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乐业天坑生态揭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乐业天坑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大的天坑群,千万年 来这里形成了一种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原始群落和天 然小气候。这里有众多的生物化石、基因库以及独特的生物链和 生物群,并有世界级的地质奇观,具有“雄、奇、险、秀、幽、奥、 旷”的特点。前段时间媒体的连续报道,将这一世上罕见的自然 奇观和惊险的探险之旅首次全面地展现在世 人面前。据了解,乐业天坑有望被联合国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遗产名录。 所谓天坑,就是极为罕见的地质奇 观──喀斯特溶洞群,它们形成于几百万年 前,状如一个个巨大漏斗,隐藏在群山峻岭之 中。喀斯特地形独…  相似文献   

2.
大石围天坑群地下河沉积物中PAHs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索喀斯特地下河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来源,研究选择典型的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地下河进行,沿途采集7个断面的沉积物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16种优控PAHs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大石围天坑群地下河上层沉积物中总PAHs浓度为37.75~1 662.72 ng/g,下层沉积物为43....  相似文献   

3.
大都市地下空间开拓与环境地质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地下空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虽已取得较大的进展,然而由此所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仍然是令人担忧的。本文就大都市地下空间的开拓的作用及其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解决这些环境地质问题的相应途径。  相似文献   

4.
广西大石围天坑群地下河水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4,自引:9,他引:4  
为了确定典型喀斯特区广西大石围天坑群地下河多环芳烃的组成、来源及污染特征,沿途采集了8个断面的表层水样品,利用GC-MS仪测试了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结果表明, 地下河水中PAHs(总量PAHs)浓度为54.7~192.0 ng/L,平均值为102.3 ng/L, PAHs组成以2~3环为主,占65.1%. 地下河沿程水中的PAHs浓度变化表明,上游高于下游,是因为城镇污水的排放,同时地下河对4~6环PAHs具有吸附作用;大石围天坑断面的PAHs浓度显著增高93.8%,是由于地下河系统中环境介质的释放和大气传输;大石围支流汇合处的PAHs浓度被稀释降低了47.3%;百朗出口断面的PAHs浓度分别高于进口和大石围断面128.3%和17.8%. PAHs来源分析表明,城镇和大石围天坑区域显示以石油类及其燃烧源为主.然而,城镇的石油类源主要是人为输入,大石围天坑的则主要是天然输入;其余乡村地区显示以草木、煤燃烧源为主.与其他地区比较,大石围天坑群地下河水中PAHs污染处于较低的水平,但苯并[a]芘浓度6个断面超过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5.
广西大石围天坑中多环芳烃的大气传输与分异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孔祥胜  祁士华  孙骞  黄保健 《环境科学》2012,33(12):4212-4219
选择典型的岩溶地区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为研究对象,利用聚氨酯泡沫被动采样器(PUF-PAS)采集大石围天坑口部至地下河剖面空气样品,并进行了气象参数的观测.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测定16种多环芳烃(PAHs)优先控制污染物.结果表明,大石围天坑至地下河空气中ΣPAHs浓度范围为33.76~150.86 ng·d-1,平均值80.36 ng·d-1,其中绝壁、底部和地下河浓度分别为67.17、85.36和101.67 ng·d-1;空气中PAHs以2~3环的菲、蒽、萘、芴4种为主,占87.97%.PHAs的源来自于大气传输的化石燃料的燃烧.大石围天坑空气中PAHs的富集与传输过程为:地表-绝壁-底部-地下河,且浓度随深度/长度的增加有明显的增加趋势,在西峰脚、天坑底部和地下河处,低分子量的PAHs菲、蒽、芴和荧蒽发生了分异作用.温度是影响天坑中PAHs大气传输、富集的主要因子,其次为风向、风速和相对湿度;相对湿度和温度都是PAHs分异作用的主要因子,风速和风向为次要因子.总体上,天坑明显地展现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冷陷阱效应"。  相似文献   

6.
结合1991和2004两年丰水期34个监测点(监测井位)的监测资料,从地下水化学类型的变化角度阐述抚顺市地下水主要含量成分的改变,认为抚顺市区地下水质是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地面污染源的治理,地下水质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却是非常缓慢的。  相似文献   

7.
广西大石围天坑群有机氯农药的大气干湿沉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大气有机氯农药(OCPs)的沉降对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喀斯特生态环境的影响,选择典型的大石围天坑,采用大气干湿采样器分季节进行了为期一年(2007-03—2008-03)的大气干湿沉降样品采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22种有机氯农药。结果表明,大气干湿沉降中PAHs的干湿沉降通量为10.236~88.728 ng(/m.2d),平均值为48.974 ng(/m.2d),研究期间大石围天坑的OCPs沉降量为2.986 g;OCPs沉降通量的空间分布为东垭口>南垭口>北哑口>西峰,与风的进出口密切相关;不同季节的沉降通量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春、夏季OCPs沉降通量高于秋、冬季1.0倍,且春季以滴滴涕(DDTs)和六氯苯(HCB)为主,夏季以β-硫丹和HCB为主,秋季以HCHs和顺式-氯丹为主,冬季以HCHs为主。研究区大气OCPs沉降通量与季风、地理位置、降雨量和温度等因子密切相关;OCPs来源分析显示大石围天坑群春、夏季大气中OCPs主要来源于高气温、低海拔的水稻、水果主产区百色、南宁盆地的远距离传输,秋、冬季则来源于北部相邻的贵州省境内。  相似文献   

8.
山东地下热矿水的开发与资源环境保护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曹世欣,曹永凯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贾久明地下热矿水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本文通过全省26处热矿水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开发利用过程中的问题分析,探讨热矿水的开发利用和资源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武汉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显得非常重要,而地质适宜性分区对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在综合考虑了各种影响地下空间开发的地质环境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根据降半梯形(或梯形)隶属函数确定了隶属度,并采用梯形模糊数定权法得到了权重,从而对武汉市地下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区,以为武汉市主城区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广西大石围巨型漏斗土壤中多环芳烃与环境因素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孔祥胜  祁士华  蒋忠诚  黄保健 《环境科学》2012,33(11):3905-3915
选择典型的广西乐业大石围巨型岩溶漏斗(天坑)为研究对象,采集大石围漏斗不同部位的表层土壤,采用气象仪器观测大石围漏斗的环境因子,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测定16种多环芳烃(PAHs)优先控制污染物.结果表明,大石围天坑群地表(正地形)土壤中ΣPAHs浓度范围为75.20~373.79 ng·g-1,平均值120.70 ng·g-1;地下(负地形)土壤,绝壁中ΣPAHs浓度范围为19.88~330.79 ng·g-1,平均值131.86 ng·g-1;底部中ΣPAHs浓度范围为127.48~661.62 ng·g-1,平均值395.22 ng·g-1;地下河(洞穴)中ΣPAHs浓度范围为1 132.11~1 749.95 ng·g-1,平均值为1 412.39 ng·g-1;土壤中PAHs以4~6环为主.比值法推断大石围漏斗土壤PAHs的来源主要为化石燃料燃烧源,主要污染途径为大气传输沉降.总体上,大石围漏斗土壤中PAHs浓度的空间分布随温差和相对湿度的升高呈现地面-绝壁-底部-地下河(洞穴)逐渐增加,PAHs显示"冷陷阱效应"的垂向富集与分异作用.影响PAHs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其次是湿度、风向和风速,在漏斗局部显示多环境因子共同作用.环境因子夏季影响大于冬季.监测发现,2007年比2006年大石围漏斗底部土壤中PAHs的浓度增加了3.5倍.因此,本研究提出巨型岩溶漏斗PAHs的富集和分异作用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多环芳烃的干湿沉降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为研究大气多环芳烃(PAHs)的沉降对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喀斯特生态环境的影响,选择典型的大石围天坑,采用大气干湿采样器分季节进行了为期1 a(2007-03~2008-03)的大气干湿沉降样品采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了16种PAHs优先控制污染物.结果表明,大气干湿沉降中PAHs的干湿沉降通量为132.36~1 655.27 ng.(m2.d)-1,平均值为855.00 ng.(m2.d)-1,大石围天坑的PAHs沉降量为51.98 g.a-1;PAHs的组成以苯并[b]荧蒽、、苯并[a]芘、苯并[k]荧蒽、蒽、菲、萘7种为主,占总量PAHs的78.5%;大气PAHs沉降通量的空间分布为东垭口>南垭口>西峰>北垭口;不同季节的沉降通量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春、夏季PAHs沉降通量高于秋、冬季4.6倍,春、夏季以4~6环PAHs为主,而秋、冬季以2~3环PAHs为主;研究区大气PAHs沉降通量与降雨量、风向、风速、温度气象因子及污染源的方位密切相关;大石围天坑群大气PAHs沉降通量在春季、夏季呈季节性增高可能来源于高气温、低海拔的广西工业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12.
在褐煤地下气化模型试验的基础上 ,研究了褐煤中汞的赋存形态 ,褐煤地下气化煤气中汞含量的变化及存在形态 ,以及气化工艺的影响 ;分析了地下气化过程中汞的析出及反应机理 .实验结果表明 ,汞在试验褐煤中主要以硫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形式存在 ;褐煤地下气化煤气中汞含量随气化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且主要以Hg0 (g)的形态存在 ;水蒸汽的存在会降低Hg0 (g)被其它气体氧化为Hg2 (g)的趋势 ;与地面气化及燃煤过程不同 ,煤地下气化产物中 ,气态汞占总汞比例低于 2 0 % ,明显低于地面气化及燃煤  相似文献   

13.
武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环境地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武汉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地下空间的开发所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成为武汉城市工程环境地质效应的关键问题。文章利用武汉市现有勘察资料,初步分析研究城市地下空间的物质载体及其空间组合关系,从空间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和赋水条件入手,对城市地下空间建设诱发的工程环境地质灾害的特点、生态环境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进行地下空间利用区划,指出各区在地下工程建设中需要重点防范的工程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4.
苏联计划在西伯利亚建立世界上最大的放射性废物贮存设施,正面临着当地居民的反对。该设施位于1950年秘密建立的钚生产厂附近,靠近叶尼聂河旁边的地下700英尺深处,计划把苏联的核废物运往此处深埋。在一次抗议建立该设施的集会上至少有6万人参加了抗议活动。一位克里姆林宫的专家说,苏联的许多居民正组织一次非核的抗议行动。  相似文献   

15.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类型与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类型与特点李相然(烟台大学土木工程系山东烟台264005)关键词地下空间,地下空间资源,地下空间资源类型,地下空间资源特点TYPESANDCHARACTERISTICSOFTHEURBANUNDERGROUNDSPACERESOUR...  相似文献   

16.
地下空间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潜在空间资源,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却没有得到充分认识和开发。本文分析了这一状况中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调动开发者的积极性,抓紧地下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更重要的是提高社会的认同度,探索地下空间的监管,建立推动城市地下空间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长白山是一座休眠了近300年的新生代活火山,最近一次喷发时间是1720年。火山锥顶部的火山口湖面标高达2194m,故称"天池",是中国最大、世界最高的火山湖。火山湖周围有16座由火山熔岩堆积成的单面山峰,形成奇异的火山地貌景观。出自天池的湖水形成落差高达70 m的长白瀑布,来自地下的气液流体形成了著名的长白温泉群,水温高达80℃,四季地面热气腾腾。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地处华北平原北端,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人均水资源量不足300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8,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30.近年来,由于人口增加,每年形成的水资源量已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只能靠长期超量开采地下水维持.目前,北京市供水约有2/3来自地下,造成地下水超采严重,虽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保障了北京地下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但由于区域性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仍然引发了水位下降漏斗扩大、地面沉降和浅层地下水水质恶化等一系列的环境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9.
涉核地下硐室群核事故产生的钚气溶胶威胁核设施的长期运营安全,现有关于封闭空间内的钚气溶胶扩散行为研究主要涉及简单硐室,而未涉及复杂地下硐室群,复杂地下硐室群核事故钚气溶胶扩散行为尚未得到充分揭示。首先对核事故钚气溶胶源项进行分析,讨论了钚气溶胶颗粒产生的方式和粒径分布特征,给出了硐室内钚气溶胶初始浓度的估算方法;然后通过分析钚气溶胶颗粒的空气动力学行为,给出了适合于描述钚气溶胶颗粒在硐室内传输的本构模型,建立了地下硐室群内钚气溶胶扩散行为模拟方法;最后以某复杂地下硐室群为例,采用Ventsim软件对两种释放场景(缓慢释放和剧烈释放)、不同释放位置条件下钚气溶胶的扩散行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硐室群核事故应对措施展开了讨论。结果表明:钚气溶胶在硐室群内的扩散行为主要受核泄漏方式、核泄漏位置、钚气溶胶颗粒粒径以及通风系统的影响,通过合理规划硐室群布局、通风风路、防核泄漏措施等,可有效降低核污染扩散的风险。该研究结果对于地下硐室群核安全设计、核应急处理与核扩散风险管控等措施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呼伦贝尔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近年来由于煤炭资源的大量开采,造成局部地区地面塌陷,土壤质量随之下降,草原生态环境退化。根据生态地质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通过调查呼伦贝尔某煤矿塌陷区附近不同类型土地的植被地下生境中不同层片的养分运移、植物根群结构和植物群落特征,将不同层片的土壤肥力测试结果与植物根系生长情况进行对比,总结并分析不同区域土壤的质量以及植物根系在各层片的发育特点与分布规律,提出草原区土地复垦的最佳覆土厚度和植被恢复的生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原生草原区、地面塌陷裂缝区、地面塌陷治理区和草原耕地区的植物根系、土壤肥力分布具有近似的规律性,肥分含量从表层土壤到深层土壤逐渐减少;地面塌陷治理区肥分含量基本恢复到背景值,但植物种类单一,根系主功能区稍浅,有机质和速效钾流失严重,植物群落发生了演替。为了在开采矿产资源的同时有效保护呼伦贝尔大草原,必须做好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工作,复垦时尽可能保证所种植植物的根系结构完整,覆土厚度应达到60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