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乌溪江水库区的地质及地震活动特征,提出乌溪江水库存在诱发Ms>2.8级地震的条件,但发生5.5级以上地震可性不大。  相似文献   

2.
水库诱发地震机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库诱发地震经常威胁着水库大坝的安全,酿成远比地震的直接破坏更加严重的次生灾难,因此对地震水库诱发地震应予充分重视。从水库地震能量积聚和诱发因素两个方面对水库地震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根据摩尔一库仑破裂准则,利用库区应力摩尔圆的移动和半径的变化以及岩石破裂线的变动,分析了水库在不同断裂类型区域的诱震机制。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我国水库地震的震例,初步分析和讨论了水库地震在空间分布、强度、频度和水位变化的相关性以及波速比异常、b 值大小等方面的特点。水库地震与当地构造地震的某些活动表现是不同的,说明水库地震的形成不仅和库区内初始应力状态有关,而且库水应力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 本文在柘林水库地震科研组两年考察研究的工作成果基础上,论述库区地震地质背景和蓄水后地震活动特点,探讨水库地震的形成条件和诱发机制问题,并对地震发展趋势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5.
2002年7月28日珊溪水库库区发生了M_L3.5地震,之后记录到M)L≥1.0地震50余次,最大地震是9月5日M_L3.9地震。7月28日M_L3.5地震发生后,应用“跟踪式后续地震的模糊预测方法”进行了震后趋势跟踪预测。首先,选用多个地震序列资料作为样本,按预测要求,确定震级大小的分类标准,构成分类矩阵,然后,计算每个序列的6项地震活动性指标构成样本矩阵,而用刚刚发生的地震序列构成待判矩阵,应用一种模糊软聚类方法进行判断,得到未来某一时间段内将发生的地震震级属于哪一类。如果使用几个时间段资料、对不同预报期分别建立几组样本矩阵和分类矩阵,则可实现跟踪式震后趋势快速预测。对9月5日M_l3.9地震和震后趋势预测比较准确。本文简单介绍了预测方法和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6.
东风水利电力站位于黔西部鸭池河上游,距鸭池河镇西南约2km的峡谷地带。该电站是贵州省开发乌江设计建立12级梯级电站已建成投入运行的第二级高坝型大型水电站。水库于1994年4月蓄水,到1995年3月31日在水库大坝坝址及库区一带(微观震中为北纬26°54′,东经106°17′)发生一次震感特别强烈的ML2.5的水库诱发地震,震中烈度达Ⅴ度。本文叙述了地震概况,分析了地震的成因。认为水库诱发地震不仅与库水有关,而且与环境构造的蠕动和不稳定岩体的滑动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7.
乌江渡水电站从蓄水至今已运行14年了,它是我国在岩溶地区建成的一座高原峡谷型的高坝大型水库.库区蓄水后5个月就有频繁的水库诱发地震.1992年发生最大破坏性水库地震为M_L4.0。这些地震发生与岩溶地质、地形地貌和库区构造有关,库岸地面变形、崩滑流和水库泥沙淤积等灾害较严重。本文对灾害分析后认为,灾害在岩溶地区具有普遍性,提出了预防、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翟寨子水库的地震破坏和崩岸的探地雷达图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翟寨子水库地震后的破坏情况,对库岸崩塌病害进行了现场踏勘和探地雷达探测研究,分析了黄土高边坡库区崩岸的雷达波形特征.结果表明库右岸山脚以西的道路存在许多裂缝,缝深6~7m,库岸临空侧存在不少竖向崩塌滑动趋势带.  相似文献   

9.
红吉水库诱发地震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内外水库诱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红吉水库地震、天然应力场状态、地震活动性和水库运行条件等实际资料,采用概率统计法和模糊评判法,初步判定红吉水库具有小概率的诱发地震危险性,库区附近的北北东向和北北西向断裂是可能的发震位置,最大可能诱发的地震震级为4级.  相似文献   

10.
利用新丰江、黄壁庄、喀什、龙羊峡、官厅、刘家峡和陡河等水库地震的近场地面运动资料,给出了水库地震地震动的峰值加速度衰减关系、频谱特性和持续时间。分析结果表明,较:天然地震而言,水库地震的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高,衰减快;地震动反应谱特征频率高,持续时间短;场地卓越周期以坚硬基岩的最短,硬土次之,软土最长。研究得到的水库地震的地震动衰减关系和频谱特性可为水工结构的抗震设计和加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近场地震作用下库区深水钢筋混凝土高墩的概率损伤特性,以90 m高的矩形空心薄壁钢筋混凝土深水高墩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桥墩设计参数和近场地震动的随机性,基于OpenSees软件建立深水高墩有限元模型,开展不同水深的7种工况(水深:0、15、30、45、60、75、90 m)下,顺桥向和横桥向近场地震激励的增量动力非线性分析。以截面临界曲率值为损伤指标,研究深水高墩的易损性。结果表明:各工况下,轻微损伤、中等损伤和严重损伤阶段的损伤概率均随地震波峰值加速度的增加而增大,并且当峰值加速度达到1.0g时损伤概率达到最大,而完全损伤阶段的损伤概率则在峰值加速度为0.5g时出现峰值点;近场地震顺桥向激励时,墩身中上部和墩底区域均较容易损伤,而横桥向激励时仅墩底区域较容易损伤;当水深超过45 m后,高墩最大损伤概率变化不大且截面曲率概率需求基本一致,45 m水深为深水高墩显著水深。因此,应重点分析水深达到高墩高度一半时深水高墩的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对沙河水库及其附近进行地震地质考察的结果,对该区内的新构造运动特征和水库地震稳定性分析做了有益的研究;并对该区域内的“东亭—庙西断裂”和所谓“古地震遗迹”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水库诱发破坏性地震时,必将造成震害和溃坝水害的双重灾难。这已成为大型水库水电事业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新丰江水库地震为例,揭示水库地震震害、防治对策及经验教训,以期对新建大型水库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4.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当1961年6月M6.7级地震完全摧毁了Afar盆地西部边缘附近的一个小镇时,人们强烈地意识到进行地震危险性评定的重要性。此后,又发生了若干破坏性地震,使得进一步增强了对地震危险性评定工作的要求。随后,在1973年,埃塞俄比亚的第一部建筑规范中,增加了地震区域设计要求和可采用的地震危险性图。Gouin(1979)对埃塞俄比亚和非洲角进行了综合地震研究,这项研究结果所产生的地震目录是该地区目前进行地震危险性评定的最重要的基础资料。Gouin(1976)采用一系列烈度衰减曲线,出版了北非西部和东部的地震概率图。Gouin的工作得到了修正,主要是采用了区域烈度衰减关系,并增加和修订了该地区的地震目录(Asfaw,1988)。目前,在建设中已广泛采用了地震危险性评定。  相似文献   

15.
唐勇 《灾害学》2014,(1):93-98
中国在汶川地震后日益重视地震遗迹的旅游开发问题,龙门山地区是发展地震遗产旅游的关键区域。后汶川地震时期,地震遗产旅游的健康发展受到龙门山地区复杂多变的地质灾害环境的困扰。因此,对于地震遗产旅游的开发与管理等相关问题的研究不应只局限于短时间的震后恢复重建,而应以地震灾害事件的发展演变过程为时间轴,在其不同阶段均设置相应的动态应对措施。在回溯地震遗产旅游研究进展及该区域地震专题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将系统工程的"三维结构体系"运用于解决"地震遗产旅游发展三维结构体系的构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震遗产旅游综合集成发展模式"。研究结果为地震专题旅游开发中其它具体模式的理论框架,也为地震遗产旅游动态地应对地震等次生地质灾害的潜在威胁提供指导,其实践价值有赖于后续研究与实践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震后如何快速获取灾情,判定救灾重点区域,部署救援力量是减少人员伤亡的重要途径。根据历史地震应急处置案例,列举了地震紧急救援区域优先度判定应当考虑的主要指标,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德尔菲法筛选了主要影响因子及其权重系数,构建了地震紧急救援区域优先度判定模型。以汶川8.0级地震为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紧急救援优先区域与实际救援重点区域吻合,验证了模型可靠性和实用性,为地震应急救援力量的调配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茅山断裂带南段近几年地震活动水平较高,对其地震复发周期的研究日益引起包括工程地震界在内的有关方面的重视。本文采用莫尔纳(P.Molnor)和华莱士(R.E.Wallace)给出的计算地震平均重复周期的方法,在研究该断裂带南段平均滑动速率的基础上,分别计算茅山地震带南段(以下简称“南段”)地震平均复发时间。为评估“南段”的中长趋势地震危险性及区域地震地质背景研究提供一点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ArcView在区域历史地震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Arc View是ESRI公司推出的一个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本文着重介绍了使用Arc View建立区域历史地震地理信息系统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同时对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区域历史地震信息系统包括地震记录数据库和这些数据进行的必要操作;地震记录包括该欧域内和周边区域有史以来的地震记录;历史地震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两大功能:数据的输入输出和维护,以及数据的查询和显示。使用Arc View GIS软件可  相似文献   

19.
<正> 1 基础资料基础资料为一些不完整的和不确定的地震目录。2 地震危险性参数波兰所选用的地震危险性参数有:最大区域震级M_(max),地震活动率λ和古登堡-里克特公式的b值。  相似文献   

20.
当您翻开这一页,由空中拍摄的地震灾害区域图就映入了眼帘,40年前的往事浮现在脑海中…… 1966年3月8日,河北邢台地区隆尧县东发生了6.8级地震,直至29日该地区连续发生了5次6级以上地震,其中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