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耦合度的新疆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性协调关系有利于促进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同时也能提高环境自我恢复的重建能力.过度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只会加剧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进一步制约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从新疆的基本现状出发,运用耦合评价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在耦合关系原理的基础上研究两者耦合关系的程度及影响机理,分析土地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在2000-2010年间的动态演变过程,认为坚持土地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改善同步进行,维系生态环境相对稳定的运行机制,才能保持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重庆市忠县为例,构建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模型和重心模型,采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土地利用生态贡献率指数等分析了忠县土地利用时空转型特点及其重心演变规律,揭示出忠县区域生态环境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1990—2015年,忠县土地利用转型特征主要表现为生态用地面积显著增加,生活用地面积不断扩大,生产用地面积明显减少。21990—2015年,生态用地和农业生产用地重心在空间上变化不明显,城乡生活用地和工矿生产用地重心发生明显偏移。31990—2015年,忠县总体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稍有增加,区域内生态环境改善与恶化趋势并存,生态改善趋势大于恶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以重庆市忠县为例,构建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模型和重心模型,采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土地利用生态贡献率指数等分析了忠县土地利用时空转型特点及其重心演变规律,揭示出忠县区域生态环境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1990—2015年,忠县土地利用转型特征主要表现为生态用地面积显著增加,生活用地面积不断扩大,生产用地面积明显减少。21990—2015年,生态用地和农业生产用地重心在空间上变化不明显,城乡生活用地和工矿生产用地重心发生明显偏移。31990—2015年,忠县总体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稍有增加,区域内生态环境改善与恶化趋势并存,生态改善趋势大于恶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丽水市乡镇工业崛起迅速,乡镇经济发展成绩明显,但经济增长方式仍以粗放型为主,环境污染出现了蔓延。技术落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资金短缺、融资困难,行政生态环境有待完善三方面因素阻碍了丽水市乡镇经济生态化建设。为了促进乡镇经济生态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以优化产业结构、完善金融服务、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为基础,以循环经济、特色经济、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化为发展模式,以生态资源有偿使用、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为保障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生态功能区划是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科学管理与可持续利用的基础。根据张家口市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类型、道路河流、生态环境要素等数据,利用GIS技术,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进行张家口市土地生态功能区划分。一级土地生态功能分区以地貌为主导因素进行划分,即坝上高原生态功能区和坝下山间盆地生态功能区。在此基础上,以土地利用类型为主导因素进行二级生态功能区的划分,即草原与农业生产生态功能区、森林草原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中部城镇生态建设功能区、西部农业与生态环境建设功能区、东部森林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南部森林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提出了各个生态功能区土地利用优化调控的方向,为区域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介绍西南生态脆弱带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贵州省生态环境和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及根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实现该生态脆弱带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以改善生态环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论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土地资源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而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是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分析了土地资源永续利用的重要性,讨论了土地永续利用的概念、内涵、判据、利用方向和模式等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我国土地资源永续利用的生态经济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生态环境是当前社会与经济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政府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主角,应认识政府与其他生态环境治理主体的关系,明确自身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中的角色,促进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谐可持续。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失衡问题凸现。政府在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和谐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政府在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为广  相似文献   

9.
喀什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以来,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显著,文章从土地沙化、土壤盐渍化、水环境情况、土壤地膜污染、土壤肥力、生物多样性、沙尘暴、大气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等方面分析了喀什市土地生态环境现状,通过分析土地利用规模、结构和布局及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开发整理和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喀什市生态改善目标及用地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是困扰当前城市发展的首要问题。受到公众意识、社会发展和管理体制等方面因素的制约,秦皇岛市海港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存在环评审批工作压力大,建设项目环评率低,环保工程"三同时"制度落实难,"三同时"验收项目与建成项目数差大等问题。经研究分析,结合海港区实际,提出了坚持环境优先原则,严格环境准入,完善日常监管,抓好建设项目环保验收工作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昌吉州区域经济开发在新疆地方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发展区域经济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或污染,加强生态建设,做好区域环境保护的规划十分必要。昌吉州在石油勘探开发、土地资源开发中重视生态建设,在保护耕地、保护森林、野生动、植物方面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措施,行至有效,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地矛盾变得越发突出,已经成为制约城市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桎梏.泉州市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土地资源严重紧缺的问题,亟需对其市域土地承载力进行研究,并用来指导城市的发展,从生态敏感性的视角,通过对泉州市域的生态用地和城建用地的划分,在以保护生态用地为前提的基础上,对其生态用地规模和城市用地规模进行测算,最后分别按照国际和国内两种指标来测算其土地资源承载力.  相似文献   

13.
招远市现有黄金尾矿库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对周围的空气、土壤、水体造成污染,破坏周围的生态环境,而且存在安全隐患,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不同类型黄金尾矿库的特点,建立了漫溢型生态景观园、高台型生态休闲园、坝坡型风景防护林地、沟夼型生产园地等4种黄金尾矿库生态工程模式.通过生态工程示范区建设,将尾矿库改造成城镇景观绿地、生产园地,解决了黄金尾矿库的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土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环境影响及其环境安全评价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根据区域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引入信息熵的概念,以武汉市为例分析了近14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并从土地-环境-经济三方面对其作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市的整体环境趋于恶化,分区环境质量变化不平衡,生态系统经济价值总态势趋于下降。  相似文献   

15.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中共中央在2014年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京津冀区域再次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增长极。然而,京津冀地区当前环境形势仍十分严峻,是全国水资源最短缺,大气污染、水污染最严重的区域,生态环境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尽快补齐的突出短板。本文深刻分析了京津冀区域当前大气、水、生态三个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内在的体制机制不协调。在此基础上,明确了解决京津冀生态环保总体思路,并分别从环境功能区划、生态保护红线、大气联防联控、跨界水环境治理、环境监管联动以及体制政策创新等方面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为国家开展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数千年历史中,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出现了种类众多、各具特色的生态环境保护实例,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了贡献。本文通过介绍具有代表意义的各少数民族在长时期的生产、生活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以及他们在不同生态系统中分别采用的最为经济、有效的生态保护措施,来体现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以达到人与自然的高度结合,从而对我国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和症结构,介绍了国际社会采经济、管理等手段处理发展与保护环境的经验,提出了近期我国保护生态环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城市环境总体规划是对城市中长期环境管理的综合安排,是环境保护基础性的规划,其核心问题在于规模、结构和布局,即从城市环境、资源与生态约束角度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提出限制(环境、资源与生态红线),从环境承载力与发展生态适宜性分区角度为城市发展规划提出发展适度规模、结构与布局。在城市"多规融合"的实践过程中,城市环境总体规划,作为政府综合决策的重要支撑之一,可以为其他的规划编制提供约束条件以及土地供给能力测算值,使得各规划间能够相互支撑、相互融合,因此有必要先行。本文以北京市丰台区环境总体规划为例,从布局角度出发,基于区域土地资源供给能力对丰台区进行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并得到土地生态适宜性区划图,从而提出丰台区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限制条件,为城市环境总体规划先行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针对长庆油田在黄土高原较为脆弱的生态环境下,建设西部大庆过程中所面临的油田快速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运用工业生态学原理,总结探讨了长庆油田以企业文化、数字化油田、集约用地、研究配套实用勘探开发技术、体制机制改革、发展循环经济及管理创新等手段对建设生态化油田进行探索,实现企业发展、生态保护、企地和谐,通过油田的开发改善和促进黄土高原的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20.
China is confronted with the dual task of developing its national economy and protecting it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ince the 1980s, China's policies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ve experienced five changes: (1) progression from the adop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s a basic state policy to the adop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2) changing focus from pollution control to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equally; (3) shifting from end-of-pipe treatment to source control; (4) moving from point source treatment to regiona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and (5) a turn away from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based approaches and towards a legal means and economic instruments-based approach. Since 1992, China has set dow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s a basic national strategy. Howeve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cological degradation in China have continued to be serious problems and have inflicted great damage on the economy and quality of life.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 is a critical juncture for China's efforts towards sustaining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tensify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fforts, and curbing ecological degradation. As the largest developing country, China's policies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ill be of primary importance not only for China, but also the world. Realizing a completely well-off society by the year 2020 is seen as a crucial task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an important goal for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new century, however, attaining it would require a four-fold increase over China's year 2000 GDP. Therefore, speeding up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a major mission during the next two decades and doing so will bring great challenges in controlling deple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By taking a critical look a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nvironmental policy, we try to determine how best to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economy in order to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and the sustainability of China's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Examples of important measures include: adjustment of economic structure, reform of energy policy,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industry,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capacity building,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