出水铬(Ⅵ)浓度大于0.05mg/L。硫酸亚铁还原沉淀法是可行的铬(Ⅵ)污染应急处理方法,当铬(Ⅵ)污染强度为2.00mg/L,pH为7~8时,投加硫酸亚铁16mg/L,铬(Ⅵ)去除率达99.1%,出水铬(VI)与铁浓度分别为0.019和0.021mg/L,满足标准要求,改变硫酸亚铁投加量可满足不同污染强度下应急处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催化铁内电解法处理制革综合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卢亮  肖华 《污染防治技术》2006,19(2):16-17,53
采用以催化铁内电解法为主的工艺处理制革综合废水,当进水SS、BOD5、CODCr、TCr、S^2-、色度分别为2120mg/L、648mg/L、1240mg/L、96.2mg/L、113.8mg/L、840倍时,出水分别为142mg/L、75mg/L、248mg/L、1.3mg/L、0.8mg/L、16倍,而且出水水质稳定,能够达到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9.
通过Fenton法和结合聚合硫酸铁的混凝作用,实现垃圾渗滤液氧化塘出水COD的深度处理;并利用水泥水化产物的凝胶物质,强化COD去除率。30%H2O2投加量为0.75mL/L、七水硫酸亚铁投加量为1.5g/L、n(H2O2):n(Fe^2+)=1.2:1(摩尔比)时,Fenton法对渗滤液COD的去除率可达52%;水灰比为2:1、搅拌24h的水泥水化物将Fenton法的出水pH值从4调至10,该工艺流程总的COD去除率为73.6%,较普通的Ca(OH)2调节法提高9.3%,出水COD可以从进水的1200mg/L降至315mg/L。  相似文献   

20.
采用沉淀-SBR-活性炭过滤复合工艺对城市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确定混凝、SBR和活性炭过滤的最隹参数。结果表明,当进水COD为2500mg/L、氨氮在900mg/L的条件下,经该系统处理后,出水COD均在300mg/L以下,氨氮在20mg/L以下,COD去除率达90%以上,氨氮去除率达98%以上,达到较好的去除有机物和去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