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可 《环境保护》2014,(13):55-57
分析探讨了目前我国电镀行业重金属污染防治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并从政府、企业、公众、行业协会、技术机构5个角度提出加强电镀行业监督管理、完善政策标准、推行清洁生产等重金属污染防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电镀作为浙江省主要的重金属排放行业,数量多、分布广、环境影响十分敏感。课题组根据浙江省内主要电镀企业及电镀产业集聚区的实地调研情况以及污染普查动态数据的分析,详细分析了浙江省电镀行业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产业布局与规模、生产工艺与装备、清洁生产、污染防治措施、环保监管、有效削减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整治提升对策,为电镀企业即将开展“十二五”污染整治提供重要的技术储备,对电镀行业的减排及转型升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惠州市惠城区范围内通过注销排污许可证环境管理手段初步筛选出有搬迁遗留地的重污染电镀企业,再通过现场勘察进一步排查确定具备场地修复基本条件的惠城区电镀行业典型污染场地进行调查分析和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4.
正自2006年以来,博罗县通过引导集中入园、推动就地改造、强化执法监管等举措,大力整治电镀产业污染,减少污染排放。惠州博罗,电镀产业高度发达,其重金属污染问题长期备受外界关注。自2006年开始,博罗县启动大规模电镀行业整治行动,通过"关闭一批、提升一批、入园一批",将电镀污染锁入牢笼。集中入园减轻环保负担宽敞的道路、崭新的楼房,绿叶繁花紧簇、蓝天白云相拥,电瓶车不时载着考察者穿梭于厂房与污水处理厂之间。建成5年的博罗县龙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清洁生产及清洁生产审核的概念,电镀行业的特征及电镀行业实施清洁生产的潜力和必要性,从清洁生产方面提出了防止电镀行业污染环境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无氰电镀与有氰电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氰化电镀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它具有较优越的镀层性能和操作方便等特点,应用较广。但氰化电镀废水的公害问题突出,尤其近年来,随着乡镇电镀工业不断发展,含氰电镀废水的处理,一直为电镀行业污染控制的重点目标之一。为根除氰的危害,在60年代末及70年代初,出现了一种新的无氰电镀工艺。经过多年的实践和考验,有些无氰电镀工艺趋于完善,并获得日益巩固和发展。氰化物固然剧毒,但易处理;无氰镀液并非无害,且处理较难。因而,对于无氰还是有氰电镀,存在着不同的评价和看法。笔者仅就无氰电镀、有氰电镀与环境保护的若干关系,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各种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乱排现象层出不穷,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电镀废水是较为常见的工业废水,其主要特点是废水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废水中一般含有重金属、酸碱、表面活性剂等。如果电镀废水未经处理或者处理后不达标排放,将严重污染周边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电镀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镀产品的需求与日剧增,而电镀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等污染物质,如果不加以处理,任意排放,势必对环境及人类产生严重危害,因此,研究电镀废水的处理是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介绍了现有的一些电镀废水处理的主要技术和研究进展,阐述了电镀废水的不同处理工艺的特点,为电镀废水处理技术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电镀废水,对水环境的污染最为严重.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也最大。目前.电镀作为配套工艺,涉及电子、机械、汽车等很多行业,而电镀废水的处理还主要是离子交换、铁屑内电解、投药等方法,方法各有缺点且都存在着污泥二次污染的问题.黄原酸酯法处理电镀废水与这些方法相比,具有药剂制备简单.成本低廉.处理效率高的特点,同时产生的污泥中重金属含量极低且化学性质稳定,不造成二次污染.是处理电镀废水的非常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奉化电镀行业为例,阐述了电镀行业在整治改造中实施清洁生产,从而使得企业从基础设施、车间工作环境到电镀设备、工艺,以及生产管理水平等方面的改进。通过坚持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实施清洁生产技术,能够提升电镀行业的污染防治水平,促进电镀行业健康、规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浅谈电镀行业的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电镀行业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建设发展电镀工业园区,积极实施清洁生产是电镀行业的科学发展之路。通过电镀清洁生产工艺技术的推广应用.从源头削减污染物的产生;对电镀废液、废水及污泥中的重金属等资源进行回收和循环利用;发展三废处理技术.搞好末端综合治理:加强企业科学管理.建设清洁生产型、资源节约型的企业;通过清洁生产促进电镀生产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电镀工业是污染严重的行业,仅靠末端治理有很大的局限性。清洁生产作为一种全新的环境保护战略,已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防治电镀污染的根本出路和必由之路。实现清洁生产的途径是多方面的,电镀企业的清洁生产应从原料、能源、工艺、管理等方面考虑,实行综合预防,并且大多数措施为无低费方案。  相似文献   

13.
在电镀加工过程中会产生重金属含量较高的废水,这部分废水如果直接排入河道或者是湖泊,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危害。因此,含重金属电镀废水的治理工作非常重要,需要加大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力度,严格控制电镀废水中重金属的含量,对违规排放的企业要予以相关的处罚措施,切实做好含重金属电镀废水的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14.
采用野外采样室内分析方法,对泰州某电镀污染区12种优势植物和对应土壤中的Cu、Cr、Cd、Pb和Ni5种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揭示了优势植物对复合污染重金属的富集和转运特征。结果表明,该电镀污染区土壤中Cd平均含量为4.10 mg/kg,是GB15618—200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9.1倍。植物吸收重金属的富集滞留在地上部较多,香樟对Cd,双穗雀稗、野艾篙、牛筋草对Cu,双穗雀稗对Cr,三叶草、蒲公英对Pb,双穗雀稗、苣荬菜对Ni表现出重金属植物修复的潜力,它们是修复Cd污染土壤的理想植物。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电镀行业的快速发展,电镀废水对环境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如何有效的采取相关技术处理电镀废水,对电镀行业来说是非常大的挑战.本文就电镀废水常用的综合治理技术以及应用处理技术处理电镀废水的效果进行细致分析,旨在降低电镀废水对环境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16.
电镀废水中含有多种重金属,若不经处理,会对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传统的电镀废水处理效率较低,一般还是会有废水流入到水体中,污染水资源。因而,需要对电镀废水进行深层次的处理,争取做到电镀废水零排放。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且对电镀废水的回用可以降低我国在生产方面用水的压力。因而,本文主要就是针对电镀废水回用处理的方法进行论述分析的。  相似文献   

17.
粤港澳大湾区电镀企业的数量、生产规模均居全国前列,电镀生产排放的污染物造成该区电镀场地普遍存在土壤和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现象,调查并分析区域电镀场地土壤和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特征及迁移规律是粤港澳大湾区该类场地安全再利用的必要工作.在详细调查粤港澳大湾区丘陵地带某电镀场地土壤和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现状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了不同深度土壤、地下水中的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探讨了粤港澳大湾区丘陵地带电镀场地土壤和地下水中的重金属迁移规律.结果表明,该电镀场地土壤和地下水已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中Ni、Cr~(6+)和Cu超标率依次为20. 5%、12. 8%和2. 7%;地下水中Ni、Pb和Cr~(6+)超标率依次为41. 7%、33. 3%和33. 3%;场区内重金属污染与电镀厂生产功能分区相对应,说明重金属主要来源于电镀废物泄漏.由于该场区填土层以下为渗透性较差的粉质黏土,不利于重金属污染物向深部迁移,因而重金属污染物主要集中在表层土壤;但是在全风化花岗岩埋深较浅的电镀车间范围内,土层渗透性增大,重金属迁移深度显著增加,其中Cr~(6+)由于酸性土壤的吸附作用较弱,甚至出现了10 m深度的高浓度检出现象.虽然场区浅层含水层渗透性较弱,但是酸性土壤和地下水氧化环境有利于Cr~(6+)和Ni的迁移,因而在地下水位埋深较浅和土壤重金属迁移深度较大的电镀车间出现了Cr~(6+)和Ni超标现象;而粤港澳大湾区花岗岩中Pb含量背景值较高可能是造成场区地下水Pb超标的主要原因.因此,粤港澳大湾区丘陵地带电镀场地的Ni、Cr~(6+)和Cu主要集中在浅层土壤和地下水中,区域广泛分布的低渗透黏土层在一定程度上阻隔了重金属的扩散迁移;但是在土壤酸化和花岗岩埋深较浅的地区,以及地下水以氧化环境为主的丘陵地带,Ni和Cr~(6+)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迁移深度将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电镀工业的重污染问题,我国环保政策日趋严厉,"零排放"成为涉重金属项目环保治理的高频词。文章介绍了电镀废水"零排放"的理念、处理技术、应用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工程实际,提出电镀废水"零排放"管理方面的建议,供相关从业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海宁市电镀工业园区周边土壤为对象,研究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并采用Hakanson提出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海宁市电镀工业园区附近土壤中平均重金属含量低于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对植物和环境不构成危害性影响.尽管土壤平均重金属浓度较低,但是仍有6个采样点重金属浓度超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超标率达13%,且超标点位置主要位于路边.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路边土壤中的Cu和Cd含量显著高于非路边(P<0.05),这说明海宁电镀工业园区周边土壤重金属的累积与道路运输存在密切联系.海宁电镀工业园区附近平均土壤潜在生态危害指数为46.6,表明海宁电镀工业园区附近土壤平均重金属污染程度较低,存在轻微生态危害.然而局部重金属超标采样地块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达到220~278,存在中等生态危害,尤其是Cd的生态危害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20.
王钦 《环境》2007,(8):70-72
电镀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加工行业,近十年来发展迅速.但由于我国电镀工业的分布和发展长期以来缺少总体的、完整的规划,造成了一方面厂点多、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效益差,另一方面电镀行业污染状况严重的困难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