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旱灾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综合评价旱灾可能危险程度的方法,并用此法对四川盆地旱灾进行了危险度分级、分区以及防灾、减灾研究。  相似文献   

2.
全球变暖与中国旱涝灾害大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旱涝灾害受气候变化的制约,还深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本研究一方面用历史类比方法研究近500年我国历史冷朝时期的旱涝分布特征,另一方面分析人类活动,特别是城市建设发展对旱涝灾害的影响。最后将两者叠加,勾划出全球变化和未来社会经济形势下我国旱涝灾害分布大势。结果显示:在未来稳定暖的时期,长江中下游、江南、华南及嘉陵江上游地区易涝,其中以东南沿海为甚;黄淮、华北、环渤海湾地区易旱,其中以黄淮为甚。  相似文献   

3.
汪钟兴 《减灾与发展》1998,(1):36-38,27
我们在收集和整理我省78个市县1986-1995年农业作物旱涝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和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基础上确定十年平均的旱涝受灾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百分比为指标作为旱涝灾害区划的基本依据,把我省干进和水涝分别划分成特重,重,中和轻度四等。  相似文献   

4.
沙漠化灾害危险度评价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沙漠化是全球重大灾害之一,本文从我国实际出发,根据沙漠化灾害危险度评价研究的基本内容,提出了沙漠化灾害危险度评价因子系统并作出了四级量化划分,首次提出了沙漠化灾害危险度定量评价的标准与方法,并进行了实例应用和验证.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旱涝灾害灾情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吉林省80年代气候要素的实测资料及农业受灾、成灾面积的统计资料,分析了80年代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主要农业灾害的致灾因子和灾情特征,研究了气候因子异常与灾害损失的联系,探讨了旱涝灾害的灾情形成机制,为探索农业灾情评估和预测提供了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旱涝灾害农业气候指标及地理分布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根据水分平衡原理,在考虑水分供应和植物蒸散的基础上,研究了符合黑龙江省实际的农作物旱涝灾动态指标,提出用月气象资料计算旱涝起止日期的模型和计算公式,并制作了黑龙江省春旱区划、春涝区划、夏涝区划和综合旱涝区划。  相似文献   

7.
近50年来湖南省旱洪灾害及其时空分布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贺建林 《灾害学》2000,15(1):62-66
利用 194 9年以来湖南省 9个代表站的降水资料 ,提出了湖南省旱洪灾害的等级标准 ,分析了湖南省旱洪灾害及其时空分布和旱洪重灾区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历史时期洪、旱灾害统计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于近2000年来的历史资料,对湖北省历史时期洪、旱灾害的统计特征及其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历史时期的洪、旱灾害经历了"少灾时期、增多时期与多灾时期"3个阶段,灾害出现的频率和影响的范围均呈增大趋势;洪旱灾害的空间分布呈现"洪水连江,干旱依山"的特点;洪旱灾害发生的季节集中性较强,中、大区域性洪水灾害集中在6-7月的梅雨季节,具有"梅汛"的特点,而旱灾以夏旱为多、春秋旱次之,严重的旱情多具有跨季节性的特点;总的来看,历史时期的洪旱灾害系交替进行,洪灾多于并重于旱灾.  相似文献   

9.
中国山洪灾害系统的整体特征及其危险度区划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31  
我国山洪灾害系统的整体特征是影响范围广、发生频繁和危害巨大。根据其发生特征,通过综合分析将我国划分为六个山洪灾害特征一致性区域,即西北区、内蒙区、青藏区、中部区、东部平原区和东南区。山洪灾害危险度以中部区最高,东南区次之,西北区和青藏区较低,东部平原区和内蒙区最低。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1942—1943年旱,风,蝗灾害略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铭 《灾害学》1994,9(1):74-78
有史以来,河南水旱灾害频繁,不绝于书。1942~1943年河南又出现了特大旱灾,其灾情之重,范围之广,为近代史罕见。加上蝗蝻为患,干热风肆虐,造成麦秋绝大部分绝收,灾民饿死达数百万人。根据当时的有关资料,初步探讨,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1.
干旱气候灾害及甘肃省干旱气候灾害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甘肃省是最典型、最严重的干旱省份之一,干旱灾害是最主要的气象灾害.对干旱气候灾害做了界定,对1949年以来甘肃省干旱气候灾害的气象学研究状况做了综述,并对今后甘肃省干旱气候灾害研究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近40年洪涝旱灾害及未来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涝旱灾害是黑龙江省的主要自然灾害。本文提出了黑龙江省洪涝旱灾害指标;分析了1949~1990年洪涝旱灾害的时空分布特性;提出理论损失新概念,较系统地估算洪涝旱灾害造成的实际损失和理论损失;探讨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3.
林文鹏  陈霖婷 《灾害学》2000,15(3):56-60
利用福建近几十年来气象气候资料,确定了干旱年、分析其干旱的特征及其演变。在此 ,探讨了近期干旱灾害的原因。它们是:大气环流因素异常,西太平洋海温分布的影响,厄尔尼诺的影响,太阳活动的影响以及社会和经济因素等。  相似文献   

14.
旱涝灾害的分形研究方法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李伟  黎洪德 《灾害学》2000,15(2):17-22
对旱涝灾害中的时间分维、关联维的计算以及 R/ S分析等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 ,在此基础上 ,对旱涝灾害中已有的分形应用研究进行了必要的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旱灾涝灾害情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吉林省80年代气候要素的实测资料及农业受灾、成灾面积的统计资料,分析了80年代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主要农业灾害的致灾因子和灾情特征,研究了气候因子异常与灾害损失的联系,探讨了旱涝灾害的灾情形成机制,为探索农业情评估和预测提供了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旱涝灾害历史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分析河北省旱涝灾害的历史状况,得出黉灾呈逐年减轻、时灾呈逐年加重的认识,旱灾是河北省的一种主要自然灾害,探讨了该省旱涝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在时间上具有季节性、持续性和阶段性,在空间上具有地域性,对增强水患意识,防汛抗旱,今后的防灾抗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根据自然灾害区划和灾害救助理论,分别构建了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灾前备灾能力、备灾物品、灾中应急响应能力和灾后恢复能力的模型,并利用先进的3S技术和计算机存储技术,综合得出锡林郭勒盟旱灾救灾等级区划.最后针对各个等级的旗县提出救助方案.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Palmer旱度模式的建立——2010年干旱灾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春季云南省发生了特大干旱灾害,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按照Palmer旱度模式的思路,利用云南省的气象和土壤数据,建立了云南省的Palmer旱度模式。通过将计算得到的Palmer指数值与云南省的实际旱涝灾情历史记录进行对比,发现所建立的Palmer旱度模式能够较好地反映云南省的旱涝情况。基于该模式对2010年云南特大干旱灾害进行了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干旱灾害是云南省30年来干旱变化过程中的一次突变。而且结果显示,在2010年的云南干旱灾害中,严重干旱地区整体呈现东西走向的空间分布,极端干旱地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东南部。  相似文献   

19.
甘肃黄土高原气象旱度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旱是限制甘肃黄土高原农业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研究适合该区的干旱指标,是进行有效干旱监测的基础。为了制定出考虑因素较全面、具有时空可比性的适合甘肃黄土高原情况的干旱指标,依据帕默尔旱度模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针对甘肃黄土高原的实际情况,从建模资料长度、站点密度、可能蒸散计算、土壤田间持水量和径流计算等几个方面对原有模式进行了修正,用甘肃黄土高原12个代表站的资料,建立了旱度模式,并确定了权重因子。在此基础上,计算了20个代表站点的气象旱度值,并与实际旱情记载进行了对照检验。结果表明,用该模式计算的旱度值与实际灾情吻合得较好,能够反映出该区干旱程度的变化情况,特别是对一些重大旱段。通过修正后的甘肃黄土高原的气象旱度模式与原美国帕默尔旱度模式和中国1985年修正的帕默尔旱度模式的比较,进一步说明该模式适合应用于干旱评估和监测业务。  相似文献   

20.
李梁  李刚 《灾害学》2021,(4):37-41
山西旱涝灾害的发生使当地造成严重的生态损害,为有效补偿旱涝灾害带来的生态损失,现对山西旱涝灾害生态损失补偿机制进行研究。通过对山西地理位置的分析和特殊气候环境的分析,对当地形成的干旱和洪涝两种灾害以及造成的损失进行调查分析,从而建立山西旱涝灾害生态损失补偿机制,完成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和改善。通过对生态补偿的规划区域分析和调查,构建生态补偿标准成本核算体系需结合三大理论以及三性原则,并制定补偿标准,量化拟定旱涝灾生态损失,以及确定补偿主体、补偿客体,根据居民的收入水平和产业的人均收入,制定生态损失经济补偿分配标准,根据生态损失的类别、量化损失数目的不同,确定生态补偿顺序、规划生态补偿时效,最终实现旱涝灾害生态损失补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