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4 毫秒
1.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与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库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 ,面临着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系统功能降低、农业非点源污染加剧、岸边污染带扩大、水质恶化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本文在建立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根据三峡库区不同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进行了聚类分析。依据聚类分析结果可以将该区 19个县市区划分为7类地区  相似文献   

2.
重庆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农业发展水平聚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重庆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19个区县(自治县)农业生态环境状况,农业生产、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3方面选用20个指标,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农业发展综合水平作出分类评估.结果表明,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农业发展综合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都市带动区、四川盆地边缘区、库区中部地区、渝东南少数民族聚居区和三峡库区前沿区.  相似文献   

3.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基本战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生态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三峡工程是一项改善生态环境的工程及其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影响,针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特点,提出了实施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对策和操作建议。  相似文献   

4.
三峡工程是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在防洪、发电、航运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综合效益,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生态环境问题,尤其在库区支流,其水环境问题已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梳理了三峡库区支流生态环境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理念,提出三峡库区支流系统治理的思路与措施,促进库区支流水资源涵养、提高水环境质...  相似文献   

5.
三峡库区生态安全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屈波  谢世友  邹红 《生态环境》2004,13(1):146-148
具体分析了三峡库区自然、社会和经济三方面的生态安全问题。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与计算方法,得出该地区超载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达37.4%,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的结论。针对三峡库区的生态安全问题,提出了如下的对策: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和库区立体管理模式;建立库区生态安全预警系统和绿色GDP核算体系;倡导各产业在生态安全下的生产经营运行模式;建立库区县市级管理责任定位体制,明确不同部门、地区所对应的库区生态流域单元的管理权限和责任:积极引导公众进行安全生产和科技减灾。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系统输入、输出原理分析了宜宾地区旱地作物结构量流动和能量转化,并对各作物结构进行了聚类分析。对今后的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将GIS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应用于渝西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首先,根据渝西地区生态环境的基本特点确定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和基本评价单元,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出每个评价单元的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和分指数;然后运用GIS技术,根据每个评价单元的质量指数和分指数,自动生成渝西地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等级图;在此基础上,对渝西地区生态环境整体及各不同侧面质量状况的空间分异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渝西区生态环境质量基本上由南向北逐渐降低,与自然环境状况的空间格局大体吻合,但局部地区有差异。表明自然条件对渝西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异起决定性作用,但社会经济和环境污染等因素同样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成为决定因素,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生态环境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8.
王静雅  何政伟  于欢 《生态环境》2011,(8):1268-1272
将GIS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应用于渝西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首先,根据渝西地区生态环境的基本特点确定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和基本评价单元,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出每个评价单元的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和分指数;然后运用GIS技术,根据每个评价单元的质量指数和分指数,自动生成渝西地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等级图;在此基础上,对渝西地区生态环境整体及各不同侧面质量状况的空间分异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渝西区生态环境质量基本上由南向北逐渐降低,与自然环境状况的空间格局大体吻合,但局部地区有差异。表明自然条件对渝西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异起决定性作用,但社会经济和环境污染等因素同样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成为决定因素,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生态环境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9.
于2007年6月~2008年11月在三峡库区木洞江段逐月进行鱼类资源调查,分析三峡库区木洞江段鱼类群落特征的季节变化,并结合水文条件变化,评价鱼类群落结构变化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采获的4739尾鱼类隶属于3目7科38种,其中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宜昌鳅鮀(Gobiobotia filifer)、铜鱼(C.heterodon)、光泽黄颡鱼(P.nitidus)、蛇鮈(Saurogobio dabryi)为优势种,占总尾数的89.87%.Margalef丰富度指数(D)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在夏季月份较高,其他月份较低,而Pielou均匀度指数(J′)相对较稳定.对主要物种进行聚类分析,10个主要物种被聚合为两大类群:定居种和季节性出现的物种.按月份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木洞江段鱼类群落结构季节性变化显著.水位和水温是影响该江段鱼类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图6表1参22  相似文献   

10.
松嫩盆地生态环境地质图编图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嫩盆地是一个生态环境脆弱地区。本文以松嫩盆地为典型研究区域,采用定性指标与定量化手段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考虑干旱、洪涝、盐渍化、荒漠化、沼泽化和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生态环境地质问题,编制出反映生态环境地质问题鲜明醒目、层次清晰和规律清楚、具有一定预测功能的生态环境地质图。  相似文献   

11.
三峡库区土地覆被动态变化遥感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1995年和2000年TM卫星影像资料,以三峡库区5年内的土地覆被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时期库区土地覆被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林地向草地和耕地转化,以及耕地向建设用地转化;其次是林地向建设用地转化,有林地向灌丛转化,以是地向林地转化。土地覆被的这种变化说明,三峡库区近几年来生态环境在总体上呈现继续恶化的趋势,仅局部地区有所好转。  相似文献   

12.
利用 1 995年和 2 0 0 0年TM卫星影像资料 ,对三峡库区 5年内的土地覆被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该时期库区土地覆被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林地向草地和耕地转化 ,以及耕地向建设用地转化 ;其次是林地向建设用地转化 ,有林地向灌丛转化 ,以及草地向林地转化。土地覆被的这种变化说明 ,三峡库区近几年来生态环境在总体上呈现继续恶化的趋势 ,仅局部地区有所好转。  相似文献   

13.
张理茜  蔡建明 《生态环境》2010,19(11):2764-2772
脆弱的生态环境会对城市化进程产生一定的约束作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城市化,表现出与非脆弱地区不同的特征。以往的研究,更倾向于对各类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分别进行研究。本文试图站在更宏观的角度,通过研究生态环境脆弱和非脆弱地区这两个大类在城市化发展方面的异同,明确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城市化发展的特征及合适的路径。首先在阅读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干旱区、喀斯特地区、高寒地区、过渡区等类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的共性,了解其城市化现状及约束因素,并结合学者们的研究,与生态环境良好地区的城市化进行了对比,提出发展的对策。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文章第二部分初步构建了一个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城市化发展路径的选择方法及流程。研究表明生态环境脆弱区城市化的制约因素主要有地质条件、地形、水文、气候、植被和地上地下自然资源等,与生态环境良好地区城市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产业选择、人口承载力及城市建设用地等方面,这些方面也是该类地区在城市化过程中应格外重视的。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城市化路径选择流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归类、分析城市化水平及阶段、分析生态环境演变历程、研究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机制、情景分析、制定战略规划,确定城市的功能、定位等。  相似文献   

14.
以新疆南部孔雀河流域中游地区的尉犁县西尼尔区为例 ,在分析了该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水资源现状和可用水量的基础上 ,对该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做出规划。  相似文献   

15.
西部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损害与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部地区是重要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大规模的矿产资源开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生态环境损害,成为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辨析矿山生态环境损害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西部12省(市、自治区)矿产资源概况与开发特点,剖析了矿山土地毁损、生态完整性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和环境污染等主要生态环境损害问题与不利影响,并从严格执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健全国家层面的矿山生态环境监管机制,制定西部地区矿山生态环境损害的监测、风险评估、保护与恢复治理的专项规划,以及落实地方各级政府和企业的矿山生态环境损害责任4个方面,提出了我国西部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监管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加强我国西部地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以及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酸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邢廷铣 《生态环境》2002,11(1):98-100
酸雨是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我国南部地区已成为继欧洲、北美之后世界第三大酸雨区。酸雨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作物产量产生严重的影响,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控制酸雨的危害.主要控制各种来源的SO2排放。文章根据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提出各种有效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新疆尉犁县西尼尔区生态环境建设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南部孔雀河流域中游地区的尉犁县西尼尔区为例,在分析了该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水资源现状和可用水量的基础上,对该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做出规划。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科学考察资料,分析了广东省山区面临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珠江三角洲典型区景观生态聚类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珠海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一个海陆交互作用与人类干扰活动频繁的典型区域。文章以2000年TM数据为基础数据源,编制珠海地区景观类型图,并以镇(区)为基本空间单元将珠海划分为20个景观生态子区,在GIS与景观斑块分析软件Patch Analyst 2.0支持下计算各子区的景观特征指数。通过各子区的景观指数对比分析,探讨研究区范围内景观格局的空间差异,揭示人类活动、自然干扰等各种景观生态机制对区域景观生态的影响。根据各指数反映的景观特征信息,选择平均斑块大小(MPS)、斑块大小变异系数(PSCOV)、边缘密度(ED)、面积加权分维数(AWMPFD)、破碎度指数(F)、多样性指数(SDI)及人为干扰指数(DT)进行珠海景观生态聚类分析,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多层次客观地对珠海地区进行景观生态类型区划分。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江汉平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主导思想。作者强调该问题应从更高层次和更大范围来考虑,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持续性生态系统的研究是重要的,要结合人类生存和发展考虑生态环境战略;分析了这一地区的农业资源发展、水利及农村能源等的优势及问题,并提出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