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绿地,水体对减轻城市热灾害和对空气净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卫星对城市不同下垫面的探测和气象要素的地面布点观测分析了绿地,水体对减轻热灾害,调节气候和对空气的净化作用,为保护环境,促进人们的身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淡水湖泊富营养化成灾过程及其灾害效应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灾害学原理,定义了湖泊富营养化灾害范畴,即湖泊富营养化灾害是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自然-人为协同作用而诱发的,是过量的外源污染物输入而产生的一系列自然、社会等严重后果的渐进性环境灾害.然后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三方面剖析富营养化成灾过程,提出了湖泊富营养化灾害强度分级评分方法.对1988~2004年间巢湖富营养化灾害强度评价结果显示,灾害强度有加重趋势.最后分析湖泊富营养化灾害损益,并从生态环境、人类健康和社会影响等方面对淡水湖泊富营养化进行灾害评价. 相似文献
3.
4.
分析了表面粗糙度、几何角度和极化方式对水体等地物在雷达图像上成像特点的影响因素以及纹理特征对水体提取的作用,分别对基于单波段数据的域值法、基于双极化数据的最大似然分类法和基于双极化数据和纹理信息的最大似然分类法从ENVISAT-ASAR数据提取洪涝水体信息的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探讨.试验结果表明:域值法提取水体,存在很多诸如山体阴影等易与水体混淆的误提取问题;利用双极化数据并加入纹理信息参与水体信息提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这种误提取现象,提高水体提取精度.纹理的选择方法要与当地的水体与山体阴影走向、形态等结合,这个试验过程是费时的. 相似文献
5.
6.
基于DEM的SAR图像洪水水体的提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星载雷达遥感已广泛应用于洪水灾害的监测和评估中。但是由于其阴影与水体严重混淆 ,使得从雷达图像中提取洪水水体较为困难。为此 ,本文探讨了在地形数据的支持下 ,实现星载SAR图像洪水水体半自动提取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步 :首先 ,对雷达图像进行滤波处理 ,并将其与地形数据匹配 ,从雷达图像中提取出初步的洪水水体范围 ;其次 ,利用地形数据生成DEM ,并根据雷达图像的成像参数和DEM生成相应的模拟雷达图像 ;最后 ,利用模拟雷达图像上的阴影 ,剔除被误提为洪水水体的阴影 ,从而实现洪水水体的准确提取。研究表明 ,该方法能有效地、半自动地将星载雷达图像上的洪水水体提取出来 ;同时 ,该方法可以用于多种星载多模式的雷达图像的洪水水体的识别提取 ,尤其对含山区的大范围洪水水体的半自动提取 ,更为适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常规遥感影像的空间分辨率较低,导致无法准确提取影像信息的问题,该文提出含有限水体介质的地震灾害高分遥感影像信息提取方法。首先,利用高分遥感技术,以扫描方式采集影像信息;其次,分析有限水体介质与地壳应力场的关系,计算含水层水流速度及其流量特征;再者,选取渗流区域任意单元体,得到含水层系统流量计算结果;然后,增强图像特征,减少干扰,完成遥感影像分割;最后,利用深度置信网络,设置目标像元特征值,获取相关集序列中间值,实现含有限水体介质的地震灾害高分遥感影像信息提取。 相似文献
8.
利用RADARSAT SWA SAR和LANDSAT TM的互补信息确定洪水水体范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RADARSAT SAR图像中自动提取洪水水体,一直是一个急需解决而又未能得到解决的问题。主要困难是由于阴影与水体严重相混淆。为此,本文研究发现,通过RADARSAT SWA SAR图像和LANDSAT TM图像上的互补信息,利用RADARSAT SWA SAR图像和LANDSAT TM图像上的水体和阴影进行复合处理,可以从RADARSAT SWA SAR图像上准确、半自动提取洪水水体范围。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适用于平地洪水水体范围的半自动提取,而且更适用于包含山区的大范围洪水水体的半自动提取。 相似文献
9.
《自然灾害学报》2015,(5)
以活性污泥菌悬液分别与小球藻、盘星藻和斜生栅藻进行配比固定,构建了多种固定化菌藻体系,对其处理富营养化水体水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固定化菌-藻比例对处理效果有显著的影响,在最佳配比分别为小球藻:菌=1∶1,盘星藻:菌=2∶1,斜生栅藻:菌=1∶1的菌-藻体系中,其中TN最大累积去除率可分别达到39.03%、36.31%和34.34%,而PO34-P最大累积去除率分别为88.55%,91.73%和86.00%。在所构建的三种菌-藻体系中,活性污泥-小球藻体系在处理富营养化程度不同的水体时,均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其TN、NH4+-N、PO3-4P最大累积去除率分别达到98.82%,99.34%和94.01%,处理后的水体水质可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Ⅰ类标准,是藻华灾害原位治理的可行技术。 相似文献
10.
基于知识的AVHRR影像的水体自动识别方法与模型研究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4
根据水体光谱特性,通过分析水体在NOAA气象卫星的AVHRR影像上的表象特征及与其它相关环境因子在光谱信息上的差异,认为水体在AVHRR影像上具有光谱可分辨性,从而提出了基于水体光谱知识的水体自动提取识别的水体描述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太湖、淮河、渤海等地区,取得较好的效果。该模型方法同样可扩展应用于其它传感器获得的影像数据,从而实现遥感信息提取的自动化与智能化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病虫草鼠是农业的主要生物灾害。本文分析了浙江省农业生物灾害的现状和今后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发生趋势,提出了农业有害生物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综合减灾立法体系研究--兼论立项编研国家《综合减灾法》的重要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阐述了建立《综合减灾法》的背景,探讨了《综合减灾法》的作用.在国外综合减灾立法的基础上,给出了中国《综合减灾法》的编研框架. 相似文献
16.
国民灾害感知能力测评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国民灾害感知状态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政府减灾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建立国民灾害感知能力测评指标体系,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运用比较分析法,对国民个性特征与灾害感知能力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从性别特征来看,女性的灾害感知能力强于男性;(2)从年龄特征来看,灾害感知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20~30岁、0~20岁、40~50岁、30~40岁、50~60岁、60岁以上;(3)从文化程度来看,灾害感知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高中或中专、大专以上、文盲、初中、小学;(4)从职业特征来看,灾害感知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学生、农民、教师、工人、公务员;(5)从居住地环境特征来看,灾害感知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中小城市、农村、乡镇、大城市。 相似文献
17.
18.
山区沿河公路地质风险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山区沿河公路灾害的特点,将以岩土介质为主的传统地质灾害类型和水沙介质灾害类型整合,提出了“广义地质灾害体”的概念,并以介质组成为标准进行了广义地质灾害体分类.在孕灾环境评价和致灾因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广义地质灾害体的孕灾环境与致灾因子异相耦合发育机理.基于公路承灾体健康的理念,认为公路承灾体易损性主要受控于公路结构本身的健康性态,采取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技术措施使结构健康复原是工程性减灾措施的目的.将公路承灾体类型分为结构性承灾体和功能性承灾体两类.提出了公路地质风险的耦合对抗形成机制,即公路地质风险是广义地质灾害体危险性与公路承灾体易损性之间时空耦合对抗的结果.认为地质风险评估是关于多因素非线性灾害风险系统的预测评价问题.根据地质风险形成的耦合机制,提出了采用解耦措施来逆向控制公路地质风险形成演化过程的减灾思路.针对山区沿河公路,给出了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广义地质灾害体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评价到地质风险评估的思路与一般函数表达式. 相似文献
19.
自然灾害对湖北粮食产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很多,包括劳动力、粮食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机械化水平、自然灾害等。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了主要自然灾害对湖北省粮食产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C-D生产函数深入分析了自然灾害对湖北省粮食产量的影响程度,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未来稳定湖北省粮食生产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20.
农民对农业自然灾害和农业保险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如何保护农民的农业财产,免除农民的后顾之忧。促使农民高效地进行农业生产,是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对江苏十个地区农民参加农业保险意愿情况的调查基础上,分析了农民投保农业保险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实施和推广农业保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