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环境意识调查与环境教育刍议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云师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大学生整体的环境意识不强,但对环境的参与意愿和关注程度较高,对环境偏于从社会观角度理解,环境观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较差,但对接受系统环境教育持积极态度。  相似文献   

2.
江必新 《环境保护》2020,48(1):50-56
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来保护生态环境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在贯彻执行"最严法治观"的过程中存在法律法规不完善、企业守法意识弱、环保行政执法尚有不严等现实制约因素。本文提出了贯彻"最严法治观"须重点关注的问题,并详细阐述了环境司法中落实"最严法治观"的具体路径,即弥补环境资源法律漏洞,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行政审判、民事审判的功能,从严惩治破坏生态环境和侵犯环境权益的行为,完善环境司法相关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3.
江必新 《环境保护》2020,(Z1):50-56
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来保护生态环境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在贯彻执行"最严法治观"的过程中存在法律法规不完善、企业守法意识弱、环保行政执法尚有不严等现实制约因素。本文提出了贯彻"最严法治观"须重点关注的问题,并详细阐述了环境司法中落实"最严法治观"的具体路径,即弥补环境资源法律漏洞,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行政审判、民事审判的功能,从严惩治破坏生态环境和侵犯环境权益的行为,完善环境司法相关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4.
l*l*l*l*l*l*l*l*l*l*--H.?——oH.Al圃加强中英两国在环境教育方面的合作,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与英国文化委员会于1996年3月在北京共同举办“中英环境意识国际研讨会”,中英双方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中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和有关部委领导及英国大使馆有关官员到会祝贺。会议期间,中英专家分别介绍了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和公众参与环境与发展决策能力的经验,就科学意识、法律意识、道德意识。参与意识等公众环境意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互交流、共同探讨。此次会议将为dewde%\lt/:d&4-WW@Upe_e-R-ssMW观口日圈圈骡y圃猕缀敝并_…  相似文献   

5.
环境教育法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法,引导人们树立生态文明观、规范环境教育行为,从而激励社会公民养成环境保护行为.有序、文明、规范的环境教育保护活动能够加快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美丽中国的重要环节.环境教育在于通过提高国民环境保护意识,使受教育者在日常的生活行为中牢固树立起环境保护观念,提升个人环境素养,同时是人...  相似文献   

6.
为了推进环保事业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生态文明意识,通过发展徒步运动,可培育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培养人们热爱绿色地球、保护地球和绿色出行等生态文明观。徒步运动包括步行、跑步、登山等运动,发展徒步运动促使人们更多地采用绿色出行方式进行健康出行,徒步运动在锻炼了人们的身体的同时,能使人们更亲密与大自然接触,培养生态文明意识。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代社会中,通过徒步运动能培育人们的生态文明观,提升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热情和自觉性,促进人们树立生态文明观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7.
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从游客环境认识意识、游客环境关注意识、游客环境参与意识、游客环境行为意识和游客环境道德意识五个方面着手,分析评价了石林旅游风景区游客环境意识现状,认为景区游客的“环境意识”并不乐观,特别是“游客环境关注意识”和“游客环境道德意识”尤为薄弱。  相似文献   

8.
作为“江苏省绿色学校”,南京市琅琊路小学从1995年起,把环境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提高认识、创设途径、培训师资队伍,在全校开展环境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提高“开展环境教育”的认识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开展环境教育是贯彻这项基本国策的基础工程。通过在学校开展环境教育,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行为、道德的培养,使他们成为对地球、对人类、对祖国具有高度责任感,具有现代意识的未来公民。环境教育不同于传统教育。传统教育过于强调学习已有答案而不是探讨问题;学生的主要精力被用在记忆上而忽略了观…  相似文献   

9.
培育绿色文化,促进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文化就是环境意识和环境理念以及由此形成的生态文明观和文明发展观。文化不仅具有意识形态特征,同时也是一种生产力,它渗透到现代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构成其内在动力和重要内涵。绿色文化的培育和营造取决于文化产生和发展的机理,现阶段,我们尤须加快绿色文化的培育和营造。  相似文献   

10.
云南石林旅游风景区游客环境意识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从游客环境认识意识、游客环境关注意识、游客环境参与意识、游客环境行为意识和游客环境道德意识五个方面着手,分析评价了石林旅游风景区游客环境意识现状,认为景区游客的“环境意识”并不乐观,特别是“游客环境关注意识”和“游客环境道德意识”尤为薄弱。  相似文献   

11.
论环境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环境意识的内涵和外延。提出了朴素环境意识和深层环境意识的观点。在环境意义上探讨了价值观念,强调了环境法制意识和环境中道德意识的培养。分析了环境、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概念的实质和环境意识的表现形式—环境意识流。说明了强化环境意识的必要条件和它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论环境意识的组成、结构与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环境意识是一种具有多维属性的社会意识,本文分别从环境意识的静态组成、深度层次、人群层次、时间属性和空间属性等5个方面探讨了环境意识的组成、结构和分类,揭示了环境意识的动态过程和发展特征,对环境意识的发展规律进行了理论概括.文章还阐述了在现代信息走向更加开放情况下环境意识的传播途径和环境教育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第三个特点,我国环境文化建设的艰巨性。艰巨性首先体现在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起点比较低,和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搞经济建设也好,搞环境保护也好,人们都要讲一讲我们的国情。一谈到国情,就是讲人口多,人均资源少,讲物的方面的国情多,但讲观  相似文献   

14.
建设生态省要以生态文明为指导。生态文明的产生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是中华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汇合,它在产生背景与理论针对性、具体内容、指导思想等方面超越了以往的生态观。在生态文明背景下创建生态省,需要具有世界意识、全局意识、发展意识和前瞻意识。  相似文献   

15.
济南市高校大学生环境意识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意识已经成为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大学生的环境意识状况对社会的和谐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从环境意识、环境态度、环境行为、环境知识和环境教育等方面,从济南市八所本科院校中随机抽取了300名大学生,进行环境意识状况的调查、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济南市大学生的环境意识总体水平较好,但环保行为滞后;大学生作为一个有知识的特殊群体,环保意识有待提高,环保行为极待加强。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提高大学生环境意识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人类环境文化──可持续发展观涵界的国家财富观、资源价值观、环境容量观、人类自然观、伦理道德观、经济发展和自然科学观及其方法论等几个根本观念的要点,并与传统观念相比较.指出可持续发展思想、观念、战略是当今世界环境文化的精粹。  相似文献   

17.
环境意识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和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对中国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有关公众环境意识的调查没有统一的测量指标体系.本文尝试设计一套标准化环境意识测量指标体系,并通过对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的调查进行应用检验,以期为深化环境意识理论和实证研究打下基础,同时描述当代大学生环境意识特征.  相似文献   

18.
保护环境,热爱环境,改善环境,建设环境,提高全民族的环境与发展意识,是中国环保工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之一。环境意识不仅是科学意识和道德意识,也是艺术意识和现代意识的重要内容,缺乏环境意识,就不可能揭示和实明人类与环境、环境与发展的对立统一,就根本实现不了持续发展的目标。人口众多,社会需求量大;地大物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不足;经济活动效益低,发展资金严重  相似文献   

19.
环境教育是指借助教育的手段,使人们认识和了解环境问题并获得相应的知识、技能,改变人们的行为规范,从而进行环境污染治理。它是人类面对地球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与自然的关系日趋紧张,在人类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行为后,深刻反思传统的生态观、价值观和环境观的现实  相似文献   

20.
环境意识水平的提升能从根本上改变大学生旅游者传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内在自觉地规范旅游环境行为和实践活动。以南京林业大学为研究对象,以配额抽样法探讨大学生旅游者学科专业、性别因素对环境意识的影响,研究发现大学生旅游者表现出较好的环境态度和倾向,对旅游环境和生态知识的渴求和认知程度对其整体环境意识水平有较大影响,然而也存在着知行脱节,环境行为滞后于环境情感、意志的现象。应重视高校环境教育工作,努力提升大学生旅游者的环境意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