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1—2-7-三氨基-8-羟基-3—6-萘二磺酸(TAHNDS)作为偶氮染料的脱色产物很难被常规的厌氧-好氧染料废水处理工艺所去除。研究了未经驯化的活性污泥对TAHNDS的缺氧转化效果。结果表明,只有在特定的缺氧条件下(ORP在-50~-150mV之间),TAHNDS才能被活性污泥所降解转化。当浓度在10—80mg/L范围内,TAHNDS可在72h内转化93%以上。加入100mg/L的硝酸盐和0.64mmol/L的氧化还原介体蒽醌-2-磺酸钠(AQS)可将40mg/L的TAHNDS的转化时间从84h缩短到36h。光谱及HPLC—MS分析表明,TAHNDS在缺氧条件下主要是通过脱氨基和脱磺酸作用生成已知可好氧生物降解的3,5-二氨基4-羟基萘-2-磺酸。因此,缺氧处理有望作为预处理工艺促进废水中TAHNDS的完全降解。  相似文献   

2.
1-2-7-三氨基-8-羟基-3-6-萘二磺酸(TAHNDS)作为偶氮染料的脱色产物很难被常规的厌氧-好氧染料废水处理工艺所去除。研究了未经驯化的活性污泥对TAHNDS的缺氧转化效果。结果表明,只有在特定的缺氧条件下(ORP在-50~-150 mV之间),TAHNDS才能被活性污泥所降解转化。当浓度在10~80 mg/L范围内,TAHNDS可在72 h内转化93%以上。加入100 mg/L的硝酸盐和0.64 mmol/L的氧化还原介体蒽醌-2-磺酸钠(AQS)可将40 mg/L的TAHNDS的转化时间从84 h缩短到36 h。光谱及HPLC-MS分析表明,TAHNDS在缺氧条件下主要是通过脱氨基和脱磺酸作用生成已知可好氧生物降解的3,5-二氨基-4-羟基萘-2-磺酸。因此,缺氧处理有望作为预处理工艺促进废水中TAHNDS的完全降解。  相似文献   

3.
混凝-水解-接触氧化-气浮工艺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混凝-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气浮工艺,处理印染废水,运行结果表明:对CODcr SS、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91.5%、92%、90%,出水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GB4287—92)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4.
水解酸化-好氧氧化-化学氧化-吸附工艺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印染废水采用水解酸化-好氧氧化-化学氧化-吸附等进行连续处理。结果表明,该处理工艺具有废水处理效果好、出水水质稳定(出水水质达GB4287-92中的一级标准)、操作管理方便等优点,是处理印染废水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为改善β-环糊精的水溶性,将β-环糊精和甘氨酸在碱性条件下用环氧氯丙烷连接起来,得到水溶性极好的甘氨酸-β-环糊精,研究了甘氨酸-β-环糊精对菲的增溶、解吸行为,考察了pH、甘氨酸-β-环糊精初始浓度、温度、不同环糊精类型对菲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甘氨酸-β-环糊精对菲的增溶效果显著,其初始质量浓度为30 g/L时,对菲的增溶倍数可以达到近30倍;甘氨酸-β-环糊精对菲的解吸随pH的升高而降低;升高甘氨酸-β-环糊精初始浓度和温度有利于菲的解吸;甘氨酸-β-环糊精对菲的解吸好于α-环糊精和β-环糊精,甘氨酸-β-环糊精对菲污染土壤的解吸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该静态解吸研究可以为菲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6.
混凝-水解酸化-好氧-混凝工艺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混凝-水解酸化-好氧-混凝”工艺处理印染废水,当进水COD为800—1200mg/L时,出水可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1978--1996),其中COD指标甚至达到江苏地方标准《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32/T1072--2007)。  相似文献   

7.
针对在"低钠焙烧水浸提取偏钒酸钠-离子交换树脂提纯-氯化铵沉钒"生产钒工艺下产生的废水的高盐度,可生化性差,使用传统的方法难以达到排放标准等特点,提出了"混凝-砂滤-活性炭过滤-微滤-反渗透"集成技术处理钒冶炼废水。考察了混凝沉淀的最佳条件,同时重点探讨了操作压力、运行时间和pH等操作参数对膜运行效果的影响。反渗透出水的COD为20.7 mg/L,Cl-为176 mg/L,电导率为387μS/cm,除盐率达到99.4%,总铬、六价铬和总钒等重金属的去除率都达到99%以上,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该出水能回用于大部分生产工序;浓缩液也能回用于成球工艺和烟气处理工序,实现了钒冶炼废水的零排放。具有比较可观的经济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为了评估甘氨酸-β-环糊精对环境中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的生态毒理影响,以斜生栅藻为受试生物,分别进行了甘氨酸-β-环糊精对斜生栅藻和甘氨酸-β-环糊精存在时西玛津、镉对斜生栅藻的毒理试验。结果表明,甘氨酸-β-环糊精对斜生栅藻无明显毒性;西玛津、镉、西玛津-镉对斜生栅藻有较大毒性作用,且随着其投加量的增加,其抑制率明显升高;在西玛津、镉以及西玛津-镉溶液中分别加入适量的甘氨酸-β-环糊精后,其对斜生栅藻的抑制率明显下降,且随着甘氨酸-β-环糊精投加量的增加,其对西玛津、镉和西玛津-镉的毒性抑制效果越好。甘氨酸-β-环糊精对西玛津和镉的毒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采用化学沉淀-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反渗透组合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最佳条件,在pH=9,n(Mg2+)∶n(NH4+)∶n(PO34-)=1.2∶1∶1.05,搅拌速率170r/min,搅拌时间21 min条件下进行化学沉淀法脱氮,水解酸化反应器内废水停留时间10 h,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内废水停留时间12 h,...  相似文献   

10.
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聚丙烯酸水凝胶(polyacrylic acid,PAA),研究了溶液酸碱度和温度对聚丙烯酸水凝胶吸附氯化1-丁基3-甲基咪唑离子液体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凝胶对氯化1-丁基3-甲基咪唑离子液体的吸附量随溶液pH值增大而逐渐增大,pH=2~4时增幅明显,而pH大于4时变化趋于缓慢;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该等温吸附行为基本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由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获得的吸附过程活化能(Ea=52.470 kJ/mol)可以看出,PAA对氯化1-丁基3-甲基咪唑的吸附属于化学吸附范畴。  相似文献   

11.
内电解-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氧化絮凝处理印染废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内电解-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氧化絮凝处理印染废水,考察了内电解反应中进水pH、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鲍尔环填料中铁粉与焦炭质量比(简称Fe/C)对废水COD和色度去除效果的影响;在实验所得最佳条件下,内电解反应对废水中NH3-N和TP的去除效果;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对内电解出水的COD和NH3-N的去除效果及反应前后的...  相似文献   

12.
1-2-4酸生产废水资源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萃取—反萃取体系处理萘系染料中间体 1-2 -4酸生产废水 ,通过静态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最佳萃取—反萃取工艺条件。 1-2 -4酸生产废水包括 1-2 -4酸母液和 1-2 -4酸氧体废水 ,两种废水的萃余液平均 CODcr<60 0 mg/ L,萃取效率分别达 95 %和92 % ,反萃取效率 10 0 % ,萃取剂可以循环使用 ,有机物浓缩倍数分别为 9~ 10倍和 5~ 6倍 ,该浓缩液可回用。并对 1-2 -4酸生产废水资源化进行了运行费用分析 ,结果表明 ,该工艺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3.
针对维生素B1生产废水成分复杂、难于生化降解、水质不稳定、固体悬浮颗粒含量高的特点,采用混凝-氧化-微电解-过滤的方法进行处理。当混凝剂三氯化铁的投加量为150 mg/L,氧化剂次氯酸钠使用量为40 mL/L,微电解反应器内pH为3~5,反应时间为50 min,混合滤料滤柱停留时间为35 min时,出水TOC、COD、色度等指标均达到了GB8978-1996所规定的二类水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催化湿式过氧化法处理蒽醌-2-磺酸钠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过渡金属Cu为主活性组分,通过加入第2活性组分Mn和稀土元素Ce,研制出适用于催化湿式过氧化法(CWPO)处理含高浓度蒽醌-2-磺酸钠有机废水的复合催化剂。考察了活性组分配比对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并利用SEM和XRD表征手段,研究了掺杂Ce对催化剂表面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u、Mn和Ce的质量比为-时,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最佳,在100 min内,废水COD的去除率能达到95.3%;掺杂Ce能有效提高活性组分在催化剂表面的分散程度从而改善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并能有效抑制Cu的溶出。通过LC-MS分析该催化剂催化氧化蒽醌-2-磺酸钠降解过程中的代谢产物,推断出了催化氧化降解蒽醌-2-磺酸钠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前处理-水解-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染料废水的工程实例.当进水COD≤8000 mg/L时,出水可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16.
用厌氧-兼氧-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多种废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实验室小试、中试基础上,把常温厌氧-兼氧-接触氧化-二沉地这套工艺应用于多种领域的废水处理工程,经过多年运行,结果表明这套工艺流程能适应多种废水,具有处理效果良好、运行稳定、操作管理方便、运行费用低、剩余污泥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生物法是处理难降解有机物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投加活性污泥,采用振荡培养法,研究了以2-羟基-3-萘甲羟肟酸(H205)为唯一碳源的单基质条件、外加碳源和氮源的共基质条件下H205的生物降解过程.结果表明:(1)单基质条件下,不同初始质量浓度(10~50 mg/L)H205的生物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方程.(2)共基质条...  相似文献   

18.
电絮凝-离子交换-生化法处理化学镀铜废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絮凝-离子交换-厌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MBR)法处理印刷线路板化学镀铜废液。结果表明,电絮凝在pH为6.0,电流密度为50 m A/cm2、电解时间2 h的条件下,COD去除率约为71.5%,Cu去除率为86%左右,可生化指数从0.11提高到0.30。采用大孔苯乙烯系螯合型阳离子树脂吸附回收铜,在pH为5时,树脂对铜去除率最大,饱和吸附量为31.28 g/kg。流速为6 BV/h时,穿透时间为298 min,处理水量884 m L。选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作为解吸剂,解吸率可达96.4%。离子交换出水进行厌氧-好氧MBR法处理。电絮凝-离子交换法-厌氧-好氧MBR工艺能有效处理化学镀铜废液,生化出水COD浓度低于250 mg/L,铜浓度低于0.5 mg/L,达到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6-2001)》中COD和总铜的三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9.
针对地下水1, 1, 1-三氯乙烷污染问题,通过溶液插层和液相还原法制备了纳米零价铁-聚乳酸-生物炭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热重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手段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复合材料在厌氧条件下协同胞外呼吸菌(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去除水中1, 1, 1-三氯乙烷的效果;确定了材料的最佳使用条件;探讨了协同体系中污染物的去除机理。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纳米零价铁和聚乳酸颗粒较为均匀地分散于生物炭表面;材料中生物炭、聚乳酸和纳米零价铁的最佳质量比为7∶1∶2,材料最佳投加量为1.0%,且其对不同浓度污染物均有明显去除效果;在最佳条件下,培养360 h后协同体系中1, 1, 1-三氯乙烷的最大去除率为94.61%;复合材料促进胞外呼吸菌的异化铁还原脱氯是协同体系去除污染物的主要机理。该铁基生物炭复合材料能够有效协同胞外呼吸菌提高水中1, 1, 1-三氯乙烷的去除率,且具有良好的缓释长效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油田酸化废液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大的问题,在对酸化废液主要污染物进行成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p H调节工艺、总铁及悬浮物等污染物去除工艺的研究,形成了中和-氧化-混凝-过滤的处理技术。重点研究了药剂种类、投加量、处理时间等因素对酸化废液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对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Na OH与Ca O质量比为3∶1,c(H2O2)=4 000 mg·L~(-1),氧化时间为20 min,c(PAC)=800 mg·L~(-1),c(PAM)=10 mg·L~(-1)。研究结果表明,酸化废液经最佳工艺处理后可达到回注水水质标准:ρ(悬浮物)10 mg·L~(-1)、ρ(油)30 mg·L~(-1)、p H值为6~9、F(腐蚀速率)0.076 mm·a-1。为酸化废液回注处理工艺、装置的设计及现场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