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职业安全》2012,(4):115-115
由温州新孔氏机械有限公司研发的TSTGDL16固定式逃生梯(通道),顺利通过了国家消防装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检验。固定式逃生梯的诞生,为生命开辟了高层建筑遇险逃生又一新的希望通道。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高层建筑火灾频繁出现,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发生火灾、地震等险情时如何快速有效解决高楼遇灾人员自救逃生问题,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高楼应急安全逃生智联系统以解决高层建筑应急逃生为目的,该系统简单安全、稳定可靠、使用便捷,适合高层建筑安装使用,可有效解决高楼应急逃生难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写字楼、酒店、商贸中心等公共建筑一幢幢拔地而起.但与此同时,高层建筑的安全问题也日益暴露,比如近年来时有发生的由于高层建筑火灾而导致的重大特大伤亡事故.面对高楼火灾,人们不禁会问:"究竟哪种消防设施能够让我们实现快速安全的逃生?"因此,如何提高火灾逃生的有效性和成功率,减少高层火灾发生时的伤亡率,已经成为一个消防安全新课题.  相似文献   

4.
速读     
《安防科技》2013,(11):8-9
百万师生疏散逃生9月份以来,陕西省各地消防部门联合教育部门开展了以"畅通生命通道,增强自救技能"为主题的生命通道体验系列主题活动。消防部门针对校园火灾规律特点,重点抓好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学生公寓、教工宿舍、教学楼、实验室等重点场所的消防安全,提升师生火灾报警、火场自救逃生以及校园安保人员初期火灾处置、组织引导人员疏散等方面的能力。"生命通道"体验活动,使广大师生熟悉疏散逃生路线、指示标志、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掌握基本的自防自救技能,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紧急避险的能力,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辐射整个社会"的目标。(吴永胜颜明君)  相似文献   

5.
火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浓烟弥漫,易造成群死群伤。火灾发生时,必须及时报警、及时组织疏散自救、及时组织扑救。下面就重点介绍火场逃生的一些有效方法:1.职工和家庭成员平时就要了解火灾的预防、扑救和火场逃生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方法,熟悉工作和居住场所疏散路线;出差住宾馆后要及时了解宾馆的疏散路线和安全出口。2.发生火灾时,要迅速逃生,不要贪恋财物,在穿过浓烟时,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沿疏散方向或在救护人员的指引下逃离火场。  相似文献   

6.
近日,一种叫"高楼生命通道"的新型高楼逃生装置亮相上海. 该装置安装在安全楼道的侧壁,不用时呈合起状态,一键启动后,1米宽的滑道旋即打开,逃生人员便可匀速滑落撤离. 上海牟尼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一边演示一边介绍:"这个高楼生命通道全侧壁安装,一键式启动,可多人同时使用.下滑速度在直道和弯道均有良好控制,确保速度不过快...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火灾发生后,火势的蔓延情况及影响人员逃生的几个时间段,指出只有必须安全疏散时间小于可用安全疏散时间,人员才能安全逃生.并应用这一理论对河南焦作"天堂"影视厅发生特大火灾的原因、过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该从这次火灾中吸取的教训.  相似文献   

8.
美国纽约西格玛医药公司,开发了用于火灾时逃生的安全袋,称为“安全出口”的透明尼龙袋。它附有一根绳子。遇火灾时,逃生者只要将其套在头上,拉紧绳子,便可防止浓烟窜入袋中。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群死群伤的火灾事故时有发生,如辽宁阜新市艺苑歌舞厅、新疆克拉玛依市友谊宾馆等。其中共同的教训是:忽视了消防方面的隐患,将安全疏散通道用防盗门、防盗网封堵,致使火灾发生时人们逃生无门,以至造成重大伤亡。而灭火救援时,必须先拆除防盗门、铁栅栏窗才能营救被困人员和灭火,结果错过营救和灭火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0.
家庭火灾安全 如果一场人火发生在午夜,你和你的家人可以安全逃生吗?尽管人多数的美国人相信他们可以活着离开,然而,NFPA1997年的家庭火灾逃生调查报告表明,仅有少部分(16%)曾实际制定并实施过家庭火灾逃生计划,以确保他们可以快速安全地逃离火场。  相似文献   

11.
从公众聚集场所的火灾特点和以往事故教训可以看出,公众聚集场所发生火灾易造成人员群死群伤的惨剧,且火灾中多数死亡人员是因不懂疏散逃生知识,选择了错误逃生方法或者错过逃生时机而造成的。因此,掌握公众聚集场所正确的疏散逃生方法以提高自救能力尤其重要。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在火灾突然发生的异常情况下由于烟气及火的出现,多数人心理恐慌,这是最致命的弱点,保持冷静的头脑对防止惨剧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以往的火灾中,有些人盲目逃生,如跳楼、惊慌失措,找不到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等,失去逃生时机而死亡。在发生火灾时,保持心理稳定是…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地铁“T”形换乘车站通道火灾时站厅不同防烟分区通风系统联动模式的烟气控制效果,采用火灾动力学软件FDS构建了换乘通道内乘客行李火灾场景,对起火通道、两侧站厅通风系统和防火门不同联动模式下的顶棚烟气温度、人眼高度及危险高度的CO浓度和能见度进行计算模拟。结果表明:关闭起火通道防火门能够将烟气控制在局部区域,但会加快通道内CO浓度上升和能见度下降的速度;各防烟分区通风系统均执行排烟动作虽然会导致烟气向两侧站厅蔓延,但危险高度的能见度始终在安全逃生的最低限值以上;烟气扩散至补风防烟分区时,新鲜空气与烟气的掺混将加快烟气沉降速度,不利于人员疏散和应急救援。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种新型自散热型缓降器。该新型自散热型缓降器是一种往复式高楼避难自救逃生器械,缓降器采用行星齿轮传动,工作时通过缓降绳索带动主机内的行星轮减速机构运转与摩擦轮毂内的摩擦块产生摩擦作用,保证使用者依靠自重始终保持一定速度平衡、安全缓降至地面,无需其他辅助动力,同时具备自散热功能,是高楼安全逃生产品之一。  相似文献   

14.
每每在冲天大火抑或滚滚浓烟中看到这样惊人的惨景:疏散通道不通不畅,酿成惊天惨祸。1994年12月8日t8时20分,新疆克拉玛依市友谊馆因高温灯具烤燃纱幕发生特大火灾.致使323人死亡,130人受伤。火灾发生时,原本有7个安全疏散门的友谊馆仅有1个正门开启,南北两侧的6个安全疏散门均加装了防盗推拉门并上锁。  相似文献   

15.
高层建筑由于功能复杂、楼层高、人员多、体量大,一旦发生火灾,危险性较大,通过调查分析我国火灾事故发现,80%以上事故原因与消防安全疏散有关。高层建筑安全疏散是降低火灾伤亡的重要环节,如何选择最佳逃生路线对保障人们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重点论述了高层建筑火灾特点及人员疏散危险性,针对当前高层建筑安全疏散存在的安全疏散设计不足、安全疏散管理疏忽、安全疏散方式单一、安全疏散法规不健全四方面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了加强防火安全疏散设计、提高高层建筑火灾安全疏散逃生技巧相关知识、科学编制消防应急逃生预案并强化演习频率、以立法为依据确保安全疏散工作的落实四方面策略,促进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工作有效实施,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逃生者在疏散标识引导下的火灾疏散效率与逃生认知应对规律,基于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结果,采用Anylogic软件,对常规标识与增设标识2种教学楼火灾疏散情境进行仿真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疏散过程中,增设标识能使各疏散出口的疏散时间相对持平,避免了常规疏散中通道过早闲置的现象;人流在一层教学楼的平均疏散时长缩短了约10%,显著缩短了整栋教学楼的疏散时间。据此火灾标识疏散仿真过程与人的认知反应提出了火灾疏散与标识认知应对规律模型。  相似文献   

17.
高校图书馆消防安全疏散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国内某高校图书馆为实例,利用FDS和Pathfinder对该图书馆进行火灾及人员疏散全尺寸模拟。研究图书馆发生火灾时烟气扩散、温度分布及能见度对人员逃生的影响。主要方法为通过火灾模拟软件FDS模拟分析发生火灾时的可用安全疏散时间(ASET),并使用疏散模拟软件PathFinder计算所需安全疏散时间(RSET),进而判断图书馆目前管理状况是否满足火灾时的人员安全疏散需要。结论表明:该图书馆目前管理状况不能满足火灾条件下人员逃生的需要,而影响人员安全疏散的主要因素为烟气的扩散。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建议,为图书馆日后的管理及灭火救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王经纬 《火灾科学》2013,22(4):232-240
城市地下车库联络通道作为一种新型的地下交通联络通道,可净化地面交通,提高土地利用率,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然而这种通道兼有地下车库和城市交通隧道的特点,结构复杂,一旦发生火灾,损失较大。其防火设计的难点在于如何定性并选择合适的规范条文,因此有必要系统研究其消防安全问题并提出有效解决方案。以某城市地下车库联络通道为例,研究该通道的火灾危险性,提出防火分隔、探测报警、排烟以及人员安全疏散等消防设计方案和管理对策,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在隧道事故后无通风系统排风的条件下,对人员逃生的忍受程度进行一组数据的分析,通过得到的逃生距离的数值进行讨论,以此确定隧道依靠自然通风的最长距离。超出此距离的应该进行相关安全逃生通道及通风设备的设置。  相似文献   

20.
福州市消防支队参谋长吴发辉多次到火灾一线指挥消防战士灭火,对于如何在高楼里防火、灭火和逃生,他总结出了"秘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