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工浮床栽培7种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本研究利用人工浮床在富营养化水体栽培了7种植物,成活率都在70%以上,2个月的生长期内生物的生长量都超过20kg鲜重/m^2。浮床栽培芦苇的净化效果最好,每平方米的芦苇浮床可以使117.93m^3的水从Ⅴ类水质净化为Ⅲ类水质(以总磷计),其次分别为荻、水稻、蕹菜、牛筋草、香蒲和美人蕉。对蕹菜和水稻植株的检测表明,分别作为蔬菜和青饲料完全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利用人工浮床在富营养化水体栽培了7种植物,成活率都在70%以上,2个月的生长期内生物的生长量都超过20kg鲜重/m2.浮床栽培芦苇的净化效果最好,每平方米的芦苇浮床可以使117.93 m3的水从V类水质净化为Ⅲ类水质(以总磷计),其次分别为荻、水稻、蕹菜、牛筋草、香蒲和美人蕉.对蕹菜和水稻植株的检测表明,分别作为蔬菜和青饲料完全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3.
富营养化水体的水芹菜浮床栽培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水面浮床栽培试验,研究了水培水芹菜(Oenanthe javanica)植株的生长特征、生物量的解析结构,以及水芹菜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对氮、磷的吸收,水芹植株的平均鲜量为85.22 g,其中水上部分占82%,水下部分占18%,生物量分布主要集中在水上部分.其对N 、P的直接吸收分别可以达到43.63~67.46 kg/(hm2·a)和9.828~10.29 kg/(hm2·a).结果表明,水芹是一种适合在低温的情况下进行水培的植物,并对富营养化水体有良好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福州市闽侯县旗山大学城景观湖某富营养化实验水区,制备了一种应用型植物生态浮床。原位修复结果表明,负载美人蕉(Canna coccinea Mill)的生态浮床对浮床周围的小生境有一定的修复效果;对美人蕉根际圈的微生物数量跟踪显示,在60 d内,微生物数量增加了2个数量级,微生物种类无明显变化,但不同植株根际圈的微生物种类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5.
重庆冬季水芹浮床对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向文英  彭颖 《环境工程学报》2015,9(11):5393-5398
结合重庆地区冬季水体富营养化现状和水芹生长特性,通过水芹构建了生态浮床,实验观察了不同密度、不同基质水芹浮床在冬季低温条件下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研究表明,在9.5~10.5℃下,水芹浮床对富营养化水体有较好的净化效果,总氮(TN)、总磷(TP)和叶绿素a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8.8%、86.0%和67.8%。水芹浮床对TP去除效果与密度有关,密度越大效果越好。不同基质水芹浮床对TN的去除有较好的促进作用,陶粒基质的去除效果优于黄砂基质对TN的去除效果。水芹浮床的溶解氧(DO)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范围在5.5~10.1 mg/L。  相似文献   

6.
人工浮床对汾江河水质净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佛山市汾江河内布置浮床的水域的7个断面进行采样监测,分析了布置浮床侧与未布置浮床侧各水质指标的差异,以考察人工浮床对汾江河水质的净化效果。同时比较了圆币草、水罂粟、梭鱼草、狐尾草、美人蕉和鸢尾6种浮床植物的生物量和氮磷吸收量。结果表明,布置人工浮床一侧的水质TN、TP、COD和NH4+-N含量均显著低于未布置浮床一侧的水质,表明人工浮床对水体水质的有净化效果。总面积约4 900 m2的浮床植物经过3个月的生长,从水体中共吸收了192.5 kg的氮和76.1 kg的磷。6种浮床植物中,狐尾草的净增生物量最高,达到64.2 kg/m2;圆币草次之,为62.2 kg/m2。狐尾草和圆币草对氮磷的吸收能力在6种植物中处于较高水平,每平方米狐尾草和圆币草从水体中分别吸收了51.61g氮、19.79 g磷和46.90 g氮、22.93 g磷。综合比较得出,狐尾草和圆币草在生物量和氮磷吸收量上均保持在较高水平,是较好的浮床植物。本研究为人工浮床在南方类似河流中的应用及植物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3种浮床植物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风车草(Cyperus alternifolius)、菖蒲(Acorus calamus)和富贵竹(Dracaena sanderiana)3种浮床植物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试验共持续35 d。结果表明,在水温24~30℃条件下,风车草和菖蒲生长良好,生物量大,而富贵竹生长较差,生物量增加少;3种植物对NH_4~+-N的去除率分别为76.8%、85.5%和53.6%,对TN的去除率分别为69.1%、66.2%和54.4%,对TP的去除率分别为76.9%、84.6%和61.5%,对PO_4~(3-)-的去除率分别为91.7%、91.7%和75%,对真实色度有明显的去除效果;3种植物对氮磷和真实色度去除效果与对照之间均达到显著差异(P0.05),自然沉淀是浊度去除的主要原因,植物吸收同化作用是NH_4~+-N去除的主要途径,植物吸收是溶解性磷去除的主要途径。试验表明,风车草和菖蒲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和真实色度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可作为富营养化水体治理的优良物种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9.
利用连续小试装置研究了6.9~8.8℃水温下水芹浮床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对NH4 -N类富营养水体的处理效果和相关运行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在HRT从6 d到2 d的过程中,COD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1.9±3.5)%和(40.1±0.7)%,T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2.0±4.9)%和(20.1±4.1)%,T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7.8±7.2)%和(19.9±3.1)%.出水中COD、TN与TP浓度随着进水负荷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在天鹅湖水体中构建以水生植物和陆生喜水植物为实验植物,浮法控制器、水循环增氧系统和造浪-输送系统相集合的组合型生态浮床。在中试研究中,研究了其对天鹅湖上覆水和沉积物中营养物质的修复动态。结果表明,经过4个多月的组合型生态浮床生态修复,天鹅湖上覆水中TN、NH4+-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1.92%、63.09%和80.0%,沉积物中TN和NH4+-N含量的去除率分别达到23.79%和37.04%,TP含量升高了43.71%;组合型生态浮床的5种浮床植物的氮磷累积量差异显著,再力花和美人蕉对氮磷的吸收速率显著高于菖蒲、薄荷和水稻,再力花和美人蕉对氮的吸收速率达到12.19 g/(m2.d)和7.90 g/(m2.d),对磷吸收分别达到0.81 g/(m2.d)和0.99 g/(m2.d)。美人蕉和再力花对氮磷的吸收量均是茎叶>根系,其中美人蕉茎叶氮、磷吸收量分别为根系的2.73倍和1.93倍,再力花分别为1.83倍和1.19倍,通过浮床系统植物水上部分的收割可以去除水体中的氮磷。  相似文献   

11.
曝气生物滤池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曝气生物滤池是一种将生物氧化机理与深床过滤机理有机结合的新型污水生物处理技术.本文对曝气生物滤池的工艺原理、工艺特点、工艺形式进行了综合评述,对其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中去污效能、启动方式、反冲洗形式及理想填料的应用与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介绍,尤其对目前曝气生物滤池存在的优点与不足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对曝气生物滤池的运行机理进行深入探讨,并进一步加强对曝气生物滤池与其他工艺组合的优化研究,将完善曝气生物滤池的工艺体系,拓宽其使用范围.因此,曝气生物滤池将在我国污水处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The ecological floating beds (EFB) are widely used in water quality restoration because of its low cost, high efficiency, and green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13.
污泥自热式高温好氧消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泥自热式高温好氧消化(ATAD)具有反应速率快,停留时间短,病原微生物灭活效果好等优点,特别适合于小规模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理,在北美和欧洲已有较多的应用实例.系统总结了ATAD系统各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AT-AD系统中微生物的种类与特性,ATAD污泥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细胞、有机碳以及氮磷的转化规律,ATAD反应器运行控制参数,以及改善ATAD处理后污泥脱水性能的方法,并介绍了基于ATAD技术的新型污水及污泥处理工艺研究开发现状.  相似文献   

14.
分散式面源生活污水生态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散式面源生活污水是城市水体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概述了国内外对于分散式面源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阐述了人工湿地、氧化塘和土地处理系统等3种生态处理方式,详细介绍了地下渗滤系统的应用与研究进展,指出人工湿地与氧化塘技术的应用受土地类型与土地面积的限制,且处理效果受季节更替影响大,而应用土地渗滤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堵塞以及系统脱氮能力不足。  相似文献   

15.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及其处理废水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利用物理或化学手段将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游离微生物固定于载体材料内部或表面,并加以有效利用。该技术具有微生物活性高、单位空间微生物密度高、耐受性好、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处理效率高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综述了固定化载体、固定化方法、固定化装置,阐述了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对废水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及氨氮的去除机制,并展望了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为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废水领域的普遍应用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6.
To study the optimal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and maximize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contaminants by the constructed floating islands (CFIs), four kinds of parallel pilot-scale CFIs with different structures were set up outdoors to treat eutrophic water for approximately 6 months. The contribution of artificial aeration to nutrient removal on the basis of gas-water ratios was investigated, and the influences of the structure and temperature were evaluated simultaneously. It was noted that the nutrient removal rate of the multi-medium CFI was greater than those of others. In the four kinds of units, aeration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nutrient removal efficiency, and a gas-water ratio of 10 was adequate for the relatively high removal of nutrients. Using the aforementioned gas-water ratio of 10 and a hydraulic residence time (HRT) of 2 days, the mean removal efficiencies of the multi-medium CFI for NH3-N and total phosphorus were 71.7% and 63.6%, respectively-approximately twice as great as those in the non-aerated system. Furthermore, temperature was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nutrient removal in the multi-medium CFI. With the water temperature of >13 degrees C and the HRT of 2.5 days, the mean removal efficiencies for NH3-N and total phosphorus were 87.6% and 83.5%, respectively, whereas the removal efficiency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hen the temperature was lower than 13 degrees C.  相似文献   

17.
高级氧化技术去除水体中氯贝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品及个人护理品中的氯贝酸在水体环境中不断富集,对生态系统造成了潜在威胁.介绍了氯贝酸的性质、环境中的赋存浓度、生态毒性及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率.鉴于传统处理工艺不能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氯贝酸,归纳总结了紫外光降解、多相半导体光催化、臭氧氧化、电化学氧化及光/电Fenton法等多种高级氧化技术对氯贝酸的反应机制、影响因素及优缺点,并展望了今后氯贝酸有效去除技术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8.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Artificial substrates (ASs) and floating treatment wetlands (FTW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polluted surface water. In fact,...  相似文献   

19.
二噁英是一类广泛分布于环境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它们能够在食物链中逐级积累,并可引发多种细胞毒性,严重影响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在众多二噁英降解方法中,生物降解法以环境友好和低成本等优点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青睐,而二噁英降解酶是生物降解法中的关键物质。简要综述了近年来二噁英典型降解酶的降解机制、效果和编码基因等方面研究进展,并对二噁英降解酶未来的研究和应用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