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电磁辐射污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探讨了目前室内电磁辐射污染的现状和室内潜在的电磁辐射污染源 ,并就室内电磁辐射污染的防护措施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胡桂芳 《污染防治技术》2003,16(Z2):184-185
通过对电磁辐射污染的定义及标准划分,进一步分析电磁污染的来源及危害,从而阐明减少和防止室内电磁辐射污染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电磁辐射防护的基本技术和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电磁辐射污染问题经过几十年的争论,虽然在非致热效应的影响问题上尚未达到统一的认识,但人们对电磁辐射污染的存在和其严重性已清楚认识和日益重视。目前,对于电磁辐射污染危害的报道已屡见不鲜,而对其防护的基本技术和进展的报道却不多见,我们拟对此作一报道,以飨读者。王广播、电视发射台的电磁辐射防护广播、电视发射台的电磁辐射防护首先应该在项目建设前,以《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为标准,进行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预防性卫生监督,提出预防性防护措施,包括防护带要求。如果业已建成的发射台对周围区域造…  相似文献   

4.
高压输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管理控制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季成富 《污染防治技术》2003,16(4):105-106,110
着重介绍了高压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电磁辐射污染源、电磁辐射标准及限值、江苏省输变电工程环境管理概况、以及输变电工程电磁辐射污染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5.
以南昌市东湖区为研究区,用PMM8053B电磁辐射分析仪对研究区内155个监测点的电磁辐射环境进行监测;应用统计学和风险概率计算法对研究区电磁辐射环境进行分析和评价,探讨该区域电磁辐射分布规律、来源及污染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电磁污染风险概率。结果表明:研究区射频电场强度及功率密度、工频电场强度及磁感应强度均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规定的限值,电磁辐射环境污染风险概率几乎为0;昼、夜射频电场强度与基站使用程度有关,昼、夜工频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主要与变电站及高压线布设相关;由于公众活动高峰时段不一致,导致同一点位昼、夜电磁辐射水平也有差异;若电磁辐射以年均8%的速度递增,研究区电磁辐射水平将在57.07a后超过GB 8702—2014的限值。  相似文献   

6.
垃圾填埋场对地下水污染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对长春市某垃圾填埋场进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于室内进行了垃圾淋滤模拟实验。分析了垃圾渗滤液污染组分的自然衰减规律,建立了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的数值模型,采用FEFLOW软件对其进行模拟和预报,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最后提出防止和防治垃圾填埋场污染地下水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7.
基于浓度守恒原理建立了一次回风空调系统室内PM_(2.5)浓度模型,研究了过滤器分别安装在新风段、回风段和送风段时过滤效率和新风量的变化对室内PM_(2.5)浓度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室外PM_(2.5)浓度大于室内初始值的条件下,过滤器安装在送风段或回风段时,减少新风有利于室内PM_(2.5)污染控制,过滤器安装在新风段时,根据过滤器效率调节新风,过滤效率小于临界效率,减小新风有利于室内污染控制;在室外PM_(2.5)浓度小于室内初始值的条件下,过滤器安装在送风段或新风段时,增加新风有利于室内PM_(2.5)污染控制,过滤器安装在回风段时,也存在临界效率,过滤效率小于临界值,增加新风有利于室内PM_(2.5)污染控制。  相似文献   

8.
以燃烟为室内污染源,对不同污染程度下室内PM_(2.5)浓度进行动态监测,得到PM_(2.5)的沉降规律。研究发现,污染源对室内PM_(2.5)浓度及沉降时间有显著影响,随着燃烟量的增加,室内PM_(2.5)浓度相应升高,恢复到PM_(2.5)初始值所需的沉降时间越长。在质量平衡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封闭条件下室内颗粒物的沉降模型。经验证,PM_(2.5)沉降曲线的变化规律与颗粒物沉降模型一致,说明构建的沉降模型合理可靠。最后,给出了自然通风对控制室内PM_(2.5)污染的效果,为室内PM_(2.5)污染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室内霉菌污染原因及其控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建筑墙体内湿气迁移过程的研究,详细分析了霉菌污染产生的原因。通过夏、冬两季平均气候条件下沿墙厚度温度、相对湿度分布和湿积累量的具体计算,得出墙内的相对湿度将达到或超过70%,有时甚至处于饱和状态,从而为霉菌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对于室内霉菌污染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0.
涕灭威对地下水污染敏感区的预测与区划试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涕灭威在室内模拟试验与田间试验的结果,详细剖析了影响涕灭威农药在土壤中残留和移动的各种因子,建立了涕灭威农药对地下水污染的敏感性模型,并就涕灭威农药在江苏使用后对地下水可能造成污染的情况进行了预测与区划试点,结果与用美国环保局提供的PRZM模型计算结果和田间实测结果基本一致,本模型可用于预测涕灭威农药在其它地区使用后对地下水可能造成污染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室内甲醛污染治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鉴于室内空气甲醛污染的危害,使用市售的“家丁”牌甲醛消除剂,对其去除甲醛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甲醛消除剂可以快速、有效地消除室内空气中的甲醛,又可以减少室内装修材料中游离甲醛的释放,是治理室内空气甲醛污染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及其危害,采用常见花木来监测室内的空气污染,并可用常见盆栽植物来防治室内的空气污染.  相似文献   

13.
室内空气中颗粒物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室内空气颗粒物污染特征,2009年8月18~24日在某单位工作及生活区选取4个室内点和1个室外点进行颗粒物采样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室内粗颗粒(PM10)符合<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而细粒子(PM2.5)的浓度水平较高,表明室内PM2.5的污染较重;室内与室外PM2.5比值显示,P...  相似文献   

14.
徐州市电磁辐射环境的污染现状调查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了徐州市电磁辐射污染源的状况,分析了其电磁辐射环境质量的现状,并对全市电磁辐射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指出了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置于住宅楼底层室内箱式变压器引起的结构声污染进行调查实测,在对箱式变压器结构声传播进行声学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经实际工程应用验证,效果较好。对机房正上方住房主卧内降噪量为5.0dB,室内夜间噪声降为30.2dB,各层住户夜间烦恼度普遍从非常烦恼或烦恼降为有点烦恼和不大烦恼。这从噪声污染控制的角度证明了变配电房置于住宅楼等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底层甚至更高楼层在技术上是可行性的。同时也为杭州市正在试点推广的箱式变压器置于噪声敏感建筑物底层提供了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对长春市某垃圾填埋场进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 ,于室内进行了垃圾淋滤模拟实验。分析了垃圾渗滤液污染组分的自然衰减规律 ,建立了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的数值模型 ,采用FEFLOW软件对其进行模拟和预报 ,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最后提出防止和防治垃圾填埋场污染地下水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调查贵州贫困农村室内空气污染水平,对织金和六枝农户室内可吸入颗粒物(PM10)进行了系统采样,分析了PM10污染水平,探讨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采暖期PM10的平均值为640.5μg/m3,最高质量浓度达到7 739.9μg/m3;非采暖期PM10的平均值为459.9μg/m3,最高质量浓度达到3 515.1μg/m3,与《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相比,研究区PM10的超标率为71%~92%,超标倍数最高达50.60倍。经调查可知,贵州贫困农村室内PM10污染水平与燃料类型、炉灶类型、室内通风情况等密切相关,以拌泥煤、纯煤、蜂窝煤和简易敞口灶为主,且室内通风较差。  相似文献   

18.
精美的黑钻金乌炭雕工艺品,不仅是室内装饰,更是室内污染新克星。湖南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成如山经过10年研究,研制出世界上最大的块状活性炭——黑钻金乌炭已取得国际专利和三项国内专利。  相似文献   

19.
利用海藻酸钠及羧甲基纤维素包埋沼泽红假单胞菌海绵作为吸附剂,对甲醛进行吸收处理,其动力学行为与多孔材料相似。用这种海绵组装悬浮式生物反应器,考察其去除室内甲醛污染的性能,结果表明,海绵体积和进风量是影响反应器甲醛净化效率的关键因素。装入6L海绵和6L水的反应器在进风量最大(7.8m~3·min~(-1))时,对室内空气污染浓度为2.0mg·m~(-3)甲醛的净化效率约为80%。分析水箱水溶液甲醛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含有甲醛的空气吹入反应器后溶解于水,然后被包埋的光合菌吸收。反应器在污染甲醛浓度为3.5 mg·m~(-3)的试剂室内运行过程中,其甲醛去除率逐渐上升,室内污染甲醛浓度逐渐降低,运行31d后室内甲醛浓度降为0.04mg·m~(-3)(低于国标值),其净化甲醛污染的CADR(clean air delivery rate)值达到481.4m~3·h~(-1),沼泽红假单胞菌细胞的存活率为98%,说明固定沼泽红假单胞菌具有应用于室内甲醛污染去除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0.
铀矿区某居民点室内氡污染较重,氡浓度和居民所受到的个人辐射剂量远高于国家限值。为了查明氡污染的原因,在现场测量的基础上,通过大气扩散高斯模式计算分析了铀矿井排风口、堆浸场、废石场等气载源项对居民点的辐射剂量贡献。结果表明,各气载源项释放的氡对居民点氡浓度的贡献只有38.08Bq/m3,约占门窗开启的室内氡浓度的16.3%。而居民室内的土壤氡析出对室内氡浓度的贡献为154.29Bq/m3,约占门窗开启的室内氡浓度的65.9%。由此可见,居民点氡浓度过高主要是由于土壤氡析出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