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述土肥基础与持续发展农业的基本内涵和特征;从历史的经验教训、片面发展经济的现实、地力监测的情况等方面,论证了土肥基础对持续发展农业的重要性;分析了广东省土肥基础的现状,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土肥基础的对策:建立健全有关法规、有计划地扩大耕地面积、加强地力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和保护耕地环境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当前形势发展的要求出发,针对目前广东农业面临的各种危机,阐述了土肥工作在今后的农业生产中仍具有重要的地位,呼吁今后一定要加强土肥工作;明确提出了今年广东土肥工作的主要任务和要求,强调要力争开创广东土肥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4.
市场经济对大学生既有积极向上的、有利的影响.同时也会产生消极的、落后的不利的影响.这两个方面.就像市场经济本身具有进取性、进步性和自发性、盲目性一样.是同时存在.不可分离的.对此.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必须清醒的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5.
6.
广东省耕地地力等级研究与评价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广东省耕地地力等级研究与评价工作根据《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标准为依据,以土种为评价单元,采用的方法有归纳法、限制因素法、专家经验法,建立了省级土种数据库、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等级耕地进行面积统计、科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水稻田地力等级分为八个等级,以一至四等为主,占水稻田总面积的87.1%;一、二等的水稻田占水稻田总面积的32.3%,是高产稳产农田;三至八等水稻田占水稻田总面积的67.7%,是粮食生产的主要基地,也是主要的中低产水稻田。必须针对后者的障碍因素,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改良措施,加强改造,提高地力。旱地地力分为九个等级,全省高产旱地比例较低,一至四等旱地只占旱地总面积的7.9%,五至八等旱地占旱地总面积的73.79%,是经济作物和水果的主要生产基地。低产的旱地在田间管理上必须重视施用有机肥,增加土壤粘粒,培肥地力,提高作物产量,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不同土壤种类、不同土壤肥力的田块进行了多点多年定点试验。经过连续三年早造稻草还田和冬种马铃薯稻草覆盖,4个试验点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了0.182%,早晚稻、马铃薯每公顷产量分别提高了1305、1275、3765kg,表明稻草还田培肥地力效果显著,但不同土质的田块其效果有所不同。稻草还田、冬种马铃薯稻草覆盖与合理轮作和平衡施肥相结合将取得更好的效果。稻草还田的土壤肥力越来越高、连年增产,因此,稻草还田是改造中低产田的有效措施,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8.
广东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试点工作的成果及其应用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农业部的布置,广东省选择佛山市高明区开展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试点工作。查清了高明区耕地等级及其分布、土壤肥力状况、土壤及水源受污染的背景,建立了高明区耕地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为高明区土壤合理利用和改良、作物布局调整、肥料合理生产和正确施用、土地有偿使用、无公害优质农产品生产等提供了指导,也为今后全省各地开展该项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耕地地力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耕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资源,耕地地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耕地面积与质量变化对粮食安全构成了严峻挑战,受到社会各界的日益关注,对耕地地力评价的研究越来越多。文章简要回顾了近十年来,我国耕地地力评价的历程、耕地地力评价的方法和GIS技术等现代研究手段在这一领域的应用。现有研究结果表明,现代信息技术在耕地地力评价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尤其是GIS技术的应用全面提升了传统耕地调查与评价的方式和方法,不仅省时、省力,评价结果准确可靠,而且可以做到适时更新、快速统计、制图,是今后耕地质量管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11.
依靠科技进步 发展低碳农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全球携手应对气候变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是解决气候变化与经济发展矛盾的有效途径。通过描述气候变化、固碳减排对粮食安全、土壤碳汇、森林固碳、资源循环利用等影响和促进作用,深入分析发展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探讨如何在农业领域内开发高效循环生产体系,从而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固碳减排目的。由此,提出发展低碳农业是实现低碳经济的目标之一,它是一个复合技术体系,涉及了绿色农业、循环农业、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理念。必须通过科学技术的突破,改造、提升低碳农业技术,改变农业现有的"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状况,实现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最后提出发展现代的低碳农业产业经济的对策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经济正向着知识经济时代迈进.知识经济不仅对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着深远影响,而且对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国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下,如何转变和调整经营与管理方式己成为新世纪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辛志伟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6,(6)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导出环境与资源的数学关系,从而揭示了环境污染产生的根本原因,找到了解决环境和资源问题的根本途径,为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环境与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16.
Abstract: To be relevant to societal interests and needs, conservation science must explicitly lend itself to solving real-world problems. Failure to evaluate under field conditions how a new technology or method performs or the cost of its implementation can prevent its acceptance by end users. Demonstration, defined here as the translation of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into metrics of performance and cost of implementation under real-world conditions, is a logical step in the challenging progression from fundamental research to application. Demonstration reduces scientific uncertainty and validates the hypothesis that a management approach is both effective and financially sustainable. Much like adaptive management, demonstration enables researchers and resource managers to avoid trial-and-error approaches and instead conduct unbiased assessment of management interventions. The participation of end users and regulator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execution of demonstration projects ensures that performance measures are credible and increases the probability that successful innovations will be adopted. Four actions might better connect science to the needs of resource managers via demonstration. First, we recommend that demonstration be conducted as a formal process that documents successes and failures. Second, demonstration should be budgeted as an integral component of government agencies' science programs and executed as a partnership between researchers and managers. Third, public and private funders should increase the opportunities and incentives for academics to engage in demonstration. Fourth, social influences on adop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and methods should be further explored. When end users can evaluate explicitly whether a new approach is likely to achieve management objectives, save money, and reduce risk under uncertainty, the professional community successfully has bridged a chasm between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 相似文献
17.
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袁男优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23(1):43-46
在研究国内外学者的相关论点后,对低碳经济的定义、特征、要素和科学内涵等进行了界定。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点的发展模式,是以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为目的的规制世界发展格局的新规则。低碳经济具有经济性、技术性和目标性3大特征。低碳经济由低碳技术、低碳能源、低碳产业、低碳城市和低碳管理5个要素构成。发展低碳经济有低碳社会、低碳市场、低碳产业3个切入点。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理念,更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是一个科学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同时,低碳经济也是一个经济、社会、环境系统交织在一起的综合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南岳衡山国内旅游客源市场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彭蝶飞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9(1):51-57
对南岳衡山旅游客源市场进行调查分析,可为其旅游产业定位、旅游开发建设的阶段定位、旅游基础设施资源定位、旅游产品开发定位、旅游从业人员定位提供依据,从而推动整个衡山旅游业的发展,并促进其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对南岳衡山客源市场的调查分析,提出了对其市场开发定位及开拓策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