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新燕  陈虹  顾建华 《灾害学》2012,(4):128-131,137
介绍了制定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行动规范的背景,阐述了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行动的阶段,给出了地震现场灾害紧急救援队伍行动规范的内容。该规范将有效地规范和协调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的救援行动,提高救援能力与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2.
地震往往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专业化的地震紧急救援能够及时应对地震灾害,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是防震减灾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国家紧急救援训练基地的建立就是为了训练具有专业水平的地震紧急救援队伍和人员。针对建筑物在地震中的破坏倒塌模式,借鉴国际先进地震搜索救援经验,进行了在各种地震废墟中紧急搜索和救援的方案设计以及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可控地震废墟部分的功能设计。  相似文献   

3.
地震往往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专业化的地震紧急救援能够及时应对地震灾害,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是防震减灾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国家紧急救援训练基地的建立就是为了训练具有专业水平的地震紧急救援队伍和人员。针对建筑物在地震中的破坏倒塌模式,借鉴国际先进地震搜索救援经验,进行了在各种地震废墟中紧急搜索和救援的方案设计以及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可控地震废墟部分的功能设计。  相似文献   

4.
高娜  聂高众 《灾害学》2015,(2):158-161
地震应急救灾效能是不同救援队震后救灾效果的最直接反映,救援队伍到达灾区的时间长短是影响救灾效能的最直接因素。该文首先分析了地震救援中被埋压人员的存活率问题,并将震后的救援力量分为三组:当地民众自救互救能力,当地及灾区周边的军队、武警、消防官兵的救援能力和地震专业救援队的救援能力,探讨了这三组救援队在地震救援过程中的救灾效能,及地震灾区的气温对救灾效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汶川、玉树、日本.地震、海啸、泥石流,哪里有灾难发生,哪里就有一支身着橘红色衣装的救援队伍第一时间赶到灾害现场.对受灾群众进行救援.而他们就是传说中的中国国际救援队(CISAR),对内称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  相似文献   

6.
《防灾博览》2008,(3):22-25
他们橘红色的制服背后印着:“CHINA(中国)救援”。 这就是汶川地震灾区人民非常熟悉的标记,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对外也称中国国际救援队,成立于2001年4月27日。组建目的是专业搜救在地震或其他灾害事件中被压埋的幸存者,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曾亲自为其授旗。  相似文献   

7.
重大突发事件特别是地震这种影响范围广、救援技术要求高的灾害,有效的人员搜救是减少人员伤亡的关键环节。其关键因素除了能够及时赶到灾害发生地点外,最重要的是所部署救援队的能力能够满足救援需求,携带的装备及技术能够在现场开展相应的搜救工作。为有效地部署救援力量,美国联邦紧急管理署(FEMA)针对突发事件的响应需求形成了一整套搜救队伍分类、分级体系。研究该体系对于中国救援队伍的建设及灾后第一时间救援队伍的部署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详细剖析美国搜救队伍的分类分级及其相应的技术能力要求,并在分析中国紧急救援队伍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专业救援队伍分类分级的建议,为国内应急救援资源的灾后部署、调整、追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经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我国第一支旨在参与国内外地震灾害紧急救援的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于2001年4月 27日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出席了救援队成立大会,向救援队授旗并作了重要讲话。 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的正式成立,结束了我国没有专业地震灾害救援队伍的历史,标志着我国防震减灾工作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救援队的成立,将大大提高我国地震发生后抢救生命的能力与效率,并将通过参与国外地震灾害救援,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我国第一支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成立  相似文献   

9.
新闻速读     
正2013-2014年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重大事项联席会议召开2014年7月3日上午,2013-2014年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重大事项联席会议在中国地震局召开。会议宣布了《关于调整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重大事项联席会议和联席会议办公室组成人员的通知》,听取了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2013-2014年度工作总结、国家地震救援队参加联合国国际救援队分级测评复测工作进展情况和2014-2015年工作重点的报告,听取了国家地震救援队各组成单位关于队伍建设工作的汇报。与会代表还就国家地震救援队建设和复测准备工作等进行了讨论,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ArcSDE的地震紧急救援数据库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建设地震紧急救援数据库的必要性,阐述了地震紧急救援数据库的建设目标,分析了ArcSDE的基础原理,以四川省紧急救援队为例,介绍了利用ArcSDE技术构建地震紧急数据库的建设方法。  相似文献   

11.
《防灾博览》2014,(4):6-7
为提高救援队伍应对大型客车燃爆救援能力,兰州国家陆地搜寻与救护基地救援队于2014年7月16日在高温酷暑下开展了一次救援演练。模拟一辆大型客车发生燃爆,车内浓烟弥漫,乘客生命危在旦夕,兰州国家陆地搜寻与救护基地救援队紧急出动,在现场控制火势,紧急营救乘客,  相似文献   

12.
国际救援     
《防灾博览》2008,(3):57
在巨大的自然灾害面前,世界各国也向我们同时伸出了援救之手:联合国1998年以来在中国进行了首次救灾行动……至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以来,来自日本、俄罗斯、韩国和新加坡的4支国际救援队及香港、台湾地区的救援队伍,携带专业的救援工具陆续抵达四川,赶赴  相似文献   

13.
2月 2 4日北京时间 1 0时 0 3分 ,新疆伽师县城东约 4 0km处发生 6 .8级地震。地震发生后 ,党中央、国务院予以了高度的重视。 2 4日晚 ,中国地震局首次派出了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赶赴新疆伽师—巴楚地震震中区域 ,展开搜索、救援、医疗救护等工作。救援队携带救援装备乘专机飞抵喀什 ,于次日 5时50分左右抵达遭受破坏最严重的震中区域。这是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组建近两年来首次赴地震灾区实施救援行动。该救援队 ,又名“中国国际救援队” ,共有救援队员 2 30名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部队官兵、地震专家、医疗救护人员组成 ,分为 4…  相似文献   

14.
《防灾博览》2013,(6):12-17
2013年10月29—31日,中国国际救援队能力分级测评复测(IER)自评估演练在北京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训练基地成功开展。中国地震局党组对此项工作非常重视,陈建民局长全程关注自评估演练,指示一定要确保复测通过;并以复测为契机,打造一支高标准、严要求、能战斗的救援队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正式成立于2001年4月,温家宝总理亲自为救援队授了队旗。这支由工兵团某部救援队员、地震局专家、现场应急队员、武警医院医护人员组成的200人队伍,是目前中国最精锐、最专业、最有经验的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  相似文献   

16.
地震应急救援任重道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震应急救援工作起步晚、起点高、发展快。2000年成立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2001年组建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中国国际救援队);2002年成立国家地震现场应急工作队;2003年中国国际救援队首次出生阿尔及利亚开启我国参与国际救援先河,北京建成全国第一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2004年组建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2005年中国国际教授队执行印度洋地震海啸和巴基斯坦地震国际教授;2006年建立区域地震应急协作联运工作机制,首次举办国际多国地震救援演练;2007年建成国家和省级一体化的抗震救灾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和现场技术系统;2008年建成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教授训练基地并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17.
《防灾博览》2021,(4):4-5
2021年7月15日,东盟地区论坛国际城市搜救能力强化培训及综合演练在线举办,中国和泰国担任共同主席。此次培训由应急管理部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承办,旨在促进东盟框架下各国在重大灾害应对领域的能力建设,搭建区域专业城市搜索和救援队伍合作与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8.
《防灾博览》2009,(4):F0002-F0002,1
我国地震应急救援工作起步晚、起点高、发展快。 2000年成立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 2001年组建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中国国际救援队); 2002年成立国家地震现场应急工作队;  相似文献   

19.
《灾害学》2016,(3)
在理论分析、文献查阅和救灾案例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地震应急救援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然后采取问卷调查的手段,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原理,设计了影响因素指标重要性的调查问卷,并在全国10省28个县(市)的地震、民政、应急办等部门开展了贡献率的问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从认知的角度,在4个一级指标中,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加强被认为是最主要的因素;在基础设施方面,建筑物抗震能力是最重要的二级指标;在应急人力、物力、财力方面,专业救援队伍和基础医疗能力是最重要的二级指标;在专项能力和专项经验方面,民众自救互救能力、抗震救灾指挥协调机构、现场灾情获取能力、应急通讯设备、地震应急预案覆盖度、地震应急演练与培训等比较突出;在基础环境背景方面,人口密度、岩性条件、地形起伏度影响比较大。在综合排序中,建筑物抗震能力、危险源控制水平、疏散场地面积、公路密度、手机普及率、人口密度、岩性条件、专业救援队伍、是否通铁路和基础医疗能力是最重要的10个影响因素,应当作为应急能力建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0.
<正>2017年12月4日,"东盟地区论坛——国际城市搜索和救援能力建设"培训班在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开班,来自马来西亚灾害援助和救援局、柬埔寨国家救援711、蒙古国家紧急情况管理局和印度尼西亚国家搜索和救援局的应急救援专家和队员共40人参加了培训。本次培训的主要目的是为帮助东盟地区论坛框架下各发展中国家建立国际人道主义搜索与救援行动框架下的国际救援队伍,提升东盟地区论坛各国和"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