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我国沿海风暴潮灾害发生频率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我国沿海验潮站和水文站典型重现期数据,综合考虑风暴增水和超警戒潮位,分析了我国沿海一般潮灾、较大潮灾、严重潮灾、特大潮灾的发生频率,揭示了不同等级潮灾的发生频率在我国沿海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我国沿海大部分地区受风暴潮灾害影响,鸭绿江口沿岸、河北秦皇岛和唐山北部沿岸、成山头-青岛沿岸、广西防城港沿岸、海南东南部和南部沿岸风暴潮灾害发生的强度和频率都不大;渤海湾、莱州湾、长江口、杭州湾等区域是风暴潮易发区,发生特大潮灾概率较低但严重潮灾发生的频率较高;福建北部福州到浙江南部台风沿岸、广东珠江口到阳江沿岸、雷州半岛东部沿岸是风暴潮灾害严重区,特大潮灾发生频率最高。基于不同等级潮灾发生频率的空间分布提出了我国沿海风暴潮灾害防御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沿海的风暴潮灾及其防御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沿海是仅次于孟加拉湾地区的第二大风暴潮重灾区。本文分析了地质时期及历史时期我国风暴潮灾的灾害记录,揭示了中国沿海风暴潮灾的严重性,并讨论了其成因特点和成灾机理,提出了一系列防灾措施和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3.
以龙口市北部沿海风暴潮灾害为研究对象,结合风与浪潮致灾因子、空间与地形等孕灾环境、承灾体类型等影响风暴潮灾害损失变化的有关因素,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建立了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的定量模型,开展了风暴潮灾害风险的精细化评估。结果表明,在风速增大的情况下,淹没范围和可能性损失程度都相应增大;可能性损失呈有规律分布,离海岸线越近,风险值越大。研究结果可供沿海地区的风暴潮灾害风险区划和风险管理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沿海是仅次于孟加拉湾地区的第二大风暴潮重灾区。本文分析了地质时期及历史时期我国风暴潮灾的灾害记录,揭示了中国沿海风暴湖灾的严重性,并讨论了其成因特点和成灾机理,提出了一系列防灾措施和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5.
承灾体的暴露度水平是影响灾害风险和损失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历史热带气旋风场、降水、风暴潮和海浪四类致灾因子的网格数据计算重现期表达致灾因子危险性,以沿海县为研究单元,分析1980—2015年中国沿海10 km范围的土地利用、人口密度和GDP的变化。基于危险性变化和海岸线变化,研究1980—2015年中国沿海10 km范围的土地利用、人口密度和GDP在不同危险性等级下暴露度水平的变化。研究表明:中国沿海地区热带气旋灾害危险性总体上风雨综合危险性大于潮浪综合危险性;1980—2015年中国沿海地区热带气旋灾害暴露度水平在时间范围上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承灾体受热带气旋大风、降水的影响大于受风暴潮、海浪的影响;中国沿海地区热带气旋致灾因子危险性在0.99置信水平下除了广东省南部沿海地区海浪危险性有上升趋势,海南省南部沿海地区海浪危险性有下降趋势,其余地区没有显著的变化趋势。由于总体危险性变化趋势不明显,因而承灾体量的变化是暴露度水平变化的关键,也是造成中国沿海地区因热带气旋损失增加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风暴潮风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沿海是全球少数几个风暴潮风险最大的区域之一。受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的影响,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风险水平呈显著上升的趋势。从灾害风险理论出发,在对风暴潮风险的认识、风暴潮危险性评估、风暴潮易损性评估,以及风暴潮综合风险评估等四个方面,系统地总结了目前风暴潮风险研究的最新成果、研究进展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总体来看,现阶段风暴潮风险评估研究还比较薄弱,未来的风暴潮风险研究应该由单要素评估走向综合评估,加强风暴潮风险评估的综合性和系统性。随着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应充分考虑全球变化和海平面上升对未来风暴潮风险的影响,完善风暴潮综合风险评估体系,提升风暴潮预报预警能力,为风暴潮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我国沿海地区台风灾害影响研究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高建华  朱晓东 《灾害学》1999,14(2):73-77
通过分析近113a来登陆和影响我国的台风在沿海地区的时空分布特征,讨论了台风的四个直接致灾因素(风、浪、风暴潮、暴雨)对我国沿海省份的影响。最后,对我国沿海地区受台风影响的危险度进行了区域划分  相似文献   

8.
王骊萌  张福青 《灾害学》1997,12(4):39-43
根据地方志和文献记录对江苏沿海最近2000a风暴潮灾害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风暴潮灾害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发生着变化。最近600a风暴潮灾害存在21a、36a和116a三个显著的周期,并且不同时间段内发生的风暴潮灾害受不同的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9.
于良巨 《灾害学》2021,(1):13-17
我国温带风暴潮灾害主要集中在渤海、黄海沿岸,其中莱州湾沿岸是频繁发生的重灾区。以识别莱州湾沿岸发生的温带风暴潮灾害链的组成为研究目标,通过2次典型灾害事件分析了温带风暴潮灾害的成因、发生及其演化规律等问题,进而识别了温带风暴潮灾害链发生过程中的灾害类别及相应致灾因子,根据致灾过程提出了5种灾害链条,最后区分了不同行业灾害损失中主要致灾因子的作用。研究结果可对温带风暴潮灾害链的预警及减灾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
海平面上升,海岸带灾害与海岸防护问题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近百年来中国海平面以1.4~2.0mm/a的平均速率上升,预计下世纪还将加速,几个大河三角洲沿岸因受地面下沉影响,2050年相对海平面上升幅度可能高出IPCC(1990)最佳估计值的1倍左右。海平面上升会加剧多种海岸带灾害,尤其是台风风暴潮的发生数和成灾数增加。近20年来由于沿海人口、资产密度剧增以及海堤标准偏低,致使风暴潮灾损失逐年增大,预计下世纪海岸带灾害损失还将大幅度提高。面对海平面上升和海岸带灾害的不断发展以及越来越多的低滩围垦情况,必须认识加强海岸防护对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性。增加投入,采取护坡与保滩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等综合防护对策,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将我国大部分海韩的标准在现有基础上普遍提高一个等级。  相似文献   

11.
中国海岸地带面临的重大环境变化与灾害及其防御对策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中国海岸地带面向21世纪的持续发展,面临着相对海面加速上升和热带气旋、风暴潮与低洼地洪涝不断加剧以及海岸环境急剧恶化等一系列重大环境变化与灾害问题。本文着重分析相对海面上升、热带气旋、风暴潮与洪水灾害以及海岸环境污染的特征、演变趋势及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12.
影响黄渤海域热带气旋的灾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1971—2000年北上影响辽东半岛及黄渤海域热带气旋的气候特征、路径分类及灾害特点,结果表明,台风是造成黄渤海域风浪灾害的主要天气系统之一;辽东半岛地区,最大暴雨是由台风引起的;不同路径的热带气旋造成的灾害不同;热带气旋活动具有群集性,在产生风暴潮、暴雨的同时,常引发洪涝灾害、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加重了灾害程度。  相似文献   

13.
我国海岸带灾害的加剧发展及其防御方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大陆海岸带绵长1.8万公里,地跨12个省市,是我国人口密集、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出现的严重灾害有台风、风暴潮、洪涝、地震海啸、海岸侵蚀、盐水入侵、海冰、地基下沉、污染、赤潮等十类,并互相叠加,形成年直接经济损失100亿元以上。全球海平面上升与人类活动加强,使海岸带灾害加剧发展,粗略估计到下世纪初中期,导致的损失可能达到1000亿元以上,是海岸带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必须提高全民防灾意识,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拟订海岸带减灾规划;加强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加高加固防潮防洪大堤与护岸工程,疏浚内陆洼地和城市排洪河道,提高排水能力;保护地下水源,严格限制过量开采,以防止地面下沉和盐水入侵;合理开发海岸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严格限制超标排污;积极参加国际合作,逐步限制CO_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和缓海平面上升趋势,争取大幅度减轻海岸带灾害。  相似文献   

14.
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及其产生的灾害链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唐晓春  梁梅青 《灾害学》2006,21(3):47-53
根据广东省1949~2000年52年的热带气旋统计资料和减灾防灾年鉴,对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灾害特征及其形成的灾害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登陆广东热带气旋灾害发生频次高,强度大,范围广,突发性、并发性强;具有区域性,季节性,并有集中于某一地区某一时间的特征。由于热带气旋各致灾因子的连锁反应,次生灾害常形成多种灾害链。本文根据灾害链成因对其进行了分类分析。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风暴潮减灾辅助决策信息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风暴潮是指在大气强迫力作用下局部海面的异常升降现象,是影响我国沿海地区最严重的海洋灾害,风暴潮给我国造成的损失平均每年达上百亿元,风暴潮科技减灾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提供了基于Oracle和GIS技术的风暴潮减灾信息化、网络化实现框架,阐述了风暴潮减灾数据库设计、风暴潮数值预报模型集成、基于GIS的减灾辅助决策分析、基于3s技术的灾害监测和调查以及基于GIS的灾损评估等5个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三角洲风暴潮灾害及其对滨海湿地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河三角洲是中国重要的滨海湿地分布区,也是中国风暴潮易发区。该区的风暴潮有温带气旋型与热带台风型两种,以温带风暴潮为主。近年来,重大风暴潮的发生有频率增加、危害加重的趋势。风暴潮对滨海湿地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主要表现为淹没滨海低地、加速海岸蚀退、破坏地表结构、毁坏湿地植被、加剧海水入侵等,使滨海湿地不断损失退化,生态环境恶化。  相似文献   

17.
渤海湾风暴潮灾害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一红  肖嗣荣 《灾害学》1999,14(3):70-75
较详细地分析了天津、河北沿海地区风暴潮时空分布规律、灾情、产生的原因, 指出近年来本区风暴潮发生频率和强度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而且造成的经济损失增长更快。在过去40 a中, 每过10 a 灾损约增加10 倍。并提出了防潮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部沿海省市风暴潮经济损失风险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暴潮是我国沿海省市面临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给这些地区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选取1989-2008年沿海11省、市、自治区风暴潮的历史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因子得分基础上的聚类分析和熵值评价等方法,对这些地区风暴潮灾害经济损失的风险进行了评估,最终按风暴潮灾害的经济损失程度将沿海省市划分为3个区域:即上海为第1区,表示风暴潮经济损失风险最小;海南、福建、浙江、广东4省为第3区,风险最大;其他省、市、自治区为第2区,表示经济损失风险居中。3个区域的灾害区划,为我们从更深层次上认识风暴潮的发生及是造成的损失情况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