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纪念中德建交三十周年 ,由中国工程院、德国巴斯夫公司共同主办的能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研讨会 1 0月 8日下午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行 ,陈锦华副主席和德国驻华大使薄德磊先生分别致开幕辞 ,王基铭总裁、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中国 2 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主任王伟中、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陈尚芹副司长作专题发言 ,德国国会议员魏茨察克、巴斯夫东亚地区总裁倪宣德、德国技术合作公司环保专家 Suding博士分别作了发言。研讨会的主要目的是展示中德企业和学术界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良好合作 ;展现中德两国化学工业对可持续发展所作的贡献 ;…  相似文献   

2.
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资源是有限的,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开展环境教育,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是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本文论述了我国环境保护的国情和开展环境教育的特点、方式。  相似文献   

3.
冯耀明 《陕西环境》2001,8(4):26-28
加强环境教育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该文重点分析了环境教育在世界各国的发展态势及我国的现状,并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研究与环境教育是当今学术界的热门课题。文章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环境教育的发展历程出发,阐述了发展环境教育是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并论述了二者的相互关系及可持续发展观下环境教育综合性、多样性、全民性、连续性、社会性、实践性的特点,指出环境教育应从知识、意识、道德、价值、实践几方面确定目标。并从加强环境伦理学教育、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与能力、开展三维教育模式等几方面阐述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5.
深化环境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世界紧迫而艰巨的任务,也是世界各国必须选择的发展道路.提高全民环境意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而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手段之一.本文全面阐述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教育的关系,环境教育的特征和教学方式以及环境教育怎样才能适应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工业技术快速发展引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对此,我国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开始研究体育运动生态环境的发展.时至今日,我国体育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从起步阶段,历经发展阶段一直到深化阶段;从关注体育和环境的生态发展到不断创新突破;从改进研究方法,拓宽研究类别,再到基于生态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多学科视角,完整系统审视了体育环境...  相似文献   

7.
高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高校中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高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高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意识,深化高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内容,协调高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比例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对大陆地区与台湾地区环境教育比较分析,从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政策实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机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和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与政府、社区、和学校间的联系等内容进行对比,从而总结出大陆地区与台湾地区环境教育的经验与特色,为两个地区提供相互借鉴和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构建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机制从1989年起,启东市汇龙中学成立环境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包含学校各个管理层面,全方位、立体式推进环境教育。注重理念,强化环境教育意识。一是“四个做起”,即环境保护,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作为学校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的出发点,使环境教育全员参与、随时参与、随处参与;二是“两个保护”,即保护自然、保护环境。使环境保护的指向从环境保护转向保护人类自己,找到环境教育归宿点;三是“两个需要”,环保需要实践,环保需要创新。要求各处室明确任务、制度、措施。教务处必须把环境教…  相似文献   

10.
徐淑文 《福建环境》1994,11(3):16-17
人们已经习惯初春的融融春光,勃勃生机,聆嗅着鸟语花香,仲夏的如火骄阳;成荫绿柳,深秋的绵绵细雨;金黄落叶,潺潺流水,残冬晶莹的白雪。 人们习惯了风云雷电,雨雪冰霜,阳光月色,鲜花草地,人类并依据这种习惯认识大自然的规律,安排着生存的各项创造活动。爱护野生植物,保护动物,使白然界各种动、植物的质量保持着原色。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求,大自然的一切景色都发生了裂变,为维护生态平衡,1970年美国颁布了《国家环境政策法》,成为第一  相似文献   

11.
大力发展高校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三种生产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反思环境问题出现及其愈益激化的原因,反思人类解决环境问题的实践和探讨人类对环境科学认识的深化,指出发展环境教育是解决环境问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绿色校园建设呈现阶梯状快速发展,高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近几年也蓬勃发展。本文在研究中国绿色校园建设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高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3.
《环境》2010,(Z2)
当今世界环境持续恶化,环境问题异常严峻,但目前我国公众环境知识缺失、环境意识薄弱,我国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情况令人担忧。要提高人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使我们的家园——地球可持续发展,教育对于促进地球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民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的作用。笔者认为只有大力提倡并实施全民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才能保护环境,才能使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分析了目前我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探讨了在我国实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策略与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4.
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各有侧重点.环境教育关注的焦点是以自然保护价值为中心,强调看得见的某些环境问题,往往被简单处理为环境问题的研究,从而朝向技术主义的解决途径.可持续发展教育则是对教育进行重新定位和创新,从而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兼顾了内部和外部的问题.通过搜索国内文献对于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关注度情况,以期能够在各学科教学中更好的融入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即墨市环保局结合本地实际,实施“三五一”工程,在中小学中开展多种形式的环境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即墨市第二实验小学开展的环境教育活动曾获得青岛市、山东省、国家级青少年生物百项科技活动优秀奖。1选准工作切入点,重点实施“三·五·一”...  相似文献   

16.
《环境》2009,(9)
环境杂志学生版——《环境·魔方》由环境杂志社编辑出版,由广东省创建绿色学校领导小组、广东省教育学会环境教育专业委员会担任指导单位,以年龄10-14岁的青少年为主要读者对象,紧密贴近青少年时代特点、心理特征、思想状况,以"生动活泼普及环保知  相似文献   

17.
正环境教育基金会年会2016年9月15日-16日,环保部宣教中心副主任何家振、项目主管吴静作为中国代表赴印度出席了国际环境教育基金会(FEE)2016年年会。75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齐聚位于印度西部的艾哈迈达巴德市,共商了FEE的未来发展战略计划和目标,分享了FEE环境教育项目(生态学校、环境小记者、蓝旗、绿钥匙和森林学习)在各成员国的发展现状。会议选举出新一届FEE主席和理事会成员。现任FEE副主席、来自英国的Lesley Jones女士当选新任  相似文献   

18.
本文已经提出了如果将环境安全作为人类安全被实现。那就需要较好的环境治理。环境安全可以被理解为一系列的价值观、原则、政策、技术、体制和程序,由此,社区与社会管理环境和自然资源以透明、负责任的参与和公平的方式克服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安全是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还需要进一步论证。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也常常解释为实际的产出。社会性学习对于应对有关的不安全环境,并导致不可持续发展的挑战至关重要。社会必须利用信息共享、传播和共同的理解改进决策而发展适应改变的能力。这只有通过发展学习型社会才能成为可能。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是社会性学习的产出,而且所有相关方利用创新方法的环境友好政策,是基于环境安全和环境治理的原则为基础的,大大地推动了生态系统的管理、性别公平、尊重人权、解决冲突、建立社区信任为应对未来的意外或潜在风险和新的挑战需要适应性管理,建立社会和生态系统恢复。应集中努力改进人们的生活质量,不要使用超过环境所能承受的自然资源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从城市环境概念和内涵入手,以可持续原则作为依据,首次提出了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建立了其相应的模型,进而对城市环境SD具体内容进行了分析,最后指出了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政策框架,为研究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都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作者出席北京市科技周活动,并作了题为《城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专题报告,报告介绍了我国整体的环境状况和北京市的环境状况;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及其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并对北京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现将讲话的主要内容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