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2.
3.
基于SWAT模型的流域面源污染模拟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流域面源污染模型往往忽略或简化河道内污染物变化过程的缺陷,探讨了河道水质模型对流域面源污染模拟的影响.以太湖流域浙西区的西苕溪流域为研究对象,选取具有一定物理机制的分布式面源污染模型SWAT模型,分别以激活和不激活其嵌套的河道水质模型QUAL2E,即SWAT模型与QUAL2E模型紧密耦合和松散耦合两种情况进行模拟,并比较了对TN及TP的模拟效果.结果表明,丰水期与平水期的模拟结果并没有显著差别;但在枯水期,由于水量较小,河道内污染物变化过程对模拟结果影响较大.同时引入QUAL2K模型,分析认为改进河道水质模型对提高SWAT模型模拟精度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5.
针对白龙江沿岸农业种植、畜禽养殖等产业发展影响河流水质的问题,以甘肃省南部白龙江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输出系数模型计算丰、平、枯水年等典型水文情景下流域内工业、农村生活垃圾、农村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城镇生活污水、城镇径流和农田径流等污染源污染负荷,基于InfoWorks ICM构建了白龙江水动力水质模型,模拟分析COD、TN、NH4+-N和TP等污染负荷分布特征,评估了最不利水文条件下白龙江水质污染风险,验证了该模型在流域水质污染模拟评估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文情景下污染物入河负荷主要来源存在显著差异,如丰水年和平水年农田径流是COD污染的主要来源,污染负荷分别达到1 382.56、1 058.98 t,而枯水年污染源主要是城镇径流。污染物负荷存在明显空间差异,研究区内子流域污染负荷空间分布不均匀,高污染负荷主要出现在中下游子流域。白龙江水质在汛期和非汛期差异较大,非汛期水质更差。通过模拟最不利水文情景 (枯水年非汛期) 发现,研究区内白龙江NH4+-N浓度最大位置出现在中下游,最高可达1.43 mg·L−1,且中下游TP浓度较高,最高值为0.35 mg·L−1,难以满足Ⅲ类水体水质要求,存在水污染风险。利用改进输出系数模型评估污染物负荷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基于InfoWorks ICM构建的河流水动力水质模型在污染物时空分布评估适用性较强,为我国河流水质模拟和流域水环境治理提供示范参考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7.
传统水质模拟预测模型对突发水污染事故事发地的水文、水下地形等资料要求较高,在缺乏相应资料时会影响对水污染事故的可靠预测和预警。为解决问题,亟需建立在应急条件下能快速预测预警的简化水质模型。以传统一维水质模型为基础,通过人工测量河流沿程流速,自动插值获得流场以替代模型中对流场的求解,再求解一维对流扩散方程,以此获得简化的一维水质模拟预测模型。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水质模型,简化后一维水质预警模型可快速准确地预测突发水污染事故后污染态势。 相似文献
8.
基于小波变换的ARIMA模型在水质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黑龙江黑河流域的水质状况逐年恶化,而溶解氧(DO)是研究水体自净能力和污染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收集该地区2010年48周的DO浓度数据,经由小波变换对数据进行高频和低频的分离,再分别建立ARIMA模型,由此预测未来5期的DO浓度值的变化。结果表明,该模型较好地反映了DO浓度值的变化趋势,预测精度更高,同时,反映出DO浓度值随季节的变化规律,以期为该地区的水质分析预测和水体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数值仿真在钱塘江引水入城工程水质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二维浅水波方程及传质模型,对工程前期排人钱塘江的废水中污染物的传播及分布进行预测,其预测结果可为工程排污口附近钱塘江水质保护对策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