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和森林资源的过度利用和肆意破坏,全球范围内的生态危机日益加剧,森林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主体之一,承担着促进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重大使命,因此如何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是摆在人类面前的重大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林业产业发展与森林资源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并着重指出了促进林业产业发展与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世界环境》2006,(1):64-67
保护和发展被称为无价资源的森林是当前人类社会的重要课题。例如,奥地利有一个全国性的森林资源保护网络,长期以来一直从事于建立、维护和研究国家天然森林资源的工作。该保护网络在全国设立159个网点。由奥地利森林专家主持,统一管理奥地利全国森林。由于管理工作出色,奥地利的天然森林面积在过去几十年问不断扩大。过去奥地利并不如此重视天然森林。在原始森林的保护方面走过弯路,当时天然森林曾经被奥地利人当作“取之不尽”的建筑材料和能源,  相似文献   

3.
森林火灾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因子,对生态系统的稳态性和平衡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开展对森林火灾的风险研究,对提高森林资源风险的管控能力及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等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收集了1990—2016年我国各类森林火灾发生次数等数据,采用信息扩散理论的方法,对我国的森林火灾风险进行了分析,并对森林资源的保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人类为了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求,对森林资源的过度索取,已造成森林植被的毁坏及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的破坏,引起了生态失调甚至造成生态系统崩溃.森林植被破坏对人类社会发展造成了气候异常、温室效应等恶果.为此提倡中国的森林植被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要从法制和管理方面入手,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持续发展及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森林法》修订是我国生态文明法治建设中的一件大事。201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的《森林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在立法上取得了一定进步,但仍有完善空间。其立法定位应立足森林生态保护,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在具体制度方面,应进一步健全森林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完善激励与约束相容的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机制;构建完整包容公益和私益诉求的损害救济机制;理顺森林资源损害的法律责任,确保民事责任履行的第一顺位,同时强化森林资源损害与生态破坏的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6.
在生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之间,充满着矛盾。一些年来,人类因利用过度而破坏生物资源的情况日趋严重,但也存在着利用不足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人类如何成为自然界的一个“精明的捕食者”,即如何合理地利用与保护生物资源,是现代应用生态学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7.
美国森林法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真 《环境保护》2012,(5):80-82
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护土壤、减免旱情、净化空气、消减噪声以及为陆生生物提供栖息地,对生态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人类在森林资源丰富时往往忽视森林对于环境保护的意义,直到造成环境破坏的恶果才幡然醒悟.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森林资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是我国森林生态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它表现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以及气候异常、物种减少、资源枯竭、生态系统生产力下降等。  相似文献   

9.
森林资源     
森林作用的数据每天每公顷阔叶林可吸收1000千克二氧化碳,放出730千克氧气每年每公顷森林能滞留粉尘34吨五万公顷森林所含蓄的水量,相当于一座容量为100万立方米的小水库森林的环境作用含蓄水源增加空气湿度净化空气调节大气成分夏季每天每公顷森林,可从地下汲取70~100吨水,进而转化为水蒸汽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及环境意义;初步了解森林资源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合理利用和保护的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环境观及爱护环境的良好品德。教学重点:森林资源的环境作用;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经济建设突飞猛进 ,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开采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由于对可持续发展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不少地方出现了低层次、掠夺性、破坏性的采掘 ,使自然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 ,并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资源枯竭 ,污染严重 ,生态破坏 ,森林植被减少等等。公害事件时有发生。这些已成为现代化发展的制约因素。本文就自然资源的开发和保护谈点个人看法。1自然资源的种类自然资源具体分为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能量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森林资源、草原资源、气候资源和旅游资源等。这些资源是人…  相似文献   

11.
《自然资源学报》2001,16(3):282
评《中国森林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一书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副院长、著名的森林培育学家沈国舫教授主编的《中国森林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一书,经作者们和编辑们连续两年多的辛勤劳动,终于在国庆50周年前夕完成,并于2000年12月由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与读者见面了。这是第一本全面论述中国森林可持续发展的专著。是沈国舫院士和参加编著的专家们多年来酝酿在心头的一本书。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但是,也是一个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而森林面积只占世界森林面积的3.9%,森林蓄积只占世界森林蓄积的2.6%,要想以只占世界3%~4%的森林资源,既要满足占世界22%人口的生活、生产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又要维护占世界面积7.2%的国土生态环境的需要,这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中国的森林资源如何发展?能否可持续发展?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不仅要有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来保证,又要有广大公众的参与,只有广大公众对森林的认识提高了,观念转变了,中国的森林资源才能不断地增加,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我想这就是作者们酝酿已久的心愿。    《中国森林资源与可持续发展》这本专著,全书共12章,该书从森林培育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出发,以深入浅出的笔调,全面阐述了现代森林的概念,结合中国的国情、林情介绍了中国森林的分布,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和特征,森林资源的现状和消长动态分析,并从中国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各个侧面:生物资源、物产资源、生态防护功能、社会公益功能以及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体系、森林资源清查、监测和调整、法制建设和公众参与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和探讨。最后,作者还在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针对中国森林存在的问题,就中国森林资源走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方针进行了战略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这是我所见到的近年来难得的如此全面系统地介绍中国森林资源的特点及其可持续发展的优秀科技图书专著。我深信这本书将对所有关心中国森林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管理干部、科技、教学和生产部门的人员以及广大公众都将有所裨益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工程院院士冯宗炜   2001年2月19日于北京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印度森林资源的破坏与其恢复计划,印度原是个森林茂密的国家。百分之九十的国土为森林所覆盖。由于殖民国家入侵、人口增多、目光短浅的森工政策、以及过牧等原因,森林资源遭受很大破坏,印度政府已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正采取种种措施,大搞植树造林,特别重视发展社会林,称其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相似文献   

13.
多种自然灾害往往对森林、草原等植被造成直接破坏或潜在威胁;另外,人类活动对植被的破坏常常是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所以,对植被破坏造成经济损失的评估,对于定量分析灾害损失和人类活动影响程度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仅就森林植被破坏经济损失的评估作一些简要分析。1森林植被破坏的影响 森林植被破坏的直接后果主要反映在资源减少和环境质量变差两方面。1.1对资源的影响 (1)森林生产力下降,甚至森林资源枯竭。 (2)森林释氧量减少,保健功能减弱或消失。 (3)森林景观变差或消失。 (4)多种林下植物减少或…  相似文献   

14.
《森林法》实施二十余年,对我国森林资源保护起到了极大的作用。随着森林状况变化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加强,《森林法》亟待修改。《森林法》的修改应该进一步弥补法律缺失,明确森林生态系统的属性,落实生态保护主体的法律责任;应当跨越以管理保护林业行业,围绕林业产业作为修改法律的立意;应当全面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应该以森林生态系统一体化保护和建设为核心。使修改的《森林法》成为涵盖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的管理法,最终成为我国森林资源管理方面的基础性法律。  相似文献   

15.
污染能对大片森林产生影响吗?能改变树种的组成吗?对某些树种、植物或动物能产生危害吗? 林业工作者有责任帮助人民来回第这些问题.虽然,今天所用的污染监测仪已是很先进的了,但要准确地回答这些问题却是困难的。控制大气污染、保护森林资源,保障人类  相似文献   

16.
西双版纳原来是一个热带森林密布、野生动物繁多的区域,由于缺乏合理利用的科学规划,导致森林大面积消失,野生动物日益减少。从50年代后半期开始,这个问题就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因此,1958年就开始正式建立了一些保护区,希望能全面考虑有关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问题。但是,由于保护区建立后缺乏有效的管理办法,保护区的作用未能真正的发挥,而且还不断遭到砍伐,有些已砍得千疮百孔,森林残存无几,不成为保护区了;有些虽能勉强维持下来,但面积已大大缩小了。随着自然保护工作不断的发展,人们愈来愈认识到保护区的意义和作用,经过一番经验教训的总结,于1979年重新划定建立勐腊、勐  相似文献   

17.
《环保科技》2011,(2):27-27
<正>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表明,我国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依然面临着以下突出问题: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我国森林覆盖率只有全球平均的2/3,排在世界第139位。人均森林面积0.145 hm2,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人均森林蓄积量10.151 m3,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7。全国乔木林生态功能指数0.54,生态功能好的仅占11.31%,生态脆弱状况没有根本扭转。从总体上  相似文献   

18.
1974年,只有一个地球 1975年,人类居住 1976年,水:生命的重要源泉 1977年,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森林 1978年,没有破坏的发展 1979年,为了儿童的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 1980年,新的10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 1981年,保护地下水和人类食物  相似文献   

19.
基于碳密度-林龄关系的黑龙江省森林碳汇潜力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量化黑龙江省森林碳储量、预测森林碳汇潜力,利用蓄积量-生物量相关方程法对黑龙江省1994-2013年的森林碳储量进行估算,并依据1994-2013年4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中黑龙江省18种主要森林类型各林龄组数据,建立主要森林类型碳密度与林龄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黑龙江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预测2014-2020年黑龙江省森林的碳储量,并分析其碳汇潜力.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各森林类型碳密度与林龄关系拟合较好,18种森林类型中有14个的R2大于0.9;黑龙江省1994-2013年4次森林资源清查中森林碳储量分别为693.2、676.3、741.1和805.2 Tg;预计在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014-2018年)中,黑龙江森林碳储量将达到844.0 Tg,并且在预估期间其碳储量逐年递增,2020年将达到868.1 Tg.如果2013年黑龙江省现有森林都达到过熟林,其碳储量将会达到1.40×103 Tg,具有很高的碳汇潜力.为了进一步增加黑龙江省碳汇潜力,建议加强省内寒温带、温带山地针叶林和阔叶混交林的保护;在更新造林上要侧重于有固碳优势的森林类型(如赤松、杨树等);加大对赤松、针阔混等近熟林、成熟林的保护力度,控制过熟林的数量.   相似文献   

20.
森林生态系统是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随着森林资源的破坏和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对于森林生态安全的关注也逐渐提高。本文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了森林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法进行权数确定。在此基础上,研究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吴忠市为例,并对吴忠市森林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得出目前吴忠市森林生态安全程度较低的结论,尤其指出目前森林生态压力因素对于生态安全的影响最大,最后研究根据相关结论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