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概述气相色谱(GC)可卓有成效地分离测定环境样品中复杂、痕量、多组分的有机污染物,而傅立时变换红外光谱能提供完整的分子结构信息,因而GC/FTIR系统兼两者之长,适于分离、鉴定多组分的混合物,GC/FTIR系统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2.
GC/FTIR-FID测定石化废水中挥发性有机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述石化废水中挥发性有机物分析方法 ,以 GC分离 ,FTIR定性 ,FID定量。水样前处理采用大吹脱体积 ,两级捕集的吹脱捕集技术。为解决剖析分析无标样定量问题 ,成功地实现了 GC/FTIR-FID匹配联机 ,使得未知组分定性定量一次完成。方法变异系数低于 5% ,回收率高于 90 % ,最低检出浓度可达 0 .0 0 5mg/L  相似文献   

3.
洹河水中痕量有机污染物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固相萃取技术 ,对洹河水中痕量有机物进行富集 ,大量的地表水被 C1 8键合相萃取后 ,洗脱液经干燥浓缩用于 GC和 GC/MS分析 ,鉴定出 64种有机物 ,并对苯系物、杂环类等 2 7种主要污染物作了定量测定 ,得出有机物的沿途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用 GC/MS仪对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进行分离定性、定量的实验方法 ,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阐述了高锰酸盐复合药剂 (PPC)对巢湖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率。文中表明 :GC/MS方法可检测的有机物范围很宽 ,它适用于可被 C18小柱从水中有效吸附 ,对气相色谱有足够的热稳定性和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的分析。同时 ,由实验结果得到 :高锰酸盐复合药剂对巢湖水中有机污染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5.
大气废气中苯系物及部分常用有机溶剂的气相色谱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EG 400 色谱柱可分离丙酮、苯系物、苯乙烯、酯、醇等十余种有机物。Tenax—GC常温浓缩大气中低浓度有机物热解析色谱分析,可测至ppb级。直接进气样可测定1至10~3mg/m~3范围。本法适用于大气及污染源监测。高浓度回收率大于90%,低浓浓度回收率大于85%。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6.
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的方法分析雨水中的有机物 ,在 4月份采集的 5个样品中 ,共分离鉴定出 15 8种有机化合物并对检出的有机化合物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污染源环境空气中多氯联苯的采集及气相色谱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气样品经携带式大气采样器,在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吸收,经石油醚萃取,得到PCB样品,样品回收率为89—106%,用填充柱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BCD分离PCB各组分,应用PP′—DDE为内标,用相对保留鉴定PCB各色谱峰,用典型峰高或各峰和法定量。检出浓度为3×10~-g~8/m~3。  相似文献   

8.
采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水中的24种挥发性有机物。通过优化分析条件,改善了各组份的分离效果,节省了分析时间,得到各组份检测限为0.001-0.099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2.3%-5.6%,加标回收率为91.2%-107.6%,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准确度和低检测限。同时对漳州市饮用水源中的24种挥发性有机物进行监测分析,结果均低于检测限。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车载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水中22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方法,顶空平衡温度和平衡时间的最优设置分别为80℃和30 min。该方法各目标化合物分离良好,在目标化合物质量浓度5~1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0.995,方法的检出限为1.16~2.88μg/L,RSD为7.71%~26.5%,加标回收率为52.3%~129%,能够满足应急监测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2,4-二硝基苯腙的色谱分离分析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甲醛的衍生物—2,4二硝基苯腙,对其结构与纯度进行了鉴定;应用气相色谱研究了其在四氯化碳溶液中的色谱分离分析性质,结果表明,将之作为标准品用于空气中甲醛的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概述 高效液相色谱是在经典液相色谱的基础上,引入气相色谱理论,加以改进和发展起来的。经典的液相色谱是历史最为悠久的色谱技术,与进展惊人的气相色谱相比,它却经历了半个世纪坎坷不平的发展道路。六十年代末,经典的液相色谱才发展咸高效液相色谱。当前高效液相色谱在分离速度、柱效、检出灵敏度和自动化等方面都达到了与气相色谱相媲美的  相似文献   

12.
为了弄清农药污水中,究竟含有那些降解有机物组分和新生有机物组分,并进而判断其有无毒性,以便为农药污水处理工艺的改进,提供重要数据,我们采用GC—MS—EI技术以获得未知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信息和利用GC—MS—FI技术以获得未知化合物的分子量信息来达到上述目的。  相似文献   

13.
气相色谱-质谱法表征炼油厂外排废水中的有机组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水中的有机组分划分为悬浮性有机物(SOC)、溶解性可吸附有机物(EOC)及溶解性不可吸附有机物(NEOC)三类.分别用G3型耐酸滤过漏斗及GDX-502树脂分离和富集了某炼油厂生化处理外排废水中的SOC及EOC,漏斗滤出的和GDX-502树脂富集的有机物分别用二氯甲烷洗脱和Soxhlet提取,提取物经干燥、浓缩后,用GC/M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废水TOC为27.4mg/L,SOC、EOC及NEOC分别占44.5%、28.1%及27.4%.SOC中共鉴定出有机组分44种,包括正构烷烃21种、异构烷烃15种、烯烃6种及环烷烃2种,其中Ci5-C28正构烷烃的含量相对较高;EOC中共鉴定出有机组分78种,包括脂肪烃18种、芳烃12种、苯酚类10种、吡啶类7种、醇6种、酮10种、醛2种、酞酸酯3种及其它化合物10种,其中苯酚类、邻苯二甲酸正丁酯及1-甲基环己醇含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4.
研究制作了半挥发性有机物中流量采样装置,将环境空气(包括气相和颗粒物)中的半挥发性有机物采集到超细玻璃纤维滤膜及其后面的吸附剂上,用乙醚/正己烷混合溶剂提取,提取液经硅胶柱净化后,用反相液相色谱分离测定邻苯二甲酸酯类.并对色谱分离条件、样品净化方式、目标化合物在气相和颗粒物上的分布规律及采样器的捕集效率进行了实验.  相似文献   

15.
水污染事故中半挥发性有机物应急监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车载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结合固相微萃取(SPME)前处理技术测定水体中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的方法,优化了萃取头类型、萃取温度与萃取时间、离子强度、解吸温度与解吸时间、搅拌速度等影响萃取效率的因素,以及仪器分析条件.24种SVOCs、7种OPPs和17种OCPs在1.00 μg/L~40.0 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为0.11 μg/L~0.39 μg/L,空白加标水样平行测定的RSD≤14.3%,回收率为51.0%~98.5%.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分离鉴定不同形态烷基铅化合物的各种方法及它们的发展过程,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比较。着重阐述了用于测定痕量烷基铅化合物的GC—AAS联用技术的仪器装置、实验方法及其特点,以及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土壤中挥发性有机物的顶空制备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土壤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有效提取的顶空(HS)前处理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气相色谱条件下,影响顶空装置对挥发性有机物提取水平的主要有顶空平衡时间、平衡温度、基准修正液的加入量等因素,在一定的HS—GC条件下,土壤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准确度可达80%。  相似文献   

18.
采用GC/MS联用仪对焦化、染料废水和地表水中有机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探讨了污染源与受纳区的地表水中有机物种类和含量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炼焦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成分谱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吸附管采样和热脱附/GC/MS分析研究了土焦炉生产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和机械炼焦厂外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分布.土法炼焦过程中TVOC排放高达1782.2μg/m3.成分分析显示,土法炼焦烟气和机械炼焦厂外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包含苯系物、烷烃、卤代烃和萜烯类,其中以苯系物为主,分别占75.63%和72.25%.BTEX比值分析显示,炼焦排放挥发性有机物的特征有别于汽车等交通排放.  相似文献   

20.
采用加速溶剂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土壤中半挥发性有机物的含量。土壤样品以二氯甲烷-丙酮(1∶1)混合溶液进行萃取,所得萃取物用硅酸镁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在气相色谱分离中用TG-5MS(30 m×0.32 mm×0.25μm)色谱柱进行分离,在质谱分析中采用选择离子监测模式,内标法定量。该方法在1.56~50.0μg/ml相关系数大于0.99,检出限为0.01~0.03 mg/kg,测定下限为0.04~0.12 mg/kg。对土壤中3个添加水平(0.10、0.70 mg/kg和1.50 mg/kg)下的回收率进行了测定,回收率为74.1%~10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1%~7.1%。该方法样品前处理简单、灵敏、可靠,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检测要求,适用于土壤中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