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升厌氧微生物对含硒(Ⅳ)废水的处理效果,利用ASBR反应器研究Fe3O4对厌氧微生物还原除硒(Ⅳ)的影响,分析了出水硒浓度、硒形态与分布、硒还原酶活性和微生物菌群等变化.结果表明,高碳源浓度时,投加Fe3O4对厌氧微生物去除硒(Ⅳ)没有影响;低碳源浓度时,Fe3O4能显著提高厌氧微生物还原除硒(Ⅳ)的效率和速率,Fe3O4使硒(Ⅳ)去除率由对照组的(97.3±0.5)%提升至(98.2±0.5)%,最大反应速率也提高了3.6倍.同时投加Fe3O4也降低上清液硒(Ⅳ)、硒(0)占比,增加硒(-Ⅱ)占比,促进厌氧微生物还原硒(0)-硒(-Ⅱ)的进程.通过酶活性和微生物菌群结构等分析发现,Fe3O4提高亚硫酸盐还原酶、谷胱甘肽还原酶、周质延胡索酸还原酶和亚硝酸盐还原酶的活性,增加了铁还原科细菌Rhodocyclaceae以及与电...  相似文献   

2.
<正> 本文介绍的测定硒的方法,其结果可与荧光法相比,而且适合大批样品的快速分析。含硒的溶液用四氢硼酸钠(Ⅲ)还原,将形成的硒化氢引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源,以便用发射光谱进行测定。从检测限(1ngml~(-1))到大约1000ngml~(-1)硒,校正曲线皆为直线。这种检测范围,可与用原子吸收-氢化物系统得到的硒的大多数报道值相比,且线性校正范围要大得多。 虽然该方法不受土壤的大多数组分的干扰,但微量铜会阻止硒化氢的放出,所以硒要按照Bedard和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还原亚硒酸盐的动力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为Se(IV)污染场地的微生物修复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研究了兼性厌氧菌Bacillus sp.SeRB-2对亚硒酸钠的还原动力学。通过指数方程模型、对数方程模型和米氏方程模型的分析可知,Se(IV)的细菌还原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还原反应主要集中在对数期和稳定生长前期,米氏方程模型能更好的反映细菌对亚硒酸盐的还原过程。通过对不同Se(IV)浓度下的米氏常数(Km)和最大反应速率(Vmax)的分析发现,当Se(IV)浓度较低时,Km值较小,Vmax值较大,这表明Se(IV)浓度越低,还原亚硒酸盐的酶与Se(IV)的结合能力越强,此时细菌对亚硒酸盐的还原速率越大、还原效率也越高。在本研究中,当Se(IV)浓度为1mmol/L时,其还原效率最高可达90%,能够有效去除或降低Se(IV)污染,说明该菌在Se(IV)污染场地的生物修复上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应用氢化物无色散原子荧光法测定水中痕量硒(Ⅳ)和硒(Ⅵ).在1~6 M盐酸中,硒(Ⅳ)与硼氢化钾作用生成气态硒化氢,而硒(Ⅵ)不参与变化.另取水样用热盐酸还原硒(Ⅵ)为硒(Ⅳ),测硒(Ⅳ)总量,用差减法求得硒(Ⅵ).  相似文献   

5.
利用贪铜杆菌(Cupriavidu smetallidurans)SHE在好氧条件下还原Se(Ⅳ)生成硒纳米颗粒,考察不同条件对还原过程的影响,并对还原产物进行表征.结果显示,菌株SHE还原Se(Ⅳ)的最适条件为pH=8、温度30℃、底物浓度1.0 mmol·L-1,在此条件下Se(Ⅳ)的还原率最高,可达100%.通过紫外光谱扫描、微观形貌分析、粒度分析及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合成的硒纳米颗粒为六方晶型,粒径为(130.2±27.0)nm.研究结果表明,菌株SHE可有效的还原Se(Ⅳ)生成硒纳米颗粒,为微生物合成纳米硒的潜在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还原亚硒酸盐的动力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为Se (IV)污染场地的微生物修复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研究了兼性厌氧菌Bacillus sp.SeRB-2对亚硒酸钠的还原动力学。通过指数方程模型、对数方程模型和米氏方程模型的分析可知,Se (IV)的细菌还原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还原反应主要集中在对数期和稳定生长前期,米氏方程模型能更好的反映细菌对亚硒酸盐的还原过程。通过对不同Se (IV)浓度下的米氏常数(Km)和最大反应速率(Vmax)的分析发现,当Se (IV)浓度较低时,Km值较小,Vmax值较大,这表明Se (IV)浓度越低,还原亚硒酸盐的酶与Se (IV)的结合能力越强,此时细菌对亚硒酸盐的还原速率越大、还原效率也越高。在本研究中,当Se (IV)浓度为1 mmol/L时,其还原效率最高可达90%,能够有效去除或降低Se (IV)污染,说明该菌在Se (IV)污染场地的生物修复上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尿液中不同价态硒的吸附溶出伏安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在二溴代苤硒脑生成条件下Se(-Ⅱ、0)、Se(Ⅳ)、Se(Ⅵ)等不同价态硒的稳定性及其转化条件,确定了用二溴代苤硒脑体系的吸附溶出伏安法测定尿液中不同价态硒的方法.结果表明,在1.5mol/L HCl介质中,Se(Ⅳ)与二溴代邻苯二胺定量生成苤硒脑,可用吸附溶出伏安法直接测定Se(Ⅳ).HNO_3-HClO_4消化样品时,Se(-Ⅱ、0)定量转化为Se(Ⅳ),此时Se(Ⅳ)、Se(Ⅵ)价态稳定.而HNO_3-HClO_4消化样品后用3mol/L HCl将Se(Ⅵ)还原为Se(Ⅳ)后可测得总硒.故利用不同的样品处理方法所得结果差减后,测定Se(-Ⅱ、0)、Se(Ⅳ)和Se(Ⅵ)含量.本文方法用于尿液样品分析,尿液中硒的主要价态为以Se(-Ⅱ)形式存在的有机硒,无机态Se(Ⅳ)、Se(Ⅵ)的含量甚微.  相似文献   

8.
硒对于生物既属有毒元素又为营养元素,近来还发现硒可能对重金属如汞、镉、铜等有解毒作用。由于对硒深入研究的需要,硒的价态和形态分析工作日益增多,关于它的价态分析已报道的有分光光度法,极谱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萤光分光光度法及气相色谱法等,测定了天然水、生物、食品中的价态硒。这些方法大多为测定总硒和硒(Ⅳ),用差减法求得硒(Ⅵ)。 我们曾报道天然水中硒(Ⅳ)的气相色谱法测定,用4-硝基邻苯二胺与硒(Ⅳ)生  相似文献   

9.
生物还原法处理水体硒污染,绿色经济。但大多数硒酸盐还原模式菌环境适应性较差,工程应用困难。采用某些具有硒酸盐还原能力的反硝化菌治理硒污染,则是一种新的尝试。以反硝化菌主导的硒酸盐还原菌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底物还原速率对比分析,结合微生物群落数据和功能基因定量,证实了Nap型硝酸盐还原酶主导了硒酸盐还原过程,明确了反硝化菌在还原硒酸盐过程中的作用,进一步拓展了硒还原菌谱。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硒酸盐污染治理策略:采用硝酸盐对活性污泥进行预驯化,可大大提升硒酸盐还原效率,因而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催化极谱法测定地面水中锑(Ⅲ)和锑(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废水和地面水中锑的测定方法有分光光度法、极谱法、阳极溶出伏安法和催化波测定法等。催化极谱的检出浓度可达10~(-7)~10~(-9)mol。本文以锑(Ⅲ)—草酸铵—硒(Ⅳ)体系为催化极谱底液,并用亚硫酸钠还原锑(Ⅴ)成锑(Ⅲ),二次测定对锑进行形态分析。在0.16N硫酸—0.03mol草酸铵—0.2mol  相似文献   

11.
通过红黄泥和紫潮泥两种土壤淹水培养和硒的价态测定结果表明:在450mV培养下,外加Se(Ⅵ)第1天有57.2%仍保持Se(Ⅵ),23.4%还原为有机Se,培养过程中Se(Ⅵ)呈稳定态,有机Se则氧化成Se(Ⅵ),反应为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在175mV培养下,外加Se(Ⅵ)第1天有81.8%还原为有机Se,8.9%还原为有机Se,8.9%为Se(Ⅵ),培养过程中有机Se呈稳定态,Se(Ⅵ)则还原为Se(Ⅵ),反应符合动力学一级方程。土壤中Se(Ⅵ)/Se(Ⅳ)体系氧化还原反应的临界电位为71.4mV-206.1mV(pH7.0),土壤pH上升1个单位,电位相应降低40.1mV.Se(Ⅵ)/Se(Ⅳ)体系在土壤氧化还原顺序中的反应次序居猛体系之后,与铁体系平行。  相似文献   

12.
酸性含硒含镉废水低温生物强化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将枯草芽孢杆菌接种于活性污泥中,系统考察了酸性含硒含镉废水的低温生物强化处理效果.研究发现,活性污泥联合枯草芽孢杆菌对硒、镉的去除效率(Se:94.9%,Cd:99.1%)高于单一枯草芽孢杆菌(B菌)、混合枯草芽孢杆菌及活性污泥.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20℃、pH 4.0、甲醇为碳源时生物强化硒、镉去除效率较高.利用SBR反应器处理酸性(pH 4.0)含硒(3.7~10.0 mg·L~(-1))含镉(5.0~11.2 mg·L~(-1))废水,在低温(8.0~10.8℃)条件下运行80个周期,硒、镉和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7.4%、90.7%和95.0%.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酰胺基、芳香族C—H伸缩健在硒、镉去除中起到主要作用.透射电镜与能谱分析证实了生物强化污泥对硒、镉去除之后形成纳米颗粒物.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现生物强化污泥中富集了Pseudomonas(假单胞菌属)、Dechloromonas(脱氯单胞菌)等典型硒还原菌.  相似文献   

13.
<正> 用光度法测定岩石、矿物中的硒(Ⅳ)时,对其伴生元素的分离多采用沉淀法富集硒(Ⅳ),但流程繁琐;而离子交换、色层、薄层等又多局限于纯物质试验;用萃取法分离岩石、矿物中硒(Ⅳ)的报道少见。为了寻求一个简便快速的分离方法,我们通过实验发现:在一定浓度的磷酸-氢溴酸介质中,甲苯能选择地定量萃取硒(Ⅳ)(一次萃取率达95%以上),萃取硒(Ⅳ)后的水相用醋酸异戊酯定量地同时萃取铊(Ⅲ)和铟(Ⅲ),再用水对醋酸异戊酯进行反萃取,则铟(Ⅲ)进入水相,铊(Ⅲ)留在有机相中。达到了硒(Ⅳ)、铊(Ⅲ)、铟(Ⅲ)的相互分  相似文献   

14.
永寿大骨节病区硒的氧化还原电位及腐殖酸等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骨节病病区土壤溶液环境为背景,研究了土壤溶液中E_H[Se(Ⅵ)/Se(Ⅳ)]—pH关系及天然环境中主要的氧化还原剂腐殖酸、MnO_2、Fe~(2+)等对硒氧化还原性质的影响。腐殖酸和Fe~(2+)可提高Se(Ⅵ)/Se(Ⅳ)体系的还原能力,MnO_2对Se(Ⅳ)有一定的氧化作用,而腐殖酸和Fe~(2+)只有在低pH条件下才对Se(Ⅵ)有弱的还原作用。几种含硫化合物还原Se(Ⅵ)的能力依次为:硫代乙醇酸>L-半胱氨酸>硫化物。  相似文献   

15.
HPLC-ICP-MS在植物有机硒形态分析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是人们摄取硒的主要来源,富硒植物中富含可开发利用的有机硒,我国湖北恩施高硒地区富硒植物资源丰富亟待开发利用。植物中硒的形态分析是研究开发富硒植物资源的基础,而高效液相色谱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HPLC-ICP-MS)是目前硒形态分析使用最为广泛的技术,它在样品的前处理、分析灵敏度、准确性等方面均具有优势,可以实现富硒植物中含硒生物大分子、硒形态以及与氨基酸结合位点及机理的分析。因此作者综述了植物样品的预处理过程,介绍了HPLC-ICP-MS联用技术在测定植物硒形态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为我国富硒植物、富硒产品中硒形态的分析测定、开发富硒植物资源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在化学反应中,二氧化硒作为温和的氧化剂,可以将羟基、甲基等基团氧化为醛基,而本身被还原成为硒.以合成反应中生成的硒为原料,用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物进行氧化反应,使其氧化为可以重复使用的二氧化硒,反应收率为94%,并用滴定法测定其含量为96%,符合工业化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为了灵敏、准确地测定天然水中微量四价硒和六价硒的浓度,尝试了利用同位素稀释-MIP-MS分析和离子交换树脂预浓缩分离相结合的方法。在天然水样中添加78Se(Ⅳ)和78Se(Ⅵ)的浓缩稳定同位素溶液,将水样泵入充填有阴离子交换树脂的特氟隆圆柱中浓缩后,富集在树脂上的全部四价硒和一部分六价硒用0.03mol/L硝酸洗脱;残留在树脂上的六价硒接着用0.13mol/L硝酸洗脱。这两种淋洗液分别用同位素稀释-MIP-MS法测定。利用这一方法,可得到天然水中微量四价硒和六价硒的准确浓度。  相似文献   

18.
X712.03 200401706 稻草对农田排水中硒酸盐的去除的影响因素= Factors affecting removal of selenate in agricultural drainage water utilizing rice straw[刊,英]/Yiqiang Zhang…//Sci.Total Environ..-2003,305(1/3).- 207~216 国图微生物可以将硒酸盐还原为硒,这是去除农田排水中Se的一个有用方法。在实验室进行了一系列试验以验证酸性(pH5-10)产生的影响, NO3-(100-500mg/L)、SO42-(0~5 000mg/L),在  相似文献   

19.
荧光法测定土壤中的可溶性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从1957年至今对硒的研究证明:硒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缺硒容易产生许多种疾病。而人体摄取硒的主要来源为食物,且大多数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硒,因此测定各个不同地区土壤中可溶性硒的含量是很有意义的。由于硒对人体的重要性,使人们对硒的分析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建立了多种方法,但以2.3-二氨基萘(简称DAN)荧光分光光度法的灵敏度、准确性为最佳。此法已广泛应用于水、废水、植物、底泥的分析中,土壤总硒的方法已渐成熟。本文将此法推广应用于土壤中可溶性硒的测定,当取  相似文献   

20.
以市售大米为检测对象,采用凯氏烧瓶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样品中微量元素硒的含量。结果表明:富硒大米、五常大米、白城大米、泰国香米及龙江县大米的含硒量分别为:0.258、0.054、0.051、0.033、0.045mg/kg(干基)。富硒大米的硒含量明显高于普通大米。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为0.9998,加标回收率在98.6%~102.7%之间,精密度RSD为2.25%,因此该法具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工作曲线线性关系好的显著优点,可用于大米中微量元素硒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