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餐厨垃圾经过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液是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兼具污染成分复杂、气味难闻、富含氮磷钾元素、肥效优异等特征。因此需采取合理的处理技术,实现沼液的达标排放或回收利用。餐厨垃圾厌氧发酵沼液的处理有两种方向,第一种是通过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工艺,实现厌氧发酵沼液的达标排放。第二种是通过资源化利用技术对厌氧发酵沼液进行再利用。厌氧发酵沼液的合理处置对餐厨垃圾行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环境的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餐厨垃圾厌氧发酵沼液的资源化利用将成为更符合未来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2.
以江苏滨海稻麦轮作田为对象,研究沼液施用0,3,5a对土壤和作物籽粒重金属(Cu、Zn、Pb、Cd)含量的影响,评价其污染风险并估算农田沼液承载力.结果表明:沼液施用3,5a后,土壤和作物籽粒中Cu、Zn、Pb、Cd均未超标,内梅罗指数与土壤和农产品综合质量指数显示农田重金属污染程度属于清洁.土壤Cu和Zn显著富集,沼液施用5a后,小麦季土壤Cu、Zn含量分别为22.59,63.08mg/kg,较未施用分别提高了19.52%和28.89%.水稻季土壤Cu、Zn含量分别为26.12,78.74mg/kg,较未施用分别提高了27.73%和31.80%.小麦和水稻籽粒Zn含量随沼液施用年限增加而增加(P<0.05),沼液施用5a分别达到25.07,30.98mg/kg,较未施用分别提高了23.50%和16.29%.小麦季和水稻季0~15cm土壤中Cu的累积速率分别为0.74,1.13mg/(kg·a),Zn的累积速率分别为2.83,3.80mg/(kg·a).基于土壤重金属累积速率,江苏滨海稻麦轮作田沼液安全施用年限为63a.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顶空-气相色谱法分析沼液中总挥发性有机物,优化了前处理条件和色谱条件.实验测定沼液中总挥发性有机物的最佳条件为:顶空气相条件,顶空瓶中气相液相比为1∶1,即加入10 ml沼液,盐析剂NaCl2.0g,平衡温度为50℃,平衡时间为10 min.气相色谱条件,应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选择DB-MTBE石英毛细管色谱柱,柱箱温度在80C,载气流量为2.0ml/min;氢气流量为40.0 ml/min;空气流量为450 ml/min;进样口温度100℃;检测器温度为250℃,采用不分流进样.本法测定沼液中挥发性有机物加标回收率为94.1% ~ 102.5%,其相对标准偏差为1.09%~6.26%.此方法操作简单,高效、准确的测定出实际沼液中挥发性混合有机物,其色谱峰非常稳定,峰面积的大小直接反应出沼液中含有总挥发性有机物的量.  相似文献   

4.
沼液的养分浓缩和体积的减量化是其高效利用的前提。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反渗透膜对预处理后沼液的浓缩效果,比较了不同反渗透膜操作压力、沼液初始pH值、沼液温度以及不同体积浓缩倍数对沼液浓缩的影响及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综合考虑体积浓缩速率、主要养分浓度和养分截留率,得出最适宜的反渗透膜浓缩条件为:操作压力为3500 k Pa、沼液温度为35℃,初始pH值为5. 0。  相似文献   

5.
我国大中型沼气工程沼液资源化利用SWOT-PEST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过去几十年,我国大中型沼气工程取得了很大发展,但作为剩余物的沼液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运用SWOTPEST相融合的分析法,对我国大中型沼气工程沼液资源化利用的内部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方面总结了我国大中型沼气工程沼液资源化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前沼液处理的新方向为沼液过滤膜浓缩,相关企业也加大该方向的研究力度。本文对沼液一体化综合处理与循环利用工艺的探析时,是在沼液预处理时将生物质材料秸秆作为滤料,并对生物质堆肥材料的效果进行合理分析。分析发现秸秆等对沼液的过滤具有良好的效果,并将秸秆晾晒高温处理后,堆肥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7.
厌氧发酵生产沼气是处理农业固体废弃物利用的理想途径。但现有沼气生产工艺产气品位低下,CO_2含量过高,同时沼液污染严重,使得大量农业固废难以通过厌氧发酵达到有效的资源化利用。微藻与人工藻菌共生体是实现固废厌氧发酵中沼液资源化利用,解决沼气品位低下等问题的一种新途径,已引起有关研究者高度重视。该文论述了微藻与人工藻菌共生体在沼液污染物去除、沼气能源品位提升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了微藻与人工藻菌共生体在生物处理沼液沼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以期引起同行的重视并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目前水华藻类厌氧消化的研究进展,包括水华藻类的种类和组分、厌氧消化特性、共消化方法、预处理方法、藻毒素的降解情况以及沼液沼渣的资源化途径等,最后提出了水华藻类厌氧消化需要关注的优化脱水、调控碳氮比、水华季节性、预处理破胞、沼液沼渣科学施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周俊  周立祥  刘奋武  任云  王电站 《环境科学》2011,32(11):3400-3404
采用嗜酸性硫杆菌,通过摇瓶试验研究了不同硫杆菌及其复合生物沥浸对含固率为3.4%的沼液脱水性能的影响.设置了如下5个处理:①原始沼液(作对照);②4 g.L-1 Fe2+(不接菌);③2 g.L-1S0+25 mL A.t;④4 g.L-1Fe2++25 mL A.f;⑤2g.L-1 S0+4 g.L-1 Fe2++12.5 mL A.t+12.5 mL A.f.考察了不同的处理生物沥浸过程中的pH、Fe2+、Fe3+、总Fe、比阻、毛细吸水时间(CST)、沉降性能及沉降12 h后上清的浊度等的变化.结果表明,原始沼液+Fe2+、原始沼液+Fe2++A.f和原始沼液+Fe2++S0+A.f+A.t这3个处理沼液的比阻和CST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综合沼液的脱水性能、沉降性能以及沉降12 h后的上清液浊度,结合经济成本分析,建议选择原始沼液+Fe2++A.f作为沼液生物沥浸处理比较合理.生物沥浸后沼饼中的有机质、N、P、K的含量分别降低了1.14%、0.09%、0.05%、0.1%,不影响肥效,对沼饼中的重金属Cu、Zn的去除率分别为63.2%和91.3%,同时对沼液中的总大肠杆菌的杀灭率超过了99%.可见,生物沥浸技术为沼液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利用微藻对沼液进行二级处理是一类绿色经济的废水处理方式,具有可观的应用前景。研究测定了鞘藻在处理沼液过程中藻的生长速度、DO和pH变化,并通过同位素示踪法分析了沼液中磷素的去除速率及其途径。结果表明:鞘藻在沼液中Chl-a浓度达到3.35 mg/L,是初始浓度的3.13倍,TP去除率为91.22%。TP去除机理分析表明:沼液中残留的微生物对TP的去除影响小;沼液处于好氧状态,很难形成气态PH3进入大气;碱性条件下,且存在Ca2+、Mg2+等阳离子的协同作用,约30%的TP通过磷酸盐沉淀去除,约60%的TP通过鞘藻同化去除。综合来看,TP浓度的降低主要是通过鞘藻的生长吸收和磷酸盐沉淀所致,要进一步提高TP的去除率,应降低DO值并保持适宜的N/P。  相似文献   

11.
黄仁和  邱俊 《环境工程》2000,18(2):44-46
介绍以铝矾土提取硫酸铝废渣和氧氯化锆副产废碱液为原料生产泡花碱 ,然后利用一次造粒法生产五水偏硅酸钠新工艺确定影响产品质量指标工艺因素。小试试验产品质量指标达到HG/T2 5 6 8- 94要求 ,工艺成本低 ,避免废碱液及废渣排放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2.
将米渣清洗、过滤以除去液化液、糖液,再加水调至130Be,用石灰调为不同pH,在不同时间下进行水解,结果表明当pH为11.5,在蒸气压为0.1MPa条件下,经过3h水解后蛋白质含量最高,可达到6.0%(水解液含量),再过滤、浓缩成为30%的蛋白质液,经过适当配制可成为蛋白质泡沫灭火剂,经过武汉市科威消防材料厂进行灭火测试,结果表明,粘度、沉淀物、发泡倍数、90%火焰控制时间、灭火时间、抗烧时间等指标均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2191999);将30%的蛋白质液喷雾干燥后,可制备成为食用蛋白质发泡剂。  相似文献   

13.
氟虫双酰胺在水稻和稻田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了氟虫双酰胺19.8%悬浮剂(SC)在水稻及稻田环境中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当氟虫双酰胺及其代谢产物NNI-des-iodo的添加量为0.05~1.0 mg·kg-1时,其在水稻田土壤、田水、稻秆、稻米和稻壳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8.2%~104.8%,变异系数为1.1%~4.4%.氟虫双酰胺在2011年三地(福建福州、天津、江苏南京)的稻田水中的降解半衰期为9.8~17.3 d,土壤中10.8~22.4 d,植株中7.6~17.3 d,其在稻田水样品中检出了代谢产物NNI-des-iodo,而在土壤和植株样品中未检出.在推荐使用剂量下,于末次施药10 d后,氟虫双酰胺在水稻稻米中的残留量均低于美国规定的在稻谷上的最大残留允许量(0.5 mg·kg-1).  相似文献   

14.
特殊钢酸洗冲洗废水的处理及回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建平 《环境工程》1997,15(1):12-15
介绍了特殊钢酸洗冲洗废水采用电石渣作中和剂,调节废水pH值,同时生成重金属氢氧化沉淀物,用“戈尔”薄膜液体过滤器过滤废水,过滤后清水回用,泥渣外运,实现了以废治废,综合利用,闭路循环的处理  相似文献   

15.
黑液水煤浆技术在造纸黑液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一种新的造纸黑液治理技术,即用造纸黑液制造黑液水煤浆通过燃烧实现造纸行业黑液无害化的目的。通过分析黑液水煤浆燃烧 残渣的成分和现场燃烧排气检测,探讨了燃烧残渣的资源化途径。   相似文献   

16.
陈勃气 《环境科学》1989,10(2):33-37
开展城市下水排放标准的研究对加速城市建设,促进城市下水系统的科学管理,更好地发挥城市下水系统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废橡胶热解制油品和化学品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验室进行废橡胶的固定床热解实验 ,研究热解条件主要是温度对热解产物及其组成的影响 ;选择最佳热解条件 ,以得到较高的产物收率和质量 ;研究表明 ,所得到的热解液体中 ,轻中馏分可作为汽、柴油馏分 ,重馏分可作为橡胶加工中的填充油 ;热解的固体残余物经处理后可得到橡胶工业中的半补强炭黑 ,初步估算 ,废橡胶热解工艺有较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在餐厨垃圾处理过程中,餐厨垃圾渗溶液对环境危害极大。餐厨垃圾渗滤液的基本处理方法有物理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和土地处理法。对餐厨垃圾进行固液分离,将得到的渗滤波的水相和油相进行分离,其中水相通过各项污水处理方法达到排放标准排放,油相物质通过过滤、蒸馏等方式得到油脂产品,达到资源化、无害化,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杂质对废塑料裂解产物及污染物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垃圾中分选出的废塑料混有大量杂质,杂质对现有废塑料裂解工艺有直接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对混有厨余、纸、织物和渣土等杂质的废塑料裂解产物和污染物排放进行了研究.同时检测和分析了厨余、纸、织物和沙土等常见杂质所含N、Cl、S元素向裂解油、裂解气中的迁移规律.研究表明,厨余的混入将对裂解油的产物产生严重不利影响,如热值降低至27 MJ/kg,油品的含水率高达25%以及多环芳烃含量大大提高,因而应在分选过程中除去.厨余、织物和纸张等杂质的混入导致裂解气体中污染物浓度的显著上升.渣土的混入对气体产物有有利影响,对油品无明显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摘要:文章采用实验室内部的非标准方法《底泥中阿特拉津残留量的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测定底泥中的阿特拉津残留量。通过对影响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分量的分析和量化,求出被测量的标准不确定度,给出各分量对测定结果不确定度的相对贡献,对测定结果进行了表述。对实际河道底泥样品中的阿特拉津残留量进行了测定,得到阿特拉津农药残留量的拓展不确定度为0.23ug/g,k=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