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3.
4.
5.
6.
针对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的特点和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影响及其分布特性,根据国内外对水土流失预测的研究现状,选择了位于西南土石山区在建国道108线西攀高速公路路段的黄水互通式立交A匝道开挖边坡和K11 100~K11 210路段左侧的弃渣场上进行了观测试验,通过15次降雨量和水土流失量的实测,经过降雨强度、各时段降雨动能、降雨总能量参数单因子和复合因子与土壤流失量的相关分析,得出试验区的天然降雨雨滴中数直径与雨强的对数关系和单位降雨强度与降雨动能的关系;初步提出适用于高速公路建设土壤流失预测中的降雨侵蚀力的计算公式、土壤可侵蚀因子值;修正了经验法中的加速侵蚀系数A值. 相似文献
7.
程睿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21,41(12):18-22
以高速公路为代表的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和强力保障,但高速公路建设、运营会对环境资源造成一定影响.阐述了我国高速公路发展动态及其全生命周期内对环境资源的损伤特征,探讨了高速公路全生命周期内以内源性降耗、减排为主的环境资源再生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8.
通过西宁至大通高速公路建设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公路施工期对沿线农业生态环境将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公路的投入运营,这种影响将会减少,随着高速公路的建成,对沿线农业生态环境不会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农村面积广阔,农民居住分散,占地面积较多,因此,加快实施农村住宅居民点集中建设的步伐,是该省保护耕地,减少土地资源浪费,挖掘土地潜力和拓展农村消费市场的有效办法。国家建设部对农村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作了严格规定,四川省在此基础上也对本省农村人均建设... 相似文献
10.
构建邻接空间权重、距离空间权重和经济距离空间权重,利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及其偏微分分解方法分析黄河流域土地市场化、供应结构对建设用地绿色利用效率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1)2010—2018年,黄河流域城市建设用地绿色利用效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态势,且中游>上游>下游。(2)建设用地绿色利用效率存在空间正相关性,且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在上游,低—低集聚区主要分布在下游。(3)土地市场化与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服务用地结构虽然对本地城市建设用地绿色利用效率产生抑制作用,但是对周围城市具有促进作用,且直接效应与溢出效应均不显著;工矿用地和商服用地结构在距离权重模型和经济距离权重模型下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且抑制了周边城市建设用地绿色利用效率提升。(4)产业结构优化对建设用地绿色利用效率产生促进作用,其直接效应与溢出效应均显著,而城镇化与建设用地绿色利用效率存在“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从我国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长且供需之间存在着严重结构性不均衡的实际背景出发,在考察我国相关土地政策的建设用地空间配置现状的基础上,从正反两个角度论证了实施建设用地省际空间再配置的可能性,并提出了在建设用地省际空间再配置完成从理论可能到事实可行时应警惕的若干问题,指出如果机制设计合理,实施建设用地省际空间再配置将真正成为一种改进建设用地空间配置现状的多赢路径,也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12.
根据我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问题,从经济、环境、政策、管理体制等方面,剖析了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驱动因素,为保护耕地,限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提出了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
14.
太湖水土资源保护和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江苏省太湖地区水土资源利用现状及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性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该区今后在保护水土资源的同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针对建设用地监管数据多源异构特性,难以实现语义级数据集成共享的技术问题,开展建设用地监管数据地理本体构建技术研究,提出由地理概念类、地理属性、地理关系、地理实例、地理公理构成的五元组地理本体模型,面向地理信息领域特点和建设用地监管数据内容构建建设用地监管数据本体体系,提出建设用地监管数据地理本体构建方法,利用该模型和方法实现土地利用地类地理本体的构建,为实现建设用地监管数据基于数据语义级集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入世后,国际资本将快速进入我国,土地作为重要的经济资源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为了使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快土地市场建设,建立健全土地市场。根据我国目前土地市场的建设情况,探讨了土地市场建设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