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说“0”     
提起“0”这个数,谁都可以解释出它的含义是什么。“0”太寻常了,在实数范围内,“0”表示“零”这个数字,是一个没有的意思。然而,在矿工心目中,却有着神圣而庄严的意义。“0”和安全生产紧紧联在一起,“0”在安全生产中有着特殊的标志和意义。 在众多的煤炭生产用语中,有一个在其它行业很难见到的术语“百万吨死亡率”。这是一个衡量煤矿管理水平高低的术语,这是一个与黑色联在一起的术语,这是一个与矿工生命紧紧联在一起的术语,这是一个矿工人人关心的术语。它的每一增减,不仅标志着煤矿安全状况的好坏,而且告诉我们,在人们充分享受煤炭带来的光和热时,我们的  相似文献   

2.
在一些文件、报告以及各类媒体上关于安全生产的宣传报道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未遂事故”这个词。时间长了,出现的频率多了,大家也都习以为常了,渐渐地把它当作了一个术语,一个行业惯用的概念,而很少去考虑“未遂事故”的确切含义,更不会去质疑这种叫法对不对。  相似文献   

3.
隐患险于明火陈家邦1994年,在南京市印制系统召开的安全质量工作会议上,一位领导在分析一个时期来安全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时,传达了中央一位领导的精辟论述:“隐患险于明火,防患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防患是什么?用安全术语来讲,隐患就是各种危险因素。这种...  相似文献   

4.
“埋地雷”     
“埋地雷”“埋地雷”,是军事术语,晋城矿务局煤矸石电厂却把它引用到了安全管理中,促使现场人员落实制度、查处隐患,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截至1的7年12月28日,该厂取得了连续安全生产311天的好成绩。安监人员在不定期的巡检中,若发现设备有隐患或带...  相似文献   

5.
西方国家公共安全管理概念辨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公共安全管理学科在国际上是一个年轻的学科。西方国家关于这一学科的若干基本概念,阐明了公共安全管理学科的基本内涵。本文辨析了西方国家关于公共安全管理两组基本概念:“紧急事态”与“紧急事态管理”和“危险”、“风险”、“脆弱性”与“紧急事态风险管理”,通过辨析而确定共同术语,使我们尽快了解西方公共安全管理的学科内涵,实现在同一个层面上使用同样的专业术语开展交流与合作,可促进我国公共安全管理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6.
一九七0年十二月十一日,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亲自批示“照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的通知》 这是指导我们搞好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天津、无 等地劳动部门隆重集会,纪念文件发表六周年,缅怀毛主席的丰功伟绩,重温毛主席有关安全生产的教导,狠揭猛批“四人帮”破坏安全生产的滔天罪行,交流了安全生产经验,进一步落实党的安全生产方针,因此,这样的纪念活动是很有意义的,是值得提倡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安防》2015,(Z1):90-95
在德国、美国、中国及其他国家都在讨论“工业4.0”。数字制造、智能制造或者先进制造——制造工业的革命已成为一个热门术语。在2014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一个由多家德国公司联合研发的“智能工厂”正在呈现“工业4.0”典型的初级现实场景——展台上的一条模块化生产线正在生产名片盒。与传统生产线不同的是,关于制作这一名片盒的所有信息都被输入到产品零部件本身,这些产品零部件通过与生产设备进行信息交流,指挥设备把自己生产出来。这种自主生产模式使得每个产品都具有个性化的特征,完全满足每位用户的“定制”需求。  相似文献   

8.
实施“六项”、“八条”刘青峰晋城矿务局为了从深层次上强化安全管理,探索总结了“六项”、“八条”安全管理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自1986年以来,安全生产始终保持了平稳发展的良好势头,连续4年百万吨死亡率保持在0.11以下。到今年4月7日,实现了安全生...  相似文献   

9.
锦西化工总厂四年无死亡事故被化工部评为1993年“中国化工百强”中名列14的锦西化工总厂,1.5万职工在安全生产中度过了4周年,到今年8月9日创造了4年无死亡事故、千人负伤率为0.24的嘉绩,跨入化工行业安全生产先进行列。长期以来,认真贯彻“安全第一...  相似文献   

10.
谈安全管理的到“底”到“边”钟永良“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一向被企业安全人员作为管理经验。然而这“底”和“边”究竟如何才能到,人们讲的似乎并不很多,还有待探求。笔者思忖再王,认为借用体育运动术语“接力”来作比喻较为贴切。但这种“接力”不是“接力赛跑”,...  相似文献   

11.
从1991年开始,在我国开展了“安全生产周”活动,至今已进行了6次。“安全生产周”已成为我国政府为倡导安全文化,增强全民的安全意识和素质,减少和控制各类伤亡事故,保障广大民众的安全与健康而进行的一项社会性的宣传教育活动,成为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第一次“安全生产周”,1991年6月17日至23日。1991年是“八五”计划第一年,也是我国开展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一年。为了保证“八五”的顺利实施,给经济建设创建一个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在全国首次开展了以“安全就是效益和提高职工安全意识”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2.
99 % 1 %=0。这是朱基总理的“防汛公式”。这一“防汛公式”既一针见血 ,又颇有科学性和富有哲理 ,它对指导安全生产也是非常有益的。本来 ,99 % 1 %=100 % ,为何会等于0呢?朱总理对此作了绝妙的解释。他说 :一道大堤即使99处都修得很好 ,但只要一处修得不好 ,出现溃决 ,那么 ,整个大堤就会全线溃败。常言道 :“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如果把“蚁穴”当成1 % ,那么正是这1 %使千里之堤溃败 ,这不是等于0又是什么?朱总理的这一“防汛公式” ,也是从惨痛的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我们把“防汛公式”引用到安全生产中 ,发…  相似文献   

13.
安全生产关系到各行各业,关系到千家万户,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搞好安全生产,预防、减少伤亡事故和职业病,保障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包括广大职工群众在内的方方面面的努力。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同开展的全国“安康杯”竞赛活动,就是广泛发动职工群众参与安全生产工作,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促进安全文化建设,预防、减少各类伤亡事故和职业病,实现安全生产的一项有效的实践活动。它是党的群众路线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体现。“安康”取之于保护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的含义,这项竞赛活动主题鲜明,贴近企业实际,着力解决企业安全生产的实际问题。全国“安康杯”竞赛活动,年年有创新,年年有发展,得到了企业的欢迎,职工的拥护,党政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在“安全发展”的大环境下,“科技兴安”,“人才强国”战略,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提到了众观众望的高度,这也为从事安全生产的科技人才们提供了发挥才能的最佳时机。而2007年安全生产专家组史无前例地大“扩容”也正给予了他们一个这样的平台。但“扩容”之后到底能否“增效”,才是此举成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节奏” ,本指音乐术语 ,是指节拍的强弱和长短交替出现而合乎于一定的规律 ,对旋律的形成起着决定作用。抓安全工作要有“节奏感” ,就会有些许创新意识和辨证法。古人云 ,“张而不弛 ,文武弗能也 ;弛而不张 ,文武弗为也 ;一张一驰 ,文武之道也。”就是说无论干什么工作 ,都要有张有弛 ,有轻有重 ,有急有缓 ,有长有短。一个企业的安全生产 ,坚持以人为本 ,齐抓共管 ,严格管理 ,落实责任 ,按章操作 ,预防为主是前人总结出的成熟经验。强调“节奏感” ,就有了以下 4层内涵 :①轻重缓急主次分明。生产、设备检修 ,安全员必须现场到位 ,狠抓规…  相似文献   

16.
开好“收心会”是节后有效的安全措施开好“收心会”是山西晋城矿务局在安全生产中创造的一个好作法。何谓“收心会”顾名思义是把心收回来的会。近几年来,这个矿务局每逢春节放假后恢复生产,都要召开“收心会”,有效地保证了节后的安全生产。在认真总结安全工作中,晋...  相似文献   

17.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以下简称“双重预防机制”)是当前安全生产领域的“热词”,但其建设和实际运行效果令人堪忧。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问题:一是本质内涵不清晰。长期以来,我国对于安全生产领域的危险源、风险、危险、隐患等关键术语缺乏一致性,实际运用中,理解偏差导致其建设和运行缺少针对性、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江苏劳动保护》2011,(2):34-34
安全工作是一个生产单位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所有的基层安全管理工作和实际操作都是在班组中完成的,所以,班组对于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至关重要。江苏沙钢集团锡兴特钢有限公司炼铁分厂高炉车间1号高炉丙班正是这样一个始终贯彻“安全第一”的工作方针,时刻敲响安全生产的警钟,严防人身、设备事故发生的班组。  相似文献   

19.
近一段时间,听报告、看文件、审稿子,常碰到这样的术语:以人为本、人文关怀。不由得不想:什么是以人为本?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如何体现人文关怀?“关怀”好理解,“人文”怎么讲?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缩印本)解释“人文”:旧指诗书礼乐等,《易·贲》中有  相似文献   

20.
2007年是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年”和“攻坚年”.刚刚结束的全省安全生产会议上仇和副省长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在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的落实上狠下功夫,见到实效。可见,“落实年”就是要“抓落实”。“落实”这一环节抓不好,再好的决策、制度、措施都将是一纸空文。近年来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地区和单位,有一条深刻的教训。就是工作不落实。工作不落实,是当前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那么,怎样使“抓落实”真正落到实处?笔者认为应该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