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采用吸附降解法处理啤酒废水的工艺进行了改造,解决了污泥的堵塞、污泥的膨胀、池体有效容积下降、运行成本较高等问题。运行结果表明,改造后的处理效果有明显提高,出水水质稳定,运行成本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2.
采用改良回流模式的UCT工艺处理高氮屠宰废水,该系统处理能力为200 m3·d-1。连续130 d的调试运行结果表明,在进水水质较稳定的情况下,该工艺对COD、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7%、98%、94%和92%,出水水质达到《屠宰与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的间接排放标准。该工艺调试运行初期,通过投加碳源以及微量元素,有效避免污泥老化问题;在稳定运行过程中,调整硝化混合液回流比、缺氧混合液回流比以及污泥回流比分别至267%、82%和70%,使得工艺处于最佳条件下运行;结合各工艺段荧光图谱分析结果显示,改良回流模式的UCT工艺有效降解色氨酸类物质及可溶性微生物副产物,具有较好的脱氮效果;工程改造成本中涉及设备和调试费用不高,且与传统屠宰废水处理流程比,吨水处理费下降了约30%。该工程案例的改造、调试及运行经验可为同类高氮废水处理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苏南某10万t·d~(-1)市政污水厂污泥浓缩池剩余污泥为研究对象,利用非直接接触管槽式超声反应器,在20~100 kHz扫频(周期2 s)超声条件下分析超声输入功率和超声时间对污泥脱水和减量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100 k Hz扫频超声污泥处理工艺过程中,从处理成本和处理效率考虑,优化后的超声输入功率为0.3W·mL~(-1)、超声作用时间为0.5 min。与原工艺相比,泥饼折算体积?(含固率20%)、混合液含固率ρ、混凝剂用量以及每天污泥处理成本分别减少了(43.8±1.2)%、(50.0±1.6)%、(38.9±1.7)%和(41.9±2.2)%。此外,核算改造后污泥处理经济效益,设备投资回收时间为17个月。可见,引入新技术工艺后,该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和管理运行费用大幅降低,并可实现盈利,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4.
采用铁氧酶高级协同氧化技术对制浆造纸废水进行深度处理。结果表明,该技术运行稳定、可靠,不会产生二次污染,产生的污泥容易脱水,不仅能有效降低经过生化处理后制浆废水中的COD、色度等,而且运行成本远低于传统的Fenton氧化技术,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采用全生命周期费用(LCC)分析方法,建立燃煤电站工业污泥干化掺烧工程评价指标体系,对一燃煤电站进行直接干化工艺与间接干化工艺全生命周期成本计算(包括设备投资、改造成本、干化运行成本、掺烧成本以及维护管理成本),采用层次-灰关联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该工程中,间接干化初始设备投资较高而运行成本低,入厂含水率越高、全生命周期越长,间接干化较之直接干化优势越大;污泥干燥初始含水率对该工程的经济性具有较大影响,而目标含水率相差15%,其他条件不变时,其成本变化最大仅为1.25%;评价指标权重分配结果表明,对决策影响最大3项分别为环境成本(0.57)、运行成本(0.177)以及初始设备投资(0.082)。基于此开发了燃煤电站工业污泥掺烧经济性计算软件,实现工业污泥在燃煤电站干化掺烧成本分析的迅速和准确化。  相似文献   

6.
针对由污泥处理处置成本核算复杂导致的技术路线抉择困难的问题,从经济性角度对市政污泥土地、建材2类资源化利用路径典型技术路线进行评估,以帮助决策者权衡污泥处理处置全工艺链条的选择。通过生命周期成本评价方法评价了市政污泥处理处置典型技术路线,并利用敏感性分析方法对产业布局、土地利用季节性、建材产业生产波动与污泥处理处置成本的动态响应机制进行了探究。生命周期成本评价结果表明,土地利用路径生命周期成本为310~523元·t-1,经济效益为100~255元·t-1;建材利用的生命周期成本为123~238元·t-1,经济效益为24~78元·t-1。综合生命周期成本、经济效益以及绿色低碳原则,市政污泥处理处置路线应以土地利用为主、建材利用为辅。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保证污泥处置含水率达标的前提下,降低污泥脱水率、缩短污水处理厂到污泥处理处置中心的运输距离有利于减少成本;好氧发酵-土地利用路线的污泥处置成本对污泥产品临时储存量的敏感度最高,超过30%,故有必要设置储存仓库以稳定成本波动。本研究结果可为市政污泥资源化...  相似文献   

7.
大豆蛋白和屠宰废水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两公司大豆蛋白废水的水质水量和性质特征,分析工程的工艺设计和调试运行状况。对大豆蛋白和屠宰废水的处理,采用混和处理的总体工艺,理论研究和运行实践表明,混和处理利于均衡生物处理营养,优化厌氧处理工艺型式及参数。污泥培养时,尽快从间歇运行变为连续运行,利于基质和污泥的混和接触,促进油脂和脂肪酸的降解,防止油和脂肪酸的积累及其抑制作用,防止油脂包覆污泥,造成污泥漂浮流失。  相似文献   

8.
采用超声波处理序批式间歇反应器(SBR)中的活性污泥,通过改变活性污泥的超声波处理比例,分析SBR系统的污泥降解特性和减量效率。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能有效促进系统污泥减量和污泥稳定,30%的处理比例使污泥表观产率和挥发性悬浮固体/悬浮固体(VSS/SS)较对照处理分别减少28%和5.1%,但处理系统出水水质轻微下降,30%和40%的处理比例使系统出水COD去除率较对照处理分别下降了9.5%和12.3%,出水浊度也出现了轻微增加,而污泥的沉降性能并没有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UASB反应器处理链霉素废水启动及运行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处理链霉素生产废水,研究了中温条件下反应器启动和稳定运行中废水处理性能及厌氧污泥颗粒化过程。结果表明,通过逐步提高链霉素废水进水比例和负荷,可以实现UASB反应器的启动和稳定运行,并对高浓度链霉素实际废水具有良好的处理性能,COD去除率稳定在80%以上,COD去除负荷达7.2 kg/(m3·d),CH4产生量达到6.2 L/d。UASB反应器启动运行过程中,链霉素废水对污泥活性具有抑制影响,造成短期反应器运行性能明显下降,而后很快恢复。同时高负荷链霉素废水造成甲烷产率降低。污泥性状变化显著,污泥形态逐渐转变为颗粒态,污泥粒径增大,出现大量0.5~1.0 mm颗粒污泥,污泥VSS/SS比值升高,污泥沉降性明显增强,比产甲烷活性显著升高,表明污泥开始实现颗粒化。  相似文献   

10.
生物淋滤法处理制革污泥的运行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淋滤技术浸提去除污泥中的重金属,是使污泥洁净化的有效方法。在自行设计的一套总容积为50L的搅拌釜式反应器中进行制革污泥的生物淋滤试验。在连续曝气时,研究了连续搅拌方式和搅拌30min后,停机30、45、60min再搅拌的间歇运行方式的效果。结果表明,连续搅拌运行以及搅拌30min后停机30、45、60min的间歇搅拌运行,分别经过48、60、84、156h的生物淋滤,污泥的pH值下降到2.0以下,氧化还原电位(ORP)上升到530~545mV,铬的溶出率达到99%以上;当固定供气量为9L/min时,污泥中的溶解氧保持在1.2~2.7mg/L;在各种运行方式中,搅拌30min再停机30min的间歇运行方式,其淋滤效果与连续搅拌方式相近,而综合能耗最低,因此,搅拌30min再停机30min的间歇搅拌运行方式可作为工程应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