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当前,我园正在开展"幼小双向衔接中幼儿学习习惯养成课程的设计与应用研究"课题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后继学习和未来社会对儿童发展的要求,重视课程设计的科学性、整合性和趣味性,尤其在幼儿发展的评价标准上,体现价值取向的一致性,力求幼儿园整日生活课程与小学"学习准备期"综合活  相似文献   

2.
环境保护教育要从幼儿抓起 ,这在幼教界已达成共识。那么如何在幼儿心中开展环保教育 ,使之初步了解环境与人类生存发展之间的关系 ,萌发热爱环境的情感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呢?1在教学和游戏中渗透环保教育幼儿园不是专业学校 ,因此在幼儿园开展环保教育途径之一是将环保教育参透到各科教学中 ,例如在美术课中 ,可以根据“我和动、植物”、“我和大自然”等题材进行环境设计 ,水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基础 ,怎样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和习惯 ,让幼儿知道节约用手呢?可以在幼儿洗手的地方设计一些较为简单的图案、标志 ,告诉幼儿节约用水的方法 ,…  相似文献   

3.
<正>设计意图"请你猜猜我是谁"是最近一段时间我班幼儿经常玩的一个猜声音的游戏。一开始幼儿只是通过不断变换"被猜人"来进行游戏,几轮之后,一些幼儿不满足于这种简单的重复,其中一个小女孩把自己的声音变得粗粗的、低低的来让大家猜,其他幼儿觉得她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感到这个变化方式很有意思,开始试着变化出不同的声音去玩这个游戏。我想,不妨将多变的嗓音作为一个吸引幼儿探究科学现象的素材,开展一个科学活动,以引导幼儿探究声音除了粗、细的变化之外的其他可变方式,在游戏中体验人体的奥秘。由于本次活动是公  相似文献   

4.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当前幼儿学习的一种途径,能让幼儿自由体验与探索,不仅能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与主体性,还能对幼儿进行个别化教育。将从幼儿区域合理布局的重要性及区域活动布局的现存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幼儿园区域活动合理布局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正>在平时的一日活动中,我们将一些数学的知识概念通过"区域"这个平台隐含在幼儿的活动之中,通过让幼儿主动操作、积极思考、探索发现,获得一定的感性知识和经验,从而建立起相应的认知结构,教师也从"教"孩子学数学变成让孩子"玩"数学,使他们从入园之初就与数学交上了朋友,体验到与数学交朋友的快乐和有趣。一、创设与幼儿数学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活动区域内容1.内容要有趣味性小班幼儿的数学学习是一种准备性的学习,这是他们初步接  相似文献   

6.
<正>设计意图基于"如何有效利用乡土资源优化幼儿美工活动"课题的开展,我园幼儿对身边的乡土资源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接触。前一段时间,在主题活动"夏天的童话"的子活动"豆豆粘贴"中,我发现作为活动材料的黄豆太大,幼儿在粘贴时出现困难,粘上去以后很容易掉下来,影响了作品的质量,但幼儿对粘贴自然材料的兴趣非常浓厚。结合最近他们参与采摘荔枝和龙眼的经历,我设计了美术活动"趣味‘浮雕’",让他们继续运用本土材料进行艺  相似文献   

7.
幼儿的习惯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养成的,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素质的重要表现之一,在幼儿期养成的良好习惯往往可以使人受益终生。幼儿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这一时期,教师和家长都要使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对幼儿加以适当的引导,从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模仿是幼儿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幼儿通过模仿来吸收的许多新鲜知识往往记忆会更加深刻。因此,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模仿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利用"模仿"来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一问题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以期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8.
建构式课程中各年龄段幼儿的艺术发展目标是紧紧围绕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提出的总目标确立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幼儿的艺术教育方面提出:"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美。"在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要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幼儿接触各种适宜的、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丰富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鼓励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  相似文献   

9.
幼儿从来不缺乏创造力,缺乏的是教师营造的适宜环境,以及教师的正确引导,在进行自主性游戏前,教师都会帮助幼儿将游戏区角里的物品全部制作好,摆放好,可是这样做不利于幼儿创造性的发展,而且在游戏中,常常会发现幼儿出现"不会玩,不知道怎么玩"的情况,如何才能让幼儿在自主性游戏中充分发挥创造性呢?就此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0.
<正>设计意图蝴蝶有着对称优美的造型、多变的色彩和花纹,一直深受我班幼儿的喜爱。他们喜欢观察蝴蝶,也喜欢各种蝴蝶饰品。以往幼儿园开展以蝴蝶为创作素材的美术活动,重在"对印画"技能训练,通过绘制蝴蝶,让幼儿体会到对称的美感。在本次以蝴蝶为主题的手工活动中,考虑到本班幼儿已有一定的对称剪纸经验,我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学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实践探索,发挥小班化特色,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出发,让作业内容表达"生活与个性"、作业形式体现"自主与创意"、作业要求实现"选择与层次",开展有效设计家庭作业的探究。学生逐渐从"要我做"的被动情绪转变为"我要做"的自主积极心态,在小班化的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回家作业的习惯培养和能力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的贯彻落实,广大幼儿教师越来越意识到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价值,幼儿园游戏的开展更加受到重视,一度受幼儿园冷落的角色游戏重新回归幼儿的常规生活中。前不久,笔者在幼儿园调研中看到了幼儿享受角色游戏带来的愉悦,也看到了教师在组织与指导过程中的几个"求真"的误区。案例1:"小超市"里的真商品——游戏物品之真大班的"小超市"里商品琳琅满目,摆满了四周的货架,其中不乏幼儿让家长从超市里买来的一包包薯片、一罐罐牛奶、一筒筒卫生纸、一盒盒水彩笔,现实生活里的真实  相似文献   

13.
正幼儿园环保教育是以幼儿园教育为主,对幼儿进行相关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工作,力求提升幼儿生态保护意识形成基础的环境保护习惯。幼儿园环境保护教育可以让幼儿了解环境与生活的联系、动物与植物的关系,理解现实生活中周边环境污染的各类情况,如常见的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噪音污染等,并在环保教育过程中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环保习惯,培养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爱护环境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不乱扔垃圾、爱护花草树木、热爱大自然,用自  相似文献   

14.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可见,在幼儿期培养倾听习惯尤为重要,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有技巧、有方法、有理有据地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能力。因此,我们在幼儿平日的活动中,要运用多种形式将倾听习惯融于各项活动之中。曾有一句名言":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才能化为幼儿自身的素质,  相似文献   

15.
<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自然界是思维的最丰富的源泉,是创造性的、探索性的智能最丰富的源泉。"现代城市普遍注重绿化和自然环境建设,许多幼儿园附近都有公园、小园林等优质自然环境资源。春秋两季,幼儿园经常组织幼儿到比较远的公园春游、秋游。依托这些自然资源,教师可以有效开展各种教学活动,让幼儿在广阔、开放的空间体验到更多的乐趣,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我园毗邻广州市天河公园,公园里有许多丰富的自然资源,这里成为  相似文献   

16.
早期阅读有助于幼儿思维、语言、想象力、个性习惯的发展,但很多人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对幼儿进行孤立的识字、背诵、阅读不符合幼儿年龄的书籍等早期阅读教育,使孩子对阅读失去了兴趣,限制了幼儿思维、个性等方面的发展。我们教师应对幼儿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在阅读中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并将初步的识字与早期阅读相结合,提高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7.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够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且体会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因此,我们要让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要使数学变得有趣、易学。而要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就必须在教学中合理运用玩教具。利用玩教具辅助数学教学活动,不仅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有利于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还能进一  相似文献   

18.
<正>习惯对人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好习惯会使人终生受益,坏习惯会使人贻害终生。而3~6岁正是幼儿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培养幼儿的生活、卫生、学习等良好的习惯,是十分重要的。我园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组织教师边学习边实践,逐渐摸索到一些习惯培养的有效方法。概括总结如下:一、形成幼儿的正确认识幼儿有极强的可塑性,最易接受新事物。所以,习惯的培养对幼儿来讲,不是件难事。首先重要的是让孩子懂得怎样去做,怎样  相似文献   

19.
<正>从家庭步入幼儿园,这是幼儿在漫长的学习、生活中需要攀爬的第一个"坡",这个"坡度"与幼儿的分离焦虑、能力断层、环境适应等密切相关。结合多年来的实践经验,本着"幼儿经验是课程设计基础"的理念,我园的新小班课程设置着力削减"坡度",尽可能让幼儿在新入园的学习和生活中,能以相对轻松的步伐和宽松的心境,投入到到班级活动中去。这种"坡度"课程的实质,是以课程为"桥梁",使之在原本断层的家庭生活和幼儿园生活之间展开架构,减  相似文献   

20.
幼儿游戏是愉悦性与教育性的统一,是教师与幼儿教与玩的互动。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利用游戏教育幼儿,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而在游戏中,幼儿总会出现"偏区"的现象。教师根据幼儿在区域游戏中"偏区"现象的特征,自主地寻求相宜的对策,如注意游戏材料的自由度,促进各活动区域有机结合,让自主性游戏与主题活动相融合,让幼儿切切实实地玩好每个活动区,使幼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