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的环境也随之变化,大自然受到严重的破坏。如果我们还不行动起来,保护环境,那么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会濒临于动植物灭绝的死亡线上。人的生命,企业的生命,万事万物的生命均溶于环境及环境保护之中,而保护环境是基于人类的行为之中。  相似文献   

2.
一、创建绿色学校的由来1、全球环境问题和环境教育的发展历程人类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一直都是敬畏自然,试图与自然和谐相处。自从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人类的能力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然界似乎在人类面前退缩,人定胜天,改造山河,一切都可以按照人的意志来安排。地球上的物资,不论是矿物、动物还是植物,一切由人来支配,只要人类需要。可是,问题发生了,由于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不合理利用,产生了严重的浪费和破坏,工厂千方百计制造出来产品的同时又产生了大量有危害的废水、废气和废渣,任意排向大自然;各种土法冶炼、盲…  相似文献   

3.
环境和生态问题事关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人类创造文明历史的同时也是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史,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的今天,弘扬绿色意识、倡导绿色观念、确立绿色伦理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4.
施文 《环境导报》2003,(11):6-7
迄今为止,地球是茫茫太空中惟一生机盎然、适宜我们人类生存的星球。正是地球丰富的水资源、温和的气候,提供了生命赖以生息、繁衍的环境,人类理应感谢大自然的创造与恩赐,应该备加呵护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环境。然而,人类对地球做了些什么?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水资源逐渐枯竭、化学毒品的污染、核能的滥用………我们不但继承了父辈的地球资  相似文献   

5.
水资源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水资源也是孕育生命的基础,人类社会发展离不开水资源,如果水资源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污染,会对人类健康和生存带来一定影响。在我国政府提出构建"生态文明型社会"这一理念后,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不断增强,对环境保护更加重视,水污染治理受到公众和社会的普遍关注。但是当前,居民生活和社会生产导致水资源污染严重,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积极探索新型的治理措施和手段,已经成为了相关部门思考的关键课题。  相似文献   

6.
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必要条件。环境无私地赐于人类巨大的财富,是人类的朋友。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类是大自然的产儿。大自然决定了人类社会的产生,也决定了人类社会的存在。人类与环境和谐相处,则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如果人类与大自然不能和平共处,环境则会翻脸不认人,从朋友变为敌人。再进一步说,如果环境发生重大突变,恶化到不允许任何生物存在的程度,环境也将决定人类社会的灭亡。 过去由于人类对环境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然而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也加剧了对自身生存环境的破坏,反过来被破坏了的恶劣环境又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经济建设、积累财富的同时,也要注重对生存环境的保护,达到共存与和谐的发展。为使人们有效的、自觉的保护好环境,首先要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有组织、有措施、分层次、有重点地抓好环保宣传教育工作,使环保宣传社会化、环保意识全民化,形成环保事业人人参与、社会舆论广泛监督的环境保护工作局面。  相似文献   

8.
我们常说水是地球万物的生命之源,可以看出水资源对于人类的重要程度。水资源是人类生活以及社会发展的最为宝贵的资源,有着不可衡量的巨大价值。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后,人类对于水资源的破坏现象正在逐渐加剧。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由于人们长时间对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污染,导致了我国水资源的缺乏,一些偏远地区严重缺水,生活用水都无法得到保障,这些种种问题严重妨碍了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特别是在政府提出了我国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形势下,水资源的保护必须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正自地球有生命繁衍以来,千千万万的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在我们这个美丽的星球上生生不息,相互依存,相互共生,共同构成了多姿多彩的世界。人类是生物圈中的一员,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基础。人类又有义务和责任保护好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维系物种、平衡自然,维护我们唯一的地球家园。然而,随着人类活动加剧,生物多样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物种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研究过去500年的历史发现,全世界每年有近100个物种消亡,近年来,每年全世界约有1000个物种消亡,在  相似文献   

10.
环境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类与环境共存共荣,环境不仅提供人类赖以生存的各种自然资源,并对人类经济活动中产生的废物和废能量进行消纳和同化,还给予人类舒适性环境的精神享受。然而由于人类传统的生产、消费方式而对资源过度索取与大量地排放废物,使得环境的自净能力与再生速度无法及时跟上步伐。当今全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加剧,环境恶化阻碍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威胁着人类自身生存。人们日益认识到不能以牺牲环境来获取当前利益,只有保护环境、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使整个人类继续生存和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1.
纵观人类漫长而艰辛的奋斗历史,我们发现人类的奋斗史可以概括为人类与自然的斗争史.人类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交流中不断的发展.但人类贪婪的本性打破了原有的和谐.无休无止的掠夺之后.大自然终于忍无可忍,开始了它的复仇计划,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能源枯竭就是最好的例子,为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刻不容缓,这也是我们人类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每月墙报     
《环境》1999,(12)
在历史长河中,科学技术作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利器,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福祉。从文艺复兴开始,人类快速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人类依靠科技的进步不断进步,发现和认识大自然运动的一个又一个规律,发明和创造了一种又一种与大自然作斗争、征服大自然的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发展史上,曾爆发过无数次民族之间、宗教派别之间、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消除隔阂,寻求共识,管控风险,相向而行才能维护和平,避免杀戮。同样在人类发展史上,我们还经历过人与自然界的战争,那是我们视大自然为对立物,无视自然规律而一味地掠夺资源,破坏生态系统的行为所致。初期,在一定范围内,人类曾凯旋而归,然而如恩格  相似文献   

14.
随着工业革命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整个世界成了一个"地球村",人类社会的发展速度超越了以往的任何一个阶段。但是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造成了自然环境质量下降、全球变暖影响了气候变化。近年来,水文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国际性大问题。特别是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探讨分析了气候变化对降水、河流、冰川、海平面、水质的影响,以此来警醒人们关注气候变化,并指导人们合理利用、开发水资源,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  相似文献   

15.
石旭初 《环境》1997,(7):26-27
人类的生存繁衍离不开水。在几千年文明史中,人类总是沿着江河湖海定居繁衍。如今,依赖于海洋获得持续发展的人类文明,却在逐渐破坏这些摇篮。石油,便是伤害大海的一把利剑。石油入海流石油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能源。但人为的事故,战争的破坏,又使这宝贵的能源变为污染源,给无私奉献的大海带来创伤。 1997年1月2日凌晨,航行在日本岛根县隐奇岛东北海域的俄罗  相似文献   

16.
红树林湿地是湿地系统中的非常重要而又较为特殊的组成部分.广西是我国几个有红树林湿地的省区之一,然而由于人类的经济活动及人类对湿地认识的片面性,对湿地的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湿地遭受破坏,功能和效益在衰退,如再不进行科学保护,将严重危及红树林湿地生物的生存,制约红树林湿地周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针对SARS病毒来源,指出了由于人类破坏生态环境和违背自然法则,造成烈性传染病的传播,提出人类必须珍重和保护大自然,遵循生态道德观念,建立人、动物与自然的和谐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18.
周书钟 《环境工程》2022,(4):297-298
<正>生态环境与人类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生态文明是当前社会上关注的热点话题,生态是自然界的状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的文明状态,生态文明是说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共生的一种愿望。随着当前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人类的活动对于自然的影响越来越大,对自然的开发利用也在不断增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的实现也面临着较大的挑战。我们要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进行尊重和保护,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形成与自然彼此依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依靠着大自然所给予的丰富资源不断改善生活。然而,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又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变化了的环境,又对人类的生活和生存,产生了不良影响。温室效应就是当前的世界三大环境问题之一。其主要原因,是大量矿物燃料燃烧排放的大量CO_2和其他温室气体所致。在地球上,地区不同,自然环境各异,人类的活动也不同,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差别很大。而集中排放的温室气体,在排放到大气中之前,必然对其局部地区的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而,对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社会里,人与自然的联系是最基本的 关系。人们对这一关系的认识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育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类在自然界里是唯一具有自我意识和能动作用的动物。这就使得人类将自身与其它物种区别开来:一方面,人类把自己看成是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主体;另一方面,人类把自身之外的自然界看成是自己认识和实践的对象,正因为这样,人类不甘心大自然的恩赐和摆布,而把认识和改造自然当作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手段。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的一些问题:人类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自然?人类又应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